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扑面来——“襄遇有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集市侧记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24日    来源:襄阳日报

11月21日下午,由襄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办的“襄遇有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集市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主题文艺创作展演活动在襄州区举行,吸引近千名市民前来“赶集”。

本次集市以“移风易俗”为主题,通过文艺展演、沉浸式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集中呈现襄阳乡村振兴新风貌、新业态、新成果,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文艺展演传新风

“移风易俗很重要,树新风、改陋习,文明新风进万家……”随着音乐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欢快的节奏响起,“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主题文艺创作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演员们手持快板,将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政策、理念融入朗朗上口的唱词中,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襄河道坠子《彩礼风波》以说唱结合的民间曲艺形式,讲述了新时代青年王兰倡导移风易俗、理性对待彩礼的故事,通过母女间关于“彩礼”的风趣对话,传递了“不比彩礼比人品、不讲排场讲文明”的婚恋新风。

花鼓小戏《特殊“贺礼”》则以诙谐幽默的剧情引人深思:村民赵大眼为筹钱结婚,捡走痴呆老汉认“干爹”并计划办寿宴敛财,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花送上“特殊贺礼”,巧妙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表演既展现了基层干部推动移风易俗的智慧,又诠释了“勤劳致富最光荣”的价值理念。

此外,情景歌舞《小村微信群》以“微信群”为切入点,通过“网店开张”“果园树苗”“养殖项目”“大棚蔬菜”等具体场景,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风新貌新生活;男女相声《话说新风尚》批判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传统陋习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倡导文明新风尚;歌曲《村里的婚礼》以“三代人婚礼变迁”为叙事主线,勾勒出“移风易俗”在乡土间落地生根的生动图景;戏曲联唱《新风拂来满园春》选取襄阳花鼓戏、湖北越调等经典唱段,用乡音乡曲传递文明新风,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每个节目都很接地气,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让我们对移风易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市民李先生感慨道,这样的文艺演出比单纯的宣传说教更“入脑、入心”。

互动体验润民心

文艺展演落幕,广场另一侧的“文明实践·互动共享”体验集市早已人头攒动,市民们看展览、学知识、购特产、赏非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明新风与乡土文化魅力。

在“移风易俗·趣味打卡”主题长廊前,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图文并茂的文明新风原创宣传展板,普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知识,让文明理念直观易懂。

“婚俗改革提倡的‘三不’原则是什么?”“我知道,是不攀比、不铺张、不低俗!”在“移风易俗对对碰”知识问答互动专区,市民们围绕勤俭节约、垃圾分类、厚养薄葬等话题展开趣味答题,在欢声笑语中加深对移风易俗内涵的理解。

“数富农旅·襄阳城意”农文旅直播区内,主播们正通过直播平台热情推介襄阳特色农产品和农文旅线路,全面展示乡村发展新貌,推动“农文旅融合”与“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

“襄飘天下·农品赋能”特色农产品推广区热闹非凡,数十家企业的上百款本地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充分展现了襄阳农业的品牌实力与地域特色,让市民在品味中记住乡愁。

“新村民·新风貌”乡村新业态展示区则让人眼前一亮,“村咖”香气四溢、窑烤面包金黄诱人、多肉盆栽造型别致。在非遗技艺展示摊位,程河柳编、绒花制作、制艾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献艺,精湛的技艺让市民们赞叹不已。

“以前觉得移风易俗是抽象的概念,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明白了它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市民张女士说,以后会自觉践行婚事新办、勤俭节约的理念,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特色活动暖人心

为推动襄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走深走实,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市民文明素养,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精心策划开展了“襄遇”系列公益集市,打造特色文明实践品牌。

其中,“襄遇有益”聚焦群众需求,将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襄遇有医”联合各大医院为市民提供免费诊疗、健康咨询等服务,守护群众身体健康;“襄遇有谊”则为广大青年送上“幸福大礼包”,传递文明婚恋观……一项项富有特色、充满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为城市注入了温情与活力,更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襄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市民心田,让“文明之花”在襄阳大地处处绽放。(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余子威 通讯员 何桂军 蔡青豆

责任编辑:李欢

文明新风扑面来——“襄遇有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集市侧记

发表时间:2025-11-24 来源:襄阳日报

11月21日下午,由襄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办的“襄遇有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集市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主题文艺创作展演活动在襄州区举行,吸引近千名市民前来“赶集”。

本次集市以“移风易俗”为主题,通过文艺展演、沉浸式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集中呈现襄阳乡村振兴新风貌、新业态、新成果,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文艺展演传新风

“移风易俗很重要,树新风、改陋习,文明新风进万家……”随着音乐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欢快的节奏响起,“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主题文艺创作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演员们手持快板,将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政策、理念融入朗朗上口的唱词中,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襄河道坠子《彩礼风波》以说唱结合的民间曲艺形式,讲述了新时代青年王兰倡导移风易俗、理性对待彩礼的故事,通过母女间关于“彩礼”的风趣对话,传递了“不比彩礼比人品、不讲排场讲文明”的婚恋新风。

花鼓小戏《特殊“贺礼”》则以诙谐幽默的剧情引人深思:村民赵大眼为筹钱结婚,捡走痴呆老汉认“干爹”并计划办寿宴敛财,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花送上“特殊贺礼”,巧妙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表演既展现了基层干部推动移风易俗的智慧,又诠释了“勤劳致富最光荣”的价值理念。

此外,情景歌舞《小村微信群》以“微信群”为切入点,通过“网店开张”“果园树苗”“养殖项目”“大棚蔬菜”等具体场景,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风新貌新生活;男女相声《话说新风尚》批判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传统陋习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倡导文明新风尚;歌曲《村里的婚礼》以“三代人婚礼变迁”为叙事主线,勾勒出“移风易俗”在乡土间落地生根的生动图景;戏曲联唱《新风拂来满园春》选取襄阳花鼓戏、湖北越调等经典唱段,用乡音乡曲传递文明新风,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每个节目都很接地气,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让我们对移风易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市民李先生感慨道,这样的文艺演出比单纯的宣传说教更“入脑、入心”。

互动体验润民心

文艺展演落幕,广场另一侧的“文明实践·互动共享”体验集市早已人头攒动,市民们看展览、学知识、购特产、赏非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明新风与乡土文化魅力。

在“移风易俗·趣味打卡”主题长廊前,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图文并茂的文明新风原创宣传展板,普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知识,让文明理念直观易懂。

“婚俗改革提倡的‘三不’原则是什么?”“我知道,是不攀比、不铺张、不低俗!”在“移风易俗对对碰”知识问答互动专区,市民们围绕勤俭节约、垃圾分类、厚养薄葬等话题展开趣味答题,在欢声笑语中加深对移风易俗内涵的理解。

“数富农旅·襄阳城意”农文旅直播区内,主播们正通过直播平台热情推介襄阳特色农产品和农文旅线路,全面展示乡村发展新貌,推动“农文旅融合”与“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

“襄飘天下·农品赋能”特色农产品推广区热闹非凡,数十家企业的上百款本地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充分展现了襄阳农业的品牌实力与地域特色,让市民在品味中记住乡愁。

“新村民·新风貌”乡村新业态展示区则让人眼前一亮,“村咖”香气四溢、窑烤面包金黄诱人、多肉盆栽造型别致。在非遗技艺展示摊位,程河柳编、绒花制作、制艾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献艺,精湛的技艺让市民们赞叹不已。

“以前觉得移风易俗是抽象的概念,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明白了它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市民张女士说,以后会自觉践行婚事新办、勤俭节约的理念,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特色活动暖人心

为推动襄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走深走实,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市民文明素养,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精心策划开展了“襄遇”系列公益集市,打造特色文明实践品牌。

其中,“襄遇有益”聚焦群众需求,将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襄遇有医”联合各大医院为市民提供免费诊疗、健康咨询等服务,守护群众身体健康;“襄遇有谊”则为广大青年送上“幸福大礼包”,传递文明婚恋观……一项项富有特色、充满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为城市注入了温情与活力,更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襄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市民心田,让“文明之花”在襄阳大地处处绽放。(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余子威 通讯员 何桂军 蔡青豆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