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微光汇星河 “志愿红”勾勒城市温暖底色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09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日清晨,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南路江滩,78岁的向克林和老伴谭崇杏手持垃圾袋忙活开了。两位老人都是“三峡蚁工”的志愿者,这是他们第634次到江边捡垃圾。“早些年一次能捡两吨垃圾,现在少多喽,得仔细找才能找到。”向克林笑着说。当天,除了常驻“老蚁工”,还有来自三峡大学的留学生及部分初中生和家长志愿者。

从2015年理发师李年邦一个人开始捡拾长江边的垃圾,到现在累计近十万人次参与,从单一净滩到多元护江,“三峡蚁工”的故事在宜昌家喻户晓。十年时间,江滩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长江上,刘承林驾驶巡护船来回巡查。这位老渔民如今是“稻草圈圈”生态环保公益中心的长江巡护员。2017年,市民刘敏发起成立稻草圈圈,该组织推动长江生态环保宣传实践公益项目,助力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组织志愿者参与宣传禁捕、守护江豚等主题活动。多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活动近300场,举办进企业、进社区宣讲90余场,现场影响超5万人。如今,稻草圈圈已开发10余种长江生态保护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100余次,让长江大保护从娃娃抓起。

在伍家岗区张家坡社区,每个周五都格外热闹。“磨刀一块钱,改裤脚一块钱,实惠又方便!”74岁的张宗祥夸赞道。社区创新推出“睦邻星期五”便民服务日,以“壹元公益”模式汇聚能工巧匠,所得注入社区公益基金。社区党委书记洪娇介绍,社区已挖掘出19位擅长缝补、磨刀、理发等技能的“能人”为居民服务。

今年3月,宜昌市首个军休干部“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队成立。百余名军休干部代表来到长江边,开展清漂、禁渔巡查、守护江堤等志愿服务。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山区,全国劳模邓兰舟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成立6支特色分队,涵盖应急救援、爱心助老、爱心带货等领域。志愿者大多是当地人,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小路。他们的足迹遍布大山深处,目前累计开展了上千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志愿微光正汇成星河。目前宜昌志愿者总数近百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7000余个,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万次。

“其实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就是大家一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志愿者最常说的话。但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力所能及”,描绘成宜昌最温暖的底色,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三峡日报记者 王晶晶

责任编辑:何霄

宜昌:微光汇星河 “志愿红”勾勒城市温暖底色

发表时间:2025-10-09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日清晨,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南路江滩,78岁的向克林和老伴谭崇杏手持垃圾袋忙活开了。两位老人都是“三峡蚁工”的志愿者,这是他们第634次到江边捡垃圾。“早些年一次能捡两吨垃圾,现在少多喽,得仔细找才能找到。”向克林笑着说。当天,除了常驻“老蚁工”,还有来自三峡大学的留学生及部分初中生和家长志愿者。

从2015年理发师李年邦一个人开始捡拾长江边的垃圾,到现在累计近十万人次参与,从单一净滩到多元护江,“三峡蚁工”的故事在宜昌家喻户晓。十年时间,江滩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长江上,刘承林驾驶巡护船来回巡查。这位老渔民如今是“稻草圈圈”生态环保公益中心的长江巡护员。2017年,市民刘敏发起成立稻草圈圈,该组织推动长江生态环保宣传实践公益项目,助力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组织志愿者参与宣传禁捕、守护江豚等主题活动。多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活动近300场,举办进企业、进社区宣讲90余场,现场影响超5万人。如今,稻草圈圈已开发10余种长江生态保护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100余次,让长江大保护从娃娃抓起。

在伍家岗区张家坡社区,每个周五都格外热闹。“磨刀一块钱,改裤脚一块钱,实惠又方便!”74岁的张宗祥夸赞道。社区创新推出“睦邻星期五”便民服务日,以“壹元公益”模式汇聚能工巧匠,所得注入社区公益基金。社区党委书记洪娇介绍,社区已挖掘出19位擅长缝补、磨刀、理发等技能的“能人”为居民服务。

今年3月,宜昌市首个军休干部“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队成立。百余名军休干部代表来到长江边,开展清漂、禁渔巡查、守护江堤等志愿服务。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山区,全国劳模邓兰舟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成立6支特色分队,涵盖应急救援、爱心助老、爱心带货等领域。志愿者大多是当地人,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小路。他们的足迹遍布大山深处,目前累计开展了上千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志愿微光正汇成星河。目前宜昌志愿者总数近百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7000余个,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万次。

“其实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就是大家一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志愿者最常说的话。但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力所能及”,描绘成宜昌最温暖的底色,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三峡日报记者 王晶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