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雄为龚志兵老人理发。
理完发后,邓昌雄(左)陪王文洲老人聊天。
邓昌雄骑着电动车上门为乡亲们免费理发。 本版图片均由三峡日报通讯员 朱敏 摄
图为邓昌雄的理发“五件套”。
今年71岁的邓昌雄,是土生土长的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沈家冲人,1971年开始在村小学担任教师。沈家冲村距离集镇7公里,村里没有理发店,村民理发要到集镇唯一的一家理发店去,交通不便,来回一趟要大半天时间。因此,村小学有个传统,老师兼任理发师,哪个学生头发长了,老师就趁休息时间给理一理发。
邓昌雄看到这一情景,萌生了“学艺”的念头,他向老教师虚心求教,拿家人的头发练手,终于,剪出了漂亮的平头。此后,邓昌雄为学生们理发一直坚持到退休。
2013年,邓昌雄光荣退休。当时,老伴很是高兴,家住宜都城区的大女儿也早已准备好把老两口接到城里生活,但邓昌雄却选择了留在沈家冲,“我的根在这儿,离不开。”
重拾剪刀,村里有了剪头师傅
邓昌雄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喜欢在村里走走转转,遇事“搭把手”,“赶趟”捎捎东西是常有的事。重拾“剪刀”源于2014年的一次闲聊。在和村民聊天中,邓昌雄听说2组龚志兵的父亲腿脚不好,父子俩都不会骑车,老人还有晕车的毛病,每次去集镇理发都只能由龚志兵用小推车推着去,特别不容易。邓昌雄听进了心里,回家后找出理发工具,主动找上门。
当时老人的头发有两三寸长,胡子拉碴,一问才知,老人为了帮儿子省事,好几个月才去一回理发店。邓昌雄听了心酸又心疼,当即告诉老人,自己就是来给他免费剪头发的,并让老人放心,以后每个月都会上门为其理发、修面。其后,邓昌雄坚持上门理发,直至老人去世。
理发对年轻人来说是时尚,对老年人,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就像“干了一场大体力活”。“自己会理发,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这样,邓昌雄在退休后再次拿起剪刀,当起了“剃头匠”。
2018年,邓昌雄突然接到龚志兵的电话,问能不能去给他理发?原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龚志兵同样面临了“头顶”难题。去乡里,要先步行到村委会附近等车,来来去去,至少半天时间。无奈之下,龚志兵想到了曾经给父亲理过发的邓昌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了电话。第二天,邓昌雄就带着理发工具来到龚志兵家中,理发、剃须,每月一剪,至今已是第6年。
“毕竟过去3年了,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继续免费给人剪头发,一问,他还真在继续做。”龚志兵感慨,对他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人来说,邓昌雄的一句“没得问题”就像干旱的庄稼盼来雨一样开心。
10年前,龚志兵的父亲没有想到,有人会主动找上门不要钱帮他剪头发;10年来,龚志兵没想到,邓昌雄竟然一直在坚持给人免费剪头发。两父子的“没想到”背后是邓昌雄始终如一的“热心肠”。
免费理发,说漂亮话不如做实在事
不同于常见的理发室,邓昌雄的理发工具是随身携带的,“客户”是自己骑着摩托车穿村进组找的。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相信邓昌雄,“免费理发,这年头还有这种好事?”“车子烧油不要钱啊,别又是搞两天做做样子……”一些质疑声不断传进邓昌雄的耳朵。本就担心安全问题的家人更是反对,“好好的舒服日子不过,折腾些啥?”老伴生气道。
“说漂亮话不如做实在事!”邓昌雄选择了用行动说话。除了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自己找“客户”,他还拜托村卫生室和小餐馆的人“广而告之”:自己可以上门帮人免费理发。1个人、2个人……邓昌雄的“流动理发铺子”就这样开了起来,一开就是10年。
94岁的王文洲是邓昌雄第一批“客户”中的一个,回想起第一次见面,老人感慨万千:“当时差点没把他打出去。”
当年,邓昌雄在给别的老人理发中,听说80多岁的独居老人王文洲拖着老病腿上集镇理发,结果理发师不在,他又跑空了。邓昌雄当即记下老人的住址,第二天骑着摩托车找到老人家,当说明“免费理发”的来意后,老人认为他是来骗钱的,要把他赶出去。邓昌雄再三保证“不要钱”,就让自己试一试,将信将疑的老人最终同意了,邓昌雄利落地给老人理了发、修了面,没喝一口水就走了。下一个月,邓昌雄又找到老人,给老人理发修面,同样不要一分钱,就这样,连续跑了5个月,老人终于相信邓昌雄是免费给人理发的“大好人”。
老人爱清爽,邓昌雄就和老人约定每月理一次发,老人儿孙都在外地,邓昌雄每次都给老人带点水果糕点,老人有了烦心事,邓昌雄剪完头发总是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一月一次,没有字据、没有手印,这一约就是10年。
如今,老人对邓昌雄比对自己孩子还亲,到理发的日子就早早坐在门口等待,理完发也舍不得放人走。
和王文洲一样,从“怀疑”“戒备”到盼着每一次理发日到来的老人还有很多,“这个人值得信任”“他说不要钱就真不要钱”……时间检验真心,当初说风凉话的人也主动找上门请他理发,邓昌雄用数年如一日的暖心善举换来乡亲们质朴的信任。
乡亲需要,“剃头匠”就一直当下去
对于邓昌雄,很多村民都觉得他“傻”,好不容易退休,正是享清福的时候,他却骑着电动车满村帮人剪头发,不仅不要钱还时不时地送菜送糕点,自己都70多岁了还在忙着照顾别人。对此,邓昌雄解释:“退休生活有很多种形态,出门旅游是,种菜养花是,休闲娱乐是,做点小事也是,我只是恰好选择了做点小事。”
山乡生活简单,老弱病残更是不易。他看到过因卧床不起头发结块的老人,也遇到过拿着生锈的剪刀自己乱剪的老人。“人老了,不中用了,连去理发店都成了一件难事。”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邓昌雄心酸之余都很庆幸自己坚持做了这件“小事”。
他的心里有一个本子,“记录”了90多名老人的基本情况,比如这个老人要1个月一剪,那个老人要3个月一剪,还有的喜欢剪短一点……他按照间隔时间、家庭住址等分区划片,近到同组,远到其他村,只要有需要,邓昌雄都会如期登门。
现在,邓昌雄在周边几个村小有名气,大伙都知道他是个免费上门给人剪头发的人。为了剪出好发型,他跟着视频学,到理发店跟着理发师学,平头、剃须、露耳短发,邓昌雄的技能也越来越多。
邓昌雄为别人理发更多的是陪伴。对大山里的老人们来说,子女大多在外务工,邓昌雄按期上门不仅理去头上烦恼,更带来暖心相伴。久而久之,老人们有什么烦心事、心里话都愿意跟他说。对于孤寡老人,邓昌雄更是时常上门看望,送医送药送食物。有的老人过意不去,过年时硬塞给他大红包,悄悄往他电动车里放腊肉,都被邓昌雄一一拒绝。
从为学生拿起理发剪,到71岁仍在为老人们免费理发,这“一点小事”,邓昌雄一做就是50年。当初的第一把剪刀到现在已经换了第四把电推剪,曾经的摩托车也被电动车取代,但邓昌雄乐于助人的热心却从未改变。
邓昌雄说:“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还拿得动剪刀,这个‘剃头匠’就一直当下去。”
马上又要到与几位老人约定理发的日子了,邓昌雄的“一点小事”仍在继续……
家人心声
邓昌雄妻子潘凤章:“闲不住”的老邓不图回报
我叫潘凤章,与邓昌雄结婚46年了,夫妻恩爱,是他教书、理发生涯的见证人。
老邓是个好人,他一辈子不图名、不图利,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无论是在学校教书,还是退休后回家,从来没有看见他与别人红过脸,别人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他跑得比谁都积极,从不图别人回报。
当初在学校教书时,他说要学理发,帮山里孩子减轻生活负担。我当时挺支持他的,当老师嘛,就是要各方面都为学生着想。记得当时买的第一把推剪是手动的,他反复琢磨,经常拿我和女儿的头发练手。后来有了电动推剪,那把手动推剪就不用了,到现在他还当宝贝珍藏着。
退休后,本来住在宜都的大女儿叫我们去城里住,他说什么也不去,说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乡里乡亲。原本想,退休后他不会再去帮人理发了,可他就是“闲不住”,说山里的老人理次发不容易,来回的车费比理发钱还贵。他又拿起了推剪,这次服务对象换成了老人,周边老人的头发基本都是他免费剪的。
他帮村里老人免费理发,我没意见,只是他年纪大了,总怕他骑车有个闪失。去年,大女儿给他买了辆电动车,说电动车动力弱些,好操控。我还是担心他,每次出门,总是叮嘱他慢点骑,特别是有时晚上骑车出门,更让我担心。
老邓用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村里人的尊敬,无论走到哪,总有人热情地打招呼,喊他聊天、喝茶,乡里和村里的干部也经常过来看望他,对他免费帮老人理发的事儿给予肯定,这让我和女儿们都感到很欣慰。
既然闲不住,就支持他一直干下去!(三峡日报记者 方勇华 整理)
记者手记
“小事”里有大爱
剪头发,看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邓昌雄曾是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教书育人是他的本职所在,义务为学生理发40年,充分说明他是一位具有大爱情怀的好教师。难能可贵的是,退休后,他本可安享晚年,拿着退休金过舒适的日子。可他“闲不住”,又主动承担起免费为山乡老人理发的重任,这一干又是10年。
为邓昌雄点赞!赞他50年如一日,将“一件小事”做好的态度。一件事坚持做一两年就殊为不易,何况是50年。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从在职教师到退休老人,邓昌雄从未放弃他的理发“大业”,这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邓昌雄点赞!赞他不计名利、不为世俗困扰的精神。从手动推剪到电动推剪,从摩托车到电动车,他翻山越岭为老人免费理发,从不吃别人一顿饭。有人说他傻,有人对他的动机进行质疑,他都一笑而过,“能为山乡老人办点实事,说啥都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古稀之年,邓昌雄从不把自己当老人,为了服务村里90多名老人,他将摩托车换成了电动车,理发的推剪换了一把又一把。他说:“这是一点小事,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一点小事”,邓昌雄坚持做了50年,解决了众多“老小”的烦心事,让“真善美”在大山深处蔓延。祝愿邓昌雄身体健康,继续为山乡老人解决“头”顶烦恼。 ·方勇华·
发表时间:2024-09-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邓昌雄为龚志兵老人理发。
理完发后,邓昌雄(左)陪王文洲老人聊天。
邓昌雄骑着电动车上门为乡亲们免费理发。 本版图片均由三峡日报通讯员 朱敏 摄
图为邓昌雄的理发“五件套”。
今年71岁的邓昌雄,是土生土长的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沈家冲人,1971年开始在村小学担任教师。沈家冲村距离集镇7公里,村里没有理发店,村民理发要到集镇唯一的一家理发店去,交通不便,来回一趟要大半天时间。因此,村小学有个传统,老师兼任理发师,哪个学生头发长了,老师就趁休息时间给理一理发。
邓昌雄看到这一情景,萌生了“学艺”的念头,他向老教师虚心求教,拿家人的头发练手,终于,剪出了漂亮的平头。此后,邓昌雄为学生们理发一直坚持到退休。
2013年,邓昌雄光荣退休。当时,老伴很是高兴,家住宜都城区的大女儿也早已准备好把老两口接到城里生活,但邓昌雄却选择了留在沈家冲,“我的根在这儿,离不开。”
重拾剪刀,村里有了剪头师傅
邓昌雄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喜欢在村里走走转转,遇事“搭把手”,“赶趟”捎捎东西是常有的事。重拾“剪刀”源于2014年的一次闲聊。在和村民聊天中,邓昌雄听说2组龚志兵的父亲腿脚不好,父子俩都不会骑车,老人还有晕车的毛病,每次去集镇理发都只能由龚志兵用小推车推着去,特别不容易。邓昌雄听进了心里,回家后找出理发工具,主动找上门。
当时老人的头发有两三寸长,胡子拉碴,一问才知,老人为了帮儿子省事,好几个月才去一回理发店。邓昌雄听了心酸又心疼,当即告诉老人,自己就是来给他免费剪头发的,并让老人放心,以后每个月都会上门为其理发、修面。其后,邓昌雄坚持上门理发,直至老人去世。
理发对年轻人来说是时尚,对老年人,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就像“干了一场大体力活”。“自己会理发,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这样,邓昌雄在退休后再次拿起剪刀,当起了“剃头匠”。
2018年,邓昌雄突然接到龚志兵的电话,问能不能去给他理发?原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龚志兵同样面临了“头顶”难题。去乡里,要先步行到村委会附近等车,来来去去,至少半天时间。无奈之下,龚志兵想到了曾经给父亲理过发的邓昌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了电话。第二天,邓昌雄就带着理发工具来到龚志兵家中,理发、剃须,每月一剪,至今已是第6年。
“毕竟过去3年了,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继续免费给人剪头发,一问,他还真在继续做。”龚志兵感慨,对他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人来说,邓昌雄的一句“没得问题”就像干旱的庄稼盼来雨一样开心。
10年前,龚志兵的父亲没有想到,有人会主动找上门不要钱帮他剪头发;10年来,龚志兵没想到,邓昌雄竟然一直在坚持给人免费剪头发。两父子的“没想到”背后是邓昌雄始终如一的“热心肠”。
免费理发,说漂亮话不如做实在事
不同于常见的理发室,邓昌雄的理发工具是随身携带的,“客户”是自己骑着摩托车穿村进组找的。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相信邓昌雄,“免费理发,这年头还有这种好事?”“车子烧油不要钱啊,别又是搞两天做做样子……”一些质疑声不断传进邓昌雄的耳朵。本就担心安全问题的家人更是反对,“好好的舒服日子不过,折腾些啥?”老伴生气道。
“说漂亮话不如做实在事!”邓昌雄选择了用行动说话。除了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自己找“客户”,他还拜托村卫生室和小餐馆的人“广而告之”:自己可以上门帮人免费理发。1个人、2个人……邓昌雄的“流动理发铺子”就这样开了起来,一开就是10年。
94岁的王文洲是邓昌雄第一批“客户”中的一个,回想起第一次见面,老人感慨万千:“当时差点没把他打出去。”
当年,邓昌雄在给别的老人理发中,听说80多岁的独居老人王文洲拖着老病腿上集镇理发,结果理发师不在,他又跑空了。邓昌雄当即记下老人的住址,第二天骑着摩托车找到老人家,当说明“免费理发”的来意后,老人认为他是来骗钱的,要把他赶出去。邓昌雄再三保证“不要钱”,就让自己试一试,将信将疑的老人最终同意了,邓昌雄利落地给老人理了发、修了面,没喝一口水就走了。下一个月,邓昌雄又找到老人,给老人理发修面,同样不要一分钱,就这样,连续跑了5个月,老人终于相信邓昌雄是免费给人理发的“大好人”。
老人爱清爽,邓昌雄就和老人约定每月理一次发,老人儿孙都在外地,邓昌雄每次都给老人带点水果糕点,老人有了烦心事,邓昌雄剪完头发总是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一月一次,没有字据、没有手印,这一约就是10年。
如今,老人对邓昌雄比对自己孩子还亲,到理发的日子就早早坐在门口等待,理完发也舍不得放人走。
和王文洲一样,从“怀疑”“戒备”到盼着每一次理发日到来的老人还有很多,“这个人值得信任”“他说不要钱就真不要钱”……时间检验真心,当初说风凉话的人也主动找上门请他理发,邓昌雄用数年如一日的暖心善举换来乡亲们质朴的信任。
乡亲需要,“剃头匠”就一直当下去
对于邓昌雄,很多村民都觉得他“傻”,好不容易退休,正是享清福的时候,他却骑着电动车满村帮人剪头发,不仅不要钱还时不时地送菜送糕点,自己都70多岁了还在忙着照顾别人。对此,邓昌雄解释:“退休生活有很多种形态,出门旅游是,种菜养花是,休闲娱乐是,做点小事也是,我只是恰好选择了做点小事。”
山乡生活简单,老弱病残更是不易。他看到过因卧床不起头发结块的老人,也遇到过拿着生锈的剪刀自己乱剪的老人。“人老了,不中用了,连去理发店都成了一件难事。”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邓昌雄心酸之余都很庆幸自己坚持做了这件“小事”。
他的心里有一个本子,“记录”了90多名老人的基本情况,比如这个老人要1个月一剪,那个老人要3个月一剪,还有的喜欢剪短一点……他按照间隔时间、家庭住址等分区划片,近到同组,远到其他村,只要有需要,邓昌雄都会如期登门。
现在,邓昌雄在周边几个村小有名气,大伙都知道他是个免费上门给人剪头发的人。为了剪出好发型,他跟着视频学,到理发店跟着理发师学,平头、剃须、露耳短发,邓昌雄的技能也越来越多。
邓昌雄为别人理发更多的是陪伴。对大山里的老人们来说,子女大多在外务工,邓昌雄按期上门不仅理去头上烦恼,更带来暖心相伴。久而久之,老人们有什么烦心事、心里话都愿意跟他说。对于孤寡老人,邓昌雄更是时常上门看望,送医送药送食物。有的老人过意不去,过年时硬塞给他大红包,悄悄往他电动车里放腊肉,都被邓昌雄一一拒绝。
从为学生拿起理发剪,到71岁仍在为老人们免费理发,这“一点小事”,邓昌雄一做就是50年。当初的第一把剪刀到现在已经换了第四把电推剪,曾经的摩托车也被电动车取代,但邓昌雄乐于助人的热心却从未改变。
邓昌雄说:“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还拿得动剪刀,这个‘剃头匠’就一直当下去。”
马上又要到与几位老人约定理发的日子了,邓昌雄的“一点小事”仍在继续……
家人心声
邓昌雄妻子潘凤章:“闲不住”的老邓不图回报
我叫潘凤章,与邓昌雄结婚46年了,夫妻恩爱,是他教书、理发生涯的见证人。
老邓是个好人,他一辈子不图名、不图利,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无论是在学校教书,还是退休后回家,从来没有看见他与别人红过脸,别人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他跑得比谁都积极,从不图别人回报。
当初在学校教书时,他说要学理发,帮山里孩子减轻生活负担。我当时挺支持他的,当老师嘛,就是要各方面都为学生着想。记得当时买的第一把推剪是手动的,他反复琢磨,经常拿我和女儿的头发练手。后来有了电动推剪,那把手动推剪就不用了,到现在他还当宝贝珍藏着。
退休后,本来住在宜都的大女儿叫我们去城里住,他说什么也不去,说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乡里乡亲。原本想,退休后他不会再去帮人理发了,可他就是“闲不住”,说山里的老人理次发不容易,来回的车费比理发钱还贵。他又拿起了推剪,这次服务对象换成了老人,周边老人的头发基本都是他免费剪的。
他帮村里老人免费理发,我没意见,只是他年纪大了,总怕他骑车有个闪失。去年,大女儿给他买了辆电动车,说电动车动力弱些,好操控。我还是担心他,每次出门,总是叮嘱他慢点骑,特别是有时晚上骑车出门,更让我担心。
老邓用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村里人的尊敬,无论走到哪,总有人热情地打招呼,喊他聊天、喝茶,乡里和村里的干部也经常过来看望他,对他免费帮老人理发的事儿给予肯定,这让我和女儿们都感到很欣慰。
既然闲不住,就支持他一直干下去!(三峡日报记者 方勇华 整理)
记者手记
“小事”里有大爱
剪头发,看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邓昌雄曾是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教书育人是他的本职所在,义务为学生理发40年,充分说明他是一位具有大爱情怀的好教师。难能可贵的是,退休后,他本可安享晚年,拿着退休金过舒适的日子。可他“闲不住”,又主动承担起免费为山乡老人理发的重任,这一干又是10年。
为邓昌雄点赞!赞他50年如一日,将“一件小事”做好的态度。一件事坚持做一两年就殊为不易,何况是50年。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从在职教师到退休老人,邓昌雄从未放弃他的理发“大业”,这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邓昌雄点赞!赞他不计名利、不为世俗困扰的精神。从手动推剪到电动推剪,从摩托车到电动车,他翻山越岭为老人免费理发,从不吃别人一顿饭。有人说他傻,有人对他的动机进行质疑,他都一笑而过,“能为山乡老人办点实事,说啥都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古稀之年,邓昌雄从不把自己当老人,为了服务村里90多名老人,他将摩托车换成了电动车,理发的推剪换了一把又一把。他说:“这是一点小事,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一点小事”,邓昌雄坚持做了50年,解决了众多“老小”的烦心事,让“真善美”在大山深处蔓延。祝愿邓昌雄身体健康,继续为山乡老人解决“头”顶烦恼。 ·方勇华·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