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家庭杨志金家庭:老两口推“二八大杠” 重走迎亲路亲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来源:十堰日报

11月4日上午10时18分,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放马坪古巷里,68岁的杨志金推着一辆“二八大杠”缓缓前行;车旁,老伴邱祥蕊如44年前结婚时那般,挽着他的胳膊。两人有说有笑,重温当年的迎亲场景。

4日上午,张湾区花果街道放马坪古巷中,68岁的杨志金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老伴邱祥蕊挽着他的胳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图/记者 刘成臣

重温幸福路:一辆自行车娶新娘

当日上午,沿着放马坪古巷,杨志金与邱祥蕊并肩慢行。“44年前咱们结婚,我就是骑着这辆车把你接进杨家的。”杨志金笑着说。“可不是嘛,那年我24岁,咱们连顿酒席都没办呢。”邱祥蕊应声附和,眼中满是笑意。

时间拉回到1981年11月4日,那是杨志金与邱祥蕊喜结连理的日子。结婚前一天晚上,两家人坐在一起商议婚事,一致决定“婚事新办”,不要一分彩礼、不办一桌酒席、不受一分礼金。

“我是杨家老大,她是邱家老大,咱们得带头破旧立新,给弟弟妹妹们做个好榜样。”杨志金回忆道。就这样,结婚当天,他骑着一辆“二八大杠”接回了新娘邱祥蕊,之后两人便出门游玩,度过了简单却温馨的新婚时光。

不带彩礼、不摆酒席、不收礼金,邱祥蕊带着一株栀子花树,就这样嫁入了杨家,这是两人的爱情信物。结婚后,她特意将这株栀子花树种在杨家小院中。

当年,杨志金与邱祥蕊“婚事新办”的故事还登上《二汽建设报》,他们带头移风易俗、弘扬新风被传为美谈。

孝德传家:知恩图报美名扬

11月4日,杨志金特意将92岁高龄的丈母娘以及邱家兄弟姐妹接到家中。“妈,谢谢您当年把女儿托付给我。”杨志金郑重地向丈母娘鞠躬致谢。“您当年咋就同意不收彩礼呢?”有亲戚在一旁打趣问道。“要那干啥!孩子们日子过得好,比啥都强。”老人家的回答干脆利落。

在小院的栀子树下,邱祥蕊将今年收获的栀子果分给亲戚朋友,共享这份丰收喜悦。“当年我们结婚后,电视台还来采访过我妈,说咱们带头倡导文明新风,我妈别提多自豪了。”邱祥蕊说,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妹妹结婚时也都效仿他们,婚事一切从简。

杨志金坦言,在结婚44周年纪念日这天重温当年的结婚场景,不仅是想向妻子和岳父母一家表达感恩之情,更想借此传递文明新风理念。他说,杨家有个“三个红薯的故事”,一直刻在家人心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杨志金的母亲背着年幼的他到一户人家打短工,只为换两顿饱饭。户主看到小志金趴在地上捡红薯皮吃,心生怜悯,特意给了杨母3个红薯。就是这3个红薯,让杨家记了一辈子。也正因如此,“知恩图报”成了杨家家训,“孝德传家”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

以身作则:古巷劲吹文明风

结婚44年来,杨志金与邱祥蕊始终以“孝敬长辈、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为准则,用实际行动弘扬文明新风。邱祥蕊的婆婆曾瘫痪在床4年,这4年间,她每天悉心照料,把老人打理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用孝心打动了周边众多居民。

2009年,邱祥蕊在放马坪酒店牵头举办首届重阳宴,邀请当地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就餐。如今,放马坪重阳宴已连续举办17年,成为当地孝老敬亲的一张“名片”。

杨志金2008年退休后,更是主动扛起责任:带领居民守护犟河生态环境,组织开展民主议事协商,及时化解邻里矛盾,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他牵头组织居民修缮百年古井,让枯竭的古井重涌清泉;精心保护百年古树,让老树始终枝繁叶茂。此外,他还筹划放马坪迎新春百家宴,让居民们欢聚一堂,共拍全家福、同品百家菜、共叙邻里情;发动居民评选“好儿媳”“好家庭”等先进典型,引导大家抵制铺张浪费、摒弃婚丧陋习、培育文明家风。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还带领老兵志愿服务队义务巡河,为“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贡献力量。

杨志金和邱祥蕊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2021年,杨志金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今年,该家庭再获殊荣,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他们用44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幸福,不取决于彩礼的厚薄、排场的大小,而在于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情,更在于践行初心、奉献社会的价值担当。(十堰日报 文/记者 赵久成 罗毅 图/记者 刘成臣

短评

一辆自行车 一世栀子香

汪洁琼

不要彩礼、不摆酒席、不收礼金,只用一辆自行车,便将新娘娶回了家。几十年后同一天,已生华发的他们再度推着自行车,重走当年幸福之路。杨志金和邱祥蕊两位老人用“自行车婚礼”,向人们展示了婚姻最动人的模样——简约的开始亦可驶向幸福的远方。

这辆自行车,承载的不仅是两个人的重量,更是他们相濡以沫的承诺与共同奋斗的决心。它更象征着一种婚恋观:婚姻幸福的基石,并非物质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契合与精神的共鸣,是两颗心的相互温暖与并肩前行。

这场跨越数十年的浪漫仪式,其意义远超个人怀旧。当年新娘只从娘家带回一棵栀子花树,44年后,他们和亲友分享这清香的栀子花果。这象征着“纯洁、永恒的爱”的栀子花在44年的时光中越发清香。他们用这美好的形式分享喜悦、传递祝福、展示幸福婚姻的密码在于“人”本身,在于婚后彼此的扶持与成长。这样的“父母爱情”,为当下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婚恋模式,彰显了移风易俗的文明导向。

推动婚俗改革,并非否定所有的传统礼仪,而是要摒弃盲目的攀比、沉重的人情负担,倡导简约适度、富有意义的形式,让爱情的结合摆脱物质的沉重枷锁,回归情感的本真,这样的婚姻方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才能始终洋溢栀子花般的清香。

责任编辑:李欢

全国文明家庭杨志金家庭:老两口推“二八大杠” 重走迎亲路亲

发表时间:2025-11-06 来源:十堰日报

11月4日上午10时18分,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放马坪古巷里,68岁的杨志金推着一辆“二八大杠”缓缓前行;车旁,老伴邱祥蕊如44年前结婚时那般,挽着他的胳膊。两人有说有笑,重温当年的迎亲场景。

4日上午,张湾区花果街道放马坪古巷中,68岁的杨志金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老伴邱祥蕊挽着他的胳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图/记者 刘成臣

重温幸福路:一辆自行车娶新娘

当日上午,沿着放马坪古巷,杨志金与邱祥蕊并肩慢行。“44年前咱们结婚,我就是骑着这辆车把你接进杨家的。”杨志金笑着说。“可不是嘛,那年我24岁,咱们连顿酒席都没办呢。”邱祥蕊应声附和,眼中满是笑意。

时间拉回到1981年11月4日,那是杨志金与邱祥蕊喜结连理的日子。结婚前一天晚上,两家人坐在一起商议婚事,一致决定“婚事新办”,不要一分彩礼、不办一桌酒席、不受一分礼金。

“我是杨家老大,她是邱家老大,咱们得带头破旧立新,给弟弟妹妹们做个好榜样。”杨志金回忆道。就这样,结婚当天,他骑着一辆“二八大杠”接回了新娘邱祥蕊,之后两人便出门游玩,度过了简单却温馨的新婚时光。

不带彩礼、不摆酒席、不收礼金,邱祥蕊带着一株栀子花树,就这样嫁入了杨家,这是两人的爱情信物。结婚后,她特意将这株栀子花树种在杨家小院中。

当年,杨志金与邱祥蕊“婚事新办”的故事还登上《二汽建设报》,他们带头移风易俗、弘扬新风被传为美谈。

孝德传家:知恩图报美名扬

11月4日,杨志金特意将92岁高龄的丈母娘以及邱家兄弟姐妹接到家中。“妈,谢谢您当年把女儿托付给我。”杨志金郑重地向丈母娘鞠躬致谢。“您当年咋就同意不收彩礼呢?”有亲戚在一旁打趣问道。“要那干啥!孩子们日子过得好,比啥都强。”老人家的回答干脆利落。

在小院的栀子树下,邱祥蕊将今年收获的栀子果分给亲戚朋友,共享这份丰收喜悦。“当年我们结婚后,电视台还来采访过我妈,说咱们带头倡导文明新风,我妈别提多自豪了。”邱祥蕊说,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妹妹结婚时也都效仿他们,婚事一切从简。

杨志金坦言,在结婚44周年纪念日这天重温当年的结婚场景,不仅是想向妻子和岳父母一家表达感恩之情,更想借此传递文明新风理念。他说,杨家有个“三个红薯的故事”,一直刻在家人心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杨志金的母亲背着年幼的他到一户人家打短工,只为换两顿饱饭。户主看到小志金趴在地上捡红薯皮吃,心生怜悯,特意给了杨母3个红薯。就是这3个红薯,让杨家记了一辈子。也正因如此,“知恩图报”成了杨家家训,“孝德传家”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

以身作则:古巷劲吹文明风

结婚44年来,杨志金与邱祥蕊始终以“孝敬长辈、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为准则,用实际行动弘扬文明新风。邱祥蕊的婆婆曾瘫痪在床4年,这4年间,她每天悉心照料,把老人打理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用孝心打动了周边众多居民。

2009年,邱祥蕊在放马坪酒店牵头举办首届重阳宴,邀请当地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就餐。如今,放马坪重阳宴已连续举办17年,成为当地孝老敬亲的一张“名片”。

杨志金2008年退休后,更是主动扛起责任:带领居民守护犟河生态环境,组织开展民主议事协商,及时化解邻里矛盾,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他牵头组织居民修缮百年古井,让枯竭的古井重涌清泉;精心保护百年古树,让老树始终枝繁叶茂。此外,他还筹划放马坪迎新春百家宴,让居民们欢聚一堂,共拍全家福、同品百家菜、共叙邻里情;发动居民评选“好儿媳”“好家庭”等先进典型,引导大家抵制铺张浪费、摒弃婚丧陋习、培育文明家风。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还带领老兵志愿服务队义务巡河,为“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贡献力量。

杨志金和邱祥蕊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2021年,杨志金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今年,该家庭再获殊荣,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他们用44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幸福,不取决于彩礼的厚薄、排场的大小,而在于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情,更在于践行初心、奉献社会的价值担当。(十堰日报 文/记者 赵久成 罗毅 图/记者 刘成臣

短评

一辆自行车 一世栀子香

汪洁琼

不要彩礼、不摆酒席、不收礼金,只用一辆自行车,便将新娘娶回了家。几十年后同一天,已生华发的他们再度推着自行车,重走当年幸福之路。杨志金和邱祥蕊两位老人用“自行车婚礼”,向人们展示了婚姻最动人的模样——简约的开始亦可驶向幸福的远方。

这辆自行车,承载的不仅是两个人的重量,更是他们相濡以沫的承诺与共同奋斗的决心。它更象征着一种婚恋观:婚姻幸福的基石,并非物质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契合与精神的共鸣,是两颗心的相互温暖与并肩前行。

这场跨越数十年的浪漫仪式,其意义远超个人怀旧。当年新娘只从娘家带回一棵栀子花树,44年后,他们和亲友分享这清香的栀子花果。这象征着“纯洁、永恒的爱”的栀子花在44年的时光中越发清香。他们用这美好的形式分享喜悦、传递祝福、展示幸福婚姻的密码在于“人”本身,在于婚后彼此的扶持与成长。这样的“父母爱情”,为当下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婚恋模式,彰显了移风易俗的文明导向。

推动婚俗改革,并非否定所有的传统礼仪,而是要摒弃盲目的攀比、沉重的人情负担,倡导简约适度、富有意义的形式,让爱情的结合摆脱物质的沉重枷锁,回归情感的本真,这样的婚姻方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才能始终洋溢栀子花般的清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