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汤丽萍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意义非凡的照片。7月28日,在暑假爱心托管班(以下简称“暑托班”)的羽毛球课后,孩子们与世界冠军李茵晖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汤丽萍的女儿刘睿菡站在第一排,斜后方正是李茵晖。“孩子回家后一直反复练习课上教的动作,冠军的榜样力量远超想象!”汤丽萍说。
暑托班孩子上手工课(通讯员提供 央广网发)
这个夏天,武汉暑托班为孩子们搭建起与楷模对话的桥梁,全国道德模范、世界冠军、革命先辈、城市守护者都来了。从专业运动指导到红色基因传承,从生命教育到心理关怀,武汉创新采取在汉高校“立项选课”、职能部门“专业送课”、名家大咖“积极授课”、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开课”四个层次相结合方式,为新时代“全城共育”写下了鲜活注脚。
“原来地球深处藏着这么多宝藏!”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所学院的32名志愿者联合打造“地质探秘:矿物奇幻之旅”课程,带领孩子们推开矿物世界的大门,解读大自然亿万年沉淀的神奇密码。
这是创新推出的17门市级特色课程之一。与以往单纯购买课程服务不同,今年团市委创新设置托管课程,充分发挥在汉高校人才优势,面向全市“立项选课”。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5所高校精心打造的17门市级特色课程,既展现了学科前沿,又贴合少儿认知特点。据统计,市级特色课程累计开课5544节次,覆盖全市378个托管点位,惠及数万名少年儿童。
暑托班特色课程(通讯员提供 央广网发)
“警察叔叔说了,见义需要智为!”“英雄就在我们头顶战斗过!”“消防员叔叔带我们‘穿越火线’!”……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团市委加强统筹谋划,联动工会、妇联、关工委、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卫健委、教育局等19个市直单位提供师资课程等支持,形成既有统一标准又具区域特色的托管服务体系。多方联动为青少年搭建了多元成长平台,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中拓展视野、启迪心智,实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衔接。在深入总结既往经验基础上,团市委主动激发基层活力,着力向园区、商圈、楼宇及产业链延伸,开设39个关爱新兴领域群体暑托班,精细化满足不同群体托管需求。
在东西湖区花城青少年空间,全国道德模范汪勇走上讲台,讲述了自己化身“生命摆渡人”的非凡经历;武汉车谷江大女足教练员汪洋来到江岸区跃进青少年空间,带领小朋友们进行趣味足球训练,享受运动的快乐;在江岸区堤角青少年空间,武汉市唯一一名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少先队员鲍柳睿以亲身经历向小朋友介绍如何力争上游,争做“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走进托管课堂,不仅为孩子们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让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植童心。
暑托班“成长赋能”(通讯员提供 央广网发)
“姐姐下个暑假你还来吗?”结业之际,在南湖锦城社区爱心托管班,小朋友与志愿者方静怡拉钩盖章约定明年再见。2025年,团市委以团中央“七彩假期”项目为引领,面向在汉高校开展区校结对共建,组织1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驻点托管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达20余万小时。方静怡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学生,在区校共建的创新机制下,他们走进社区、楼宇、产业园,不仅增长了本领,还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基层治理的理解。“只要有需要,我随时来。”
全城共育青苗,以系统思维整合碎片化资源,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把事干到实处,这就是独具特色的爱心托管“武汉模式”。武汉是全国最早开始实施青少年公益性托管项目试点的城市之一,自2009年起由团市委牵头组织开展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2016年开始项目连续10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2024年起连续两年纳入省十大民生项目。
十七年来,从“看护服务”到“成长赋能”,爱心托管课程架构不断完善,服务持续提质扩面。武汉用实践证明:最好的托管,是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最暖的民生,是让所有期待都有回响。(央广网 记者费权 通讯员武小青)
发表时间:2025-08-1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家长汤丽萍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意义非凡的照片。7月28日,在暑假爱心托管班(以下简称“暑托班”)的羽毛球课后,孩子们与世界冠军李茵晖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汤丽萍的女儿刘睿菡站在第一排,斜后方正是李茵晖。“孩子回家后一直反复练习课上教的动作,冠军的榜样力量远超想象!”汤丽萍说。
暑托班孩子上手工课(通讯员提供 央广网发)
这个夏天,武汉暑托班为孩子们搭建起与楷模对话的桥梁,全国道德模范、世界冠军、革命先辈、城市守护者都来了。从专业运动指导到红色基因传承,从生命教育到心理关怀,武汉创新采取在汉高校“立项选课”、职能部门“专业送课”、名家大咖“积极授课”、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开课”四个层次相结合方式,为新时代“全城共育”写下了鲜活注脚。
“原来地球深处藏着这么多宝藏!”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所学院的32名志愿者联合打造“地质探秘:矿物奇幻之旅”课程,带领孩子们推开矿物世界的大门,解读大自然亿万年沉淀的神奇密码。
这是创新推出的17门市级特色课程之一。与以往单纯购买课程服务不同,今年团市委创新设置托管课程,充分发挥在汉高校人才优势,面向全市“立项选课”。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5所高校精心打造的17门市级特色课程,既展现了学科前沿,又贴合少儿认知特点。据统计,市级特色课程累计开课5544节次,覆盖全市378个托管点位,惠及数万名少年儿童。
暑托班特色课程(通讯员提供 央广网发)
“警察叔叔说了,见义需要智为!”“英雄就在我们头顶战斗过!”“消防员叔叔带我们‘穿越火线’!”……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团市委加强统筹谋划,联动工会、妇联、关工委、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卫健委、教育局等19个市直单位提供师资课程等支持,形成既有统一标准又具区域特色的托管服务体系。多方联动为青少年搭建了多元成长平台,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中拓展视野、启迪心智,实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衔接。在深入总结既往经验基础上,团市委主动激发基层活力,着力向园区、商圈、楼宇及产业链延伸,开设39个关爱新兴领域群体暑托班,精细化满足不同群体托管需求。
在东西湖区花城青少年空间,全国道德模范汪勇走上讲台,讲述了自己化身“生命摆渡人”的非凡经历;武汉车谷江大女足教练员汪洋来到江岸区跃进青少年空间,带领小朋友们进行趣味足球训练,享受运动的快乐;在江岸区堤角青少年空间,武汉市唯一一名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少先队员鲍柳睿以亲身经历向小朋友介绍如何力争上游,争做“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走进托管课堂,不仅为孩子们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让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植童心。
暑托班“成长赋能”(通讯员提供 央广网发)
“姐姐下个暑假你还来吗?”结业之际,在南湖锦城社区爱心托管班,小朋友与志愿者方静怡拉钩盖章约定明年再见。2025年,团市委以团中央“七彩假期”项目为引领,面向在汉高校开展区校结对共建,组织1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驻点托管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达20余万小时。方静怡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学生,在区校共建的创新机制下,他们走进社区、楼宇、产业园,不仅增长了本领,还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基层治理的理解。“只要有需要,我随时来。”
全城共育青苗,以系统思维整合碎片化资源,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把事干到实处,这就是独具特色的爱心托管“武汉模式”。武汉是全国最早开始实施青少年公益性托管项目试点的城市之一,自2009年起由团市委牵头组织开展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2016年开始项目连续10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2024年起连续两年纳入省十大民生项目。
十七年来,从“看护服务”到“成长赋能”,爱心托管课程架构不断完善,服务持续提质扩面。武汉用实践证明:最好的托管,是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最暖的民生,是让所有期待都有回响。(央广网 记者费权 通讯员武小青)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