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源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关系着中华文脉赓续与中华文明传承。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传承和赓续红色血脉,推动长江文化的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
让荆楚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在活化中传承
李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这次湖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荆楚文化的重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鼓舞、深感使命光荣。
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湖北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直立人、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湖北已发现距今1.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0多处,距今1万年左右的清江桅杆坪遗址是长江流域较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实证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湖北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不少稻作遗存、古城池遗址和陶器,尤其是石家河遗址发现的大型城址、石钺、玉器、青铜器等文明要素,实证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荆楚大地所孕育和生长的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在湖北区域的表现形式,更是长江文化最具代表性样态之一。境内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都是长江中游文明早期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的稻作文明及其他诸多文明要素,实证了长江文明早期的发生发展。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地,楚文化对长江流域乃至中华文明产生过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楚文化中的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舞乐、老庄哲学以及屈骚文学等,在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湖北是三国文化的富集地。荆州、咸宁、鄂州、襄阳、宜昌、十堰等地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生地,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故事传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进程的见证。
湖北是革命文化的策源地和富集地。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了第一枪,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湖北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祥地之一,是党领导开展武装斗争的策源地,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转折地和战略基地。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湖北及周边建立了鄂东南、鄂西北、鄂豫皖、鄂豫陕、湘鄂西、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诞生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别山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湖北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湖北共有3.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湖北有可移动文物实际数量218万多件。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有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00多项国家级、600余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丰富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百花园。
荆楚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和价值
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地方戏曲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等共同构成了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了荆楚文化鲜明的精神标识,具有鲜明的精神特质。
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楚国经数代君主的艰苦奋斗,从地方五十里蕞尔小国变成泱泱大国,疆域不断扩大,国力日渐增强。楚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进取史。
大象无形的开放胸怀。荆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以“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胸襟,在南北文化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荆楚特色,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以自身独特之姿深刻感染着周围的文化。
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国政治上有吴起改革、水利上有孙叔敖领导修建期思陂、军事上发明了弩和连弩机、文学上则有屈原的诗歌和老庄的散文,经济、科技、哲学等其他方面都有着创新之举。
上善若水的和谐思想。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楚庄王“止戈为武”,以武维和;孙叔敖“施教导民,上下和合”。荆楚文化中上善若水的和谐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
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荆楚文化蕴含着“深固难徙”的家国情怀、“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跨越时空,代代相传,积淀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诺千金的诚信品德。楚人重诺言、重诚信,始终秉持着一诺千金的精神。从高山流水觅知音、韩信“一饭千金”到“信义兄弟”的事迹,诚实守信的品格传扬至今。
这些荆楚文化精神趋时拓新,在现当代不断传承发展,革命时期的大别山精神、改革时期的抗洪精神和新时代的抗疫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推进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加强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荆楚文化创新发展,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对文物和文化遗产应善加保护,做好研究。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继续加强考古研究,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传播展示和交流,深化长江文明对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大考古遗址公园等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的投入力度,提升文化遗址公园的吸引力、影响力,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传承、泽惠后人。
深入挖掘和阐发荆楚文化精神内涵。多方位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突出荆楚文化特色,提炼荆楚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荆楚文化的标识体系,概括提炼现当代湖北精神,加强数智传播,传承和弘扬荆楚文化的优秀基因和精神特质。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展示长江文化和荆楚文化精神精髓。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通过参观、研学、体验等形式,引导全民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坚持“第二个结合”,激活荆楚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进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做好荆楚文化的活化利用。利用“文化+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式,创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展示方式。以荆楚文化为题材,提供更加丰富、精准又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协调发展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网络体系,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湖北故事。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活动,打造更具知名度的荆楚文化IP、品牌。文旅发展中更加突出荆楚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推动县域文旅提质增效和“破圈”发展,持续创新文旅业态和体验,丰富荆楚文旅文创产品供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发表时间:2024-11-19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源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关系着中华文脉赓续与中华文明传承。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传承和赓续红色血脉,推动长江文化的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
让荆楚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在活化中传承
李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这次湖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荆楚文化的重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鼓舞、深感使命光荣。
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湖北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直立人、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湖北已发现距今1.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0多处,距今1万年左右的清江桅杆坪遗址是长江流域较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实证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湖北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不少稻作遗存、古城池遗址和陶器,尤其是石家河遗址发现的大型城址、石钺、玉器、青铜器等文明要素,实证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荆楚大地所孕育和生长的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在湖北区域的表现形式,更是长江文化最具代表性样态之一。境内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都是长江中游文明早期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的稻作文明及其他诸多文明要素,实证了长江文明早期的发生发展。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地,楚文化对长江流域乃至中华文明产生过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楚文化中的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舞乐、老庄哲学以及屈骚文学等,在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湖北是三国文化的富集地。荆州、咸宁、鄂州、襄阳、宜昌、十堰等地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生地,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故事传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进程的见证。
湖北是革命文化的策源地和富集地。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了第一枪,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湖北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祥地之一,是党领导开展武装斗争的策源地,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转折地和战略基地。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湖北及周边建立了鄂东南、鄂西北、鄂豫皖、鄂豫陕、湘鄂西、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诞生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别山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湖北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湖北共有3.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湖北有可移动文物实际数量218万多件。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有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00多项国家级、600余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丰富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百花园。
荆楚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和价值
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地方戏曲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等共同构成了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了荆楚文化鲜明的精神标识,具有鲜明的精神特质。
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楚国经数代君主的艰苦奋斗,从地方五十里蕞尔小国变成泱泱大国,疆域不断扩大,国力日渐增强。楚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进取史。
大象无形的开放胸怀。荆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以“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胸襟,在南北文化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荆楚特色,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以自身独特之姿深刻感染着周围的文化。
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国政治上有吴起改革、水利上有孙叔敖领导修建期思陂、军事上发明了弩和连弩机、文学上则有屈原的诗歌和老庄的散文,经济、科技、哲学等其他方面都有着创新之举。
上善若水的和谐思想。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楚庄王“止戈为武”,以武维和;孙叔敖“施教导民,上下和合”。荆楚文化中上善若水的和谐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
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荆楚文化蕴含着“深固难徙”的家国情怀、“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跨越时空,代代相传,积淀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诺千金的诚信品德。楚人重诺言、重诚信,始终秉持着一诺千金的精神。从高山流水觅知音、韩信“一饭千金”到“信义兄弟”的事迹,诚实守信的品格传扬至今。
这些荆楚文化精神趋时拓新,在现当代不断传承发展,革命时期的大别山精神、改革时期的抗洪精神和新时代的抗疫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推进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加强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荆楚文化创新发展,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对文物和文化遗产应善加保护,做好研究。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继续加强考古研究,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传播展示和交流,深化长江文明对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大考古遗址公园等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的投入力度,提升文化遗址公园的吸引力、影响力,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传承、泽惠后人。
深入挖掘和阐发荆楚文化精神内涵。多方位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突出荆楚文化特色,提炼荆楚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荆楚文化的标识体系,概括提炼现当代湖北精神,加强数智传播,传承和弘扬荆楚文化的优秀基因和精神特质。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展示长江文化和荆楚文化精神精髓。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通过参观、研学、体验等形式,引导全民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坚持“第二个结合”,激活荆楚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进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做好荆楚文化的活化利用。利用“文化+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式,创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展示方式。以荆楚文化为题材,提供更加丰富、精准又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协调发展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网络体系,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湖北故事。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活动,打造更具知名度的荆楚文化IP、品牌。文旅发展中更加突出荆楚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推动县域文旅提质增效和“破圈”发展,持续创新文旅业态和体验,丰富荆楚文旅文创产品供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