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风气正,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发展产业、改善生活上,日子越过越有奔头。”11月3日,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村民黄晓春谈及村里的变化,言语间满是对移风易俗成效的认可。
自去年以来,旋龙村以“破除陋习、培育新风”为目标,通过建制度、树典型、强引导,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不仅改善了乡村风气,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定规矩破除陈规陋习
“要改变老观念,得先立下硬规矩。”旋龙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清道出推进移风易俗的关键思路。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问题,村“两委”牵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老党员、乡土人才、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最终制定出贴合村情的移风易俗公约,从“婚、丧、寿、宴”四大类事务入手,明确划定行为红线,杜绝铺张攀比。
为确保公约落地见效,村里成立移风易俗监督队,由村干部、老党员、道德模范组成,负责监督村民办事是否符合公约要求,同时提供政策解读和矛盾调解服务。
在殡葬改革方面,旋龙村积极推广生态安葬,筹备建成村级公益性公墓,同时明确殡葬活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燃放大量烟花爆竹、不得大摆宴席。
用亮点培育文明新风
“以前,村民经常聚在一起打牌,现在大家都忙着参与文明实践活动,风气完全变了。”旋龙村妇联主席薛花说。旋龙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打造多元化载体,让移风易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文明新风积分制度是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的关键一招。村民遵守移风易俗公约,参与志愿服务、孝老爱亲等活动都能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在村内“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已有200余名村民参与积分活动,累计兑换积分超1.2万分。
与此同时,村里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村民自荐、小组推荐、村委会审核、全村公示的方式,选出身边榜样。目前已评选出“文明家庭”15户、“好媳妇”“好婆婆”各8名。村民还自发组建新风尚文艺队,将移风易俗内容编成丝弦锣鼓、小品、山歌等接地气的节目,在农闲时节、节日庆典时表演,让移风易俗理念借文艺之力“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文艺队已开展表演18场。
聚合力巩固工作成效
“移风易俗不是村干部的独角戏,需要党员干部、乡土人才、村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刘明清说。旋龙村注重发挥多方力量,构建起干部带头、乡贤助力、村民参与的联动机制,让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推进。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主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遵守公约要求。村里邀请退休干部、企业家、道德模范等12名乡土人才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分片联系村民,当好“调解员”和“宣传员”。在党员干部、乡土人才带动下,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践行文明新风。如今的旋龙村,简约婚礼、生态安葬成为新风尚,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日常,打牌赌博、攀比浪费现象大幅减少,村里环境卫生变好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文明新风不仅改变了乡村风貌,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以来,旋龙村依托当地资源,发展雪梨种植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带动村民增收;良好的乡村风貌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村里数十家农家乐生意红火,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会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制度、创新载体,让文明新风劲吹乡村大地。”刘明清说。(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国帆 通讯员 范妮妮)
发表时间:2025-11-06 来源:湖北文明网
“现在村里的风气正,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发展产业、改善生活上,日子越过越有奔头。”11月3日,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村民黄晓春谈及村里的变化,言语间满是对移风易俗成效的认可。
自去年以来,旋龙村以“破除陋习、培育新风”为目标,通过建制度、树典型、强引导,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不仅改善了乡村风气,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定规矩破除陈规陋习
“要改变老观念,得先立下硬规矩。”旋龙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清道出推进移风易俗的关键思路。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问题,村“两委”牵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老党员、乡土人才、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最终制定出贴合村情的移风易俗公约,从“婚、丧、寿、宴”四大类事务入手,明确划定行为红线,杜绝铺张攀比。
为确保公约落地见效,村里成立移风易俗监督队,由村干部、老党员、道德模范组成,负责监督村民办事是否符合公约要求,同时提供政策解读和矛盾调解服务。
在殡葬改革方面,旋龙村积极推广生态安葬,筹备建成村级公益性公墓,同时明确殡葬活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燃放大量烟花爆竹、不得大摆宴席。
用亮点培育文明新风
“以前,村民经常聚在一起打牌,现在大家都忙着参与文明实践活动,风气完全变了。”旋龙村妇联主席薛花说。旋龙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打造多元化载体,让移风易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文明新风积分制度是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的关键一招。村民遵守移风易俗公约,参与志愿服务、孝老爱亲等活动都能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在村内“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已有200余名村民参与积分活动,累计兑换积分超1.2万分。
与此同时,村里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村民自荐、小组推荐、村委会审核、全村公示的方式,选出身边榜样。目前已评选出“文明家庭”15户、“好媳妇”“好婆婆”各8名。村民还自发组建新风尚文艺队,将移风易俗内容编成丝弦锣鼓、小品、山歌等接地气的节目,在农闲时节、节日庆典时表演,让移风易俗理念借文艺之力“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文艺队已开展表演18场。
聚合力巩固工作成效
“移风易俗不是村干部的独角戏,需要党员干部、乡土人才、村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刘明清说。旋龙村注重发挥多方力量,构建起干部带头、乡贤助力、村民参与的联动机制,让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推进。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主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遵守公约要求。村里邀请退休干部、企业家、道德模范等12名乡土人才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分片联系村民,当好“调解员”和“宣传员”。在党员干部、乡土人才带动下,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践行文明新风。如今的旋龙村,简约婚礼、生态安葬成为新风尚,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日常,打牌赌博、攀比浪费现象大幅减少,村里环境卫生变好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文明新风不仅改变了乡村风貌,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以来,旋龙村依托当地资源,发展雪梨种植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带动村民增收;良好的乡村风貌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村里数十家农家乐生意红火,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会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制度、创新载体,让文明新风劲吹乡村大地。”刘明清说。(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国帆 通讯员 范妮妮)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