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祥市雷锋精神传承馆公益课堂,一位左腿残疾、拄着拐杖的老师正在授课。当他抑扬顿挫地讲述雷锋故事时,孩子们的眼睛像被点亮的小灯笼。这位被称作“拐杖馆长”的方文忠,正是洋梓镇初级中学那位拄拐坚守乡村讲台42年的残疾教师。从乡村讲台到雷锋精神传承馆,他把自己活成了行走的雷锋精神教科书。
方文忠近照
三尺讲台
拐杖书写的教育传奇
今年63岁的方文忠,自幼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靠拄拐而行。作为一名教师,他誓言,“我要让山里孩子替我圆大学梦!”工作中,他从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带学生田间劳动,他连人带拐摔进泥水;下雨路滑,不慎摔断左腿,钢板植入腿骨,仍坚持家访。这些身影成为学生心中最生动的教材。
方文忠深知文学对人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每调到一所学校,他就办起文学社,用文学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1992年,方文忠接任洋梓镇初级中学北门湖文学社指导老师,三十余载带领学生在文学的花园里徜徉,指导学生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习作千余篇,一个个农村孩子在他的引导下怀揣梦想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北门湖文学社先后获得“湖北省首届文学社评比一等奖”“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金奖”等诸多荣誉。
40多年的坚守,方文忠桃李满天下,他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13年7月22日《光明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用拐杖为学生绘就“文学梦”》,2014年他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湖北好人”。
退而不休
信念撑起的公益征途
2022年,方文忠从洋梓镇初级中学正式退休,但奉献的脚步从未停歇。退休前,他驾着三轮车颠簸在乡间小路,为困难生对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退休后,车轮依然转动在助学路上。他穿梭于乡间,走村入户,访问困难学生家庭,继续为需要帮助的困难学子奔走呼吁,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先后为数十名困难学生联系到爱心资助,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方文忠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一生践行行善事做好人的家风。退休,对他而言,只是转换了奉献的战场。退休后,方文忠肩负起钟祥市雷锋精神传承馆志愿者的重任,被推举为名誉馆长,继续为教育下一代奉献余热。在这里,他几乎天天到岗,风雨无阻。2024年10月,他的腿不慎再次摔伤,医生严令静养。然而,心系公益的他,仅休息短暂几日,又一头扎进馆里,一张小板凳架起伤腿,忘我工作。
“他的精神感动了我,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团队里面来。”看到方老师带伤工作,钟祥市雷锋精神传承馆馆长罗书林动容地说:“方老师是一个特别无私奉献、特别阳光、特别有正能量的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偿地教给孩子们,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
方文忠说:“我是从学雷锋中成长起来的,从小就受到雷锋的影响。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好人,要多做善事,把善事好事做到老。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将来要一直走的路。”从曾经的“学生引路人”到如今的“志愿领航员”,方文忠的身份在变,但点燃心灵、传递大爱的内核始终如一。
薪火相传
公益课堂上的新“讲台”
在雷锋精神传承馆,方文忠创办了公益课堂,在这里,他为孩子们传承雷锋精神。他以自身“拐杖老师”的经历为最生动的展品,向“小雷锋们”深情讲述如何在逆境中坚守、在平凡中奉献。那些带伤授课、冒雨家访的故事,成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鲜活注脚。
课堂上,方文忠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另一方面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他创新打造“钟祥市小雷锋种子工程”,计划在五年时间培养出1000名“小雷锋”,带动1万名青少年,进而影响更多的人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让孩子们心里从小种下雷锋精神的种子。
“我觉得方老师是一个非常亲切的人,很有亲和力。在雷锋精神传承馆,方老师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领我们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在方老师的公益课堂,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他的腿不方便,却坚持给我们上课,他用自身经历阐释了什么是雷锋精神。”莫愁小学学生陈曦激动地说。
从1980年拄着拐杖走上乡村讲台,到2025年架着板凳坚守雷锋精神传承馆,方文忠用四十五年如一日的坚韧与大爱,在荆楚大地上划出了一道无比明亮的人生轨迹。他的拐杖,撑起了师者的尊严与脊梁;他的车轮,延续着不熄的大爱与希望;他的板凳,承载着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的使命与担当。方文忠,奉献,永不退休;好人,就在身边。(荆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04 来源:荆门日报
在钟祥市雷锋精神传承馆公益课堂,一位左腿残疾、拄着拐杖的老师正在授课。当他抑扬顿挫地讲述雷锋故事时,孩子们的眼睛像被点亮的小灯笼。这位被称作“拐杖馆长”的方文忠,正是洋梓镇初级中学那位拄拐坚守乡村讲台42年的残疾教师。从乡村讲台到雷锋精神传承馆,他把自己活成了行走的雷锋精神教科书。
方文忠近照
三尺讲台
拐杖书写的教育传奇
今年63岁的方文忠,自幼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靠拄拐而行。作为一名教师,他誓言,“我要让山里孩子替我圆大学梦!”工作中,他从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带学生田间劳动,他连人带拐摔进泥水;下雨路滑,不慎摔断左腿,钢板植入腿骨,仍坚持家访。这些身影成为学生心中最生动的教材。
方文忠深知文学对人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每调到一所学校,他就办起文学社,用文学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1992年,方文忠接任洋梓镇初级中学北门湖文学社指导老师,三十余载带领学生在文学的花园里徜徉,指导学生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习作千余篇,一个个农村孩子在他的引导下怀揣梦想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北门湖文学社先后获得“湖北省首届文学社评比一等奖”“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金奖”等诸多荣誉。
40多年的坚守,方文忠桃李满天下,他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13年7月22日《光明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用拐杖为学生绘就“文学梦”》,2014年他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湖北好人”。
退而不休
信念撑起的公益征途
2022年,方文忠从洋梓镇初级中学正式退休,但奉献的脚步从未停歇。退休前,他驾着三轮车颠簸在乡间小路,为困难生对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退休后,车轮依然转动在助学路上。他穿梭于乡间,走村入户,访问困难学生家庭,继续为需要帮助的困难学子奔走呼吁,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先后为数十名困难学生联系到爱心资助,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方文忠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一生践行行善事做好人的家风。退休,对他而言,只是转换了奉献的战场。退休后,方文忠肩负起钟祥市雷锋精神传承馆志愿者的重任,被推举为名誉馆长,继续为教育下一代奉献余热。在这里,他几乎天天到岗,风雨无阻。2024年10月,他的腿不慎再次摔伤,医生严令静养。然而,心系公益的他,仅休息短暂几日,又一头扎进馆里,一张小板凳架起伤腿,忘我工作。
“他的精神感动了我,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团队里面来。”看到方老师带伤工作,钟祥市雷锋精神传承馆馆长罗书林动容地说:“方老师是一个特别无私奉献、特别阳光、特别有正能量的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偿地教给孩子们,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
方文忠说:“我是从学雷锋中成长起来的,从小就受到雷锋的影响。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好人,要多做善事,把善事好事做到老。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将来要一直走的路。”从曾经的“学生引路人”到如今的“志愿领航员”,方文忠的身份在变,但点燃心灵、传递大爱的内核始终如一。
薪火相传
公益课堂上的新“讲台”
在雷锋精神传承馆,方文忠创办了公益课堂,在这里,他为孩子们传承雷锋精神。他以自身“拐杖老师”的经历为最生动的展品,向“小雷锋们”深情讲述如何在逆境中坚守、在平凡中奉献。那些带伤授课、冒雨家访的故事,成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鲜活注脚。
课堂上,方文忠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另一方面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他创新打造“钟祥市小雷锋种子工程”,计划在五年时间培养出1000名“小雷锋”,带动1万名青少年,进而影响更多的人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让孩子们心里从小种下雷锋精神的种子。
“我觉得方老师是一个非常亲切的人,很有亲和力。在雷锋精神传承馆,方老师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领我们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在方老师的公益课堂,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他的腿不方便,却坚持给我们上课,他用自身经历阐释了什么是雷锋精神。”莫愁小学学生陈曦激动地说。
从1980年拄着拐杖走上乡村讲台,到2025年架着板凳坚守雷锋精神传承馆,方文忠用四十五年如一日的坚韧与大爱,在荆楚大地上划出了一道无比明亮的人生轨迹。他的拐杖,撑起了师者的尊严与脊梁;他的车轮,延续着不熄的大爱与希望;他的板凳,承载着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的使命与担当。方文忠,奉献,永不退休;好人,就在身边。(荆门日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