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年来,宜昌市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让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生活更美。
今天的宜昌,一个个“幸福里”取代了曾经的“老破小”,一片片新家园让这座“来电之城”更新更靓。
在望洲岗片区危旧房改造中,宜昌市用“居民出资、企业兜底、政府奖补”的思路,服务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如今,原望洲岗10号居民楼有了一个新名字:望州幸福里。望州幸福里交付仅月余,2公里外的“常湾幸福里”正式交付。
望州幸福里、常湾幸福里——这一个个富含美好寓意的名字,既生动体现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是宜昌在城市更新领域积极探索、蹚出发展新路的典型缩影。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宜昌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但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在“不改是欠账,改了是亏账”的现实困局面前,大家把思想统一到“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的认识上来,坚持时间上长远统筹、区域上整体统筹、工作上民生与经济统筹,终于啃下最大城中村汉宜村这块“硬骨头”。
破题之道在于创新。“居民联合社”模式让居民成为改造主角,从“要我搬”变为“我要搬”;“资金平衡术”通过多元融资与经营策略,破解“拆不起”的难题;“政策赋能包”则通过规划指标的优化和审批流程的再造,为更新项目扫清障碍。
更重要的是,这场更新始终围绕着“人”的体验展开。它保留社区的烟火气,建设幸福食堂、完善养老托幼服务;它尊重居民的情感记忆,在空间重塑中注入文化滋养。这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楼宇拔地而起,更是社区凝聚力的增强、邻里关系的重构,以及崭新生活方式的萌芽。
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改革创新,再难的城市更新题,终能找到破解路径。“十四五”期间,宜昌全市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360个、23.11万户,惠及居民58万人,改造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五项政策机制入选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两轮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先后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获评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湖北日报 本版摄影:黄翔 严晓冬 朱灵 唐浩然 徐澳莲)
发表时间:2025-11-28 来源:湖北日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年来,宜昌市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让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生活更美。
今天的宜昌,一个个“幸福里”取代了曾经的“老破小”,一片片新家园让这座“来电之城”更新更靓。
在望洲岗片区危旧房改造中,宜昌市用“居民出资、企业兜底、政府奖补”的思路,服务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如今,原望洲岗10号居民楼有了一个新名字:望州幸福里。望州幸福里交付仅月余,2公里外的“常湾幸福里”正式交付。
望州幸福里、常湾幸福里——这一个个富含美好寓意的名字,既生动体现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是宜昌在城市更新领域积极探索、蹚出发展新路的典型缩影。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宜昌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但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在“不改是欠账,改了是亏账”的现实困局面前,大家把思想统一到“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的认识上来,坚持时间上长远统筹、区域上整体统筹、工作上民生与经济统筹,终于啃下最大城中村汉宜村这块“硬骨头”。
破题之道在于创新。“居民联合社”模式让居民成为改造主角,从“要我搬”变为“我要搬”;“资金平衡术”通过多元融资与经营策略,破解“拆不起”的难题;“政策赋能包”则通过规划指标的优化和审批流程的再造,为更新项目扫清障碍。
更重要的是,这场更新始终围绕着“人”的体验展开。它保留社区的烟火气,建设幸福食堂、完善养老托幼服务;它尊重居民的情感记忆,在空间重塑中注入文化滋养。这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楼宇拔地而起,更是社区凝聚力的增强、邻里关系的重构,以及崭新生活方式的萌芽。
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改革创新,再难的城市更新题,终能找到破解路径。“十四五”期间,宜昌全市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360个、23.11万户,惠及居民58万人,改造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五项政策机制入选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两轮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先后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获评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湖北日报 本版摄影:黄翔 严晓冬 朱灵 唐浩然 徐澳莲)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