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携手多方联合策划 暑期托管班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大家知道吗?咱们秭归不仅是屈原故里,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7月16日下午,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暑期托管班里,县档案馆馆长、“大思政课”宣讲团成员向宜宾指着投影幕上的太阳人石刻,给30余名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课。

这堂以现场讲授、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思政课,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家乡故事,成为该县“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缩影。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向宜宾带着孩子们集体诵读了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就义诗》,稚嫩童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九畹溪还有丝绵茶和漂流,可美了。”当说到秭归拥有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个荣誉头衔的时候,四年级学生王俊泽忍不住举手向大家推介起家乡的美好风物,场下的孩子们指着图片里的美食美景议论纷纷,现场十分热闹。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档案馆推出的“行走的思政课”特别课堂。今年暑期,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团县委等多部门联合策划,招募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开设心理健康、屈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峡江草编、三闾刺绣非遗技艺等主题课程,吸引近千名中小学生参与。

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是秭归县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鲜明特色。

2022年,秭归县依托人文资源打造县域一体“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体”与“用”的贯通融合,因地制宜建设7处场馆主阵地和19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组建了由党史专家、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等组成的“大思政课”宣讲团,开发出“屈原文化”“移民精神”“脐橙产业”等多个特色课程体系,串珠成链打造9条专题实践教学线路,14所高校在秭归挂牌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2023年,打造的《“育见秭归”: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工作品牌,成功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翌年,上榜“中国政研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名单”,为宜昌市唯一入选案例,湖北省仅入选2例。

在马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楚地青苗”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来到农耕体验区、麦田射击场、丛林穿越区,逐一体验农活、模拟打靶、徒手攀越等户外拓展项目,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之中。

据了解,马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所在的水田坝乡马营村,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里成立了秭归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1986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革命苏区”。

2021年,马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建成使用,现已成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以及中南民族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据显示,基地建成以来,累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5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青年学生2万人次。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感受家乡发展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开发多样化的特色思政课程,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三峡日报通讯员郝明曦、向晓晖、王晓春

责任编辑:何霄

秭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携手多方联合策划 暑期托管班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发表时间:2025-07-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大家知道吗?咱们秭归不仅是屈原故里,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7月16日下午,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暑期托管班里,县档案馆馆长、“大思政课”宣讲团成员向宜宾指着投影幕上的太阳人石刻,给30余名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课。

这堂以现场讲授、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思政课,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家乡故事,成为该县“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缩影。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向宜宾带着孩子们集体诵读了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就义诗》,稚嫩童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九畹溪还有丝绵茶和漂流,可美了。”当说到秭归拥有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个荣誉头衔的时候,四年级学生王俊泽忍不住举手向大家推介起家乡的美好风物,场下的孩子们指着图片里的美食美景议论纷纷,现场十分热闹。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档案馆推出的“行走的思政课”特别课堂。今年暑期,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团县委等多部门联合策划,招募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开设心理健康、屈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峡江草编、三闾刺绣非遗技艺等主题课程,吸引近千名中小学生参与。

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是秭归县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鲜明特色。

2022年,秭归县依托人文资源打造县域一体“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体”与“用”的贯通融合,因地制宜建设7处场馆主阵地和19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组建了由党史专家、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等组成的“大思政课”宣讲团,开发出“屈原文化”“移民精神”“脐橙产业”等多个特色课程体系,串珠成链打造9条专题实践教学线路,14所高校在秭归挂牌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2023年,打造的《“育见秭归”: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工作品牌,成功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翌年,上榜“中国政研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名单”,为宜昌市唯一入选案例,湖北省仅入选2例。

在马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楚地青苗”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来到农耕体验区、麦田射击场、丛林穿越区,逐一体验农活、模拟打靶、徒手攀越等户外拓展项目,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之中。

据了解,马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所在的水田坝乡马营村,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里成立了秭归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1986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革命苏区”。

2021年,马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建成使用,现已成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以及中南民族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据显示,基地建成以来,累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5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青年学生2万人次。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感受家乡发展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开发多样化的特色思政课程,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三峡日报通讯员郝明曦、向晓晖、王晓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