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清晨5时的长江岸边已蒸腾着暑气。70岁的靳震踩着发烫的青石板,肩头救生圈被汗水浸得发亮。他手中的长竿划过堤岸水草,惊起一串扑棱棱的水鸟。晨光还未驱散江面的薄雾,这位“长江曙光”志愿服务队的老队员,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巡江。
在武汉青山区青山镇街道3公里的岸线上,33名平均年龄62岁的“银发护卫队”队员,正用他们布满老茧的双手,在高温下守护着母亲河的安全与洁净。18年来,这支队伍从溺水救援到生态保护,用行动诠释着“守护”二字最滚烫的含义。
七次救援筑起生命防线
2007年夏,一名20岁学生踩滑青苔坠江,一下就被急流冲离岸边七八米。正在巡逻的靳震没有丝毫犹豫,纵身一跃跳入江中。落水者惊慌失措地死死抱住他,两人于是被暗流拖拽,情况十分危急。
“别慌!跟着我呼气!”靳震一边稳住身形,一边用尽全力将对方往岸边推,岸上队友甩来抛绳。2分钟后,几乎耗尽气力的靳震终于将学生推上浅滩。这是学生的生死一线,也是靳震的日常和职责。
在青山镇江段,一群游泳爱好者组成的“长江曙光”救援队,共参与7起救援,每天清晨雷打不动的5公里巡堤路,6500多个清晨与黄昏的往复,救生圈换了20多个,抛绳包的带子磨断了又缝,33名“红马甲”成为江滩上的暖心风景。
多年来,面对冷嘲热讽甚至推搡阻挠,靳震总是云淡风轻,却将巡江的步子踩得更实。暑期烈日灼烤,他咬牙将巡逻频次提到每日四班。“守护生命,在所不辞!”这誓言是刻进骨子里的信仰。
红马甲保护母亲河
2023年盛夏,队长黄民艳在巡查中发现江滩惊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这是来自加拿大的入侵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本土植被,她连夜发动队员:“明天全员出动,一棵也不能留!”
第二天,黄民艳蹲在江滩上,她掐下一株“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秆,汁液渗进手心的划痕火辣辣的疼。“这玩意儿疯起来,能顶三棵本地芦苇!”她扯着嗓子招呼队员,队员们踩着泥泞开始地毯式清理。经过连续3小时的徒手拔除,队员们的手套很早就磨破、指甲缝里挤满泥土,但当看到新栽的防浪林迎风摇曳时,他们笑着说:“比起咱长江的健康,这点疼算什么?”
春日刚清理完入侵物种,夏日的江风又吹来新的挑战。“禁捕不是口号,是给子孙留活路!”这是黄民艳独创的武汉方言版“禁捕三句半”。2023年受聘为民间河湖长后,黄民艳带着队员们在一周内摸清武惠堤每个隐患点:垂钓聚集区、垃圾堆积区、违规种植区等。身披红马甲的他们,累计劝离违规垂钓者300余人次。而黄民艳背包里那个磨白漆面的喇叭,已陪伴她走过1000余次江岸巡查。
他们是“全能卫士”
护卫队员们的日程越写越满。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溺水危险,“长江曙光”救援队依托学校、社区定期开展防溺水宣传讲座,已教会了百余名儿童制作简易救生浮具。近年来,他们先后荣获“武汉市文明市民”“青山好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护卫队每个人湿透又晒干的衣衫,是寒江里冻紫的嘴唇,是守护生命的滚烫初心。
护卫队33名“全能卫士”的脚步不止于江边。暴雨天的凌晨3点,谷汉华的手机突然炸响。“居民家中积水了!”石化社区网格员的电话里带着焦急。他连忙套上雨靴冲出门,风风火火地去支援社区,身上的红马甲下摆还沾着刚巡查江滩时沾上的泥。队员们的“全能”远不止防汛。高温期,他们联合社区、派出所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化解安全隐患。日常里,他们调解邻里纠纷,帮扶困难群体。“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队员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夕阳浸染江面,靳震俯身捞起最后一个塑料瓶。一位老队员指着岸旁新栽的防浪林,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我们先在这堤上扎下根,后辈们才有乘凉的荫。”(武汉晚报 通讯员李欣悦 向卿 实习生黄子逾 )
发表时间:2025-07-15 来源:湖北文明网
炎炎夏日,清晨5时的长江岸边已蒸腾着暑气。70岁的靳震踩着发烫的青石板,肩头救生圈被汗水浸得发亮。他手中的长竿划过堤岸水草,惊起一串扑棱棱的水鸟。晨光还未驱散江面的薄雾,这位“长江曙光”志愿服务队的老队员,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巡江。
在武汉青山区青山镇街道3公里的岸线上,33名平均年龄62岁的“银发护卫队”队员,正用他们布满老茧的双手,在高温下守护着母亲河的安全与洁净。18年来,这支队伍从溺水救援到生态保护,用行动诠释着“守护”二字最滚烫的含义。
七次救援筑起生命防线
2007年夏,一名20岁学生踩滑青苔坠江,一下就被急流冲离岸边七八米。正在巡逻的靳震没有丝毫犹豫,纵身一跃跳入江中。落水者惊慌失措地死死抱住他,两人于是被暗流拖拽,情况十分危急。
“别慌!跟着我呼气!”靳震一边稳住身形,一边用尽全力将对方往岸边推,岸上队友甩来抛绳。2分钟后,几乎耗尽气力的靳震终于将学生推上浅滩。这是学生的生死一线,也是靳震的日常和职责。
在青山镇江段,一群游泳爱好者组成的“长江曙光”救援队,共参与7起救援,每天清晨雷打不动的5公里巡堤路,6500多个清晨与黄昏的往复,救生圈换了20多个,抛绳包的带子磨断了又缝,33名“红马甲”成为江滩上的暖心风景。
多年来,面对冷嘲热讽甚至推搡阻挠,靳震总是云淡风轻,却将巡江的步子踩得更实。暑期烈日灼烤,他咬牙将巡逻频次提到每日四班。“守护生命,在所不辞!”这誓言是刻进骨子里的信仰。
红马甲保护母亲河
2023年盛夏,队长黄民艳在巡查中发现江滩惊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这是来自加拿大的入侵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本土植被,她连夜发动队员:“明天全员出动,一棵也不能留!”
第二天,黄民艳蹲在江滩上,她掐下一株“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秆,汁液渗进手心的划痕火辣辣的疼。“这玩意儿疯起来,能顶三棵本地芦苇!”她扯着嗓子招呼队员,队员们踩着泥泞开始地毯式清理。经过连续3小时的徒手拔除,队员们的手套很早就磨破、指甲缝里挤满泥土,但当看到新栽的防浪林迎风摇曳时,他们笑着说:“比起咱长江的健康,这点疼算什么?”
春日刚清理完入侵物种,夏日的江风又吹来新的挑战。“禁捕不是口号,是给子孙留活路!”这是黄民艳独创的武汉方言版“禁捕三句半”。2023年受聘为民间河湖长后,黄民艳带着队员们在一周内摸清武惠堤每个隐患点:垂钓聚集区、垃圾堆积区、违规种植区等。身披红马甲的他们,累计劝离违规垂钓者300余人次。而黄民艳背包里那个磨白漆面的喇叭,已陪伴她走过1000余次江岸巡查。
他们是“全能卫士”
护卫队员们的日程越写越满。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溺水危险,“长江曙光”救援队依托学校、社区定期开展防溺水宣传讲座,已教会了百余名儿童制作简易救生浮具。近年来,他们先后荣获“武汉市文明市民”“青山好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护卫队每个人湿透又晒干的衣衫,是寒江里冻紫的嘴唇,是守护生命的滚烫初心。
护卫队33名“全能卫士”的脚步不止于江边。暴雨天的凌晨3点,谷汉华的手机突然炸响。“居民家中积水了!”石化社区网格员的电话里带着焦急。他连忙套上雨靴冲出门,风风火火地去支援社区,身上的红马甲下摆还沾着刚巡查江滩时沾上的泥。队员们的“全能”远不止防汛。高温期,他们联合社区、派出所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化解安全隐患。日常里,他们调解邻里纠纷,帮扶困难群体。“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队员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夕阳浸染江面,靳震俯身捞起最后一个塑料瓶。一位老队员指着岸旁新栽的防浪林,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我们先在这堤上扎下根,后辈们才有乘凉的荫。”(武汉晚报 通讯员李欣悦 向卿 实习生黄子逾 )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