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8时,1.3万名跑者汇聚在2025“光马”的起点,他们的脚步唤醒赛道的黎明,激荡起一座城市的创新脉搏。我们热爱马拉松,因为它早已超越体育赛事本身,成为一种完整的生活哲学,它以奔跑的姿态,重塑着我们的身体、心灵,更重新定义着我们与城市的关系。
马拉松首先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它引导我们走向更有活力的生命状态。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作息、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都是马拉松的馈赠。在“光马”的赛道上,跑者们穿越星河广场、生物城、空轨等科技地标时,每一步都在为健康账户存入宝贵资产。赛道上,我们需要学会控制配速,避免跟风加速。面对可能出现的抽筋、水泡或体力极限,我们要懂得何时坚持、何时调整。正如许多马拉松选手所言,马拉松不仅是体能的挑战,更是意志的磨砺。当我们学会在痛苦和挑战中依然前行,在生活中也就拥有了更多应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当“Citywalk”升级为“Cityrun”,马拉松成为我们探索城市、体验文化的新型旅行方式。“光马”的跑者们从华中科技大学出发,穿越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等高科技企业集群,脚下是“光芯屏端网”产业的坚实土壤,身旁是全国首条空轨列车飞驰而过。这种“跑一场马,游一座城”的模式,让马拉松从单纯的竞技转变为深度城市探索。而同样在武汉举办的“汉马”则呈现另一种城市美学。比赛中跑者们穿越长江大桥、东湖樱园、历史街区,在樱花纷飞中感受“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磅礴诗意。赛后,选手凭号码布可享受景区优惠、特色美食,让奔跑成为打开城市的最佳方式。这种从脚步到心灵的旅程,满足了跑者们用身体丈量城市肌理的精神需求。
更重要的是,马拉松已成为现代城市展示个性、擦亮名片的绝佳机会。“光马”以“赛博追光”为主题,将人形机器人、空轨等科技元素融入赛事场景。机器人“光子”和“小鄂哥”在音乐加油站助威,在马拉松终点,光谷人形机器人将与志愿者一起为幸运跑者挂上完赛奖牌,送上独特的完赛祝福。这种创新不仅彰显了光谷作为科创高地的定位,更让跑者实地感受从“一束光”到“创新城”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汉马”凭借“樱花赛道”和城市人文底蕴,创下45万人报名、4万人参赛的盛况,从“双金赛事”晋级为马拉松大满贯成员,成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城市通过赛事期间的接驳专线、文旅联动等“宠客”措施,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旅游的“留量”。城市是赛事的赛场,赛事是城市的“秀场”,二者在这种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
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是这场盛大活动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光马”的3500名受过专业培训志愿者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分布在25个医疗站、8个饮料站、7个补给点。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网络,让马拉松超越体育范畴,成为城市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示。而赛事提供的500个直通汉马名额,更将两大赛事串联成武汉独特的“春跑汉马品楚韵,秋跑光马逐科创”的奔跑文化。在“光谷”的赛道上,我们触摸科技创新的脉搏;在“汉马”的樱花雨中,我们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我们之所以如此热爱马拉松,正是因为它完美融合了个人追求与城市梦想。42.195公里的赛道上,每一步都是对自律的坚守,每一次突破都呼应着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基因。这不仅是武汉“双马文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中部崛起进程中,以全民健身赋能科技创新、以城市活力书写时代答卷的鲜活样本。奔跑不息,追梦不止,这股在极限中突破、在坚持中成长、在共同体中温暖前行的力量,正是我们对生活、对创新、对时代最深沉的热爱。
作者:陈博龙 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积玉桥街道办事处
发表时间:2025-11-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11月16日8时,1.3万名跑者汇聚在2025“光马”的起点,他们的脚步唤醒赛道的黎明,激荡起一座城市的创新脉搏。我们热爱马拉松,因为它早已超越体育赛事本身,成为一种完整的生活哲学,它以奔跑的姿态,重塑着我们的身体、心灵,更重新定义着我们与城市的关系。
马拉松首先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它引导我们走向更有活力的生命状态。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作息、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都是马拉松的馈赠。在“光马”的赛道上,跑者们穿越星河广场、生物城、空轨等科技地标时,每一步都在为健康账户存入宝贵资产。赛道上,我们需要学会控制配速,避免跟风加速。面对可能出现的抽筋、水泡或体力极限,我们要懂得何时坚持、何时调整。正如许多马拉松选手所言,马拉松不仅是体能的挑战,更是意志的磨砺。当我们学会在痛苦和挑战中依然前行,在生活中也就拥有了更多应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当“Citywalk”升级为“Cityrun”,马拉松成为我们探索城市、体验文化的新型旅行方式。“光马”的跑者们从华中科技大学出发,穿越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等高科技企业集群,脚下是“光芯屏端网”产业的坚实土壤,身旁是全国首条空轨列车飞驰而过。这种“跑一场马,游一座城”的模式,让马拉松从单纯的竞技转变为深度城市探索。而同样在武汉举办的“汉马”则呈现另一种城市美学。比赛中跑者们穿越长江大桥、东湖樱园、历史街区,在樱花纷飞中感受“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磅礴诗意。赛后,选手凭号码布可享受景区优惠、特色美食,让奔跑成为打开城市的最佳方式。这种从脚步到心灵的旅程,满足了跑者们用身体丈量城市肌理的精神需求。
更重要的是,马拉松已成为现代城市展示个性、擦亮名片的绝佳机会。“光马”以“赛博追光”为主题,将人形机器人、空轨等科技元素融入赛事场景。机器人“光子”和“小鄂哥”在音乐加油站助威,在马拉松终点,光谷人形机器人将与志愿者一起为幸运跑者挂上完赛奖牌,送上独特的完赛祝福。这种创新不仅彰显了光谷作为科创高地的定位,更让跑者实地感受从“一束光”到“创新城”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汉马”凭借“樱花赛道”和城市人文底蕴,创下45万人报名、4万人参赛的盛况,从“双金赛事”晋级为马拉松大满贯成员,成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城市通过赛事期间的接驳专线、文旅联动等“宠客”措施,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旅游的“留量”。城市是赛事的赛场,赛事是城市的“秀场”,二者在这种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
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是这场盛大活动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光马”的3500名受过专业培训志愿者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分布在25个医疗站、8个饮料站、7个补给点。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网络,让马拉松超越体育范畴,成为城市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示。而赛事提供的500个直通汉马名额,更将两大赛事串联成武汉独特的“春跑汉马品楚韵,秋跑光马逐科创”的奔跑文化。在“光谷”的赛道上,我们触摸科技创新的脉搏;在“汉马”的樱花雨中,我们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我们之所以如此热爱马拉松,正是因为它完美融合了个人追求与城市梦想。42.195公里的赛道上,每一步都是对自律的坚守,每一次突破都呼应着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基因。这不仅是武汉“双马文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中部崛起进程中,以全民健身赋能科技创新、以城市活力书写时代答卷的鲜活样本。奔跑不息,追梦不止,这股在极限中突破、在坚持中成长、在共同体中温暖前行的力量,正是我们对生活、对创新、对时代最深沉的热爱。
作者:陈博龙 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积玉桥街道办事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