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沃土 催生发展森林 武汉市硚口区以文明建设重塑城区核心竞争力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武汉市硚口区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创新活力的“引航灯塔”与“活力源泉”。通过系统化推进“道德高地”建设,该区正将精神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治理效能提升、社会进步加速的硬支撑,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贡献硚口实践。

载誉巡礼“硚”见榜样先进典型主题展示活动。

让榜样从“风景”变“风尚”

构筑驱动发展的精神引擎

模范的价值,在于其超越个体的社会引领效应。硚口区不仅礼遇模范,更致力于将他们的精神特质,转化为驱动城区发展的强大动能。

从“个体示范”到“群体效应”,激活社会内生动力。硚口素有“道德高地”美誉,近年来涌现全国道德模范6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湖北省道德模范7人,武汉市道德模范8人;中国好人20人,湖北好人12人;荆楚楷模9人,武汉楷模34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名,湖北新时代好少年2名,武汉市新时代好少年21名;全国文明家庭2个,湖北省文明家庭2个,武汉市文明家庭13个,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数量位居全市首位。从“轮椅上的志愿者”董明,到在特教领域默默耕耘的杨小玲;从官东以生命守护生命,到张定宇、汪勇无畏逆行,再到杜荣辉“候鸟医生”的职业传奇,他们的精神正是硚口重振产业雄风、投身支点建设最需要的内生动力。

全国道德模范合影。(从左至右:汪勇、董明、杜荣辉、杨小玲)

武汉市硚口区不断建立健全道德典型挖掘评选、学习宣传、帮扶礼遇制度,凝聚道德力量。建立常态化联系关怀机制,推动榜样力量持续裂变:董明助人为乐,成立“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杜荣辉16年坚守,引领300多名医护开展健康帮扶;“江城最美护士”肖芳在街头急救后,“肖芳急救健康站”积极传播急救常识;辅警韩靖纵身一跃后,“韩靖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还有地铁“志愿第一人”文昌植,“眼里有活”的志愿者周汉明,这种从“一个好人”到“一城好人”的演进,正是城区精神生产力被激活的生动体现。

从“精神标杆”到“文化地标”,塑造城区品牌形象。武汉市硚口区推动文明培育从“理论课堂”走向“社会课堂”。在崇仁路小学全国文明校园中,将模范故事融入德育实践;在陈海燕等全国文明家庭的带动下,培育时代新风;在海军工程大学军营开放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国防教育,创新“同上一堂思政课”模式,打造“军营里的思政课”。这一系列举措,为硚口的未来发展夯实信仰之基、培育时代新人。“道德高地 一城好人”展馆、“楷模文化长廊”,市民不仅能了解感人事迹,更能参与衍生的志愿服务,使“道德高地”落地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城区品牌,成为硚口吸引人才、汇聚资源的“精神名片”,将道德优势转化为吸引投资、汇聚人才的现实优势。

让创建从“盆景”变“风景”

夯实支撑发展的环境基石

文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生福祉的改善上。硚口区推动创建工作从“点上出彩”迈向“面上开花”。

志愿服务体系化,成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武汉市硚口区打造的“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旗下950余支队伍、年均超2000场活动,是精准对接民生的治理实践。武汉市第四医院的“爱传递”护具漂流项目,不仅为万余名患者年均节省了数百万元开支,更构建了互助信任网络。汉正街“春泥手工坊”则巧妙链接商城资源,将商业活力转化为社区居民的增收能力。这些项目证明,文明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精细化的社会服务和治理创新。

2025年硚口区文明实践优秀项目展示交流活动。

创建成果全域化,成为营商环境的“信任基石”。当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当崇仁路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当陈海燕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这意味着诚信、规范、高效的标准在这些单元确立。这些标杆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全区各单位主动对标学习,以更高标准优化服务;这种整体性的文明环境,已成为硚口区招商引资的“加分项”,有企业在考察时明确表示,硚口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其落户的重要考量。这些共同构成了硚口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值得信赖的社会氛围,这种整体性的文明环境,是比任何优惠政策都更具吸引力的核心竞争力。

让阵地从“沃土”变“森林”

形成融合发展的共生体系

武汉市硚口区厚植阵地沃土,旨在催生文明成林,推动一个个独立的阵地成长为能够链接资源、催化创新、创造价值的“赋能森林”。

从“活动场所”到“价值源泉”。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基础支撑,“文明HUI客厅”则是文明阵地探索的关键触角。其突破传统活动场所的局限,通过思享汇、悦读慧、邻里会、文娱荟、志愿惠、幸福绘“六HUI”理念,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成为链接各方需求的“连接器”和促成跨界合作的“催化剂”。一个典型案例是:“文明HUI客厅”牵线,区交通大队、市第四医院与“饿了么”外卖平台共同签署“文明出行·健康守护”共建协议,实现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与市场主体的共赢,体现阵地作为“价值引擎”的融合功能。今年着力打造的“道德高地 一城好人”网上展馆,与“楷模文化长廊”相呼应,集中展示先进模范事迹,构筑起全天候、便捷化的线上线下宣传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楷模直播间”,让榜样宣传接地气、全覆盖。这几大平台彼此赋能,共同构建起滋养文明、赋能发展的良性生态,将文明实践阵地升华为能持续产生社会效益与创新动能的“价值源泉”。

从“文明滋养”到“发展成果”。硚口区精神文明建设正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楷模精神激励着干事创业的热情,成为驱动创新的“内生动力”;志愿服务优化着基层治理的微循环,提升社会“运行效能”;诚信守约的文明风尚,构筑起近悦远来的“营商生态”。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彼此促进,形成良性发展态势——精神文明的滋养,最终沉淀为城区的人才吸引力、产业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硚口在支点建设中重塑辉煌提供最深厚的底气。

武汉市硚口区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大力弘扬“闯码头、趟筏子、挑扁担、争冠军”的奋斗精神,持续擦亮“道德高地”金字招牌。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当文明的滋养汇聚成发展的磅礴动能,硚口必将在支点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责任编辑:何霄

厚植文明沃土 催生发展森林 武汉市硚口区以文明建设重塑城区核心竞争力

发表时间:2025-10-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武汉市硚口区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创新活力的“引航灯塔”与“活力源泉”。通过系统化推进“道德高地”建设,该区正将精神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治理效能提升、社会进步加速的硬支撑,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贡献硚口实践。

载誉巡礼“硚”见榜样先进典型主题展示活动。

让榜样从“风景”变“风尚”

构筑驱动发展的精神引擎

模范的价值,在于其超越个体的社会引领效应。硚口区不仅礼遇模范,更致力于将他们的精神特质,转化为驱动城区发展的强大动能。

从“个体示范”到“群体效应”,激活社会内生动力。硚口素有“道德高地”美誉,近年来涌现全国道德模范6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湖北省道德模范7人,武汉市道德模范8人;中国好人20人,湖北好人12人;荆楚楷模9人,武汉楷模34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名,湖北新时代好少年2名,武汉市新时代好少年21名;全国文明家庭2个,湖北省文明家庭2个,武汉市文明家庭13个,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数量位居全市首位。从“轮椅上的志愿者”董明,到在特教领域默默耕耘的杨小玲;从官东以生命守护生命,到张定宇、汪勇无畏逆行,再到杜荣辉“候鸟医生”的职业传奇,他们的精神正是硚口重振产业雄风、投身支点建设最需要的内生动力。

全国道德模范合影。(从左至右:汪勇、董明、杜荣辉、杨小玲)

武汉市硚口区不断建立健全道德典型挖掘评选、学习宣传、帮扶礼遇制度,凝聚道德力量。建立常态化联系关怀机制,推动榜样力量持续裂变:董明助人为乐,成立“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杜荣辉16年坚守,引领300多名医护开展健康帮扶;“江城最美护士”肖芳在街头急救后,“肖芳急救健康站”积极传播急救常识;辅警韩靖纵身一跃后,“韩靖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还有地铁“志愿第一人”文昌植,“眼里有活”的志愿者周汉明,这种从“一个好人”到“一城好人”的演进,正是城区精神生产力被激活的生动体现。

从“精神标杆”到“文化地标”,塑造城区品牌形象。武汉市硚口区推动文明培育从“理论课堂”走向“社会课堂”。在崇仁路小学全国文明校园中,将模范故事融入德育实践;在陈海燕等全国文明家庭的带动下,培育时代新风;在海军工程大学军营开放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国防教育,创新“同上一堂思政课”模式,打造“军营里的思政课”。这一系列举措,为硚口的未来发展夯实信仰之基、培育时代新人。“道德高地 一城好人”展馆、“楷模文化长廊”,市民不仅能了解感人事迹,更能参与衍生的志愿服务,使“道德高地”落地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城区品牌,成为硚口吸引人才、汇聚资源的“精神名片”,将道德优势转化为吸引投资、汇聚人才的现实优势。

让创建从“盆景”变“风景”

夯实支撑发展的环境基石

文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生福祉的改善上。硚口区推动创建工作从“点上出彩”迈向“面上开花”。

志愿服务体系化,成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武汉市硚口区打造的“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旗下950余支队伍、年均超2000场活动,是精准对接民生的治理实践。武汉市第四医院的“爱传递”护具漂流项目,不仅为万余名患者年均节省了数百万元开支,更构建了互助信任网络。汉正街“春泥手工坊”则巧妙链接商城资源,将商业活力转化为社区居民的增收能力。这些项目证明,文明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精细化的社会服务和治理创新。

2025年硚口区文明实践优秀项目展示交流活动。

创建成果全域化,成为营商环境的“信任基石”。当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当崇仁路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当陈海燕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这意味着诚信、规范、高效的标准在这些单元确立。这些标杆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全区各单位主动对标学习,以更高标准优化服务;这种整体性的文明环境,已成为硚口区招商引资的“加分项”,有企业在考察时明确表示,硚口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其落户的重要考量。这些共同构成了硚口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值得信赖的社会氛围,这种整体性的文明环境,是比任何优惠政策都更具吸引力的核心竞争力。

让阵地从“沃土”变“森林”

形成融合发展的共生体系

武汉市硚口区厚植阵地沃土,旨在催生文明成林,推动一个个独立的阵地成长为能够链接资源、催化创新、创造价值的“赋能森林”。

从“活动场所”到“价值源泉”。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基础支撑,“文明HUI客厅”则是文明阵地探索的关键触角。其突破传统活动场所的局限,通过思享汇、悦读慧、邻里会、文娱荟、志愿惠、幸福绘“六HUI”理念,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成为链接各方需求的“连接器”和促成跨界合作的“催化剂”。一个典型案例是:“文明HUI客厅”牵线,区交通大队、市第四医院与“饿了么”外卖平台共同签署“文明出行·健康守护”共建协议,实现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与市场主体的共赢,体现阵地作为“价值引擎”的融合功能。今年着力打造的“道德高地 一城好人”网上展馆,与“楷模文化长廊”相呼应,集中展示先进模范事迹,构筑起全天候、便捷化的线上线下宣传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楷模直播间”,让榜样宣传接地气、全覆盖。这几大平台彼此赋能,共同构建起滋养文明、赋能发展的良性生态,将文明实践阵地升华为能持续产生社会效益与创新动能的“价值源泉”。

从“文明滋养”到“发展成果”。硚口区精神文明建设正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楷模精神激励着干事创业的热情,成为驱动创新的“内生动力”;志愿服务优化着基层治理的微循环,提升社会“运行效能”;诚信守约的文明风尚,构筑起近悦远来的“营商生态”。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彼此促进,形成良性发展态势——精神文明的滋养,最终沉淀为城区的人才吸引力、产业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硚口在支点建设中重塑辉煌提供最深厚的底气。

武汉市硚口区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大力弘扬“闯码头、趟筏子、挑扁担、争冠军”的奋斗精神,持续擦亮“道德高地”金字招牌。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当文明的滋养汇聚成发展的磅礴动能,硚口必将在支点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