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理襄情”“大思政课”巡回宣讲走进枣阳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来源:襄阳日报

8月8日,由襄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北日报社襄阳分社、枣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襄理襄情”“大思政课”巡回宣讲枣阳专场活动在枣阳市王城镇古岭村楸树塆举行。枣阳市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工青妇宣讲员代表等围坐一堂,共同聆听宣讲,共享精神盛宴。

活动现场,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党支部书记梁发双以《英雄血沃襄阳城》为题,讲述了大别山精神在襄阳战场的真实写照,将革命先烈勇当前锋的壮举展现在大家眼前;湖北楚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小勇以《打破国际垄断,我们用技术创造5亿元产值》为题,讲述了企业从“跟跑”到“领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创新魄力与硬核担当;枣阳市杨垱镇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唐兰分享了村民们靠着一把把小铁锹,兴修水利、发展产业的故事,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桃园答卷”;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宦吉飞带领大家回顾了支队援豫抗洪救援经历,感受襄阳消防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堤坝的力量。

“枣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拥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在面向群众宣讲中,如何更好地将枣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相融合,让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互动环节,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员陈傲君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文表示,枣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走出了黄火青、程克绳、余益庵等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贺龙、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枣阳不仅有著名教育家刘道玉、英雄航天员聂海胜,还有中国汉城、国家级非遗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葫芦雕刻、枣阳刺绣等,文化底蕴厚重。要深入‌挖掘枣阳本地资源,包括汉文化遗址、历史故事等,深挖共同价值内核;创新宣讲形式,针对不同群体,采用百姓故事汇、情景剧、汉文化研学、红色剧本杀、小品等形式,尝试AI赋能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新路径。

“如何结合农村实际讲好‘大思政课’,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如何丰富村里老人和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朱文一一详细解答。

宣讲现场,大家边听边记,共同感悟精神力量。

“听完宣讲,我受益匪浅。传承红色精神,要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课堂上,要把红色精神和孩子们喜欢的东西结合起来,巧妙利用卡通图片、小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且易于理解,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色基因;课堂外,要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班会,带领孩子们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枣阳市王城镇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彭学刚说。

“听完宣讲,我深受触动。经过近4年的努力,我们古岭村通过小小的黄桃,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村集体收入达到60万元,在发展过程中与桃园村有许多相似之处。”枣阳市王城镇古岭村党支部书记郭仕新表示,今后将把“三大精神”融入产业发展,团结奋进,共同努力,进一步把桃产业发展好,把古岭村建设好。(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刘睎菁 通讯员周晏安 陈国鹏)

责任编辑:李欢

“襄理襄情”“大思政课”巡回宣讲走进枣阳

发表时间:2025-08-11 来源:襄阳日报

8月8日,由襄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北日报社襄阳分社、枣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襄理襄情”“大思政课”巡回宣讲枣阳专场活动在枣阳市王城镇古岭村楸树塆举行。枣阳市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工青妇宣讲员代表等围坐一堂,共同聆听宣讲,共享精神盛宴。

活动现场,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党支部书记梁发双以《英雄血沃襄阳城》为题,讲述了大别山精神在襄阳战场的真实写照,将革命先烈勇当前锋的壮举展现在大家眼前;湖北楚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小勇以《打破国际垄断,我们用技术创造5亿元产值》为题,讲述了企业从“跟跑”到“领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创新魄力与硬核担当;枣阳市杨垱镇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唐兰分享了村民们靠着一把把小铁锹,兴修水利、发展产业的故事,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桃园答卷”;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宦吉飞带领大家回顾了支队援豫抗洪救援经历,感受襄阳消防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堤坝的力量。

“枣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拥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在面向群众宣讲中,如何更好地将枣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相融合,让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互动环节,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员陈傲君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文表示,枣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走出了黄火青、程克绳、余益庵等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贺龙、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枣阳不仅有著名教育家刘道玉、英雄航天员聂海胜,还有中国汉城、国家级非遗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葫芦雕刻、枣阳刺绣等,文化底蕴厚重。要深入‌挖掘枣阳本地资源,包括汉文化遗址、历史故事等,深挖共同价值内核;创新宣讲形式,针对不同群体,采用百姓故事汇、情景剧、汉文化研学、红色剧本杀、小品等形式,尝试AI赋能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新路径。

“如何结合农村实际讲好‘大思政课’,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如何丰富村里老人和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朱文一一详细解答。

宣讲现场,大家边听边记,共同感悟精神力量。

“听完宣讲,我受益匪浅。传承红色精神,要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课堂上,要把红色精神和孩子们喜欢的东西结合起来,巧妙利用卡通图片、小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且易于理解,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色基因;课堂外,要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班会,带领孩子们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枣阳市王城镇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彭学刚说。

“听完宣讲,我深受触动。经过近4年的努力,我们古岭村通过小小的黄桃,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村集体收入达到60万元,在发展过程中与桃园村有许多相似之处。”枣阳市王城镇古岭村党支部书记郭仕新表示,今后将把“三大精神”融入产业发展,团结奋进,共同努力,进一步把桃产业发展好,把古岭村建设好。(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刘睎菁 通讯员周晏安 陈国鹏)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