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书记的无悔“遗产”|“真正的遗产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专家学者眼中的罗官章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25日    来源:湖北日报

近日,“断指扶贫”书记罗官章的事迹经湖北日报报道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这位老党员用一生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其精神跨越地域,深深触动广大网友,引发众多学者和专家点评剖析。现摘选部分精彩内容。

李仁君(民盟海南省委副主委、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罗官章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其以最质朴的方式展现了共产党员的信仰纯度。退休不退志,扎根深山推广天麻技术,锯指不改其志;倾尽积蓄助人,临终存款仅38.83元,清贫之中见丰盈。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立体、可感的党员形象。

罗官章留下的不仅是看得见的产业成果,更是一种“无形遗产”——忠诚、奉献、清廉、坚韧。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他的清贫与赤诚形成强烈反差,唤醒了人们对初心与使命的集体记忆。他的形象,成为基层干部“沉默播种者”的缩影,也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财富不在账户余额,而在民心深处;真正的遗产,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这正是罗官章引发敬意、激励后人的根本力量。

冯颜利(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

罗官章把民生福祉看得比自己更重,是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样本。

退而不休,倾尽所有,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罗官章是在用行动作答,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解决了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了两极分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能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张蔚(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文化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是心中有党的精神,光荣在党60年,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的“忠诚、干净、担当”,就是最生动的诠释;他最后一笔党费520元,“那是他一生的坚守,是对党的深情表白”。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是心中有民的精神,“让老百姓日子好起来”的追求始终没有变,他不图回报地进行农作物、药材的栽培试验,把成果无私地送给村民,对群众有求必应。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是心中无我的精神,不管哪家遇到难处,他一塞就是300元、500元;但是自己日常生活简朴,他最后一顿晚饭是几个炕洋芋,银行卡上最后的金额定格在38.83元……

从全国各地的网友留言中可以看到,每一位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日复一日的奉献,是浸入心灵深处最重的“秤砣”。

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8.83”——这一微薄的数字,映照出了罗官章生命的真正刻度:不在积蓄的厚度,而在奉献的高度。他的一生,深植于大山。退休返乡后,他成功攻克技术难关并将成果无偿推广,推动天麻发展为产值数亿元的支柱产业,完整践行了特色农业“从技术突破到普惠共享”的底层发展逻辑。

这把“金钥匙”的成功示范,最终引领出中药材、蔬菜、烟叶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构建出充满活力和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此牛庄变成名副其实的“牛”庄。

罗官章的实践成果,为众多资源受限地区照亮了一条可复制、可企及的产业富民路径。从守护“粮袋子”到充盈“钱袋子”,罗官章“一心为民”的赤诚,让罗官章同志的精神超越了农业的范畴,成为奉献与实干的时代标杆,赢得了人们由衷的敬意。

覃慧宁(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

一页页日记,记下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足迹;一枚枚奖章,印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每一处细节,都是这位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最好证明。

在民族地区,各民族党员干部犹如一只只带领当地百姓脱贫攻坚、走向富裕的“领头雁”。他们同当地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乡土情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只只“领头雁”,身体力行、甘于奉献,向民族地区的百姓传递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初心。

倾一生,成一事。如今的牛庄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刘晓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党校校长):

罗官章以一生坚守,作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诠释优秀共产党员的无我境界。退休次日,他重返海拔1800米的牛庄乡,高寒山区800余个日夜,他穿破12双解放鞋,耗光5.5万元退休金,坚守基地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术难题。这份以百姓脱贫践行自我价值的担当,正是共产党人无我精神的鲜活写照。

他的无我,藏于对群众利益的执着守护。自身以炕洋芋度日,对困难群众却动辄300元、500元帮扶。他无偿转交培育的菌种厂,变输血为造血,这份人民至上的情怀,让脱贫攻坚成果扎根乡土。

罗官章用断指与汗水筑牢脱贫根基,以清廉奉献立起精神标杆,其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的情怀,正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何凡 陈义超 张泽牧 匡柏学 整理)

责任编辑:李欢

一位老书记的无悔“遗产”|“真正的遗产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专家学者眼中的罗官章

发表时间:2025-11-25 来源:湖北日报

近日,“断指扶贫”书记罗官章的事迹经湖北日报报道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这位老党员用一生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其精神跨越地域,深深触动广大网友,引发众多学者和专家点评剖析。现摘选部分精彩内容。

李仁君(民盟海南省委副主委、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罗官章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其以最质朴的方式展现了共产党员的信仰纯度。退休不退志,扎根深山推广天麻技术,锯指不改其志;倾尽积蓄助人,临终存款仅38.83元,清贫之中见丰盈。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立体、可感的党员形象。

罗官章留下的不仅是看得见的产业成果,更是一种“无形遗产”——忠诚、奉献、清廉、坚韧。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他的清贫与赤诚形成强烈反差,唤醒了人们对初心与使命的集体记忆。他的形象,成为基层干部“沉默播种者”的缩影,也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财富不在账户余额,而在民心深处;真正的遗产,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这正是罗官章引发敬意、激励后人的根本力量。

冯颜利(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

罗官章把民生福祉看得比自己更重,是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样本。

退而不休,倾尽所有,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罗官章是在用行动作答,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解决了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了两极分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能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张蔚(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文化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是心中有党的精神,光荣在党60年,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的“忠诚、干净、担当”,就是最生动的诠释;他最后一笔党费520元,“那是他一生的坚守,是对党的深情表白”。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是心中有民的精神,“让老百姓日子好起来”的追求始终没有变,他不图回报地进行农作物、药材的栽培试验,把成果无私地送给村民,对群众有求必应。

罗官章同志的精神是心中无我的精神,不管哪家遇到难处,他一塞就是300元、500元;但是自己日常生活简朴,他最后一顿晚饭是几个炕洋芋,银行卡上最后的金额定格在38.83元……

从全国各地的网友留言中可以看到,每一位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日复一日的奉献,是浸入心灵深处最重的“秤砣”。

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8.83”——这一微薄的数字,映照出了罗官章生命的真正刻度:不在积蓄的厚度,而在奉献的高度。他的一生,深植于大山。退休返乡后,他成功攻克技术难关并将成果无偿推广,推动天麻发展为产值数亿元的支柱产业,完整践行了特色农业“从技术突破到普惠共享”的底层发展逻辑。

这把“金钥匙”的成功示范,最终引领出中药材、蔬菜、烟叶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构建出充满活力和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此牛庄变成名副其实的“牛”庄。

罗官章的实践成果,为众多资源受限地区照亮了一条可复制、可企及的产业富民路径。从守护“粮袋子”到充盈“钱袋子”,罗官章“一心为民”的赤诚,让罗官章同志的精神超越了农业的范畴,成为奉献与实干的时代标杆,赢得了人们由衷的敬意。

覃慧宁(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

一页页日记,记下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足迹;一枚枚奖章,印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每一处细节,都是这位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最好证明。

在民族地区,各民族党员干部犹如一只只带领当地百姓脱贫攻坚、走向富裕的“领头雁”。他们同当地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乡土情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只只“领头雁”,身体力行、甘于奉献,向民族地区的百姓传递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初心。

倾一生,成一事。如今的牛庄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刘晓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党校校长):

罗官章以一生坚守,作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诠释优秀共产党员的无我境界。退休次日,他重返海拔1800米的牛庄乡,高寒山区800余个日夜,他穿破12双解放鞋,耗光5.5万元退休金,坚守基地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术难题。这份以百姓脱贫践行自我价值的担当,正是共产党人无我精神的鲜活写照。

他的无我,藏于对群众利益的执着守护。自身以炕洋芋度日,对困难群众却动辄300元、500元帮扶。他无偿转交培育的菌种厂,变输血为造血,这份人民至上的情怀,让脱贫攻坚成果扎根乡土。

罗官章用断指与汗水筑牢脱贫根基,以清廉奉献立起精神标杆,其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的情怀,正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何凡 陈义超 张泽牧 匡柏学 整理)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