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蔡晓瑜:点亮师者心,照亮学子路 成为校园里的“执光者”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蔡晓瑜为学生上思政课。

校长名片:蔡晓瑜,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好人”“武汉楷模”荣誉获得者。

2023年9月,我踏入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光华路小学,晨光中的砖墙似等待续写的教育诗篇。那一刻,我决心成为“执光人”,为教师点亮初心之灯,为学生点燃梦想之光,让教育温暖与力量在光影中传递沉淀。

灯映师心

以初心为焰,照亮育人征途

初到光华,我感受到教师队伍中的动人“光芒”。这里有教龄30余年仍热情不减、视学生如己出的老教师,有朝气蓬勃、主动承担跨学科任务的青年教师。然而,也有老师陷入迷茫,眼中光芒渐黯。我意识到,要为他们点亮“初心灯”,让师德火焰与成长暖意重燃育人之路。

开学前的“师德第一课”是“点灯时刻”。我们邀请武汉市功勋班主任夏娟娟分享经验,她“把学生当家人”的理念让许多老师重拾纯粹。那天,老师们在“心愿墙”写下:“让每个孩子爱上课堂”“陪学生慢慢成长”……这些心愿如小灯,温暖了“心墙”。2024年教师节,我们开启“寻找身边的宝藏教师”活动,讲述严谨智慧的王芳老师、关爱学生的徐爱珍老师的故事。50多岁的张琼老师感慨,没想到日常点滴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青年教师程思敏也体会到坚守的力量。

“师徒结对”搭建起光传递的桥梁。袁淑敏老师刚入职时上课紧张忘词,师傅刘轶筠、黄嫱陪她磨课。2024年市级融合课赛课期间,三人深夜改课件,灯下影子叠在一起,如温柔的光。后来袁老师的课获市级一等奖,她拉着师傅的手哽咽感谢。这便是教育的美好:一束光点燃另一束光,汇成育人星河。

我们还创办《光华视界》校本研修刊物,刊登教师教学心得与创新案例,让每位老师的智慧发光。今年教师节,带领全体教师走进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邀请全国模范教师吴又存讲述“武汉英雄路名背后的故事”,阳光洒在老师们的党员徽章上,映出一片赤诚。在“龙耀光华 廉洁过年”活动中,全体党员教师集体朗诵郭泳霞老师原创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束光》,成为守护教育纯粹的约定。

光伴童行

以多元为引,汇聚成长星河

每个孩子都是待燃的星辰。在光华,我们努力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光,让他们自信绽放。

为孩子燃一束“信仰红”。今年春季开学,1200余名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线上对话黑河、帕米尔高原的戍边战士。战士展示界碑冰霜,说“我们站在这里,祖国的万家灯火就多一分安稳”,屏幕前孩子们眼中光芒闪耀。内向的小宇主动举手:“我爸爸也是军人,我以后也要保卫祖国!”后来,他加入学校国旗班,升旗时腰板挺直、眼神坚定。我们将思政课搬进八七会议会址、苏军烈士纪念碑等地,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解放公园,他们为苏军烈士献花,听老兵讲抗战故事,红色种子在心底发芽。在“毕业季进军营”活动中,六年级学生观摩战士队列训练,听“豆腐块”军被背后的纪律故事。“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牌匾,是孩子们用热爱与行动刻下的。

“行走的课堂”投射“知识金”。我们把课堂搬进湖北省博物馆,孩子们听讲解员讲述2400年前的音乐,眼中满是好奇。语文老师带读《楚辞》,音乐老师教唱楚调,美术老师教画楚式纹样,数学老师拿起编钟讲“音律里的数学”。有孩子拉着我的手说:“原来历史不是书本上的字,是能摸到、能听到的故事。”“换个角度看世界”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郝晓光研究员带来竖版世界地图,孩子们发现南极不再是“孤独之岛”,中美航线藏着近8000公里的“捷径”。知识在文化滋养与科学探索中焕发光芒,让我更加坚定要打破校园围墙,让教育之光走得更远。

给孩子携一束特殊的“个性彩”。每年开学季的“三课联动”是为学生准备的“追光礼”。“思政第一课”播撒爱国种子;“童趣第一课”助孩子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健康第一课”大家跟着医生练护眼操、学自救知识。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光芒”,将吉祥物“童童”升级为“五育之星”,校园星光闪耀。喜欢AI技术的小周在学雷锋活动中用AI为退伍老兵修复老照片,传递温暖;“童梦蔬苑”里,孩子们跟着劳动老师翻土、种苗,收获喜悦;“色域·综合构成工作室”里,孩子们把童年涂成五颜六色。四年级的小凡曾很内向,加入美术社团后,画里有了明亮色彩,还在区里获奖,领奖台上的她笑靥如花。

这些色彩、光华凝成五育并举的丰硕成果:学校有42名学生在第40届楚才写作大会中获奖,区文艺汇演获2个一等奖,多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大赛中获奖,还涌现出湖北省一级运动员、省16届运动会冠军、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纪录打破者。这让我坚信,教育不是磨平孩子个性,而是帮他们找到星辰轨迹。

执光不辍

以热爱为约,奔赴教育的诗和远方

教育的光芒,需师生心中火种点燃,更需科学治理聚力、家校社同心护航,方能聚光成炬,照亮长远征途。

我们以光华为圆心,形成多方共育的教育“同心圆”。邀请军人家长走进课堂授课、联合家委制定《好习惯养成指南》;优化绩效考核体系,设立“经验传承奖”“创新突破奖”,通过“师徒结对”,让资深教师重燃热忱,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智慧分享平台,让每位教师的经验转化为集体成长的动力。这种系统性变革,让校园成为人人主动参与、互学互促的成长共同体。

这三年,我们用“师德灯”点亮教师初心,用“成长光”照亮学生征途,用“五育色”绘就校园多元画卷,用“系统治理”激活学校内生动力。教育是温暖的守望,更是持续的修行。未来,我将握着教育的光,和光华人一起,让师者之“灯”更暖,学子之“光”更亮,教育之“色”更绚烂,让光华的每一天都充满教育的美好与希望。(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何霄

“中国好人”蔡晓瑜:点亮师者心,照亮学子路 成为校园里的“执光者”

发表时间:2025-10-31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蔡晓瑜为学生上思政课。

校长名片:蔡晓瑜,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好人”“武汉楷模”荣誉获得者。

2023年9月,我踏入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光华路小学,晨光中的砖墙似等待续写的教育诗篇。那一刻,我决心成为“执光人”,为教师点亮初心之灯,为学生点燃梦想之光,让教育温暖与力量在光影中传递沉淀。

灯映师心

以初心为焰,照亮育人征途

初到光华,我感受到教师队伍中的动人“光芒”。这里有教龄30余年仍热情不减、视学生如己出的老教师,有朝气蓬勃、主动承担跨学科任务的青年教师。然而,也有老师陷入迷茫,眼中光芒渐黯。我意识到,要为他们点亮“初心灯”,让师德火焰与成长暖意重燃育人之路。

开学前的“师德第一课”是“点灯时刻”。我们邀请武汉市功勋班主任夏娟娟分享经验,她“把学生当家人”的理念让许多老师重拾纯粹。那天,老师们在“心愿墙”写下:“让每个孩子爱上课堂”“陪学生慢慢成长”……这些心愿如小灯,温暖了“心墙”。2024年教师节,我们开启“寻找身边的宝藏教师”活动,讲述严谨智慧的王芳老师、关爱学生的徐爱珍老师的故事。50多岁的张琼老师感慨,没想到日常点滴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青年教师程思敏也体会到坚守的力量。

“师徒结对”搭建起光传递的桥梁。袁淑敏老师刚入职时上课紧张忘词,师傅刘轶筠、黄嫱陪她磨课。2024年市级融合课赛课期间,三人深夜改课件,灯下影子叠在一起,如温柔的光。后来袁老师的课获市级一等奖,她拉着师傅的手哽咽感谢。这便是教育的美好:一束光点燃另一束光,汇成育人星河。

我们还创办《光华视界》校本研修刊物,刊登教师教学心得与创新案例,让每位老师的智慧发光。今年教师节,带领全体教师走进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邀请全国模范教师吴又存讲述“武汉英雄路名背后的故事”,阳光洒在老师们的党员徽章上,映出一片赤诚。在“龙耀光华 廉洁过年”活动中,全体党员教师集体朗诵郭泳霞老师原创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束光》,成为守护教育纯粹的约定。

光伴童行

以多元为引,汇聚成长星河

每个孩子都是待燃的星辰。在光华,我们努力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光,让他们自信绽放。

为孩子燃一束“信仰红”。今年春季开学,1200余名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线上对话黑河、帕米尔高原的戍边战士。战士展示界碑冰霜,说“我们站在这里,祖国的万家灯火就多一分安稳”,屏幕前孩子们眼中光芒闪耀。内向的小宇主动举手:“我爸爸也是军人,我以后也要保卫祖国!”后来,他加入学校国旗班,升旗时腰板挺直、眼神坚定。我们将思政课搬进八七会议会址、苏军烈士纪念碑等地,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解放公园,他们为苏军烈士献花,听老兵讲抗战故事,红色种子在心底发芽。在“毕业季进军营”活动中,六年级学生观摩战士队列训练,听“豆腐块”军被背后的纪律故事。“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牌匾,是孩子们用热爱与行动刻下的。

“行走的课堂”投射“知识金”。我们把课堂搬进湖北省博物馆,孩子们听讲解员讲述2400年前的音乐,眼中满是好奇。语文老师带读《楚辞》,音乐老师教唱楚调,美术老师教画楚式纹样,数学老师拿起编钟讲“音律里的数学”。有孩子拉着我的手说:“原来历史不是书本上的字,是能摸到、能听到的故事。”“换个角度看世界”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郝晓光研究员带来竖版世界地图,孩子们发现南极不再是“孤独之岛”,中美航线藏着近8000公里的“捷径”。知识在文化滋养与科学探索中焕发光芒,让我更加坚定要打破校园围墙,让教育之光走得更远。

给孩子携一束特殊的“个性彩”。每年开学季的“三课联动”是为学生准备的“追光礼”。“思政第一课”播撒爱国种子;“童趣第一课”助孩子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健康第一课”大家跟着医生练护眼操、学自救知识。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光芒”,将吉祥物“童童”升级为“五育之星”,校园星光闪耀。喜欢AI技术的小周在学雷锋活动中用AI为退伍老兵修复老照片,传递温暖;“童梦蔬苑”里,孩子们跟着劳动老师翻土、种苗,收获喜悦;“色域·综合构成工作室”里,孩子们把童年涂成五颜六色。四年级的小凡曾很内向,加入美术社团后,画里有了明亮色彩,还在区里获奖,领奖台上的她笑靥如花。

这些色彩、光华凝成五育并举的丰硕成果:学校有42名学生在第40届楚才写作大会中获奖,区文艺汇演获2个一等奖,多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大赛中获奖,还涌现出湖北省一级运动员、省16届运动会冠军、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纪录打破者。这让我坚信,教育不是磨平孩子个性,而是帮他们找到星辰轨迹。

执光不辍

以热爱为约,奔赴教育的诗和远方

教育的光芒,需师生心中火种点燃,更需科学治理聚力、家校社同心护航,方能聚光成炬,照亮长远征途。

我们以光华为圆心,形成多方共育的教育“同心圆”。邀请军人家长走进课堂授课、联合家委制定《好习惯养成指南》;优化绩效考核体系,设立“经验传承奖”“创新突破奖”,通过“师徒结对”,让资深教师重燃热忱,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智慧分享平台,让每位教师的经验转化为集体成长的动力。这种系统性变革,让校园成为人人主动参与、互学互促的成长共同体。

这三年,我们用“师德灯”点亮教师初心,用“成长光”照亮学生征途,用“五育色”绘就校园多元画卷,用“系统治理”激活学校内生动力。教育是温暖的守望,更是持续的修行。未来,我将握着教育的光,和光华人一起,让师者之“灯”更暖,学子之“光”更亮,教育之“色”更绚烂,让光华的每一天都充满教育的美好与希望。(长江日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