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楼上的教室看!”语速很快,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亲和力十足,是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9月15日,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乐声悠扬,12间教室早早座无虚席。非洲鼓、柔力球、活力操……社区学校迎来秋季新学期。在这里,居民志愿者、党员、白领纷纷走上讲台做老师,大家一起当学生,其乐融融。
“社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基层治理,关键在相信居民、引导居民、激发居民。”周林说,华锦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深化“三微三治”工作法,充分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让更多居民从“旁观的你”变成“行动的我”。
周林(左二)和居民志愿者队伍聊天。 栾嘉雯 摄
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41支志愿队活跃一线让近邻更亲
近日,华锦社区手工课堂飘出阵阵艾草香。“爱之翼工坊”的残疾人成员和结对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完成了首个来料加工订单——200个精美艾草锤。
华锦社区是一个20多年的老旧社区,涵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商品房,人员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2011年初到社区时,周林对当时的邻里关系记忆犹新,“同住不识对门,纠纷多、人心散”。
如何打破居民之间的隔阂?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上,“巧姐姐”志愿服务队队长吴葵提议,自己可以组织队员带头献爱心。“捐钱捐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林决定,让社区党员与困难群体结对帮扶。
志愿者带领困难居民做手工义卖,换来生活物资;退休教师钟立为买来字典,帮残疾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还有居民主动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邻居打扫卫生、照料生活。令周林感动的是,后来一些残疾居民也开始织毛衣、编帽子,向更困难的群体传递温暖。
“点滴善意渐渐融化了以往紧张的邻里关系,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2016年,周林链接资源,组织免费理发培训。几个月后,“爱之翼”残疾人理发队成立,每逢周三在社区小广场为居民义务理发。
55岁的吴昌珍身穿理发围裙、拄着拐杖,成了队伍中的“明星理发师”,“拿起剪刀,我们也能用自己的手艺帮助大家,特别骄傲!”今年,“爱之翼”志愿队还拓展了编织业务,通过接单、义卖实现自主运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周林介绍,1000余名党员群众担任“四长”,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社区”。“银发先锋”“老红帽”等41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成员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一线,让邻里关系愈发亲近。
今年,华锦社区学校开课,瑜伽、普拉提等兴趣课程广受欢迎,35堂课覆盖全年龄阶段,此外还有按月组织的党员教育培训课程,理论学习和兴趣爱好相得益彰。“授课的不仅有专业老师,还有很多居民‘能人’。”周林说,社区学校正因为大家的参与越办越精彩。
居民认领养护门前空地
半年拼出千平“莫奈花园”
“书记,你看我们这花开得多好!”“张阿姨,又来给小花园浇水呀?”9月15日,在虹顶家园小区的“拼花花园”里,周林不时被居民喊住聊上几句。大家最近总爱跟她分享花园里的新变化。
周林(右)和居民在“拼花花园”看花草长势。 栾嘉雯 摄
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空地。今年3月,周林在日常巡查时注意到,党员张克萍家的阳台绿意盎然、流水潺潺,别具韵味。张克萍爱好种植,心里却一直有个困惑,“我和邻居们想在中心广场的空地上种些花草美化环境,但不知从何入手”。
“居民有这份心,社区就要全力支持。”周林立即召集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经投票,大家一致同意将中心广场改造成自管花园。
植树节当天,数十名党员志愿者和热心居民一同清理砖块、翻新土地,甚至自费购买营养土。在张克萍的牵头下,30多名园艺爱好者加入了种花团队。
“社区规划师”提议将空地划分成若干小格,供居民认领和养护;“社区监理师”李天庆每天则会到花园里盯建设,帮忙松土、围栅栏……居民们还自发组团外出选购花种,让每一处小花园都独具特色、移步换景。
如今,50多种花草争奇斗艳,短短半年内,居民一点点接力将空地变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莫奈花园”。
“虽说每家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但大家组建了植物医生团队,真正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周林介绍,今年“拼花花园”规模继续扩大,这一模式还推广到小区其他区域,“过去见面只是点头的邻居,现在会相约一起修剪花枝。曾经为停车位争执的住户,如今会互相提醒给公共区域的花草浇水。”
几个月前,在小区“治理月月谈”活动中,有居民反映花园建成后,休闲散步的人缺少歇脚的地方。华锦社区筹措资金,又在花园里建起了一座“暖心亭”。
居民能人将废弃木头制成板凳,装扮“拼花花园”。 栾嘉雯 摄
“居民们从旁观者变成行动者,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华锦社区创新探索党委牵头、居民主导的“三微三治”工作法,以社区“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撬动群众“自治、法治、德治”,推动幸福食堂、共享花园等60余个实事项目按需落地,解决了虹顶家园小区中心花园荒废等210件房前屋后烦心事。
(长江日报记者杨蔚 通讯员况昕昀 罗嘉柯 参与采写:栾嘉雯)
发表时间:2025-09-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走,到楼上的教室看!”语速很快,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亲和力十足,是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9月15日,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乐声悠扬,12间教室早早座无虚席。非洲鼓、柔力球、活力操……社区学校迎来秋季新学期。在这里,居民志愿者、党员、白领纷纷走上讲台做老师,大家一起当学生,其乐融融。
“社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基层治理,关键在相信居民、引导居民、激发居民。”周林说,华锦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深化“三微三治”工作法,充分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让更多居民从“旁观的你”变成“行动的我”。
周林(左二)和居民志愿者队伍聊天。 栾嘉雯 摄
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41支志愿队活跃一线让近邻更亲
近日,华锦社区手工课堂飘出阵阵艾草香。“爱之翼工坊”的残疾人成员和结对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完成了首个来料加工订单——200个精美艾草锤。
华锦社区是一个20多年的老旧社区,涵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商品房,人员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2011年初到社区时,周林对当时的邻里关系记忆犹新,“同住不识对门,纠纷多、人心散”。
如何打破居民之间的隔阂?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上,“巧姐姐”志愿服务队队长吴葵提议,自己可以组织队员带头献爱心。“捐钱捐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林决定,让社区党员与困难群体结对帮扶。
志愿者带领困难居民做手工义卖,换来生活物资;退休教师钟立为买来字典,帮残疾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还有居民主动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邻居打扫卫生、照料生活。令周林感动的是,后来一些残疾居民也开始织毛衣、编帽子,向更困难的群体传递温暖。
“点滴善意渐渐融化了以往紧张的邻里关系,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2016年,周林链接资源,组织免费理发培训。几个月后,“爱之翼”残疾人理发队成立,每逢周三在社区小广场为居民义务理发。
55岁的吴昌珍身穿理发围裙、拄着拐杖,成了队伍中的“明星理发师”,“拿起剪刀,我们也能用自己的手艺帮助大家,特别骄傲!”今年,“爱之翼”志愿队还拓展了编织业务,通过接单、义卖实现自主运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周林介绍,1000余名党员群众担任“四长”,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社区”。“银发先锋”“老红帽”等41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成员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一线,让邻里关系愈发亲近。
今年,华锦社区学校开课,瑜伽、普拉提等兴趣课程广受欢迎,35堂课覆盖全年龄阶段,此外还有按月组织的党员教育培训课程,理论学习和兴趣爱好相得益彰。“授课的不仅有专业老师,还有很多居民‘能人’。”周林说,社区学校正因为大家的参与越办越精彩。
居民认领养护门前空地
半年拼出千平“莫奈花园”
“书记,你看我们这花开得多好!”“张阿姨,又来给小花园浇水呀?”9月15日,在虹顶家园小区的“拼花花园”里,周林不时被居民喊住聊上几句。大家最近总爱跟她分享花园里的新变化。
周林(右)和居民在“拼花花园”看花草长势。 栾嘉雯 摄
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空地。今年3月,周林在日常巡查时注意到,党员张克萍家的阳台绿意盎然、流水潺潺,别具韵味。张克萍爱好种植,心里却一直有个困惑,“我和邻居们想在中心广场的空地上种些花草美化环境,但不知从何入手”。
“居民有这份心,社区就要全力支持。”周林立即召集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经投票,大家一致同意将中心广场改造成自管花园。
植树节当天,数十名党员志愿者和热心居民一同清理砖块、翻新土地,甚至自费购买营养土。在张克萍的牵头下,30多名园艺爱好者加入了种花团队。
“社区规划师”提议将空地划分成若干小格,供居民认领和养护;“社区监理师”李天庆每天则会到花园里盯建设,帮忙松土、围栅栏……居民们还自发组团外出选购花种,让每一处小花园都独具特色、移步换景。
如今,50多种花草争奇斗艳,短短半年内,居民一点点接力将空地变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莫奈花园”。
“虽说每家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但大家组建了植物医生团队,真正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周林介绍,今年“拼花花园”规模继续扩大,这一模式还推广到小区其他区域,“过去见面只是点头的邻居,现在会相约一起修剪花枝。曾经为停车位争执的住户,如今会互相提醒给公共区域的花草浇水。”
几个月前,在小区“治理月月谈”活动中,有居民反映花园建成后,休闲散步的人缺少歇脚的地方。华锦社区筹措资金,又在花园里建起了一座“暖心亭”。
居民能人将废弃木头制成板凳,装扮“拼花花园”。 栾嘉雯 摄
“居民们从旁观者变成行动者,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华锦社区创新探索党委牵头、居民主导的“三微三治”工作法,以社区“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撬动群众“自治、法治、德治”,推动幸福食堂、共享花园等60余个实事项目按需落地,解决了虹顶家园小区中心花园荒废等210件房前屋后烦心事。
(长江日报记者杨蔚 通讯员况昕昀 罗嘉柯 参与采写:栾嘉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