【极目新闻评论】沉浸式教育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A-   A+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演示卜卦、体验“非遗”工艺、沉浸式逛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这些看似与大学课程无关的活动,出现在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80后”副教授陈岘的课堂上。

该校同学表示:“陈老师的课极为难抢,开课即爆满,课堂常常出现旁听生蹭课,教室座位坐都坐不下。”课程过于“火爆”也让陈岘多了几分“幸福的烦恼”:“因为感兴趣的同学较多,本来这门课是每年开设一次,现在我努力做到每学期开设一次。”(据4月6日三湘都市报)

陈老师这门名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的课能火,真的一点也不奇怪,看看他上课的内容就知道了。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桌上会摆放着50根算筹,学习卜卦方法之一的大衍筮法,像电影《封神》里的周文王姬昌一样推演算卦,这么神秘,这么有趣,简直像是“超能力”,谁不想学学看?他还会带同学去米粉研究院,亲自动手磨米浆、制米皮,学习传统“非遗”工艺,又好玩又好吃,不要说求知欲正旺盛的大学生了,怕是很多打工人看了都想跟着学。

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教育者有意识地寻找生活化、接地气的古代文化元素,采用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实践考察学习占到了课程的70%之多,学生在亲眼观看,亲耳聆听,亲手制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知识,增加了见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大胆地、活跃地展开想象,去开辟新的路径,寻找新的灵感,让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光彩。活泼灵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了年轻学子积极参与,而传统文化的奥妙精深,更是让他们寓学于乐,乐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之中爱上了老祖宗的精神宝藏,增强了文化自觉,坚定了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越来越有流量,越来越受关注,源于传统文化自身不可磨灭、历久弥新的非凡魅力,如此瑰丽的光芒,即便有时会被岁月尘烟所遮蔽,在漫长岁月中被暂时忽视,但只要稍加挖掘,创新呈现,就会立刻焕发出灿烂的生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要推动传统文化在传扬中创新。不论是在课堂上挥洒创意,还是在各种表现和呈现上探索新的灵感,点滴努力会助力传统文化越来越自然、深入地融入现代生活,而“活起来”的传统文化,定能传中华之文脉,给寻常以非凡,赋岁月以神采。(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极目新闻评论】沉浸式教育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发表时间:2024-04-08 来源:湖北文明网

演示卜卦、体验“非遗”工艺、沉浸式逛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这些看似与大学课程无关的活动,出现在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80后”副教授陈岘的课堂上。

该校同学表示:“陈老师的课极为难抢,开课即爆满,课堂常常出现旁听生蹭课,教室座位坐都坐不下。”课程过于“火爆”也让陈岘多了几分“幸福的烦恼”:“因为感兴趣的同学较多,本来这门课是每年开设一次,现在我努力做到每学期开设一次。”(据4月6日三湘都市报)

陈老师这门名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的课能火,真的一点也不奇怪,看看他上课的内容就知道了。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桌上会摆放着50根算筹,学习卜卦方法之一的大衍筮法,像电影《封神》里的周文王姬昌一样推演算卦,这么神秘,这么有趣,简直像是“超能力”,谁不想学学看?他还会带同学去米粉研究院,亲自动手磨米浆、制米皮,学习传统“非遗”工艺,又好玩又好吃,不要说求知欲正旺盛的大学生了,怕是很多打工人看了都想跟着学。

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教育者有意识地寻找生活化、接地气的古代文化元素,采用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实践考察学习占到了课程的70%之多,学生在亲眼观看,亲耳聆听,亲手制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知识,增加了见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大胆地、活跃地展开想象,去开辟新的路径,寻找新的灵感,让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光彩。活泼灵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了年轻学子积极参与,而传统文化的奥妙精深,更是让他们寓学于乐,乐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之中爱上了老祖宗的精神宝藏,增强了文化自觉,坚定了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越来越有流量,越来越受关注,源于传统文化自身不可磨灭、历久弥新的非凡魅力,如此瑰丽的光芒,即便有时会被岁月尘烟所遮蔽,在漫长岁月中被暂时忽视,但只要稍加挖掘,创新呈现,就会立刻焕发出灿烂的生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要推动传统文化在传扬中创新。不论是在课堂上挥洒创意,还是在各种表现和呈现上探索新的灵感,点滴努力会助力传统文化越来越自然、深入地融入现代生活,而“活起来”的传统文化,定能传中华之文脉,给寻常以非凡,赋岁月以神采。(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