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咸安区:劳动教育助力成长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25日    来源:咸宁日报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近年来,咸宁市咸安区积极推行特色课程和多样化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家校生活相结合,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技能比拼氛围热烈

今年秋季,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技能大赛在咸安区马桥镇小学火热开启。

一、二年级同学的活动主题是“书包管理大作战”,课本、文具、作业本……小小的书包里藏着“分类整理”的大学问。孩子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分类、装包、拉好拉链,比速度、比条理、比书包整洁度,看谁的小书包最“井井有条”。

三、四年级的同学则将清洗干净的校服平铺开来,孩子们化身“折叠大师”,用规范的动作将校服叠得平整对称、无褶皱,比谁的“豆腐块”校服最标准,比谁的完成速度最快。

把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考验的不仅是技巧,更是耐心与细心。四角方正、表面平整、无塌陷……高年级的孩子们用双手诠释“工匠精神”,让每床被子都成为“艺术品”。

“看到孩子自理能力越来越好,我们也开心。”家长程女士为活动点赞。孩子们劳动实践的画面里,有笨拙的尝试,有反复的练习,更有突破自我后的欢呼——这就是劳动的魅力,让成长在实践中悄然完成。

“大赛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发光发热。”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分层竞赛的形式,引导孩子们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次劳动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当孩子们学会整理书包、折叠衣物、收纳被褥,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好”的价值认同。

农田实践妙趣横生

10月24日,银桂学校406班的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前往十六潭公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挖红薯”劳动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学生们在学校北门整齐列队,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写满了对劳动的期待。班主任再次强调了安全事项后,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向劳动基地进发。

抵达红薯地后,一堂生动的“田园课”开讲了。通过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讲解,学生们了解了红薯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和挖掘技巧。学生们感慨,原来,平时餐桌上普通的美食,竟藏着这么多有趣的学问。

随着“挖红薯大赛”开始,各小组成员迅速进入自己的“责任田”。孩子们有的小心翼翼地挥动小锄头,有的眼疾手快地捡起红薯,有的负责装袋运输……田间地头瞬间变成了热闹的劳动赛场,欢声笑语与丰收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劳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评选出的“红薯王”引得大家连连称赞。大家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红薯,更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懂得了珍惜与分享。

活动在学生们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劳动实践还将通过劳动日记、主题绘画、家庭美食制作等一系列延伸活动,让这份劳动的快乐和收获在笔尖、在画中、在舌尖持续流淌,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际联手深耕课堂

当校车载着欢声笑语驶出校门,市温泉中学的学子们正式开启了梓山湖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的研学之旅。车窗内,期待的眼神追随着沿途风光;校园里,整齐的列队、热情的引导早已备好,一场融合知识与体验的成长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10月13日,市温泉中学七年级的学子们在咸宁市梓山湖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运动场上举行了研学实践活动开营仪式。

编草鞋课堂里,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麻线、木架摆放整齐,“古人没有运动鞋,草鞋就是他们最实用的鞋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门传统手艺”。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编织技巧。

“先把麻线固定在木架上,再按照‘一压一挑’的顺序穿插”。同学们认真模仿,手指在麻线间穿梭,虽然刚开始时频繁出错,但没有人轻言放弃。经过反复尝试,有的同学成功编出了草鞋的鞋底,看着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感叹:“原来编草鞋这么难,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了!”

“快看!这颗南瓜藏在叶子下面!” 劳动教育基地的田垄间满是忙碌的身影。学子们兴奋地摘着南瓜,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握着小铲挖红薯,当胖乎乎的薯块破土而出,惊喜的呼喊此起彼伏。

最热闹的当属埋锅造饭环节,分工搭灶、拾柴生火、清洗食材,炊烟袅袅中,炒青菜的脆响、炖南瓜的香气弥漫开来。当咬下第一口自己做的饭菜,学子们纷纷感叹 “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

劳动实践不是走马观花的“过家家”,而是行走的课堂。当温中学子在梓山湖的土地上播下好奇的种子,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与知识,更是勇气、协作与感恩的成长力量。(咸宁日报 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王娜 华康伶)

责任编辑:李欢

咸宁市咸安区:劳动教育助力成长

发表时间:2025-11-25 来源:咸宁日报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近年来,咸宁市咸安区积极推行特色课程和多样化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家校生活相结合,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技能比拼氛围热烈

今年秋季,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技能大赛在咸安区马桥镇小学火热开启。

一、二年级同学的活动主题是“书包管理大作战”,课本、文具、作业本……小小的书包里藏着“分类整理”的大学问。孩子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分类、装包、拉好拉链,比速度、比条理、比书包整洁度,看谁的小书包最“井井有条”。

三、四年级的同学则将清洗干净的校服平铺开来,孩子们化身“折叠大师”,用规范的动作将校服叠得平整对称、无褶皱,比谁的“豆腐块”校服最标准,比谁的完成速度最快。

把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考验的不仅是技巧,更是耐心与细心。四角方正、表面平整、无塌陷……高年级的孩子们用双手诠释“工匠精神”,让每床被子都成为“艺术品”。

“看到孩子自理能力越来越好,我们也开心。”家长程女士为活动点赞。孩子们劳动实践的画面里,有笨拙的尝试,有反复的练习,更有突破自我后的欢呼——这就是劳动的魅力,让成长在实践中悄然完成。

“大赛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发光发热。”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分层竞赛的形式,引导孩子们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次劳动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当孩子们学会整理书包、折叠衣物、收纳被褥,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好”的价值认同。

农田实践妙趣横生

10月24日,银桂学校406班的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前往十六潭公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挖红薯”劳动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学生们在学校北门整齐列队,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写满了对劳动的期待。班主任再次强调了安全事项后,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向劳动基地进发。

抵达红薯地后,一堂生动的“田园课”开讲了。通过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讲解,学生们了解了红薯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和挖掘技巧。学生们感慨,原来,平时餐桌上普通的美食,竟藏着这么多有趣的学问。

随着“挖红薯大赛”开始,各小组成员迅速进入自己的“责任田”。孩子们有的小心翼翼地挥动小锄头,有的眼疾手快地捡起红薯,有的负责装袋运输……田间地头瞬间变成了热闹的劳动赛场,欢声笑语与丰收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劳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评选出的“红薯王”引得大家连连称赞。大家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红薯,更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懂得了珍惜与分享。

活动在学生们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劳动实践还将通过劳动日记、主题绘画、家庭美食制作等一系列延伸活动,让这份劳动的快乐和收获在笔尖、在画中、在舌尖持续流淌,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际联手深耕课堂

当校车载着欢声笑语驶出校门,市温泉中学的学子们正式开启了梓山湖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的研学之旅。车窗内,期待的眼神追随着沿途风光;校园里,整齐的列队、热情的引导早已备好,一场融合知识与体验的成长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10月13日,市温泉中学七年级的学子们在咸宁市梓山湖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运动场上举行了研学实践活动开营仪式。

编草鞋课堂里,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麻线、木架摆放整齐,“古人没有运动鞋,草鞋就是他们最实用的鞋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门传统手艺”。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编织技巧。

“先把麻线固定在木架上,再按照‘一压一挑’的顺序穿插”。同学们认真模仿,手指在麻线间穿梭,虽然刚开始时频繁出错,但没有人轻言放弃。经过反复尝试,有的同学成功编出了草鞋的鞋底,看着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感叹:“原来编草鞋这么难,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了!”

“快看!这颗南瓜藏在叶子下面!” 劳动教育基地的田垄间满是忙碌的身影。学子们兴奋地摘着南瓜,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握着小铲挖红薯,当胖乎乎的薯块破土而出,惊喜的呼喊此起彼伏。

最热闹的当属埋锅造饭环节,分工搭灶、拾柴生火、清洗食材,炊烟袅袅中,炒青菜的脆响、炖南瓜的香气弥漫开来。当咬下第一口自己做的饭菜,学子们纷纷感叹 “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

劳动实践不是走马观花的“过家家”,而是行走的课堂。当温中学子在梓山湖的土地上播下好奇的种子,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与知识,更是勇气、协作与感恩的成长力量。(咸宁日报 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王娜 华康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