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成为热门打卡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循着红色足迹,观文物、听故事、走长征步道,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为假期烙下鲜明“红色印记”。
10月1日,位于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内游人如织。面对一幅幅定格峥嵘岁月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奋斗历程的革命文物,游客们驻足凝视、静静聆听,在历史细节中触摸党的百年奋斗足迹。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的重点展示园区,我们创新运用声光电技术、场景复原、电子沙盘、3D动画等手段,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极大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与情感共鸣。”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讲解员刘君介绍,自开园以来,纪念园接待量持续攀升,月访客量最多时超4万人次,红色阵地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不断凸显。
郧西是一片红色热土。1935年至1937年,红25军以郧西为核心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历经两年八个月的艰苦斗争,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如今,这里留存着42处县级以上红色文物保护单位,红25军军部旧址、中共鄂豫陕省委“郧西会议”旧址等一批革命旧址经修缮布展后面向公众开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重要载体。
在关防乡,红25军军部旧址、政治部旧址、223团政治处旧址及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等地,一批批游客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行,沉浸式的红色体验,让游客无不深受触动。
郧西县还组织“红声嘹亮”宣讲团走进革命旧址宣讲,用鲜活细节与生动语言,讲述《一张红军传单》背后的故事。“听了宣讲特别受教育,更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河南信阳游客王梦哲说,她与家人循着红25军的足迹来到郧西,在红色之旅中接受精神洗礼,格外有意义。
国庆前夕,郧西县联动鄂豫陕三省四县,共同发布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20余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出一条集革命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通道,让红色旅游成为跨区域联动、传承红色精神的纽带。
红色旅游不是简单打卡,而是与历史对话、精神传承。郧西县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建设为支点,探索红色资源活化路径——修缮革命旧址、打造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将红色“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让红色旅游既有看点更有内涵。(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邹景根 徐光意)
发表时间:2025-10-13 来源:湖北文明网
国庆中秋假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成为热门打卡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循着红色足迹,观文物、听故事、走长征步道,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为假期烙下鲜明“红色印记”。
10月1日,位于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内游人如织。面对一幅幅定格峥嵘岁月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奋斗历程的革命文物,游客们驻足凝视、静静聆听,在历史细节中触摸党的百年奋斗足迹。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的重点展示园区,我们创新运用声光电技术、场景复原、电子沙盘、3D动画等手段,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极大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与情感共鸣。”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讲解员刘君介绍,自开园以来,纪念园接待量持续攀升,月访客量最多时超4万人次,红色阵地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不断凸显。
郧西是一片红色热土。1935年至1937年,红25军以郧西为核心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历经两年八个月的艰苦斗争,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如今,这里留存着42处县级以上红色文物保护单位,红25军军部旧址、中共鄂豫陕省委“郧西会议”旧址等一批革命旧址经修缮布展后面向公众开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重要载体。
在关防乡,红25军军部旧址、政治部旧址、223团政治处旧址及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等地,一批批游客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行,沉浸式的红色体验,让游客无不深受触动。
郧西县还组织“红声嘹亮”宣讲团走进革命旧址宣讲,用鲜活细节与生动语言,讲述《一张红军传单》背后的故事。“听了宣讲特别受教育,更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河南信阳游客王梦哲说,她与家人循着红25军的足迹来到郧西,在红色之旅中接受精神洗礼,格外有意义。
国庆前夕,郧西县联动鄂豫陕三省四县,共同发布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20余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出一条集革命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通道,让红色旅游成为跨区域联动、传承红色精神的纽带。
红色旅游不是简单打卡,而是与历史对话、精神传承。郧西县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建设为支点,探索红色资源活化路径——修缮革命旧址、打造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将红色“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让红色旅游既有看点更有内涵。(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邹景根 徐光意)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