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值得一来再来”——十堰市以文化场景革新重塑假日经济新范式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09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雨后的武当山云雾缭绕,古建筑群宛若天宫琼阁,游人如入太虚仙境。记者张建波摄

武当山下,一场从“过境打卡”到“深度栖居”的文旅变革正悄然铺展。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市通过文化场景创新与再造,成功将游客的脚步与心扉留在仙山秀水之间,交出了一份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答卷。

节日期间,十堰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9.2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71%,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旅游消费的双提升。

文化焕新:千年文脉“活”起来

国庆中秋假期,十堰市将沉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沉浸的鲜活场景,让千年文脉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

作为十堰文旅的金字招牌,武当山推出的“武当一梦”沉浸式体验园区成为最大亮点。园区内,《仙界迎宾》《太极威灵》等巡游演艺轮番登场;《一梦江湖》全域沉浸式剧本游中,古装NPC引领游客“集宝炼丹”;“修真文创”如萌趣灵药玩偶等产品,也备受游客青睐。

非遗技艺在互动中焕发新生。武当山玉虚街上,武术展演、华服走秀与宫观道乐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竹山县女娲广场的高腔《柜中缘》、绿松石雕刻,竹溪关垭楚长城的剪纸与山二黄戏曲,郧阳博物馆的“郧县人”研学课程,以及郧西县在天河乞巧坊开展的巧手捏制花馍活动,都让古老技艺在年轻群体中获得认同。

城区文化氛围浓郁厚重。市群艺馆推出“盛世华彩·艺传荣光”庆国庆展览,展出美术、书法、奇石、盆景等200余件作品;市美术馆“丹心护碧水·绚彩绘车城”水彩作品展汇聚220余幅佳作;市图书馆通过线下图书展、电影展与线上阅读嘉年华、知识竞答等形式,构建起立体文化空间。茅箭区的中秋诗月雅集以“诗”为魂、以“月”为媒,汉服体验、玉兔花灯吸引众多市民沉浸其中;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的“万人红歌会”更是将现场化作一片激情澎湃的红色海洋。

县域文化各展风采。竹山县举行荆楚“四季村晚”省级示范展示暨《遇见竹山》情景剧首演;竹溪县推出“民艺绽芳华·百姓大联欢”群众文艺展演;丹江口市则以“国旗背景墙”和无人机飞国旗表演,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

美食飘香:舌尖滋味“撩”味蕾

“食”是旅游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市将地方美食与文化叙事深度融合,让游客在味蕾享受的同时,读懂一座城市。

竹溪蒸盆作为省级非遗美食,已十度亮相央视。这个假期,其在武陵不夜城、夯土小镇等场所再度飘香,“竹溪味道”成为游客必品的味觉记忆。

丹江鲌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跃上假日餐桌 C位。均州老街“均州小吃季”汇聚地方特色,游客在品尝鲜美鱼肴的同时,感受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生态魅力。

房县黄酒凭借千年非遗技艺,吸引游客参与酿造体验与品鉴比赛。在西关印象景区,酒香弥漫间,游客在品酒的同时,也品味黄酒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郧西县深耕七夕文化,在七夕天街推出“北街寻情记”主题美食集市。御品羊汤、烤羊排、羊肉串等马头羊肉系列菜品热销。游客在品尝地道羊肉的同时,还可体验乞巧花馍DIY、手工织布等非遗项目,感受“舌尖上的乞巧文化”。

此外,茅箭区大川镇“豆腐+”主题市集重现古法制作,搭配音乐演出与农特产展销;丹江口武当大明峰脚下的《酒韵江湖行》主题活动,引领游客沿徒步路线品尝自酿佳酿,陶罐药膳鸡尾酒搭配核桃酥饼,营造独特的味觉之旅。

全域畅游:山水城乡“连”成画

这个假期,十堰市全域旅游格局更加巩固,“快旅慢游”蔚然成风。武当山“上山赏景、下山夜游”模式持续完善,数字客厅沉浸式影院、快乐谷新添游乐项目、太和书院乐队演出等多元业态,显著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夜经济成为全域旅游新增长点。郧阳区武当不夜城每半小时一场互动演艺,川剧变脸、非遗火壶表演轮番登场;竹溪县武陵不夜城街区推出“武陵谍影”NPC剧游、国际超模走秀,引人入胜;房县西关印象《烽火土城门》情景剧邀请游客亲历“战斗”;丹江口“均州码头·水都花月夜”借古风提灯巡游等项目,绽放水都夜色魅力。

县域旅游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郧西县龙潭河景区以“西游取经”角色互动结合飞瀑流泉,家庭游客占比超60%;房县西关印象《茶马古道奇妙游》引领游客手持文牒穿越古今,野人谷实景剧《野人谷的传说》带动景区收入增长22%;丹江口大坝开闸泄洪,气势恢宏,烟雨朦胧中游客络绎不绝。

“文旅+”融合解锁多元体验。十堰奥体中心承办省青少年游泳冠军赛,赛事间隙融入武当武术展演,实现“文旅+观赛”有机融合;郧阳区引入MR/VR体验,武当数字客厅推出优惠套票,科技赋能文化感知;竹溪县开通免费夜游巴士串联核心夜景,大幅提升游客出行便利度。

住宿市场热度攀升。截至10月8日,全市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达87.16%。核心景区周边住宿紧俏,武当山特区民宿预订持续火爆,城区酒店早在9月中旬便迎来预订高峰。

服务暖心:精细保障“暖”游客

优质服务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十堰市以精细化、智慧化服务,营造安心、舒心、暖心的旅游环境。

节前,十堰市以“惠游十堰乐享双节”为主题,统筹全域资源,推出100余项、近400场次文旅体惠民活动;节日期间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单位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便民举措覆盖全域。全市100家景区、酒店、民宿推出假日优惠;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停车场,累计提供近9000个泊位,各县市区同步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对外来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纠正、不处罚,首次违停只劝离、不处罚,彰显城市温度。

志愿服务温情相伴。文旅志愿服务队与“票根经济”福利兑换点遍布景区,24小时服务热线全程守候;武当山“小红帽”温暖护航,及时救援登山游客;竹溪新辟免费夜游观光巴士,“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在高速路口、景区提供全流程引导服务;丹江口市设置应急住宿点,妥善解决游客住宿难题。

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这里不仅有仙山秀水,更有触手可及的生活烟火与文化温度——十堰,值得一来再来。”

黄金周期间,十堰市以文化赋能旅游内涵,以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全域协同、全要素发力,不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假日经济答卷,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场景驱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十堰市将继续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更多人在山水之间,遇见历史、感知当下、畅想未来。(十堰日报记者 闵波

责任编辑:何霄

“十堰,值得一来再来”——十堰市以文化场景革新重塑假日经济新范式

发表时间:2025-10-09 来源:湖北文明网

雨后的武当山云雾缭绕,古建筑群宛若天宫琼阁,游人如入太虚仙境。记者张建波摄

武当山下,一场从“过境打卡”到“深度栖居”的文旅变革正悄然铺展。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市通过文化场景创新与再造,成功将游客的脚步与心扉留在仙山秀水之间,交出了一份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答卷。

节日期间,十堰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9.2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71%,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旅游消费的双提升。

文化焕新:千年文脉“活”起来

国庆中秋假期,十堰市将沉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沉浸的鲜活场景,让千年文脉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

作为十堰文旅的金字招牌,武当山推出的“武当一梦”沉浸式体验园区成为最大亮点。园区内,《仙界迎宾》《太极威灵》等巡游演艺轮番登场;《一梦江湖》全域沉浸式剧本游中,古装NPC引领游客“集宝炼丹”;“修真文创”如萌趣灵药玩偶等产品,也备受游客青睐。

非遗技艺在互动中焕发新生。武当山玉虚街上,武术展演、华服走秀与宫观道乐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竹山县女娲广场的高腔《柜中缘》、绿松石雕刻,竹溪关垭楚长城的剪纸与山二黄戏曲,郧阳博物馆的“郧县人”研学课程,以及郧西县在天河乞巧坊开展的巧手捏制花馍活动,都让古老技艺在年轻群体中获得认同。

城区文化氛围浓郁厚重。市群艺馆推出“盛世华彩·艺传荣光”庆国庆展览,展出美术、书法、奇石、盆景等200余件作品;市美术馆“丹心护碧水·绚彩绘车城”水彩作品展汇聚220余幅佳作;市图书馆通过线下图书展、电影展与线上阅读嘉年华、知识竞答等形式,构建起立体文化空间。茅箭区的中秋诗月雅集以“诗”为魂、以“月”为媒,汉服体验、玉兔花灯吸引众多市民沉浸其中;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的“万人红歌会”更是将现场化作一片激情澎湃的红色海洋。

县域文化各展风采。竹山县举行荆楚“四季村晚”省级示范展示暨《遇见竹山》情景剧首演;竹溪县推出“民艺绽芳华·百姓大联欢”群众文艺展演;丹江口市则以“国旗背景墙”和无人机飞国旗表演,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

美食飘香:舌尖滋味“撩”味蕾

“食”是旅游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市将地方美食与文化叙事深度融合,让游客在味蕾享受的同时,读懂一座城市。

竹溪蒸盆作为省级非遗美食,已十度亮相央视。这个假期,其在武陵不夜城、夯土小镇等场所再度飘香,“竹溪味道”成为游客必品的味觉记忆。

丹江鲌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跃上假日餐桌 C位。均州老街“均州小吃季”汇聚地方特色,游客在品尝鲜美鱼肴的同时,感受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生态魅力。

房县黄酒凭借千年非遗技艺,吸引游客参与酿造体验与品鉴比赛。在西关印象景区,酒香弥漫间,游客在品酒的同时,也品味黄酒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郧西县深耕七夕文化,在七夕天街推出“北街寻情记”主题美食集市。御品羊汤、烤羊排、羊肉串等马头羊肉系列菜品热销。游客在品尝地道羊肉的同时,还可体验乞巧花馍DIY、手工织布等非遗项目,感受“舌尖上的乞巧文化”。

此外,茅箭区大川镇“豆腐+”主题市集重现古法制作,搭配音乐演出与农特产展销;丹江口武当大明峰脚下的《酒韵江湖行》主题活动,引领游客沿徒步路线品尝自酿佳酿,陶罐药膳鸡尾酒搭配核桃酥饼,营造独特的味觉之旅。

全域畅游:山水城乡“连”成画

这个假期,十堰市全域旅游格局更加巩固,“快旅慢游”蔚然成风。武当山“上山赏景、下山夜游”模式持续完善,数字客厅沉浸式影院、快乐谷新添游乐项目、太和书院乐队演出等多元业态,显著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夜经济成为全域旅游新增长点。郧阳区武当不夜城每半小时一场互动演艺,川剧变脸、非遗火壶表演轮番登场;竹溪县武陵不夜城街区推出“武陵谍影”NPC剧游、国际超模走秀,引人入胜;房县西关印象《烽火土城门》情景剧邀请游客亲历“战斗”;丹江口“均州码头·水都花月夜”借古风提灯巡游等项目,绽放水都夜色魅力。

县域旅游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郧西县龙潭河景区以“西游取经”角色互动结合飞瀑流泉,家庭游客占比超60%;房县西关印象《茶马古道奇妙游》引领游客手持文牒穿越古今,野人谷实景剧《野人谷的传说》带动景区收入增长22%;丹江口大坝开闸泄洪,气势恢宏,烟雨朦胧中游客络绎不绝。

“文旅+”融合解锁多元体验。十堰奥体中心承办省青少年游泳冠军赛,赛事间隙融入武当武术展演,实现“文旅+观赛”有机融合;郧阳区引入MR/VR体验,武当数字客厅推出优惠套票,科技赋能文化感知;竹溪县开通免费夜游巴士串联核心夜景,大幅提升游客出行便利度。

住宿市场热度攀升。截至10月8日,全市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达87.16%。核心景区周边住宿紧俏,武当山特区民宿预订持续火爆,城区酒店早在9月中旬便迎来预订高峰。

服务暖心:精细保障“暖”游客

优质服务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十堰市以精细化、智慧化服务,营造安心、舒心、暖心的旅游环境。

节前,十堰市以“惠游十堰乐享双节”为主题,统筹全域资源,推出100余项、近400场次文旅体惠民活动;节日期间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单位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便民举措覆盖全域。全市100家景区、酒店、民宿推出假日优惠;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停车场,累计提供近9000个泊位,各县市区同步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对外来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纠正、不处罚,首次违停只劝离、不处罚,彰显城市温度。

志愿服务温情相伴。文旅志愿服务队与“票根经济”福利兑换点遍布景区,24小时服务热线全程守候;武当山“小红帽”温暖护航,及时救援登山游客;竹溪新辟免费夜游观光巴士,“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在高速路口、景区提供全流程引导服务;丹江口市设置应急住宿点,妥善解决游客住宿难题。

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这里不仅有仙山秀水,更有触手可及的生活烟火与文化温度——十堰,值得一来再来。”

黄金周期间,十堰市以文化赋能旅游内涵,以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全域协同、全要素发力,不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假日经济答卷,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场景驱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十堰市将继续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更多人在山水之间,遇见历史、感知当下、畅想未来。(十堰日报记者 闵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