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吴都大地迎来一场力与美交融的盛会。11月1日,“武昌鱼杯”全国健身瑜伽锦标赛在湖北鄂州鄂城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73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创下该项赛事历届规模之最。赛场内,选手们在瑜伽体式中展现刚柔并济之美;赛场外,雕花剪纸、青铜镜等非遗市集引人驻足,西山、莲花山等景点对运动员免费开放。一场全国性赛事,为何能与一座千年古城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其背后,是鄂城区以赛为媒、以文塑魂、以旅彰形,深入推动“赛事+文旅”融合发展的系统实践。
赛会如虹,聚八方人气成“留量”

“武昌鱼杯”全国健身瑜伽锦标赛比赛现场
全国性赛事是流量的“强磁场”。如何将短暂的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留量”,是鄂城区思考的重要课题。
答案藏在“赛场+市集+景区”的联动模式中。本届健身瑜伽锦标赛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竞技展示,而是创新增设了健身瑜伽音乐流、舞韵瑜伽等内容。与此同时,赛场外的非遗文化市集与“跟着赛事游鄂州”活动,给许多远道而来的运动员带来了惊喜。对于不少初次到访鄂州的选手而言,在紧张的比赛间隙化身为城市深度体验者,免费游览西山风景区、莲花山旅游区、观音阁等景点,得以轻松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市井烟火。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贴心设计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种融合并非偶然。近年来,鄂城区积极承办一系列高水准赛事:“武昌鱼杯”2023年全国毽球锦标赛、2022年湖北省第32届毽球锦标赛、2022年湖北省第27届门球锦标赛暨中国门球冠军赛(湖北分区赛)、2022年湖北省青少年棒垒球锦标赛、湖北省滑翔伞定点联赛(鄂州站)暨第二届华中低空飞行嘉年华活动……2025年“武昌鱼杯”第三届湖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22支球队在汀祖镇丁坳村新建的、可容纳3000人的体育场内展开激烈对决。这些赛事如同一个个支点,撬动了全国目光,让鄂城一次又一次成为焦点。
11月1日的开赛仪式上,《铜镜乐舞》再现编钟礼乐之美,《云锦鄂州》以灵动舞姿勾勒千年吴楚文脉。这不仅是暖场表演,更是鄂城文化底蕴的彰显。正如共青团鄂城区委等部门在《致参赛运动员的一封信》中所邀请的:“竞技之外有天地,吴都风情待君知。”鄂城区通过精心设计的赛事动线,将运动员和观众从赛场引向街巷、引入景区,成功将体育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量。
沃土育金,筑千年文脉展新姿
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一座城市吸引力的持续生成,离不开坚实的硬件基础与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鄂城区深谙此道,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上持续“补短板”。近三年来,已在湾组小区周边新增体育健身器材350余套,先后完成泽林镇涂桥村、杜山镇先台村球类运动中心等工程建设,新建文体广场100多个。四峰山、凤凰山建成合计约5000米健身步道,配备自行车赛道、休憩凉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满足办赛需求,鄂城区专业场馆建设同步推进:樊口武昌鱼公园12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4个足球场建成投用;城控全民健身中心提供超7000m²一站式综合体育场馆,并面向市民推出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让高品质健身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在文旅设施方面,景区梯队建设成效显著:西山风景区于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峒山旅游景区、岳石洪村景区先后于2023年和2025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汉唐风、明清味、民国韵”为特色的吴都·乔街综合文旅街区,以及全力建设中的“鄂州园博园+灵玲野生动物园”项目,共同构成了鄂城文旅多维度体验的“流量密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非遗创新与历史文脉的延续。鄂城区已建成5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通过校园非遗课堂、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东塔食品鄂州武昌鱼”“鄂州雕花剪纸”等4件非遗产品成功入选“荆楚放心礼”,成为游客喜爱的城市礼品。鄂州市博物馆馆藏的600多面古铜镜,从战国到明清,映照着时光变迁;唐代“怡亭铭”摩崖石刻、“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静静矗立,诉说着千年故事。这一切,都为赛事期间的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厚土壤,让运动员的鄂城之行有看点、有玩点、有回味。
融合共生,赋一城发展以动能

第二届“峒山杯”空港鄂城全民跳绳健身运动会现场
体育搭台,经济、文化、旅游同唱一首协奏曲。鄂城区通过“农文体旅商”的深度融合,让一场赛事的影响力超越体育本身,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体育赋能,首先体现在对本土特色产业的拉动上。鄂城区紧盯全市打造千亿级武昌鱼产业链部署,启动“活鱼到家”项目,实现鲜活武昌鱼“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今年5月,武昌鱼故里非遗展销馆顺利开馆,空港国际武昌鱼产业园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浙江省丽水市瑜伽协会的参赛运动员炑青赛后印象深刻:“第一次来到湖北的鄂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到了地道的武昌鱼。”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借由赛事运动员的体验,再次口口相传,让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赛事活动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崭新活力。在成功举办全国健身瑜伽锦标赛前不久,10月25日,第二届“峒山杯”空港鄂城全民跳绳健身运动会已在长港镇峒山村文化广场举行,2000余名参与者以绳为媒,在田园风光中展现昂扬风貌。杜山镇参赛运动员廖娟在跳绳赛后表示:“能参加这次鄂城区组织的跳绳比赛,我感觉非常有意义,既锻炼了身体,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群众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城市在活动中彰显魅力。峒山旅游景区积极招引新“三乡人”,建成乡愁记忆馆、乡愁学堂等系列场馆,让乡愁文化可感知、可体验。汀祖镇岳石洪村则依托自然景观,投资1.6亿元建设旅游综合体,发展成为集游东方山、住特色民宿、喝乡村咖啡、品矿山茶叶、购乡土特产于一体的文旅目的地,年实现文旅综合收益500万元以上。
鄂城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玲道出了其中的发展逻辑:“鄂城区以‘体育+文旅’的融合模式,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擦亮城市活力名片。此次以‘峒山杯’为载体,用跳绳串联起峒山的田园风光、空港的蓬勃朝气,展示鄂城魅力、吸引八方游客。”
从竞技赛场到文旅景区,从非遗市集到乡村田野,鄂城区正通过一系列贴近群众、富有特色的体育赛事,让“运动之城”的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健康生活”的理念浸润千家万户。这场关于“赛事+文旅”的鄂城实践,已然开花结果,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潜力。(鄂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李文晋)
发表时间:2025-11-04 来源:鄂州日报
秋意正浓,吴都大地迎来一场力与美交融的盛会。11月1日,“武昌鱼杯”全国健身瑜伽锦标赛在湖北鄂州鄂城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73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创下该项赛事历届规模之最。赛场内,选手们在瑜伽体式中展现刚柔并济之美;赛场外,雕花剪纸、青铜镜等非遗市集引人驻足,西山、莲花山等景点对运动员免费开放。一场全国性赛事,为何能与一座千年古城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其背后,是鄂城区以赛为媒、以文塑魂、以旅彰形,深入推动“赛事+文旅”融合发展的系统实践。
赛会如虹,聚八方人气成“留量”

“武昌鱼杯”全国健身瑜伽锦标赛比赛现场
全国性赛事是流量的“强磁场”。如何将短暂的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留量”,是鄂城区思考的重要课题。
答案藏在“赛场+市集+景区”的联动模式中。本届健身瑜伽锦标赛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竞技展示,而是创新增设了健身瑜伽音乐流、舞韵瑜伽等内容。与此同时,赛场外的非遗文化市集与“跟着赛事游鄂州”活动,给许多远道而来的运动员带来了惊喜。对于不少初次到访鄂州的选手而言,在紧张的比赛间隙化身为城市深度体验者,免费游览西山风景区、莲花山旅游区、观音阁等景点,得以轻松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市井烟火。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贴心设计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种融合并非偶然。近年来,鄂城区积极承办一系列高水准赛事:“武昌鱼杯”2023年全国毽球锦标赛、2022年湖北省第32届毽球锦标赛、2022年湖北省第27届门球锦标赛暨中国门球冠军赛(湖北分区赛)、2022年湖北省青少年棒垒球锦标赛、湖北省滑翔伞定点联赛(鄂州站)暨第二届华中低空飞行嘉年华活动……2025年“武昌鱼杯”第三届湖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22支球队在汀祖镇丁坳村新建的、可容纳3000人的体育场内展开激烈对决。这些赛事如同一个个支点,撬动了全国目光,让鄂城一次又一次成为焦点。
11月1日的开赛仪式上,《铜镜乐舞》再现编钟礼乐之美,《云锦鄂州》以灵动舞姿勾勒千年吴楚文脉。这不仅是暖场表演,更是鄂城文化底蕴的彰显。正如共青团鄂城区委等部门在《致参赛运动员的一封信》中所邀请的:“竞技之外有天地,吴都风情待君知。”鄂城区通过精心设计的赛事动线,将运动员和观众从赛场引向街巷、引入景区,成功将体育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量。
沃土育金,筑千年文脉展新姿
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一座城市吸引力的持续生成,离不开坚实的硬件基础与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鄂城区深谙此道,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上持续“补短板”。近三年来,已在湾组小区周边新增体育健身器材350余套,先后完成泽林镇涂桥村、杜山镇先台村球类运动中心等工程建设,新建文体广场100多个。四峰山、凤凰山建成合计约5000米健身步道,配备自行车赛道、休憩凉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满足办赛需求,鄂城区专业场馆建设同步推进:樊口武昌鱼公园12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4个足球场建成投用;城控全民健身中心提供超7000m²一站式综合体育场馆,并面向市民推出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让高品质健身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在文旅设施方面,景区梯队建设成效显著:西山风景区于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峒山旅游景区、岳石洪村景区先后于2023年和2025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汉唐风、明清味、民国韵”为特色的吴都·乔街综合文旅街区,以及全力建设中的“鄂州园博园+灵玲野生动物园”项目,共同构成了鄂城文旅多维度体验的“流量密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非遗创新与历史文脉的延续。鄂城区已建成5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通过校园非遗课堂、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东塔食品鄂州武昌鱼”“鄂州雕花剪纸”等4件非遗产品成功入选“荆楚放心礼”,成为游客喜爱的城市礼品。鄂州市博物馆馆藏的600多面古铜镜,从战国到明清,映照着时光变迁;唐代“怡亭铭”摩崖石刻、“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静静矗立,诉说着千年故事。这一切,都为赛事期间的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厚土壤,让运动员的鄂城之行有看点、有玩点、有回味。
融合共生,赋一城发展以动能

第二届“峒山杯”空港鄂城全民跳绳健身运动会现场
体育搭台,经济、文化、旅游同唱一首协奏曲。鄂城区通过“农文体旅商”的深度融合,让一场赛事的影响力超越体育本身,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体育赋能,首先体现在对本土特色产业的拉动上。鄂城区紧盯全市打造千亿级武昌鱼产业链部署,启动“活鱼到家”项目,实现鲜活武昌鱼“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今年5月,武昌鱼故里非遗展销馆顺利开馆,空港国际武昌鱼产业园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浙江省丽水市瑜伽协会的参赛运动员炑青赛后印象深刻:“第一次来到湖北的鄂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到了地道的武昌鱼。”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借由赛事运动员的体验,再次口口相传,让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赛事活动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崭新活力。在成功举办全国健身瑜伽锦标赛前不久,10月25日,第二届“峒山杯”空港鄂城全民跳绳健身运动会已在长港镇峒山村文化广场举行,2000余名参与者以绳为媒,在田园风光中展现昂扬风貌。杜山镇参赛运动员廖娟在跳绳赛后表示:“能参加这次鄂城区组织的跳绳比赛,我感觉非常有意义,既锻炼了身体,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群众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城市在活动中彰显魅力。峒山旅游景区积极招引新“三乡人”,建成乡愁记忆馆、乡愁学堂等系列场馆,让乡愁文化可感知、可体验。汀祖镇岳石洪村则依托自然景观,投资1.6亿元建设旅游综合体,发展成为集游东方山、住特色民宿、喝乡村咖啡、品矿山茶叶、购乡土特产于一体的文旅目的地,年实现文旅综合收益500万元以上。
鄂城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玲道出了其中的发展逻辑:“鄂城区以‘体育+文旅’的融合模式,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擦亮城市活力名片。此次以‘峒山杯’为载体,用跳绳串联起峒山的田园风光、空港的蓬勃朝气,展示鄂城魅力、吸引八方游客。”
从竞技赛场到文旅景区,从非遗市集到乡村田野,鄂城区正通过一系列贴近群众、富有特色的体育赛事,让“运动之城”的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健康生活”的理念浸润千家万户。这场关于“赛事+文旅”的鄂城实践,已然开花结果,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潜力。(鄂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李文晋)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