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沙道沟镇:文明新风润乡土 乡村振兴景入画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来源:恩施日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宣恩县沙道沟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聚焦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三大领域,政策宣讲、文化赋能、环境整治协同推进,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绘就一幅风尚新、生活富、环境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政策宣讲接地气 文明理念润心田

转变观念是推动移风易俗的关键。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存在攀比之风等陈规陋习,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为破解政策宣传单向灌输困局,今年3月,沙道沟镇创新工作方法,组建一支覆盖六大片区30个村(社区)的宣讲队伍,将“政策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拉家常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

这支宣讲队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队员不仅包括政府工作人员,还吸纳了各村(社区)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和热心公益的村民代表。他们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懂得用最朴实的语言解读政策,让文件变成了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贴心话。

宣讲队创新采用“一对一”入户走访模式,倾听村民疑问,有针对性地解答,实现政策传达与民意反馈良性互动。面对村民提出的“生态安葬具体怎么操作”“彩礼多少才算合理”等实实在在的问题,队员一一详细回应、讲清讲透。这种“点单式”的宣讲,既解答了群众的疑惑,也收集了基层的民意,为后续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截至目前,宣传队累计走访140余户,真正实现政策“送上门”、服务“做到家”。

为巩固宣讲成效,沙道沟镇联合各村红白理事会,建立“常态化宣传+动态跟踪”机制。每月定期举办“院坝宣讲会”,将最新的政策精神和文明理念及时传达给村民。同时,结合村民家的婚丧事宜,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上门,不是简单禁止,而是贴心地协助制定简办方案,既保留仪式感,又避免铺张浪费。

在这个过程中,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尤为关键。沙道沟镇要求全镇党员率先垂范,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在婚丧嫁娶中自觉遵守新规。同时,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厚养薄葬、喜事新办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如今,不办无事酒、彩礼不攀比已成为沙道沟镇村民的共识,“人情债”负担明显减轻,村民将更多精力与财力投入生产生活,文明乡风蔚然成风。这种变化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文化赋能添活力 精神家园更丰盈

移风易俗,既要破旧,更需立新。沙道沟镇深刻认识到,只有用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让陈规陋习失去土壤。为此,该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竹板一打响连天,无事酒,要抵制,新风传万家……”今年2月,酉水情社区文化广场上,春回文艺志愿服务队队员手持快板,用朗朗上口的词句宣传移风易俗,引来村民阵阵掌声。

这支由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组成的队伍,以“文艺传递正能量”为宗旨,利用农闲和节假日开展演出,将党的政策和文明理念宣传融入表演中,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扎根。

建军节组织的文艺汇演。(资料图)

除了群众自发组织文艺活动,沙道沟镇还注重以节庆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八一”建军节期间,组织开展“迎八一·敬老兵·展风采”主题活动,邀请退役军人参观红色遗址、重温入伍誓词。庄严的仪式与精彩的文艺演出交织,营造出尊崇军人、关爱老兵的良好氛围。

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兵感慨:“大家这么用心地组织活动、歌颂军人,真的让我很感动。这种活动不仅让我们老兵感到温暖,更让年轻人了解历史,革命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每年8月举办的“红映沙道”全民健身运动会,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比赛项目既体现体育竞技性,又富有乡村趣味。徒手捉鳝鱼、挑水接力、插秧比赛等项目,都来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既接地气又充满乐趣。

“拔河的时候大家一起呐喊,特别有凝聚力!平时大家都在外打工,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不少选手表示,来年还要继续参与。

如今,运动健身已成为沙道沟镇的新风尚,乡村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

文化活动的作用是多元的,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重建了乡村的公共生活,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重塑了乡村的文化认同。村民在这些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陈规陋习自然失去了市场。

组织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

环境整治焕新颜 家园共建促自觉

沙道沟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实践。整洁优美的环境不仅能提升生活品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为此,该镇持续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实现“外在美”到“内在变”的升华,激发群众共建共享的热情。

“以前房前屋后堆得杂乱,现在清爽多了,住着都舒心!”上洞村村民张秀东谈起村容变化,笑容满面。

今年以来,沙道沟镇以“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模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向“干群一起干”,让村民在行动中转变观念,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在整治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成立党员先锋队,带领志愿者和村民清理路面垃圾、河道漂浮物,整治“三堆两垛”“三乱”现象。每个月初的“清洁日”,镇村干部与村民一起劳动,不仅清理了环境卫生,更拉近了干群关系。

为建立长效机制,沙道沟镇将打扫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引导,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同时创新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清淤队、增配垃圾清运车,有效解决河道保洁与垃圾处理难题。

该镇还推行积分制管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如今,沙道沟镇乡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昔日杂草丛生的河岸有了休闲步道,垃圾角落建成小花园。村民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逐步养成随手捡、主动清的文明习惯,爱护环境已成为新的生活自觉。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维护的转变,正是移风易俗最深层次的成效。

今日的沙道沟,村容靓、民风淳、人心齐。行走在沙道沟镇的乡村,映入眼帘的不仅是整洁的村道、美丽的庭院,更是村民自信的笑容、昂扬的精神。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这里交相辉映,全镇人民正以昂扬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学成 通讯员 郭永康 刘妍鹭

责任编辑:李欢

宣恩县沙道沟镇:文明新风润乡土 乡村振兴景入画

发表时间:2025-11-06 来源:恩施日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宣恩县沙道沟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聚焦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三大领域,政策宣讲、文化赋能、环境整治协同推进,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绘就一幅风尚新、生活富、环境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政策宣讲接地气 文明理念润心田

转变观念是推动移风易俗的关键。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存在攀比之风等陈规陋习,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为破解政策宣传单向灌输困局,今年3月,沙道沟镇创新工作方法,组建一支覆盖六大片区30个村(社区)的宣讲队伍,将“政策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拉家常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

这支宣讲队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队员不仅包括政府工作人员,还吸纳了各村(社区)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和热心公益的村民代表。他们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懂得用最朴实的语言解读政策,让文件变成了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贴心话。

宣讲队创新采用“一对一”入户走访模式,倾听村民疑问,有针对性地解答,实现政策传达与民意反馈良性互动。面对村民提出的“生态安葬具体怎么操作”“彩礼多少才算合理”等实实在在的问题,队员一一详细回应、讲清讲透。这种“点单式”的宣讲,既解答了群众的疑惑,也收集了基层的民意,为后续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截至目前,宣传队累计走访140余户,真正实现政策“送上门”、服务“做到家”。

为巩固宣讲成效,沙道沟镇联合各村红白理事会,建立“常态化宣传+动态跟踪”机制。每月定期举办“院坝宣讲会”,将最新的政策精神和文明理念及时传达给村民。同时,结合村民家的婚丧事宜,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上门,不是简单禁止,而是贴心地协助制定简办方案,既保留仪式感,又避免铺张浪费。

在这个过程中,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尤为关键。沙道沟镇要求全镇党员率先垂范,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在婚丧嫁娶中自觉遵守新规。同时,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厚养薄葬、喜事新办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如今,不办无事酒、彩礼不攀比已成为沙道沟镇村民的共识,“人情债”负担明显减轻,村民将更多精力与财力投入生产生活,文明乡风蔚然成风。这种变化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文化赋能添活力 精神家园更丰盈

移风易俗,既要破旧,更需立新。沙道沟镇深刻认识到,只有用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让陈规陋习失去土壤。为此,该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竹板一打响连天,无事酒,要抵制,新风传万家……”今年2月,酉水情社区文化广场上,春回文艺志愿服务队队员手持快板,用朗朗上口的词句宣传移风易俗,引来村民阵阵掌声。

这支由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组成的队伍,以“文艺传递正能量”为宗旨,利用农闲和节假日开展演出,将党的政策和文明理念宣传融入表演中,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扎根。

建军节组织的文艺汇演。(资料图)

除了群众自发组织文艺活动,沙道沟镇还注重以节庆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八一”建军节期间,组织开展“迎八一·敬老兵·展风采”主题活动,邀请退役军人参观红色遗址、重温入伍誓词。庄严的仪式与精彩的文艺演出交织,营造出尊崇军人、关爱老兵的良好氛围。

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兵感慨:“大家这么用心地组织活动、歌颂军人,真的让我很感动。这种活动不仅让我们老兵感到温暖,更让年轻人了解历史,革命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每年8月举办的“红映沙道”全民健身运动会,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比赛项目既体现体育竞技性,又富有乡村趣味。徒手捉鳝鱼、挑水接力、插秧比赛等项目,都来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既接地气又充满乐趣。

“拔河的时候大家一起呐喊,特别有凝聚力!平时大家都在外打工,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不少选手表示,来年还要继续参与。

如今,运动健身已成为沙道沟镇的新风尚,乡村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

文化活动的作用是多元的,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重建了乡村的公共生活,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重塑了乡村的文化认同。村民在这些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陈规陋习自然失去了市场。

组织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

环境整治焕新颜 家园共建促自觉

沙道沟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实践。整洁优美的环境不仅能提升生活品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为此,该镇持续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实现“外在美”到“内在变”的升华,激发群众共建共享的热情。

“以前房前屋后堆得杂乱,现在清爽多了,住着都舒心!”上洞村村民张秀东谈起村容变化,笑容满面。

今年以来,沙道沟镇以“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模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向“干群一起干”,让村民在行动中转变观念,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在整治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成立党员先锋队,带领志愿者和村民清理路面垃圾、河道漂浮物,整治“三堆两垛”“三乱”现象。每个月初的“清洁日”,镇村干部与村民一起劳动,不仅清理了环境卫生,更拉近了干群关系。

为建立长效机制,沙道沟镇将打扫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引导,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同时创新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清淤队、增配垃圾清运车,有效解决河道保洁与垃圾处理难题。

该镇还推行积分制管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如今,沙道沟镇乡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昔日杂草丛生的河岸有了休闲步道,垃圾角落建成小花园。村民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逐步养成随手捡、主动清的文明习惯,爱护环境已成为新的生活自觉。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维护的转变,正是移风易俗最深层次的成效。

今日的沙道沟,村容靓、民风淳、人心齐。行走在沙道沟镇的乡村,映入眼帘的不仅是整洁的村道、美丽的庭院,更是村民自信的笑容、昂扬的精神。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这里交相辉映,全镇人民正以昂扬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学成 通讯员 郭永康 刘妍鹭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