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接力!武汉学子长江畔续写“禁捕守护日记”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07日    来源:极目新闻

6月26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长江禁捕”生态护卫队再次出发,前往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花园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守护母亲河,渔村焕新颜”暑期社会实践。这是该实践队连续第四年扎根于此,以青春行动见证并参与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实践进程。

位于长江边的金口街原八一渔业村(现属花园社区),曾是武汉市最后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渔村。随着长江禁捕政策实施,当地完成了从“靠江吃江”到“护江养江”的转变。四年来,该护卫队通过持续的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儿童科普、渔民走访等多元化活动,记录渔村变迁,助力长江生态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

“长江禁捕”生态护卫队

政策科普进社区

“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长江要禁捕吗?”在花园社区活动中心,队员们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向20余名社区儿童讲解长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禁捕政策的意义,并通过互动游戏发送小江豚礼品。在绘制“我心中的母亲河”手抄报、制作长江江豚等元素的手工作品中,孩子们个个专注于自己的作品,在趣味中理解了保护长江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陈主任感慨道:“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携手护河向未来

净滩行动护江岸

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队员们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净滩护江”长江沿岸环境整治行动。在清理过程中,队员们手持夹钳、垃圾袋,沿金口段江滩捡拾散落的塑料瓶、食品包装等生活垃圾,并向垂钓市民发放禁捕宣传手册,耐心讲解禁钓区域和时段等规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沿岸风貌焕然一新,长江禁捕主题文化公园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走访退捕渔民

走访倾听渔民心声

为深入了解长江禁捕政策实施效果及退捕渔民转业情况,队员们分组走访了30余户退捕渔民家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他们的就业安置、社保落实等情况。由于近年来老渔村陆续拆迁,不少退捕渔民搬至附近新小区,队员们分组前去采访。调研显示,多数渔民通过技能培训转产为护渔员、生态养殖户或文旅从业者,但部分老年人仍面临适应难题。

“在走访中,一位老渔民的话让我深受触动。”队员安同学分享道,“他说‘祖祖辈辈靠江吃饭,现在要为子孙后代留一条干净的江’。”通过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不仅提升了环保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心系“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花园社区负责人表示,将结合调研数据优化帮扶措施,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

倾听渔民转型心声

“长江禁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青春力量,把论文写在长江两岸,把青春融入国家战略,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据悉,该项目已入选2025年武汉市“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重点实施项目,曾入选2024年湖北省“美丽中国 青春建功”长江大保护工作专项重点实践团队,并在湖北省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校社合作,让更多学生在长江保护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鲁梦琪 李蕊

责任编辑:李欢

四年接力!武汉学子长江畔续写“禁捕守护日记”

发表时间:2025-07-07 来源:极目新闻

6月26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长江禁捕”生态护卫队再次出发,前往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花园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守护母亲河,渔村焕新颜”暑期社会实践。这是该实践队连续第四年扎根于此,以青春行动见证并参与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实践进程。

位于长江边的金口街原八一渔业村(现属花园社区),曾是武汉市最后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渔村。随着长江禁捕政策实施,当地完成了从“靠江吃江”到“护江养江”的转变。四年来,该护卫队通过持续的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儿童科普、渔民走访等多元化活动,记录渔村变迁,助力长江生态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

“长江禁捕”生态护卫队

政策科普进社区

“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长江要禁捕吗?”在花园社区活动中心,队员们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向20余名社区儿童讲解长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禁捕政策的意义,并通过互动游戏发送小江豚礼品。在绘制“我心中的母亲河”手抄报、制作长江江豚等元素的手工作品中,孩子们个个专注于自己的作品,在趣味中理解了保护长江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陈主任感慨道:“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携手护河向未来

净滩行动护江岸

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队员们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净滩护江”长江沿岸环境整治行动。在清理过程中,队员们手持夹钳、垃圾袋,沿金口段江滩捡拾散落的塑料瓶、食品包装等生活垃圾,并向垂钓市民发放禁捕宣传手册,耐心讲解禁钓区域和时段等规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沿岸风貌焕然一新,长江禁捕主题文化公园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走访退捕渔民

走访倾听渔民心声

为深入了解长江禁捕政策实施效果及退捕渔民转业情况,队员们分组走访了30余户退捕渔民家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他们的就业安置、社保落实等情况。由于近年来老渔村陆续拆迁,不少退捕渔民搬至附近新小区,队员们分组前去采访。调研显示,多数渔民通过技能培训转产为护渔员、生态养殖户或文旅从业者,但部分老年人仍面临适应难题。

“在走访中,一位老渔民的话让我深受触动。”队员安同学分享道,“他说‘祖祖辈辈靠江吃饭,现在要为子孙后代留一条干净的江’。”通过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不仅提升了环保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心系“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花园社区负责人表示,将结合调研数据优化帮扶措施,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

倾听渔民转型心声

“长江禁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青春力量,把论文写在长江两岸,把青春融入国家战略,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据悉,该项目已入选2025年武汉市“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重点实施项目,曾入选2024年湖北省“美丽中国 青春建功”长江大保护工作专项重点实践团队,并在湖北省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校社合作,让更多学生在长江保护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鲁梦琪 李蕊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