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红樱桃笑迎八方客——房县樱桃采摘季活动综述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八里旺樱桃科技示范种植基地。

线上直播助力樱桃销售。

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樱桃等待装车发货。

眼下,房县城关镇万亩樱桃陆续成熟。记者走进一处处樱桃园,只见绿叶掩映间,一串串如玛瑙般的红樱桃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光泽。

4月26日,房县樱桃采摘季活动在城关镇八里村樱桃园举行。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带领网友“云游”果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采摘樱桃。

近年来,房县着力培育“八里旺樱桃”品牌,通过品种革新、科技赋能、农旅融合,樱桃种植面积突破万亩,年综合产值超2亿元,带动周边近万人就业,农民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当地已构建起“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让小樱桃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

科技赋能让“望天收”变稳增收

八里村有着100余年樱桃种植史。20余年前,该村通过“三元嫁接”种出“杜氏大樱桃”,发展樱桃近千亩。但由于果实皮薄易损、不易保存,早上采摘的樱桃到晚上就发黑变质,导致该品种未能全面推广,千亩樱桃树被砍伐得所剩无几。

2014年,村民李建明返乡种植樱桃,与市农科院、原十堰市科技学校合作组建专家团队,共同选育出“八里旺樱桃”。该品种树苗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丰产,且果实大小均匀、颜色鲜红、皮厚味甜,在常温下可存放5天左右。2021年,“八里旺樱桃”经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林木良种证”。

走进八里村樱桃科技示范种植基地,连片的樱桃树挂满红果。这里的樱桃树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树形较矮,游客站在树下伸手即可轻松采摘到樱桃。

李建明介绍,基地种有樱桃60余亩,采用“两改两加”种植技术,即矮化密植,改变樱桃树形,既有利于果实采光,又便于游客采摘;改善土壤,施用农家肥,促进果树生长;使用黄板杀虫技术,加强绿色防控;加盖避雨棚,保障果实品质。“通过技术加持,基地樱桃刚上市时一斤能卖到25元,采摘期从4月底延长至5月初。”李建明说。

“坚持以科技赋能,提升樱桃品质。”八里村党支部书记罗华丽介绍,房县城关镇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村里建立专家工作站,引进14个樱桃品种进行试验。建设樱桃种植智慧大棚,推广樱桃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智能温控、物理杀虫,让樱桃产业从过去的“望天收”变为稳定增收。

小樱桃从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4月17日,八里村樱桃市集上人头攒动,20余名村民提着新鲜采摘的樱桃前来售卖。

“今天上午摘了40斤樱桃,按照每斤5元的统一收购价,可以卖200元。”村民王小丽洋脸上溢着丰收的喜悦。她说,以往樱桃主要卖给外地水果采购商,或者自行提篮上街叫卖,价格参差不齐,收入没有保障。今年,村里统一价格收购,彻底消除了樱桃销售的后顾之忧。

称重、记录、付款……负责樱桃收购的村干部罗猛忙得不亦乐乎。“当前樱桃大量上市,每天收购量达3万斤,收购的樱桃直接在市集装车运往市场。”罗猛笑着说。

樱桃采摘期短,过去因价格不统一、销售渠道不畅,很多果农的樱桃滞销,严重影响收入。针对这一情况,八里村积极拓宽樱桃销售渠道,成立八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各地销售商对接,按照统一价格收购樱桃。同时,通过“电商销售平台+快递公司冷链运输”的方式,让房县樱桃“出山进城”,销往十堰城区、襄阳、武汉等地区。

万亩樱桃园迎来30万游客

“这里的樱桃又红又甜,带孩子来采摘既能亲近自然,又能品尝时令鲜果,真是不虚此行。”4月26日,市民江碧漪驾车带着家人从十堰城区赶到八里村品尝樱桃。

“高峰期一天有200名游客进园采摘樱桃。”村民杜世林种植了30亩樱桃,一年收入可达20万元。

游客增多,农家乐也随之火爆。村民况成英介绍,卖樱桃与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挣10余万元。

如今,“八里旺樱桃”声名远扬。樱桃花开时,万花怒放美如雪;樱桃成熟时,满园果香惹人醉。城关镇以樱桃为媒,建设“十里樱桃长廊、万亩樱桃基地”,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观光亭、樱花山地公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开发樱桃果酒、樱桃黄酒等产品,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八里旺樱桃’不仅在八里村广泛种植,其种植区域更拓展至省内武汉、襄阳、随州、荆门等10余个地区,甚至在湖南、河南、浙江等地也绽放出繁茂花簇、结出累累硕果。”罗华丽说。

据了解,今年樱桃采摘季活动预计吸引游客30万人次,带动周边近万人就业,户均增收超6000元,旅游综合收入达2亿元。预计到2026年,全镇樱桃产业综合收益将实现翻倍增长。(十堰日报记者李炎特约记者 杜达巍柯勇)

责任编辑:何霄

万亩红樱桃笑迎八方客——房县樱桃采摘季活动综述

发表时间:2025-04-2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八里旺樱桃科技示范种植基地。

线上直播助力樱桃销售。

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樱桃等待装车发货。

眼下,房县城关镇万亩樱桃陆续成熟。记者走进一处处樱桃园,只见绿叶掩映间,一串串如玛瑙般的红樱桃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光泽。

4月26日,房县樱桃采摘季活动在城关镇八里村樱桃园举行。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带领网友“云游”果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采摘樱桃。

近年来,房县着力培育“八里旺樱桃”品牌,通过品种革新、科技赋能、农旅融合,樱桃种植面积突破万亩,年综合产值超2亿元,带动周边近万人就业,农民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当地已构建起“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让小樱桃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

科技赋能让“望天收”变稳增收

八里村有着100余年樱桃种植史。20余年前,该村通过“三元嫁接”种出“杜氏大樱桃”,发展樱桃近千亩。但由于果实皮薄易损、不易保存,早上采摘的樱桃到晚上就发黑变质,导致该品种未能全面推广,千亩樱桃树被砍伐得所剩无几。

2014年,村民李建明返乡种植樱桃,与市农科院、原十堰市科技学校合作组建专家团队,共同选育出“八里旺樱桃”。该品种树苗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丰产,且果实大小均匀、颜色鲜红、皮厚味甜,在常温下可存放5天左右。2021年,“八里旺樱桃”经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林木良种证”。

走进八里村樱桃科技示范种植基地,连片的樱桃树挂满红果。这里的樱桃树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树形较矮,游客站在树下伸手即可轻松采摘到樱桃。

李建明介绍,基地种有樱桃60余亩,采用“两改两加”种植技术,即矮化密植,改变樱桃树形,既有利于果实采光,又便于游客采摘;改善土壤,施用农家肥,促进果树生长;使用黄板杀虫技术,加强绿色防控;加盖避雨棚,保障果实品质。“通过技术加持,基地樱桃刚上市时一斤能卖到25元,采摘期从4月底延长至5月初。”李建明说。

“坚持以科技赋能,提升樱桃品质。”八里村党支部书记罗华丽介绍,房县城关镇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村里建立专家工作站,引进14个樱桃品种进行试验。建设樱桃种植智慧大棚,推广樱桃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智能温控、物理杀虫,让樱桃产业从过去的“望天收”变为稳定增收。

小樱桃从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4月17日,八里村樱桃市集上人头攒动,20余名村民提着新鲜采摘的樱桃前来售卖。

“今天上午摘了40斤樱桃,按照每斤5元的统一收购价,可以卖200元。”村民王小丽洋脸上溢着丰收的喜悦。她说,以往樱桃主要卖给外地水果采购商,或者自行提篮上街叫卖,价格参差不齐,收入没有保障。今年,村里统一价格收购,彻底消除了樱桃销售的后顾之忧。

称重、记录、付款……负责樱桃收购的村干部罗猛忙得不亦乐乎。“当前樱桃大量上市,每天收购量达3万斤,收购的樱桃直接在市集装车运往市场。”罗猛笑着说。

樱桃采摘期短,过去因价格不统一、销售渠道不畅,很多果农的樱桃滞销,严重影响收入。针对这一情况,八里村积极拓宽樱桃销售渠道,成立八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各地销售商对接,按照统一价格收购樱桃。同时,通过“电商销售平台+快递公司冷链运输”的方式,让房县樱桃“出山进城”,销往十堰城区、襄阳、武汉等地区。

万亩樱桃园迎来30万游客

“这里的樱桃又红又甜,带孩子来采摘既能亲近自然,又能品尝时令鲜果,真是不虚此行。”4月26日,市民江碧漪驾车带着家人从十堰城区赶到八里村品尝樱桃。

“高峰期一天有200名游客进园采摘樱桃。”村民杜世林种植了30亩樱桃,一年收入可达20万元。

游客增多,农家乐也随之火爆。村民况成英介绍,卖樱桃与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挣10余万元。

如今,“八里旺樱桃”声名远扬。樱桃花开时,万花怒放美如雪;樱桃成熟时,满园果香惹人醉。城关镇以樱桃为媒,建设“十里樱桃长廊、万亩樱桃基地”,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观光亭、樱花山地公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开发樱桃果酒、樱桃黄酒等产品,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八里旺樱桃’不仅在八里村广泛种植,其种植区域更拓展至省内武汉、襄阳、随州、荆门等10余个地区,甚至在湖南、河南、浙江等地也绽放出繁茂花簇、结出累累硕果。”罗华丽说。

据了解,今年樱桃采摘季活动预计吸引游客30万人次,带动周边近万人就业,户均增收超6000元,旅游综合收入达2亿元。预计到2026年,全镇樱桃产业综合收益将实现翻倍增长。(十堰日报记者李炎特约记者 杜达巍柯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