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点军“村K”大舞台让文明实践扎根乡村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2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联棚乡百姓“村k”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 三峡日报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龚兴桂 摄

夜幕下的联棚乡,歌声与欢笑在村庄上空交织。长岭村的通航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既有登台献唱的“草根歌手”,也有认真聆听的邻里乡亲。这场被群众亲切称为“百姓村K”的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联棚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课堂,让文明新风在乡土间自然生长。

联棚乡自2025年7月18日推出百姓“村k”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长岭站、双溪站、楠木溪站、福安站场场精彩,气氛火热,6场活动吸引了近4000名村民共赴欢歌。

以歌为媒,搭建文明实践新阵地

“以前觉得文明实践就是开会、念文件,现在唱首歌也能学知识!”双溪村村民王大姐的话,道出了“村K”在文明创建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载体,联棚乡将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等内容巧妙融入活动中——村民点歌间隙,志愿者们为在场观众发放印有民法典内容的宣传单、扇子、小礼品等;支客司主持时,用乡音讲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好处。这种“娱乐+教育”的模式,让文明实践告别了“单向灌输”。在楠木溪村的“村K”现场,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后,村民们自发讨论起“如何为家乡添光彩”。

截至目前,“村 K” 现场已发放司法宣传、健康宣传等各类宣传册 1700余份,让文明理念顺着歌声流进千家万户。

以情聚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以前邻里之间见了面都没啥话说,现在一起唱歌、聊天,矛盾都少了!”说起“村K”带来的变化,长岭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

在文明创建中,联棚乡以“村K”为纽带,打破村民间的隔阂,让“各扫门前雪”的疏离感逐渐消散。活动中,70多岁的支客司用幽默的乡语调解邻里小摩擦,让“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悄然回归;村民们自发组成“护场队”,活动后主动帮忙清理场地,践行“爱护环境”的文明公约;年轻人教老人用点歌系统,老人给年轻人讲村史故事,代际之间的理解不断加深。更令人动容的是,曾因宅基地问题产生矛盾的两户村民,在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后握手言和,用歌声化解了心结。

如今的联棚乡,“村K”不仅是唱歌的舞台,更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催化剂”。村民主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多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场景多了,邻里纠纷的投诉少了。文明,正从活动中的点滴细节,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

以人为本,绘就文明创建新图景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这是联棚乡开展“村K”活动的初衷,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为让文明创建真正贴近群众,乡党委深入6个行政村走访调研,最终选择“百姓K歌”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三土工作法”(乡土主持、本土场地、乡土元素)消除参与门槛,让每个村民都能成为文明实践的主角。

在“村K+”模式下,文明实践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卫健部门现场义诊,把健康知识送到村民手中;司法工作者摆摊普法,用案例讲解法律常识;村民带着自家产的瓜果蔬菜来售卖,夜间经济因文明活动而活跃。一场活动,既满足了文化需求,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创建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联棚乡的 “百姓村 K” 仍在一场场接续开展,村民的歌声里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笑容中透着文明新风的浸润。

这场发源于群众需求的文化实践,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让新时代文明的种子在乡村土壤里扎根发芽。正如村民们常说的:“歌声越响亮,日子越敞亮,文明新风自然就来了!”(三峡日报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黄茜

责任编辑:王炯

宜昌点军“村K”大舞台让文明实践扎根乡村

发表时间:2025-08-22 来源:湖北文明网

联棚乡百姓“村k”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 三峡日报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龚兴桂 摄

夜幕下的联棚乡,歌声与欢笑在村庄上空交织。长岭村的通航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既有登台献唱的“草根歌手”,也有认真聆听的邻里乡亲。这场被群众亲切称为“百姓村K”的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联棚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课堂,让文明新风在乡土间自然生长。

联棚乡自2025年7月18日推出百姓“村k”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长岭站、双溪站、楠木溪站、福安站场场精彩,气氛火热,6场活动吸引了近4000名村民共赴欢歌。

以歌为媒,搭建文明实践新阵地

“以前觉得文明实践就是开会、念文件,现在唱首歌也能学知识!”双溪村村民王大姐的话,道出了“村K”在文明创建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载体,联棚乡将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等内容巧妙融入活动中——村民点歌间隙,志愿者们为在场观众发放印有民法典内容的宣传单、扇子、小礼品等;支客司主持时,用乡音讲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好处。这种“娱乐+教育”的模式,让文明实践告别了“单向灌输”。在楠木溪村的“村K”现场,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后,村民们自发讨论起“如何为家乡添光彩”。

截至目前,“村 K” 现场已发放司法宣传、健康宣传等各类宣传册 1700余份,让文明理念顺着歌声流进千家万户。

以情聚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以前邻里之间见了面都没啥话说,现在一起唱歌、聊天,矛盾都少了!”说起“村K”带来的变化,长岭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

在文明创建中,联棚乡以“村K”为纽带,打破村民间的隔阂,让“各扫门前雪”的疏离感逐渐消散。活动中,70多岁的支客司用幽默的乡语调解邻里小摩擦,让“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悄然回归;村民们自发组成“护场队”,活动后主动帮忙清理场地,践行“爱护环境”的文明公约;年轻人教老人用点歌系统,老人给年轻人讲村史故事,代际之间的理解不断加深。更令人动容的是,曾因宅基地问题产生矛盾的两户村民,在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后握手言和,用歌声化解了心结。

如今的联棚乡,“村K”不仅是唱歌的舞台,更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催化剂”。村民主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多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场景多了,邻里纠纷的投诉少了。文明,正从活动中的点滴细节,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

以人为本,绘就文明创建新图景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这是联棚乡开展“村K”活动的初衷,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为让文明创建真正贴近群众,乡党委深入6个行政村走访调研,最终选择“百姓K歌”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三土工作法”(乡土主持、本土场地、乡土元素)消除参与门槛,让每个村民都能成为文明实践的主角。

在“村K+”模式下,文明实践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卫健部门现场义诊,把健康知识送到村民手中;司法工作者摆摊普法,用案例讲解法律常识;村民带着自家产的瓜果蔬菜来售卖,夜间经济因文明活动而活跃。一场活动,既满足了文化需求,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创建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联棚乡的 “百姓村 K” 仍在一场场接续开展,村民的歌声里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笑容中透着文明新风的浸润。

这场发源于群众需求的文化实践,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让新时代文明的种子在乡村土壤里扎根发芽。正如村民们常说的:“歌声越响亮,日子越敞亮,文明新风自然就来了!”(三峡日报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黄茜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