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A-   A+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2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11月27日,记者从宜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自2018年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来,宜昌市作为46座首批试点城市,目前已基本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住建部测评中连续7个季度保持全国86个中等城市第一档,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4%,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78.95%。

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

垃圾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当前宜昌市城区正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构建生活垃圾“四分类”与固体废物“三分流”的“4+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即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四分类,和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三分流。

建立完善分类投放精准化、分类收运规范化、分类处理专业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到2023年,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0%以上。建立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制度完善、技术先进、全程可控、利用高效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到2025年,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建立大件垃圾一体化收运机制,形成管理责任清晰、处理专业高效的大件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垃圾低碳循环、资源化利用。

城区1417个小区实现“五有”改造全覆盖

分类投放网点改造积极推进,城区1417个居民小区3313个分类投放网点实现“五有”改造全覆盖。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城区配备垃圾分类收运车317台,其中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收运车84台,有害垃圾收运车辆8台。建成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33座,其中其他垃圾转运站30座,厨余垃圾转运站2座,有害垃圾转运站1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利用能力逐步提高,处理能力15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0吨/日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均已建成投产。2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持续稳定运行。城区建成绿色分拣中心4个、绿色回收站30个,有6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能力1450吨/日。城区已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专业化的新格局。

生活垃圾分类不精准“退回重分”

城区全面推行“定时定点”工作机制。设立“曝光台”、发布“红灰榜”。建立示范创建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示范社区、示范村、分类达人”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不精准退回重分机制,坚决杜绝“混收混运”。即要求环卫收运企业在小区内必须执行分类收运,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每日收运频次不少于2次,有害垃圾每周收运频次不少于1次,可回收物视情况及时清运,杜绝生活垃圾爆桶及满溢情况发生。在小区或单位,对于分类不精准的情况,将暂缓生活垃圾收运,并告知投放管理责任人进行整改重分,整改到位后再实施收运。在生活垃圾转运站,如果发现进站的垃圾分类不精准,则会将垃圾原车退回,重新精准分类后,再收运至相应的转运站。强化执法保障,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管理责任人、运输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对拒不履行分类投放义务、管理监管义务、分类运输义务的加大执法力度。

建成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点30个

按照全市“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以及“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宜昌市商务局积极牵头,制定方案,指导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七统一、一规范”(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规范经营)要求,支持企业在城区新建了一批绿色回收站点,对回收物进行分区隔断收纳,做到日产日清。利用社区团购小程序建成300个回收驿站,引导城区10余个小区利用智能回收箱进行试点运营。城区建成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点30个,绿色分拣中心4个。

完善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场所,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烂叶、果蔬下脚料等垃圾。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压实市场业主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将垃圾分类纳入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达标重要内容。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对未按要求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的市场开展约谈21个次,移交城管部门拒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案件2件。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目前,城区47个规范化农贸市场按要求配置了垃圾容器492个。27个具备条件的市场设置了垃圾分类亭棚。17个市场设置了可免费领取可降解购物袋的自助取袋机。设置标准化垃圾分类示范市场8个。

提升分类工作效能。各市场采用“二级四分”的垃圾投放方式,即每个经营户摊位内自备一个垃圾容器,自行收集厨余垃圾,市场保洁人员循环上门收运,即满即清。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集中收集,从源头上减轻了市场的分拣压力。严格落实《禁塑令》。城区农贸市场每日垃圾产生量约为11吨,为促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督促各市场与具备资质的作业单位签订收运协议,做好分类收运中的交接工作,避免出现混收混运。(三峡商报全媒记者王晶晶 通讯员黄易琛 余旃)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宜昌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发表时间:2023-11-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11月27日,记者从宜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自2018年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来,宜昌市作为46座首批试点城市,目前已基本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住建部测评中连续7个季度保持全国86个中等城市第一档,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4%,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78.95%。

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

垃圾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当前宜昌市城区正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构建生活垃圾“四分类”与固体废物“三分流”的“4+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即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四分类,和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三分流。

建立完善分类投放精准化、分类收运规范化、分类处理专业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到2023年,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0%以上。建立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制度完善、技术先进、全程可控、利用高效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到2025年,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建立大件垃圾一体化收运机制,形成管理责任清晰、处理专业高效的大件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垃圾低碳循环、资源化利用。

城区1417个小区实现“五有”改造全覆盖

分类投放网点改造积极推进,城区1417个居民小区3313个分类投放网点实现“五有”改造全覆盖。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城区配备垃圾分类收运车317台,其中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收运车84台,有害垃圾收运车辆8台。建成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33座,其中其他垃圾转运站30座,厨余垃圾转运站2座,有害垃圾转运站1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利用能力逐步提高,处理能力15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0吨/日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均已建成投产。2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持续稳定运行。城区建成绿色分拣中心4个、绿色回收站30个,有6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能力1450吨/日。城区已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专业化的新格局。

生活垃圾分类不精准“退回重分”

城区全面推行“定时定点”工作机制。设立“曝光台”、发布“红灰榜”。建立示范创建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示范社区、示范村、分类达人”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不精准退回重分机制,坚决杜绝“混收混运”。即要求环卫收运企业在小区内必须执行分类收运,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每日收运频次不少于2次,有害垃圾每周收运频次不少于1次,可回收物视情况及时清运,杜绝生活垃圾爆桶及满溢情况发生。在小区或单位,对于分类不精准的情况,将暂缓生活垃圾收运,并告知投放管理责任人进行整改重分,整改到位后再实施收运。在生活垃圾转运站,如果发现进站的垃圾分类不精准,则会将垃圾原车退回,重新精准分类后,再收运至相应的转运站。强化执法保障,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管理责任人、运输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对拒不履行分类投放义务、管理监管义务、分类运输义务的加大执法力度。

建成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点30个

按照全市“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以及“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宜昌市商务局积极牵头,制定方案,指导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七统一、一规范”(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规范经营)要求,支持企业在城区新建了一批绿色回收站点,对回收物进行分区隔断收纳,做到日产日清。利用社区团购小程序建成300个回收驿站,引导城区10余个小区利用智能回收箱进行试点运营。城区建成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点30个,绿色分拣中心4个。

完善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场所,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烂叶、果蔬下脚料等垃圾。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压实市场业主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将垃圾分类纳入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达标重要内容。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对未按要求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的市场开展约谈21个次,移交城管部门拒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案件2件。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目前,城区47个规范化农贸市场按要求配置了垃圾容器492个。27个具备条件的市场设置了垃圾分类亭棚。17个市场设置了可免费领取可降解购物袋的自助取袋机。设置标准化垃圾分类示范市场8个。

提升分类工作效能。各市场采用“二级四分”的垃圾投放方式,即每个经营户摊位内自备一个垃圾容器,自行收集厨余垃圾,市场保洁人员循环上门收运,即满即清。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集中收集,从源头上减轻了市场的分拣压力。严格落实《禁塑令》。城区农贸市场每日垃圾产生量约为11吨,为促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督促各市场与具备资质的作业单位签订收运协议,做好分类收运中的交接工作,避免出现混收混运。(三峡商报全媒记者王晶晶 通讯员黄易琛 余旃)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