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襄阳市文明实践所(站)长“大比武”活动在樊城区举行。经过前期各城区层层选拔,30名优秀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同台竞技,通过路演形式,用一个个接地气、有温度的案例与数据,生动展示了文明实践工作的创新成果与实干成效。
这场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交流盛会,不仅是襄阳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果展”,更是基层工作者互学互鉴、凝聚智慧的“加油站”,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
本次活动由襄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办,各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发区党工委办公室(文明办)协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合会、汉江阅读推广中心承办。
织密全域网络,筑牢文明阵地
“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服务才能送到心坎上。”活动中,参赛选手围绕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分享经验。各地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延伸服务,将文明实践站从“固定场所”转化为群众离不开的“精神家园”,让文明阵地真正扎根街巷、贴近民心。
襄城区铁佛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构建志愿服务“一张网”,打造高效便捷的文明实践综合体。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与社区服务中心小程序,开设《政策小喇叭》专栏,每天定时推送社保办理流程、医保缴费指南等,居民可随时获取信息并预约服务,实现“服务全天候、传播不断档”;线下整合邻里中心空间,开设老年学校、青年夜校与爱心托管班,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高新区连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以《国企老厂区 文明新地标》为题,分享了阵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该社区构建“1+N”文明实践体系,将废弃老厂房改造成为集志愿服务、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该负责人说:“从闲置厂房到文明地标,我们在实践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将拓展社区书屋、共享工具屋等功能场景,通过‘硬件+服务’双提升,让文明温度浸润每一个生活细节。”
襄州区育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家校社商”协同共治模式,以“党建+文明创建”为抓手,整合辖区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书法绘画室、文化展厅等空间资源,与驻地单位共建共享,联合打造爱心托管班、职工驿站、三圈驿站、职工子女托管中心等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风格鲜明、吸引力强的特色活动场所。
此外,其他选手分享了“家风家训馆”“居民共享花园”“商业互助联盟”等特色阵地案例,围绕辖区居民实际需求延伸服务触角,切实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如今,“到社区文明实践站去”已成为襄阳市民的生活新风尚。
聚焦群众需求,传递服务温度
近年来,襄阳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抓手,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服务内涵,推动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樊城区旭东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阳光家园”志愿服务项目令人动容。该项目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特长培养等服务,传递社会关爱。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开展辅助性就业项目,帮助特殊群体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使其在劳动中创造价值、赢得尊严。
“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实践站,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襄城区马王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爱心托管班的受欢迎程度。为缓解家长“接送难、看护难”问题,该站积极联动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团队,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强化日常管理与安全保障,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服务,还定期开展科学实验、非遗体验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襄州区铁四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社区搭平台、能人来服务、居民享便利”互助模式,组建“铁管家”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供家电清洗与维修、管道疏通、保洁、回收、搬家等便民服务,以公益化、精准化的方式,既解决了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难题,也为社区家政服务注入了人文关怀,赢得居民广泛赞誉。
高新区车城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志愿服务“精准滴灌”,通过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建立独居、高龄老人需求台账,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针对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人际交往提升与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东津新区六两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新河志愿服务队,下设银河义巡队、和事老调解队、小禾苗护苗队等六支分队,开展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治安维护等工作,真正做到“服务跟着需求走,志愿围着群众转”。
赋能基层治理,激发社区活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服务群众的“便民窗口”,更是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引擎”。活动中,选手们通过鲜活的实践案例与成熟的品牌经验,展现了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为化解社区难题、提升治理水平注入了新动能。
襄城区胜利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激活“女性力量”,打造文明实践加油站,以柔性治理推动社区文明与治理水平双提升。社区吸纳女性党员、热心阿姨等,组成“虹志愿女子服务队”。队员们充分发挥女性细致、耐心、善于沟通的特长,收集社情民意、调解邻里纠纷、参与环境整治,成为社区和谐的“润滑剂”,以温柔的“她力量”为基层治理添彩。
“张阿姨曾受抑郁困扰,在社工帮扶下重拾信心。如今,她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主动加入‘小巷管家’队伍,免费为居民缝补衣物。”樊城区水云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分享了“小巷管家”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该站通过选拔老党员、热心居民等担任“小巷管家”,让熟悉社区的“身边人”成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守护家园的“主力军”。目前,该社区“小巷管家”已发展至126人,其中80%以上为社区居民,构建起“社区事、大家管”的良好治理格局。
东津新区金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讲述了一段“与外卖骑手双向奔赴”的温情故事,为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社区为外卖骑手打造“清凉港湾”,配备空调、饮水机、充电设备等,并定期征集需求、优化服务。“社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想为社区出份力!”骑手们主动请缨,化身“兼职网格员”,凭借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及时上报安全隐患、环境问题与设施故障,成为一支高效的“流动哨兵”队伍,为基层治理增添了新力量。
经过激烈角逐,樊城区水云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襄城区胜利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新区连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新区车城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襄城区马王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荣获大赛一等奖。
此次活动既是襄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基层实践智慧的交流盛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案例与创新做法,为全市文明实践工作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襄阳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系统梳理总结优秀经验,加大特色文明实践品牌培育力度,持续夯实基层阵地与队伍建设,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实走心”,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提升”,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余子威 通讯员 何桂军 蔡青豆)
发表时间:2025-11-24 来源:襄阳日报
11月19日,襄阳市文明实践所(站)长“大比武”活动在樊城区举行。经过前期各城区层层选拔,30名优秀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同台竞技,通过路演形式,用一个个接地气、有温度的案例与数据,生动展示了文明实践工作的创新成果与实干成效。
这场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交流盛会,不仅是襄阳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果展”,更是基层工作者互学互鉴、凝聚智慧的“加油站”,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
本次活动由襄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办,各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发区党工委办公室(文明办)协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合会、汉江阅读推广中心承办。
织密全域网络,筑牢文明阵地
“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服务才能送到心坎上。”活动中,参赛选手围绕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分享经验。各地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延伸服务,将文明实践站从“固定场所”转化为群众离不开的“精神家园”,让文明阵地真正扎根街巷、贴近民心。
襄城区铁佛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构建志愿服务“一张网”,打造高效便捷的文明实践综合体。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与社区服务中心小程序,开设《政策小喇叭》专栏,每天定时推送社保办理流程、医保缴费指南等,居民可随时获取信息并预约服务,实现“服务全天候、传播不断档”;线下整合邻里中心空间,开设老年学校、青年夜校与爱心托管班,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高新区连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以《国企老厂区 文明新地标》为题,分享了阵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该社区构建“1+N”文明实践体系,将废弃老厂房改造成为集志愿服务、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该负责人说:“从闲置厂房到文明地标,我们在实践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将拓展社区书屋、共享工具屋等功能场景,通过‘硬件+服务’双提升,让文明温度浸润每一个生活细节。”
襄州区育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家校社商”协同共治模式,以“党建+文明创建”为抓手,整合辖区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书法绘画室、文化展厅等空间资源,与驻地单位共建共享,联合打造爱心托管班、职工驿站、三圈驿站、职工子女托管中心等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风格鲜明、吸引力强的特色活动场所。
此外,其他选手分享了“家风家训馆”“居民共享花园”“商业互助联盟”等特色阵地案例,围绕辖区居民实际需求延伸服务触角,切实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如今,“到社区文明实践站去”已成为襄阳市民的生活新风尚。
聚焦群众需求,传递服务温度
近年来,襄阳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抓手,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服务内涵,推动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樊城区旭东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阳光家园”志愿服务项目令人动容。该项目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特长培养等服务,传递社会关爱。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开展辅助性就业项目,帮助特殊群体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使其在劳动中创造价值、赢得尊严。
“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实践站,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襄城区马王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爱心托管班的受欢迎程度。为缓解家长“接送难、看护难”问题,该站积极联动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团队,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强化日常管理与安全保障,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服务,还定期开展科学实验、非遗体验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襄州区铁四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社区搭平台、能人来服务、居民享便利”互助模式,组建“铁管家”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供家电清洗与维修、管道疏通、保洁、回收、搬家等便民服务,以公益化、精准化的方式,既解决了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难题,也为社区家政服务注入了人文关怀,赢得居民广泛赞誉。
高新区车城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志愿服务“精准滴灌”,通过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建立独居、高龄老人需求台账,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针对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人际交往提升与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东津新区六两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新河志愿服务队,下设银河义巡队、和事老调解队、小禾苗护苗队等六支分队,开展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治安维护等工作,真正做到“服务跟着需求走,志愿围着群众转”。
赋能基层治理,激发社区活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服务群众的“便民窗口”,更是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引擎”。活动中,选手们通过鲜活的实践案例与成熟的品牌经验,展现了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为化解社区难题、提升治理水平注入了新动能。
襄城区胜利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激活“女性力量”,打造文明实践加油站,以柔性治理推动社区文明与治理水平双提升。社区吸纳女性党员、热心阿姨等,组成“虹志愿女子服务队”。队员们充分发挥女性细致、耐心、善于沟通的特长,收集社情民意、调解邻里纠纷、参与环境整治,成为社区和谐的“润滑剂”,以温柔的“她力量”为基层治理添彩。
“张阿姨曾受抑郁困扰,在社工帮扶下重拾信心。如今,她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主动加入‘小巷管家’队伍,免费为居民缝补衣物。”樊城区水云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分享了“小巷管家”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该站通过选拔老党员、热心居民等担任“小巷管家”,让熟悉社区的“身边人”成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守护家园的“主力军”。目前,该社区“小巷管家”已发展至126人,其中80%以上为社区居民,构建起“社区事、大家管”的良好治理格局。
东津新区金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讲述了一段“与外卖骑手双向奔赴”的温情故事,为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社区为外卖骑手打造“清凉港湾”,配备空调、饮水机、充电设备等,并定期征集需求、优化服务。“社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想为社区出份力!”骑手们主动请缨,化身“兼职网格员”,凭借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及时上报安全隐患、环境问题与设施故障,成为一支高效的“流动哨兵”队伍,为基层治理增添了新力量。
经过激烈角逐,樊城区水云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襄城区胜利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新区连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新区车城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襄城区马王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荣获大赛一等奖。
此次活动既是襄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基层实践智慧的交流盛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案例与创新做法,为全市文明实践工作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襄阳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系统梳理总结优秀经验,加大特色文明实践品牌培育力度,持续夯实基层阵地与队伍建设,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实走心”,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提升”,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余子威 通讯员 何桂军 蔡青豆)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