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湖北省文明办开展“湖北好人”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推荐、学习、宣传身边的凡人善举,广泛发掘身边好人、宣传好人好事,培育好人文化、弘扬好人精神,营造推荐好人、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全省共有15人(组)入选2025年第二批“湖北好人”公示名单,其中助人为乐4人,见义勇为2人,诚实守信2人,敬业奉献6人、孝老爱亲1人,名单如下:
1.助人为乐:王冬苹(荆门)、王开明(黄冈)、梁敏(恩施)、张曦(省国资委/武汉);
2.见义勇为:邓智慧(咸宁)、王朵(天门);
3.诚实守信:李建平、乐小红(武汉)、邱多生(黄石);
4.敬业奉献:刘洪军(十堰)、隗鹏(襄阳)、丁泽良(荆州)、王从伦(随州)、黄会兵(神农架)、朱珊(省妇联/孝感);
5.孝老爱亲:陈红兰(宜昌);
根据“湖北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安排,定于9月24日至9月30日对候选人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候选人的意见,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省委宣传部文明培育处反映。电子邮箱:hbwcnr@vip.163.com
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
王冬苹,女,中共党员,生前为荆门市掇刀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2011年受义工善举感染投身公益,14年坚守志愿服务超8000小时。她聚焦特殊儿童,组织200余场关爱活动,帮扶千余人,创新“定期沟通 + 入户探访”模式,为33名孩子筹得50余万元资助,个人每年自掏5000元助困,被孩子称为“丫丫妈妈”。2024年手术后仍强忍病痛协调活动,2025 年病重住院时还惦记孩子。她带动全家参与公益,家庭获评 “荆门市最美家庭”。先后获湖北省儿童公益项目优秀志愿者、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荆门市文明市民、荆门市掇刀区十佳志愿者、荆门市优秀义工等称号,其事迹被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推动形成“人人向善”风尚。
张曦,女,中共党员,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湖北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 ,中建三局“女童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团队负责人。她带领团队走进湖北、四川等30余所中小学、40余个工地、20多个乡村,为1500余名劳务工友和2万多名儿童、家长讲授“女童保护”公开课,普及防侵害知识。团队关注到农民工留守儿童情况,成立了湖北省内首个由企业主导、武汉首家“女童保护”地方团队。连续七年承办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开展“城市圆梦行”“爱心妈妈”“蓝宝图书角”等关爱活动,与其他单位、高校、组织联动,持续将女童保护公益课堂送给更多的孩子。荣获中国建筑“最美志愿者”、中建三局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团队先后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第七届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金奖等。
王开明,男,黄冈市罗田县九资河镇太阳寨村村民。他三十二载如一日,将拥军优属刻进生命年轮。自1993年创办全国首个民间“军属之家”起,他始终秉持有了心里话儿一起说一说、有了高兴事儿一块乐一乐、有了困难相互帮一帮,给军人子女添动力不拖后腿、给当地政府添亮点不添麻烦、给军属脸上添荣誉不抹黑的“三有三添三不”宗旨,带动1000余名军属互助共建“军属之家”,为5000余名军人军属提供精神家园,1000余新兵在此庄严宣誓入伍。王开明在耄耋之年打造“太阳寨双拥馆”,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国防教育与红色血脉传承,以平凡之躯铸就拥军丰碑。曾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
梁敏,男,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2023年9月,梁敏被湖北省选派到阿尔及利亚(第28批)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非工作。两年间,接诊患者超1.2万人次,他创新“超微针刀灸”技术,让针刀、火针等20余项中医绝技深植非洲,用精湛医术赢得当地患者称赞。同时,他在援非期间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技术,参与编写法语中医手册,为当地医生留下宝贵教学资料,帮助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培训和带教当地医务人员300余人次,开展健康宣教与义诊活动20余场。梁敏积极在阿尔及利亚推广中医、针灸及针刀等技术,其事迹被国内外媒体报道30余次。梁敏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温暖了无数非洲患者,将医者的大爱远播重洋,成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他所处的医疗团队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前部长誉为“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他所在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更于2023年10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见义勇为
邓智慧,女,咸宁市通山县新时代高中音乐教师。2025年3月7日下午,在武汉出差的邓智慧老师经过武昌黄花矶江滩时,发现一名男孩正从岸边缓慢向江心移动。凭借心理老师的专业敏感,邓智慧意识到男孩的行为存在异常,判断其有轻生意图。危急时刻,不会游泳的她不顾江水冰冷刺骨,没有丝毫迟疑,脱下外衣踏入江中。邓智慧在水中一边靠近男孩,一边耐心开导,瞅准时机拉住男孩衣服并轻声安抚。最终,邓智慧凭借共情对话和肢体接触,成功瓦解男孩心理防线,待救援人员赶到,成功将其安全带回岸边。邓智慧英勇救人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湖北电视台》等各大主流新闻平台报道。8月22日,平安武昌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认定其行为为见义勇为。曾获评“咸宁好人”、通山县“新时代好教师”。
王朵,男,中共党员,湖北天门农商银行马湾支行行长。2025年2月12日晚7时许,王朵去天圣墓地为父亲扫墓途中,目睹一辆四轮电动车失控冲入冰冷的河水中,车上四人瞬间被河水吞没,生命危在旦夕。他毫不犹豫先后6次跃入河中进行救援。摄氏零度左右的气温,还刮着阵阵寒风,每一次下水,王朵都消耗了大量体力,身体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在接连救出三人后,不料老人因自责竟突然跳入水中,被王朵再次救起。当他得知车内还有一个小女孩被困时,他再次潜入水中,因连续五次下水后体力不支,他不得不游回岸边。王朵大声呼叫周围群众救援,并报了警。待民警和群众到达现场后,王朵再次脱掉羽绒服,光着膀子套上救生圈,拿着锤子下水和热心群众合力破窗,终于救出被困的小女孩。曾获评“天门好人”。
诚实守信
李建平,男,武汉蔡甸区索河街道梅池村村民;乐小红,女,武汉友缘公司保洁员。李建平和妻子乐小红千里寻亲找到失联23年的侄女,将已故弟弟李国平留下的两套房产及存款交到从未谋面的侄女手中。2024年4月,李建平弟弟李国平因病离世,留下两套房产及存款。李国平早年在郑州与一女子成家后育有一女,在女儿一岁时李国平与妻子离婚,父女二人未再见面。家族有人提议将房产转至哥哥李建平子女名下,但遭到哥哥李建平严词拒绝,李建平与妻子乐小红一致决定,要找到侄女并将弟弟的两套房产与存款交给侄女。2025年初,李建平夫妇踏上寻亲之路,经郑州警方及社区多方寻找,阔别23年素未谋面的一家人终于在郑州团聚并相认,李建平与侄女约定暑假期间回武汉办理相关房产继承手续。李建平乐小红夫妇奔波千里寻亲还房的故事被《人民日报》、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被誉为“信义夫妻”。
邱多生,女,黄石市大冶市罗家桥街道青港社区居民。 2021年9月,邱多生的丈夫明树旭突发急性胰腺病,治疗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留下了115万元的外债。为了那句“欠别人的钱,还清了心里踏实”,邱多生在失去丈夫后,选择将悲痛埋在心底,打起精神面对生活。三年多来,她每天工作19个小时左右,卖掉房子、车子和首饰,还清了丈夫生前开餐饮店时从供应商那里借的65万元欠款,被人们赞誉为“信义妻子”。
敬业奉献
刘洪军,男,十堰市张湾区东风22小学教师。30年来,他以镜头为笔,深耕鸟类观测与生态记录,足迹遍布秦楚大地,年均行程近1.5万公里,克服野外重重艰险,拍摄30万张鸟类照片,自费20余万元更新装备。他首次在十堰发现朱鹮、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填补湖北省3种鸟类记录空白,将当地鸟类记录从100多种扩充至369种,是生态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作为教师,他创新生态教育,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生态教室与“鸟类救助站”,带动6000余名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将护鸟理念深植下一代心中。他身兼多职,通过讲座、纪录片、专著等形式辐射社会,传递生态理念。曾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湖北省“最美生态道德教育园丁”及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等荣誉。
隗鹏,男,民盟盟员,襄阳传统漆器博物馆馆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牌匾髹饰技艺”传承人、枣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隗铁艺”传承人。多年来,隗鹏完成了百余件主题雕塑创作。他历时1800个昼夜,绘制了400余张手稿,60多套模型,定稿制作出2012铸铜版襄阳古城墙全景雕塑模型“铁打的襄阳”,填补了襄阳城历史研究空白。2012年,隗鹏被选定为襄阳漆器非遗项目李氏髹饰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他结合雕塑翻制的原理,独创出翻制阴模的脱胎技法。2022年9月,隗鹏成功申请“襄样”漆器文化品牌,被评为襄阳老字号和湖北老字号技艺。为传扬漆器技艺,他奔波全国多所高校,向大学生亲身传授大漆制作技艺。隗鹏先后入选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荣获“湖北省乡村工匠名师”称号,筹建的襄阳传统漆器民间博物馆入选湖北省公共文化空间类优秀案例。
王从伦,男,随州市随县澴潭镇涢水小学退休教师,随县政协委员。他深耕乡村教育数十载,退休后仍以 “阳光教育” 理念服务社会,创立 “王老师心灵驿站”“王从伦课外阅读辅导站” 等公益平台,累计为 2000 余名留守儿童提供免费辅导,调解邻里纠纷超百起,被群众亲切称为 “有事找老王”。他心系弱势群体,用行动传递温情。骑行 30 公里为 93 岁老人送报刊书籍,承诺每月上门服务;为留守生刘方俊送去现金、图书,引导其敞开心扉;开通 “留守生热线”,推动亲子视频沟通,助力贫困生争取低保。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十佳班主任、荆楚好老师等荣誉,其 “阳光班” 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 “十大完美教室”。
朱珊,女,中共党员,孝感安陆市人民法院城区法庭庭长。她认真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专业化、人性化、社会化的家事纠纷解决模式,创新性将“婚姻问卷测试”融入婚姻纠纷化解过程,通过测试的结果“对症下药”,同时扎实开展“人身安全保护令”工作,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构筑诉前、诉中、诉后的全流程防护网,切实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从业以来她办理的各类案件无一件改判发回,无一错案、更没有发生涉诉信访的情形,以不惧艰辛做勇于担当的“践行者”。为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她常常带领大家利用 “三八”妇女节、反家暴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法治夜校”“百姓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等形式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
丁泽良,男, 中共党员, 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饲养员。从2008年救助江豚至今,丁泽良响应国家号召,率先放下渔网成为专职江豚饲养员。17年来,他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能精准判断江豚健康状态的“土专家”,协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成30余项科研监测任务,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着长江大保护的使命,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江豚保护事业。在十年禁渔政策推动下,天鹅洲故道生态持续改善,江豚数量从2008年的5头增至2023年的102头,累计向长江干流输送18头野化训练江豚。2024年,“萌萌”成功产下幼豚“小小”,标志着迁地保护种群进入稳定繁衍阶段。丁泽良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为“优秀工作者”,荣获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奉献奖”。
黄会兵,男,中共党员,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林区供电中心配电运检班班长。扎根国网一线12年来,他勤勤恳恳、担当作为,在可靠供电、农网改造、应急保障、抗旱防汛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始终冲锋在前。近三年,黄会兵带领配电运检班累计开展线路设备巡视230余次,查找并解决隐患135处,协助用户排查内部故障60余次,保障重要用户用电89次,大大提升了城区的供电可靠性,被神农架用户亲切地称为神农架守护光明的“点灯人”。其带领的班组先后荣获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突出贡献班组”、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抗冰雪保供电先进集体”等荣誉。先后荣获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优秀工作负责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兵”、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抗冰雪保供电功勋个人”等荣誉。
孝老爱亲
陈红兰,女, 宜昌市枝江市紫荆岭村四组村民。1977年,陈红兰从巴东远嫁至聋哑人方正财家中,夫家五口人,公公多病,婆婆、丈夫和两个小叔子均是聋哑人,她以48年坚韧付出托起“无声之家”。每日凌晨5点起床操持农活与家务,深夜方休,数十年未午休;为更好沟通,自学手语架起与聋哑家人沟通的桥梁,遇事耐心疏导,毫无怨言。丈夫心肌梗死住院,她辗转家庭与医院两月;婆婆患类风湿性心脏病,她日夜陪护至其安详离世;90岁公公行动不便,她端水喂药、洗衣做饭直至老人病逝;两位聋哑小叔子多次伤病住院,她倾力照料。作为顶梁柱,她将三个女儿(小姑娘聋哑)抚育成人,用勤劳与爱凝聚全家,带领家人走出困境,将孝老爱亲家风传递,被当地村民誉为“孝老爱亲的模范媳妇”。先后获评“枝江市道德模范”“宜昌楷模”“宜昌市道德模范提名人物”、首届“感动枝江”提名人物等荣誉,并被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发表时间:2025-09-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湖北省文明办开展“湖北好人”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推荐、学习、宣传身边的凡人善举,广泛发掘身边好人、宣传好人好事,培育好人文化、弘扬好人精神,营造推荐好人、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全省共有15人(组)入选2025年第二批“湖北好人”公示名单,其中助人为乐4人,见义勇为2人,诚实守信2人,敬业奉献6人、孝老爱亲1人,名单如下:
1.助人为乐:王冬苹(荆门)、王开明(黄冈)、梁敏(恩施)、张曦(省国资委/武汉);
2.见义勇为:邓智慧(咸宁)、王朵(天门);
3.诚实守信:李建平、乐小红(武汉)、邱多生(黄石);
4.敬业奉献:刘洪军(十堰)、隗鹏(襄阳)、丁泽良(荆州)、王从伦(随州)、黄会兵(神农架)、朱珊(省妇联/孝感);
5.孝老爱亲:陈红兰(宜昌);
根据“湖北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安排,定于9月24日至9月30日对候选人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候选人的意见,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省委宣传部文明培育处反映。电子邮箱:hbwcnr@vip.163.com
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
王冬苹,女,中共党员,生前为荆门市掇刀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2011年受义工善举感染投身公益,14年坚守志愿服务超8000小时。她聚焦特殊儿童,组织200余场关爱活动,帮扶千余人,创新“定期沟通 + 入户探访”模式,为33名孩子筹得50余万元资助,个人每年自掏5000元助困,被孩子称为“丫丫妈妈”。2024年手术后仍强忍病痛协调活动,2025 年病重住院时还惦记孩子。她带动全家参与公益,家庭获评 “荆门市最美家庭”。先后获湖北省儿童公益项目优秀志愿者、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荆门市文明市民、荆门市掇刀区十佳志愿者、荆门市优秀义工等称号,其事迹被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推动形成“人人向善”风尚。
张曦,女,中共党员,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湖北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 ,中建三局“女童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团队负责人。她带领团队走进湖北、四川等30余所中小学、40余个工地、20多个乡村,为1500余名劳务工友和2万多名儿童、家长讲授“女童保护”公开课,普及防侵害知识。团队关注到农民工留守儿童情况,成立了湖北省内首个由企业主导、武汉首家“女童保护”地方团队。连续七年承办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开展“城市圆梦行”“爱心妈妈”“蓝宝图书角”等关爱活动,与其他单位、高校、组织联动,持续将女童保护公益课堂送给更多的孩子。荣获中国建筑“最美志愿者”、中建三局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团队先后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第七届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金奖等。
王开明,男,黄冈市罗田县九资河镇太阳寨村村民。他三十二载如一日,将拥军优属刻进生命年轮。自1993年创办全国首个民间“军属之家”起,他始终秉持有了心里话儿一起说一说、有了高兴事儿一块乐一乐、有了困难相互帮一帮,给军人子女添动力不拖后腿、给当地政府添亮点不添麻烦、给军属脸上添荣誉不抹黑的“三有三添三不”宗旨,带动1000余名军属互助共建“军属之家”,为5000余名军人军属提供精神家园,1000余新兵在此庄严宣誓入伍。王开明在耄耋之年打造“太阳寨双拥馆”,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国防教育与红色血脉传承,以平凡之躯铸就拥军丰碑。曾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
梁敏,男,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2023年9月,梁敏被湖北省选派到阿尔及利亚(第28批)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非工作。两年间,接诊患者超1.2万人次,他创新“超微针刀灸”技术,让针刀、火针等20余项中医绝技深植非洲,用精湛医术赢得当地患者称赞。同时,他在援非期间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技术,参与编写法语中医手册,为当地医生留下宝贵教学资料,帮助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培训和带教当地医务人员300余人次,开展健康宣教与义诊活动20余场。梁敏积极在阿尔及利亚推广中医、针灸及针刀等技术,其事迹被国内外媒体报道30余次。梁敏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温暖了无数非洲患者,将医者的大爱远播重洋,成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他所处的医疗团队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前部长誉为“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他所在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更于2023年10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见义勇为
邓智慧,女,咸宁市通山县新时代高中音乐教师。2025年3月7日下午,在武汉出差的邓智慧老师经过武昌黄花矶江滩时,发现一名男孩正从岸边缓慢向江心移动。凭借心理老师的专业敏感,邓智慧意识到男孩的行为存在异常,判断其有轻生意图。危急时刻,不会游泳的她不顾江水冰冷刺骨,没有丝毫迟疑,脱下外衣踏入江中。邓智慧在水中一边靠近男孩,一边耐心开导,瞅准时机拉住男孩衣服并轻声安抚。最终,邓智慧凭借共情对话和肢体接触,成功瓦解男孩心理防线,待救援人员赶到,成功将其安全带回岸边。邓智慧英勇救人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湖北电视台》等各大主流新闻平台报道。8月22日,平安武昌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认定其行为为见义勇为。曾获评“咸宁好人”、通山县“新时代好教师”。
王朵,男,中共党员,湖北天门农商银行马湾支行行长。2025年2月12日晚7时许,王朵去天圣墓地为父亲扫墓途中,目睹一辆四轮电动车失控冲入冰冷的河水中,车上四人瞬间被河水吞没,生命危在旦夕。他毫不犹豫先后6次跃入河中进行救援。摄氏零度左右的气温,还刮着阵阵寒风,每一次下水,王朵都消耗了大量体力,身体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在接连救出三人后,不料老人因自责竟突然跳入水中,被王朵再次救起。当他得知车内还有一个小女孩被困时,他再次潜入水中,因连续五次下水后体力不支,他不得不游回岸边。王朵大声呼叫周围群众救援,并报了警。待民警和群众到达现场后,王朵再次脱掉羽绒服,光着膀子套上救生圈,拿着锤子下水和热心群众合力破窗,终于救出被困的小女孩。曾获评“天门好人”。
诚实守信
李建平,男,武汉蔡甸区索河街道梅池村村民;乐小红,女,武汉友缘公司保洁员。李建平和妻子乐小红千里寻亲找到失联23年的侄女,将已故弟弟李国平留下的两套房产及存款交到从未谋面的侄女手中。2024年4月,李建平弟弟李国平因病离世,留下两套房产及存款。李国平早年在郑州与一女子成家后育有一女,在女儿一岁时李国平与妻子离婚,父女二人未再见面。家族有人提议将房产转至哥哥李建平子女名下,但遭到哥哥李建平严词拒绝,李建平与妻子乐小红一致决定,要找到侄女并将弟弟的两套房产与存款交给侄女。2025年初,李建平夫妇踏上寻亲之路,经郑州警方及社区多方寻找,阔别23年素未谋面的一家人终于在郑州团聚并相认,李建平与侄女约定暑假期间回武汉办理相关房产继承手续。李建平乐小红夫妇奔波千里寻亲还房的故事被《人民日报》、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被誉为“信义夫妻”。
邱多生,女,黄石市大冶市罗家桥街道青港社区居民。 2021年9月,邱多生的丈夫明树旭突发急性胰腺病,治疗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留下了115万元的外债。为了那句“欠别人的钱,还清了心里踏实”,邱多生在失去丈夫后,选择将悲痛埋在心底,打起精神面对生活。三年多来,她每天工作19个小时左右,卖掉房子、车子和首饰,还清了丈夫生前开餐饮店时从供应商那里借的65万元欠款,被人们赞誉为“信义妻子”。
敬业奉献
刘洪军,男,十堰市张湾区东风22小学教师。30年来,他以镜头为笔,深耕鸟类观测与生态记录,足迹遍布秦楚大地,年均行程近1.5万公里,克服野外重重艰险,拍摄30万张鸟类照片,自费20余万元更新装备。他首次在十堰发现朱鹮、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填补湖北省3种鸟类记录空白,将当地鸟类记录从100多种扩充至369种,是生态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作为教师,他创新生态教育,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生态教室与“鸟类救助站”,带动6000余名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将护鸟理念深植下一代心中。他身兼多职,通过讲座、纪录片、专著等形式辐射社会,传递生态理念。曾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湖北省“最美生态道德教育园丁”及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等荣誉。
隗鹏,男,民盟盟员,襄阳传统漆器博物馆馆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牌匾髹饰技艺”传承人、枣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隗铁艺”传承人。多年来,隗鹏完成了百余件主题雕塑创作。他历时1800个昼夜,绘制了400余张手稿,60多套模型,定稿制作出2012铸铜版襄阳古城墙全景雕塑模型“铁打的襄阳”,填补了襄阳城历史研究空白。2012年,隗鹏被选定为襄阳漆器非遗项目李氏髹饰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他结合雕塑翻制的原理,独创出翻制阴模的脱胎技法。2022年9月,隗鹏成功申请“襄样”漆器文化品牌,被评为襄阳老字号和湖北老字号技艺。为传扬漆器技艺,他奔波全国多所高校,向大学生亲身传授大漆制作技艺。隗鹏先后入选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荣获“湖北省乡村工匠名师”称号,筹建的襄阳传统漆器民间博物馆入选湖北省公共文化空间类优秀案例。
王从伦,男,随州市随县澴潭镇涢水小学退休教师,随县政协委员。他深耕乡村教育数十载,退休后仍以 “阳光教育” 理念服务社会,创立 “王老师心灵驿站”“王从伦课外阅读辅导站” 等公益平台,累计为 2000 余名留守儿童提供免费辅导,调解邻里纠纷超百起,被群众亲切称为 “有事找老王”。他心系弱势群体,用行动传递温情。骑行 30 公里为 93 岁老人送报刊书籍,承诺每月上门服务;为留守生刘方俊送去现金、图书,引导其敞开心扉;开通 “留守生热线”,推动亲子视频沟通,助力贫困生争取低保。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十佳班主任、荆楚好老师等荣誉,其 “阳光班” 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 “十大完美教室”。
朱珊,女,中共党员,孝感安陆市人民法院城区法庭庭长。她认真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专业化、人性化、社会化的家事纠纷解决模式,创新性将“婚姻问卷测试”融入婚姻纠纷化解过程,通过测试的结果“对症下药”,同时扎实开展“人身安全保护令”工作,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构筑诉前、诉中、诉后的全流程防护网,切实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从业以来她办理的各类案件无一件改判发回,无一错案、更没有发生涉诉信访的情形,以不惧艰辛做勇于担当的“践行者”。为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她常常带领大家利用 “三八”妇女节、反家暴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法治夜校”“百姓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等形式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
丁泽良,男, 中共党员, 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饲养员。从2008年救助江豚至今,丁泽良响应国家号召,率先放下渔网成为专职江豚饲养员。17年来,他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能精准判断江豚健康状态的“土专家”,协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成30余项科研监测任务,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着长江大保护的使命,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江豚保护事业。在十年禁渔政策推动下,天鹅洲故道生态持续改善,江豚数量从2008年的5头增至2023年的102头,累计向长江干流输送18头野化训练江豚。2024年,“萌萌”成功产下幼豚“小小”,标志着迁地保护种群进入稳定繁衍阶段。丁泽良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为“优秀工作者”,荣获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奉献奖”。
黄会兵,男,中共党员,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林区供电中心配电运检班班长。扎根国网一线12年来,他勤勤恳恳、担当作为,在可靠供电、农网改造、应急保障、抗旱防汛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始终冲锋在前。近三年,黄会兵带领配电运检班累计开展线路设备巡视230余次,查找并解决隐患135处,协助用户排查内部故障60余次,保障重要用户用电89次,大大提升了城区的供电可靠性,被神农架用户亲切地称为神农架守护光明的“点灯人”。其带领的班组先后荣获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突出贡献班组”、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抗冰雪保供电先进集体”等荣誉。先后荣获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优秀工作负责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兵”、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抗冰雪保供电功勋个人”等荣誉。
孝老爱亲
陈红兰,女, 宜昌市枝江市紫荆岭村四组村民。1977年,陈红兰从巴东远嫁至聋哑人方正财家中,夫家五口人,公公多病,婆婆、丈夫和两个小叔子均是聋哑人,她以48年坚韧付出托起“无声之家”。每日凌晨5点起床操持农活与家务,深夜方休,数十年未午休;为更好沟通,自学手语架起与聋哑家人沟通的桥梁,遇事耐心疏导,毫无怨言。丈夫心肌梗死住院,她辗转家庭与医院两月;婆婆患类风湿性心脏病,她日夜陪护至其安详离世;90岁公公行动不便,她端水喂药、洗衣做饭直至老人病逝;两位聋哑小叔子多次伤病住院,她倾力照料。作为顶梁柱,她将三个女儿(小姑娘聋哑)抚育成人,用勤劳与爱凝聚全家,带领家人走出困境,将孝老爱亲家风传递,被当地村民誉为“孝老爱亲的模范媳妇”。先后获评“枝江市道德模范”“宜昌楷模”“宜昌市道德模范提名人物”、首届“感动枝江”提名人物等荣誉,并被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