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记者走进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冈庙村看到,村庄湾落整洁,村民院内干净,一派村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谁能想到,4年前,这里乱搭乱建,污水横流等现象随处可见。
这一切变化,源于该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以乡风文明理事会为抓手,“润物细无声”式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浸润乡土。
整治人居环境建洁净家园
黄冈庙村委会旁有条900余米的小街道,以前当地村民沿街乱搭乱建厕所、猪圈等“五小”建筑,垃圾扔得到处都是,一条小街变得杂乱无章。
2022年,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一家家上门做工作,将占道的“五小”建筑全部拆除,道路硬化后两边种上绿化,曾经破烂不堪的街道顿时变得干净整洁。
2023年5月,该村组织“五老”及乡贤,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组织一支志愿队,在村中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宣传、引导等工作。
用“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理事会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积分高的家庭不仅能获得荣誉证书,还能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村民们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真正把环境卫生当作自己的事。
该村六组有个姓雷的老汉,得分过低不服气,乡风文明理事会一件一件指出扣分原因,直到他心服口服。此后,他不仅全力支持检查活动,还积极吸纳志愿队的建议,持续改善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让自家的小院变得越来越美。
破除婚嫁陋习树文明婚俗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用钱衡量的。”这是黄冈庙村老党员雷国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该村党员干部带头破除高价彩礼陈规陋习,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的示范效应。乡风文明理事会走村串户开展宣传工作,让村民明白彩礼并非婚姻的“标尺”。
全村适龄未婚女青年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外地,黄冈庙村委会都将她们的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学校)、是否有结婚意愿等信息建立台账,组织开展婚配信息交流,宣传“零彩礼”“低彩礼”的婚嫁新理念,引导她们树立正确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
乡风文明理事会的及时提醒、批评教育,有效提升村规民约的执行力,越来越多的村民摒弃了高价彩礼的陋习,选择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办理婚事,文明、理性的婚事新风逐渐形成,黄冈庙村也成为当地文明婚俗的“样板村”。
服务“一老一小”成就幸福生活
“早餐3块钱,中午和晚上吃饭8块钱,一个人只需要19块钱就能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在黄冈庙村爱心食堂就餐的乡邻说。
罗田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面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吃饭难问题,黄冈庙村想方设法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为老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该村利用义务教育优化配置腾退的农村小学校舍,改造成为乡村养老院,设立爱心食堂、乡村希望书屋,闲置资产对外出租,所得收益为爱心食堂等公益事业提供补贴,做到“让留守老人舒心、让留守儿童开心、让在外人员放心”。
“看到孩子们在希望书屋里专注地学习,开心地玩耍,我就很开心。”该村退休教师、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雷许歆道。作为黄冈庙村建立“希望书屋”的发起人,让留守儿童精神不再孤单是他的心愿。
黄冈庙村还经常性组织文艺演出、举办公益讲座,让村民在农闲之余有了更多的精神享受,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恩施日报 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万心如)
发表时间:2025-07-11 来源:恩施日报
7月6日,记者走进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冈庙村看到,村庄湾落整洁,村民院内干净,一派村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谁能想到,4年前,这里乱搭乱建,污水横流等现象随处可见。
这一切变化,源于该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以乡风文明理事会为抓手,“润物细无声”式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浸润乡土。
整治人居环境建洁净家园
黄冈庙村委会旁有条900余米的小街道,以前当地村民沿街乱搭乱建厕所、猪圈等“五小”建筑,垃圾扔得到处都是,一条小街变得杂乱无章。
2022年,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一家家上门做工作,将占道的“五小”建筑全部拆除,道路硬化后两边种上绿化,曾经破烂不堪的街道顿时变得干净整洁。
2023年5月,该村组织“五老”及乡贤,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组织一支志愿队,在村中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宣传、引导等工作。
用“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理事会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积分高的家庭不仅能获得荣誉证书,还能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村民们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真正把环境卫生当作自己的事。
该村六组有个姓雷的老汉,得分过低不服气,乡风文明理事会一件一件指出扣分原因,直到他心服口服。此后,他不仅全力支持检查活动,还积极吸纳志愿队的建议,持续改善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让自家的小院变得越来越美。
破除婚嫁陋习树文明婚俗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用钱衡量的。”这是黄冈庙村老党员雷国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该村党员干部带头破除高价彩礼陈规陋习,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的示范效应。乡风文明理事会走村串户开展宣传工作,让村民明白彩礼并非婚姻的“标尺”。
全村适龄未婚女青年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外地,黄冈庙村委会都将她们的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学校)、是否有结婚意愿等信息建立台账,组织开展婚配信息交流,宣传“零彩礼”“低彩礼”的婚嫁新理念,引导她们树立正确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
乡风文明理事会的及时提醒、批评教育,有效提升村规民约的执行力,越来越多的村民摒弃了高价彩礼的陋习,选择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办理婚事,文明、理性的婚事新风逐渐形成,黄冈庙村也成为当地文明婚俗的“样板村”。
服务“一老一小”成就幸福生活
“早餐3块钱,中午和晚上吃饭8块钱,一个人只需要19块钱就能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在黄冈庙村爱心食堂就餐的乡邻说。
罗田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面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吃饭难问题,黄冈庙村想方设法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为老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该村利用义务教育优化配置腾退的农村小学校舍,改造成为乡村养老院,设立爱心食堂、乡村希望书屋,闲置资产对外出租,所得收益为爱心食堂等公益事业提供补贴,做到“让留守老人舒心、让留守儿童开心、让在外人员放心”。
“看到孩子们在希望书屋里专注地学习,开心地玩耍,我就很开心。”该村退休教师、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雷许歆道。作为黄冈庙村建立“希望书屋”的发起人,让留守儿童精神不再孤单是他的心愿。
黄冈庙村还经常性组织文艺演出、举办公益讲座,让村民在农闲之余有了更多的精神享受,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恩施日报 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万心如)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