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荆门市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区教室,8岁的琪琪举着小手追问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志愿者正用绘本讲长征历史,30多个孩子眼神专注——这是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的第一课,台下多是外卖骑手、快递员的孩子。当天,掇刀石街道多个社区同步启动托管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暑期带娃难,荆门各社区精准施策,用贴合需求的课程与服务,让奔波的家长少了牵挂。
荆门约有4万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他们犹如辛勤的小蜜蜂,服务着整个城市。城市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地工作、生活?荆门社会工作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探寻着答案。而这个新就业群体,在享受到暖心服务的过程中,找到属于家的感觉,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感。
灵活设置“骑士角”
“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艰苦,奔波劳碌没个定所,我们应该为他们搞好服务,而且得盯着真需求、解决真难题。”荆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党建科科长黄江波说。
近日,掇刀石街道望兵石社区的“小哥恳谈会”上,9家新就业群体单位代表畅所欲言:“想有地方给电动车充电”“孩子放学早没人管”“能否帮忙找免中介费的可靠租房房源……”这些诉求被记在社区任务清单上,成了为新就业群体服务的改进方向。
望兵石社区工作人员收集新就业群体的诉求。
外卖小哥在望兵石社区木屋驿站接水。
相邻的大泉社区有常住居民1.8万余人,此前用餐高峰时外卖车、快递车扎堆,停车难、入户难既困扰骑手,也影响居民生活。社区和辖区内商户沟通后,在新天城大厦、东方广场等5处规划出专属停车区,设置150个电瓶车泊位。“以前找车位得转三圈,现在随到随停,方便多了!”顺丰快递员付师傅点赞道。
大泉社区有800多家个体工商户,不少商户主动表示愿意为新就业群体服务。社区联动这些爱心商铺让“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成常态:水果店捐西瓜,餐饮店送绿豆汤,药店备解暑药,让新就业群体倍感温馨。
大泉社区工作人员给外卖小哥送西瓜。
“有的驿站装修得像咖啡馆,我们不敢进,也担心开门时间不固定。”一位骑手的话,让社区反思服务存在“距离感”。大泉社区党委书记朱梦诗调研发现,商圈便利店自发设置的歇脚点更受骑手青睐,于是和商户沟通,又建立了10个类似的“骑士角”:兰州拉面馆墙角装上充电插座;超市设置“骑士专座”,桌上摆着饮用水和防暑药箱。“送完餐喝口水,像在自家小店一样自在。”外卖骑手陈师傅说。
大泉社区摸排显示,辖区40岁以上骑手、快递员占32%,多数仅参保意外险。针对新就业群体“无社保、忧养老”的担忧,社区专门邀请律师事务所,在非高峰时段驻点讲解政策、指导参保,化解不少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的养老焦虑。
帮忙解决带娃难题
7月7日中午,酷热难耐。东宝区龙泉街道南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顺风车驿站内,空调凉风习习,矿泉水、酸梅汤、藿香正气水、西瓜等消暑物资一应俱全。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不时进来歇脚、喝水,街坊邻里也在此纳凉聊天。
南台社区驿站配备了消暑物资,是外卖小哥歇脚的好去处。
“这100平方米的空间,专为新业态劳动者和零工群体打造。”南台社区党委书记刘玲介绍,驿站物资多由居民自发捐赠,日常实行自助管理,大家轮流打扫卫生、随手关灯节能,是名副其实的“共享之家”。
外卖骑手陈福清趁着午间送餐间隙走进驿站,摘下头盔时,额头汗珠直淌。“有地方降温喝水,心里舒坦!这里还能免费托管孩子,让我在干活时心里更加踏实。”他感慨道。
上月底,陈福清妻子住院,他既要跑单又要照看两个孩子,分身乏术。在他愁眉不展之际,社区网格员察觉他情绪低落,主动询问后,当即协调将孩子接送到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帮他减轻负担。“昨天孩子在托管班画了幅画送给我,说‘爸爸安心上班,有阿姨们陪我玩’。”陈福清话语里含着谢意。
在荆门,像南台社区这样开设爱心托管班、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带娃难题的社区不在少数。许多与陈福清境遇相似的家庭,都因社区托管班的助力,摆脱了暑期带娃的困扰。今年暑假,这样的“爱心托管班” 在荆门各县、市、区共开设221个。
支持外卖员“管闲事”
城市的温情浸润,让新就业群体有了“家”的感觉。他们也以行动回应,发挥走街串巷、人熟地熟的优势,成为城市治理的帮手。
“来荆门8年,早就把这儿当成了家。”安徽籍外卖骑手宋文峰的手机相册里,存着近期在社区拍摄的照片:翻转的井盖、堵塞的消防通道、裸露的电线……作为南台社区聘任的“流动网格员”,他跑单时总会多留个心眼,发现安全隐患便随手拍下,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
骑手王磊也曾在等餐时发现某餐馆后厨卫生堪忧,拍照上报后,市场监管部门当天就上门督促完成整改。
不过,最初不少骑手有顾虑:跑单时间本来就紧,当网格员要“管闲事”,会不会既得罪人又耽误送餐?针对这一问题,南台社区开展专项培训,教大家快速记录隐患位置、准确描述问题细节,指导他们利用等餐的碎片时间高效反馈,还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监督饮食安全,既维护市民消费权益,也让餐饮外卖行业健康发展,长远看对大家都有利。
如今,从下水井盖破损到楼道杂物堆积,从飞线充电到消防器材过期,很多问题通过骑手们及时上报后,在萌芽阶段就得到妥善处理。
为消解新就业群体因劳动强度大、收入不稳定带来的职业认同困扰,荆门市各级社会工作部门通过正向激励机制,让这一群体“被看见、被关爱、受尊重”。
南台社区推行的积分兑换制,正是这一思路的鲜活体现: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可累积积分,凭积分能兑换电热水壶、洗衣液、雨伞等生活用品,每一年度社区还会评选“最美骑手”,选树典型。社区党支部还将表现突出者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正如陈福清所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赶路人,现在社区把咱当自家人,咱自然要为这个家出份力。”(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通讯员 汪琪 欧阳萍 许婷莉)
发表时间:2025-07-11 来源:湖北文明网
7月7日上午,荆门市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区教室,8岁的琪琪举着小手追问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志愿者正用绘本讲长征历史,30多个孩子眼神专注——这是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的第一课,台下多是外卖骑手、快递员的孩子。当天,掇刀石街道多个社区同步启动托管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暑期带娃难,荆门各社区精准施策,用贴合需求的课程与服务,让奔波的家长少了牵挂。
荆门约有4万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他们犹如辛勤的小蜜蜂,服务着整个城市。城市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地工作、生活?荆门社会工作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探寻着答案。而这个新就业群体,在享受到暖心服务的过程中,找到属于家的感觉,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感。
灵活设置“骑士角”
“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艰苦,奔波劳碌没个定所,我们应该为他们搞好服务,而且得盯着真需求、解决真难题。”荆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党建科科长黄江波说。
近日,掇刀石街道望兵石社区的“小哥恳谈会”上,9家新就业群体单位代表畅所欲言:“想有地方给电动车充电”“孩子放学早没人管”“能否帮忙找免中介费的可靠租房房源……”这些诉求被记在社区任务清单上,成了为新就业群体服务的改进方向。
望兵石社区工作人员收集新就业群体的诉求。
外卖小哥在望兵石社区木屋驿站接水。
相邻的大泉社区有常住居民1.8万余人,此前用餐高峰时外卖车、快递车扎堆,停车难、入户难既困扰骑手,也影响居民生活。社区和辖区内商户沟通后,在新天城大厦、东方广场等5处规划出专属停车区,设置150个电瓶车泊位。“以前找车位得转三圈,现在随到随停,方便多了!”顺丰快递员付师傅点赞道。
大泉社区有800多家个体工商户,不少商户主动表示愿意为新就业群体服务。社区联动这些爱心商铺让“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成常态:水果店捐西瓜,餐饮店送绿豆汤,药店备解暑药,让新就业群体倍感温馨。
大泉社区工作人员给外卖小哥送西瓜。
“有的驿站装修得像咖啡馆,我们不敢进,也担心开门时间不固定。”一位骑手的话,让社区反思服务存在“距离感”。大泉社区党委书记朱梦诗调研发现,商圈便利店自发设置的歇脚点更受骑手青睐,于是和商户沟通,又建立了10个类似的“骑士角”:兰州拉面馆墙角装上充电插座;超市设置“骑士专座”,桌上摆着饮用水和防暑药箱。“送完餐喝口水,像在自家小店一样自在。”外卖骑手陈师傅说。
大泉社区摸排显示,辖区40岁以上骑手、快递员占32%,多数仅参保意外险。针对新就业群体“无社保、忧养老”的担忧,社区专门邀请律师事务所,在非高峰时段驻点讲解政策、指导参保,化解不少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的养老焦虑。
帮忙解决带娃难题
7月7日中午,酷热难耐。东宝区龙泉街道南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顺风车驿站内,空调凉风习习,矿泉水、酸梅汤、藿香正气水、西瓜等消暑物资一应俱全。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不时进来歇脚、喝水,街坊邻里也在此纳凉聊天。
南台社区驿站配备了消暑物资,是外卖小哥歇脚的好去处。
“这100平方米的空间,专为新业态劳动者和零工群体打造。”南台社区党委书记刘玲介绍,驿站物资多由居民自发捐赠,日常实行自助管理,大家轮流打扫卫生、随手关灯节能,是名副其实的“共享之家”。
外卖骑手陈福清趁着午间送餐间隙走进驿站,摘下头盔时,额头汗珠直淌。“有地方降温喝水,心里舒坦!这里还能免费托管孩子,让我在干活时心里更加踏实。”他感慨道。
上月底,陈福清妻子住院,他既要跑单又要照看两个孩子,分身乏术。在他愁眉不展之际,社区网格员察觉他情绪低落,主动询问后,当即协调将孩子接送到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帮他减轻负担。“昨天孩子在托管班画了幅画送给我,说‘爸爸安心上班,有阿姨们陪我玩’。”陈福清话语里含着谢意。
在荆门,像南台社区这样开设爱心托管班、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带娃难题的社区不在少数。许多与陈福清境遇相似的家庭,都因社区托管班的助力,摆脱了暑期带娃的困扰。今年暑假,这样的“爱心托管班” 在荆门各县、市、区共开设221个。
支持外卖员“管闲事”
城市的温情浸润,让新就业群体有了“家”的感觉。他们也以行动回应,发挥走街串巷、人熟地熟的优势,成为城市治理的帮手。
“来荆门8年,早就把这儿当成了家。”安徽籍外卖骑手宋文峰的手机相册里,存着近期在社区拍摄的照片:翻转的井盖、堵塞的消防通道、裸露的电线……作为南台社区聘任的“流动网格员”,他跑单时总会多留个心眼,发现安全隐患便随手拍下,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
骑手王磊也曾在等餐时发现某餐馆后厨卫生堪忧,拍照上报后,市场监管部门当天就上门督促完成整改。
不过,最初不少骑手有顾虑:跑单时间本来就紧,当网格员要“管闲事”,会不会既得罪人又耽误送餐?针对这一问题,南台社区开展专项培训,教大家快速记录隐患位置、准确描述问题细节,指导他们利用等餐的碎片时间高效反馈,还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监督饮食安全,既维护市民消费权益,也让餐饮外卖行业健康发展,长远看对大家都有利。
如今,从下水井盖破损到楼道杂物堆积,从飞线充电到消防器材过期,很多问题通过骑手们及时上报后,在萌芽阶段就得到妥善处理。
为消解新就业群体因劳动强度大、收入不稳定带来的职业认同困扰,荆门市各级社会工作部门通过正向激励机制,让这一群体“被看见、被关爱、受尊重”。
南台社区推行的积分兑换制,正是这一思路的鲜活体现: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可累积积分,凭积分能兑换电热水壶、洗衣液、雨伞等生活用品,每一年度社区还会评选“最美骑手”,选树典型。社区党支部还将表现突出者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正如陈福清所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赶路人,现在社区把咱当自家人,咱自然要为这个家出份力。”(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通讯员 汪琪 欧阳萍 许婷莉)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