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园林街道:织密多维关爱网 困境儿童沐暖阳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24日    来源:潜江日报

“有了新书桌和护眼灯,我终于能在亮堂的地方写作业了!”近日,潜江市园林街道首批接受生活环境改造的困境儿童小宇(化名),指着焕然一新的小书桌开心地说。这背后,是街道以“精准化摸排、精细化帮扶、精心化跟进”为抓手,构建困境儿童“需求发现—精准响应—长效成长”全周期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街道聚焦47名留守儿童、101名流动儿童、72名困境儿童的差异化需求,通过“三精联动”模式,累计解决微心愿54个、改造学习环境5户,推动关爱服务从“兜住底线”向“赋能成长”升级。

精准摸排:数据赋能夯实“需求底图”

“阿姨,妹妹最近身体、学习怎么样?爸爸妈妈打工多久回来一次?”进入11月以来,街道12个社区的网格员、儿童主任化身“需求侦察兵”,通过“铁脚板+大数据”双轨摸排,逐户走访困境儿童家庭,重点核查监护人履职能力、父母务工动态、儿童身心健康及家庭经济状况四大核心指标,同步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台账,动态标注“心理关怀”“学业支持”“生活改善”等个性化需求标签。

“以前底数停留在‘大概’,现在能精确到每个孩子的具体困难。”街道儿童督导员介绍,通过全覆盖摸排,不仅精准锁定72名困境儿童(含低保家庭儿童、残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47名留守儿童及101名流动儿童,更梳理出“学习空间不足”“隔代监护能力弱”“情感陪伴缺失”等高频需求,为后续“按需施策”提供精准坐标。

精细帮扶:闭环机制破解“急难愁盼”

“孩子想要一套《百科全书》,我们当天就对接公益组织落实了!”在“点亮微心愿·筑梦向未来”活动中,街道通过“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双渠道收集儿童心愿,建立“诉求收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反馈评价”闭环流程,累计为54名儿童实现“小而暖”的心愿:有的收到心仪书籍,有的穿上新棉衣,有的拥有了节日礼物。

针对“生活环境差”这一共性难题,街道主动链接市民政局资源,推出“学习居住环境改善项目”:从实地测量房间尺寸,到联合专业团队设计“学习区+休息区”功能布局,再到全程监督施工质量,首批5户困境儿童的家庭书房“旧貌换新颜”,杂乱的小角落变身整洁空间,书桌、护眼灯、收纳柜一应俱全,部分家庭还增设了防滑垫、安全角等细节配置。

“现在孩子写作业专注多了,我们当家长的也安心。”一位家长感慨道。

精心跟进:分类施策护航“成长全程”

“小雨(化名)奶奶最近血压高,孩子放学后没人辅导作业,需要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小航(化名)符合孤儿保障条件,资料已上报民政部门,正在加快审批进度。”在街道儿童关爱联席会议上,工作人员围绕重点个案讨论帮扶方案。

街道坚持“一类一策、一人一案”:对隔代监护家庭,推行“定期上门+应急响应”服务,儿童主任每周至少走访1次,实时关注祖辈健康状况与儿童心理状态,同步链接社工开展“隔代养育”技能培训;对政策保障类儿童,建立“政策找人”机制,今年已成功协助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完成孤儿资格认定,预计每月可领取保障金,切实兜住儿童基本生活底线。

此外,街道还联动学校、医院、公益组织等力量,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延伸服务,推动关爱从“物质帮扶”向“全面发展”延伸。

“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园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动态监测+精准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月走访、季评估、年复核”机制,及时跟进家庭变故、需求升级等情况;同时拓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社会参与渠道,织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向阳生长。(潜江日报 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杨春梅

责任编辑:李欢

潜江园林街道:织密多维关爱网 困境儿童沐暖阳

发表时间:2025-11-24 来源:潜江日报

“有了新书桌和护眼灯,我终于能在亮堂的地方写作业了!”近日,潜江市园林街道首批接受生活环境改造的困境儿童小宇(化名),指着焕然一新的小书桌开心地说。这背后,是街道以“精准化摸排、精细化帮扶、精心化跟进”为抓手,构建困境儿童“需求发现—精准响应—长效成长”全周期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街道聚焦47名留守儿童、101名流动儿童、72名困境儿童的差异化需求,通过“三精联动”模式,累计解决微心愿54个、改造学习环境5户,推动关爱服务从“兜住底线”向“赋能成长”升级。

精准摸排:数据赋能夯实“需求底图”

“阿姨,妹妹最近身体、学习怎么样?爸爸妈妈打工多久回来一次?”进入11月以来,街道12个社区的网格员、儿童主任化身“需求侦察兵”,通过“铁脚板+大数据”双轨摸排,逐户走访困境儿童家庭,重点核查监护人履职能力、父母务工动态、儿童身心健康及家庭经济状况四大核心指标,同步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台账,动态标注“心理关怀”“学业支持”“生活改善”等个性化需求标签。

“以前底数停留在‘大概’,现在能精确到每个孩子的具体困难。”街道儿童督导员介绍,通过全覆盖摸排,不仅精准锁定72名困境儿童(含低保家庭儿童、残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47名留守儿童及101名流动儿童,更梳理出“学习空间不足”“隔代监护能力弱”“情感陪伴缺失”等高频需求,为后续“按需施策”提供精准坐标。

精细帮扶:闭环机制破解“急难愁盼”

“孩子想要一套《百科全书》,我们当天就对接公益组织落实了!”在“点亮微心愿·筑梦向未来”活动中,街道通过“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双渠道收集儿童心愿,建立“诉求收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反馈评价”闭环流程,累计为54名儿童实现“小而暖”的心愿:有的收到心仪书籍,有的穿上新棉衣,有的拥有了节日礼物。

针对“生活环境差”这一共性难题,街道主动链接市民政局资源,推出“学习居住环境改善项目”:从实地测量房间尺寸,到联合专业团队设计“学习区+休息区”功能布局,再到全程监督施工质量,首批5户困境儿童的家庭书房“旧貌换新颜”,杂乱的小角落变身整洁空间,书桌、护眼灯、收纳柜一应俱全,部分家庭还增设了防滑垫、安全角等细节配置。

“现在孩子写作业专注多了,我们当家长的也安心。”一位家长感慨道。

精心跟进:分类施策护航“成长全程”

“小雨(化名)奶奶最近血压高,孩子放学后没人辅导作业,需要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小航(化名)符合孤儿保障条件,资料已上报民政部门,正在加快审批进度。”在街道儿童关爱联席会议上,工作人员围绕重点个案讨论帮扶方案。

街道坚持“一类一策、一人一案”:对隔代监护家庭,推行“定期上门+应急响应”服务,儿童主任每周至少走访1次,实时关注祖辈健康状况与儿童心理状态,同步链接社工开展“隔代养育”技能培训;对政策保障类儿童,建立“政策找人”机制,今年已成功协助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完成孤儿资格认定,预计每月可领取保障金,切实兜住儿童基本生活底线。

此外,街道还联动学校、医院、公益组织等力量,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延伸服务,推动关爱从“物质帮扶”向“全面发展”延伸。

“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园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动态监测+精准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月走访、季评估、年复核”机制,及时跟进家庭变故、需求升级等情况;同时拓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社会参与渠道,织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向阳生长。(潜江日报 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杨春梅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