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战精神是应对艰难险阻的精神利器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5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深刻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华民族向来是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情怀的民族。孔子主张“志于道”,强调修身与家国责任;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挽救危局的革新实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焕发新的光芒。回顾抗日战争的壮阔历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赵一曼、八女投江等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身为国,誓死捍卫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表达和彰显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团结伟力和爱国情怀,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向来是具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气节的民族。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精神底色;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基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之心;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守清白的民族气节;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超越生死的抗争精神……这种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民族气节,在抗战时期得到了最壮烈、最震撼的展现。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入侵和酷刑逼供,杨靖宇等无数中国军民在弹尽粮绝、孤军一人的情况下与大量日寇生死周旋,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凸显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敌、勇御外侮、冲锋陷阵、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灵魂所在,更是中华民族捍卫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精神资源。

中华民族向来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勇毅担当的英雄精神;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英雄追求;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北上抗金、奋勇杀敌的铁血豪情……这种刻入民族基因的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中国军民用生命诠释了威武不屈、誓死也不摧眉折腰的英雄气节,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军民“粉骨碎身浑不怕”“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壮志豪情,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保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动力。

中华民族向来是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信念的民族。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坚定信心;“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这种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坚定信念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更为磅礴的力量。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亡国灭种的重压之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铿锵号召,激励中国军民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坚忍不拔、抗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克服种种困难险境,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取得完全胜利的精神脊梁,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恒久动力。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惊涛骇浪般的重大危机。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正是应对各种艰难挑战的精神利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婷 黄少成)

责任编辑:何霄

伟大抗战精神是应对艰难险阻的精神利器

发表时间:2025-08-25 来源:湖北文明网

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深刻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华民族向来是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情怀的民族。孔子主张“志于道”,强调修身与家国责任;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挽救危局的革新实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焕发新的光芒。回顾抗日战争的壮阔历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赵一曼、八女投江等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身为国,誓死捍卫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表达和彰显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团结伟力和爱国情怀,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向来是具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气节的民族。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精神底色;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基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之心;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守清白的民族气节;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超越生死的抗争精神……这种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民族气节,在抗战时期得到了最壮烈、最震撼的展现。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入侵和酷刑逼供,杨靖宇等无数中国军民在弹尽粮绝、孤军一人的情况下与大量日寇生死周旋,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凸显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敌、勇御外侮、冲锋陷阵、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灵魂所在,更是中华民族捍卫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精神资源。

中华民族向来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勇毅担当的英雄精神;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英雄追求;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北上抗金、奋勇杀敌的铁血豪情……这种刻入民族基因的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中国军民用生命诠释了威武不屈、誓死也不摧眉折腰的英雄气节,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军民“粉骨碎身浑不怕”“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壮志豪情,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保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动力。

中华民族向来是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信念的民族。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坚定信心;“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这种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坚定信念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更为磅礴的力量。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亡国灭种的重压之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铿锵号召,激励中国军民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坚忍不拔、抗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克服种种困难险境,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取得完全胜利的精神脊梁,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恒久动力。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惊涛骇浪般的重大危机。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正是应对各种艰难挑战的精神利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婷 黄少成)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