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该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再次肯定,更是对其坚持“素能提升育检察尖兵、检察实践助文明创建”融合发展路径的生动诠释。在“鄂北门户”老河口这片热土上,检察履职与文明创建相互滋养、同频共振,绘就了一幅以法治文明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铸魂砺剑: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文明创建,关键在人。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将队伍建设置于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素能提升为核心,着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检察尖兵。
筑牢政治忠诚“压舱石”。院党组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构建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各部门协同推进、全体干警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教育培训体系,通过政治轮训、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干警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近年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4125人次,领导干部上讲台55场,确保检察队伍忠诚可靠、勇于担当。
夯实专业能力“硬底座”。该院依托“隆中检音”“隆中检苑”等平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智慧。策划“河检青语·悦享智汇”读书分享会5场,邀请专家骨干开展专题授课,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奠定坚实基础。
涵养清风正气“好生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定期举办升旗仪式、开设道德讲堂,邀请“中国好人”黄东生等分享奉献故事,培育“每月一星”身边榜样。开展“廉政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厚植崇廉尚廉文化土壤。以政法队伍集中教育整治为契机,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文化育检:浸润和谐奋进的文明风尚
文明单位创建,既需要硬约束,更需要软滋养。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深耕文化沃土,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传统节日焕发时代光彩。以元宵、清明、五四、中秋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常态化开展猜灯谜、花艺创作、缅怀英烈、青年座谈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干警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让严肃的司法机关充满人文关怀。
红色基因注入精神血脉。党组书记带头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开展党史诵读大赛、主题演讲等活动,5名干警在市级以上比赛中斩获佳绩。依托“青春之声”广播台,开展主题晨悟活动13期。组织干警赴黄火青纪念馆、吴德峰故居、老河口丹渠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在追寻红色足迹中赓续精神血脉,激发奋进力量。
志愿精神引领社会新风。主动融入城市文明创建大局,组建青年志愿先锋队,积极投身扫雪除冰、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深化“检察+社区”共建机制,深入包保村(社区)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238次,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86人次,以检察人员的点滴行动传递司法温情。该院先后荣获“老河口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襄阳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履职为民:拓展检察实践的文明疆界
文明创建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实效上。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将创建活动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让文明之花在司法实践中绚丽绽放。
普法惠民,筑牢法治根基。创新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宣传”系列活动,干警深入企业、学校、村(社区),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法规进行精准宣讲。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开展法治宣讲44场,覆盖受众2万余人次。接待群众信访89件,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7件。
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将公益诉讼检察作为服务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通过办案督促治理河湖水域300余亩,组织增殖放流鱼苗20余万尾,补植复绿种植树苗9000余株。聚焦英烈权益保护,推动全市500余座零散烈士墓集中迁移保护,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水平。
融入大局,彰显检察担当。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老河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除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外,该院还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展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的过硬风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对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而言,既是崇高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前进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老河口检察人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提升法律监督能力,让检徽在文明的映照下更加闪耀,为中国式现代化老河口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胡梦蝶 李文丽)
发表时间:2025-11-05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25年,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该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再次肯定,更是对其坚持“素能提升育检察尖兵、检察实践助文明创建”融合发展路径的生动诠释。在“鄂北门户”老河口这片热土上,检察履职与文明创建相互滋养、同频共振,绘就了一幅以法治文明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铸魂砺剑: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文明创建,关键在人。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将队伍建设置于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素能提升为核心,着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检察尖兵。
筑牢政治忠诚“压舱石”。院党组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构建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各部门协同推进、全体干警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教育培训体系,通过政治轮训、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干警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近年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4125人次,领导干部上讲台55场,确保检察队伍忠诚可靠、勇于担当。
夯实专业能力“硬底座”。该院依托“隆中检音”“隆中检苑”等平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智慧。策划“河检青语·悦享智汇”读书分享会5场,邀请专家骨干开展专题授课,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奠定坚实基础。
涵养清风正气“好生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定期举办升旗仪式、开设道德讲堂,邀请“中国好人”黄东生等分享奉献故事,培育“每月一星”身边榜样。开展“廉政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厚植崇廉尚廉文化土壤。以政法队伍集中教育整治为契机,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文化育检:浸润和谐奋进的文明风尚
文明单位创建,既需要硬约束,更需要软滋养。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深耕文化沃土,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传统节日焕发时代光彩。以元宵、清明、五四、中秋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常态化开展猜灯谜、花艺创作、缅怀英烈、青年座谈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干警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让严肃的司法机关充满人文关怀。
红色基因注入精神血脉。党组书记带头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开展党史诵读大赛、主题演讲等活动,5名干警在市级以上比赛中斩获佳绩。依托“青春之声”广播台,开展主题晨悟活动13期。组织干警赴黄火青纪念馆、吴德峰故居、老河口丹渠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在追寻红色足迹中赓续精神血脉,激发奋进力量。
志愿精神引领社会新风。主动融入城市文明创建大局,组建青年志愿先锋队,积极投身扫雪除冰、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深化“检察+社区”共建机制,深入包保村(社区)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238次,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86人次,以检察人员的点滴行动传递司法温情。该院先后荣获“老河口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襄阳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履职为民:拓展检察实践的文明疆界
文明创建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实效上。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将创建活动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让文明之花在司法实践中绚丽绽放。
普法惠民,筑牢法治根基。创新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宣传”系列活动,干警深入企业、学校、村(社区),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法规进行精准宣讲。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开展法治宣讲44场,覆盖受众2万余人次。接待群众信访89件,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7件。
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将公益诉讼检察作为服务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通过办案督促治理河湖水域300余亩,组织增殖放流鱼苗20余万尾,补植复绿种植树苗9000余株。聚焦英烈权益保护,推动全市500余座零散烈士墓集中迁移保护,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水平。
融入大局,彰显检察担当。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老河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除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外,该院还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展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的过硬风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对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而言,既是崇高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前进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老河口检察人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提升法律监督能力,让检徽在文明的映照下更加闪耀,为中国式现代化老河口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胡梦蝶 李文丽)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