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孝南区:让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A-   A+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10月28日,孝南区协同育人中心公众号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微信:“十分感谢教育局组织的个案心理辅导,让我家厌学想离家出走的孩子重新回归正常的校园。”

这是孝南区开展“协同育人、从心开始”取得良好效果的缩影。

政府聚力,搭好协同育人平台

今年元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如何聚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育人先育心。孝南区把关心孩子心理健康作为关乎千万家庭的重要民生实事,通过搭建平台,把学校、家庭、多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汇集成炬。

孝南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教育部门牵头,妇联、民政、团委、关工委、司法等部门参与的协同育人服务中心,实行联合办公,负责辖区协同育人工作的综合指导、统筹调度、业务培训、应急处置、个案援助等工作。建成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31个,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4个,所有高中、初中和规模小学做到了全覆盖。

开通外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置“空中课堂”“互动空间”“信息动态”。家长可随时学习、随时留言、随时咨询,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烦心事、头疼事,都可以“寻医问诊”,找到解开孩子心理疙瘩的“良药处方”。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近5万人,推送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文章320篇、视频106个,回复家长留言1300多人次。

开通“心理救助110”,24小时守护学生安全。一名女生学习状态不好,受到家长埋怨指责,吵架后离家出走。家长冷静后出门寻找,却不见孩子踪影,心急如焚,随后拨通了心理救助热线。协同育人指挥中心立即协调公安视频查找,发动社区左邻右舍打听,号召同学们提供线索,终于在她同学家里找到。中心随即派心理老师上门开展心理疏导,让母女关系重归于好。

学校主导,在主阵地上唱好主角

学校是教育主阵地。该区教育系统组建了162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成立了25人的区级心理咨询师资团队,每所学校都配备有心育副校长、心育主任和兼职教师,每个班级配有心理委员,积极探索《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排查监测、危机干预、支撑保障》等七项机制。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构建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五育”成长闭环。建立“三类学生”(特殊身体、特殊心理、特殊家庭)信息数据库,对2200多名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同时做到未到校学生、特殊家庭必访,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必谈,学生反映问题的必核,学生发生纠纷的必调,出现异常情况校长必问必到。

中学生晓佩(化名)因长期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患上自闭症,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学校指定心理老师长期关心关爱疏导,让她得到心灵慰藉,慢慢有了转变,停止了服药。初中毕业前夕,她亲手绘制了一幅精美的手工画送给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该区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孩子沉溺网络怎么办?青春期叛逆如何解决?遇到孩子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学校通过网上推课、线下培训,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让家长同教育、共成长。今年以来,共开展心理讲座556场次,参加学生和家长超过17万人次。

家长尽责,当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该区通过妇联、学校、社区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树立家教家风典型,让家长主动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留守儿童小欢(化名)读小学三年级,因为缺乏家庭关爱,不仅时常逃课,而且染上了调皮、爱打架的毛病。家长意识到,不能只为在外地打工挣钱而把孩子毁了,于是决定回老家陪读。每每孩子出现问题,家长总是主动联系老师,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该如何去解决。有了父母的关爱、引导和鼓励,渴望被关注的孩子不仅变得学习认真,还因为活泼爱动善于交际,当上了班干部。2023年春季,在当地乡镇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小学生组一等奖。

“我不是不愿意管孩子,现在的孩子思想太复杂,真不知道怎么管。”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焦虑。

“和孩子最好的相处,就是让自己变成孩子,学会蹲下来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孝南区协同育人中心注重从教育理念上引导家长转变育人观念,让家长读懂孩子、读懂教育。

家长张梅珍听完心理咨询老师刘春华的《做温暖的父母》课后,说儿子小明(化名)13岁,重度抑郁,已经有1年多没有上学了,请求刘老师指点该怎么办。

刘春华告知张梅珍,自己每周有一次家庭教育课,希望她能参与学习。张梅珍学习2个月后,发现自己跟孩子交流变得有耐心了,母子之间的沟通也变得顺畅了。刘春华决定趁热打铁,让张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课堂上,刘春华经常给孩子机会,让他展现特长,并及时称赞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慢慢地,孩子有了自信,变得开朗。2022年,小明顺利参加中考,并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是刘老师和妈妈的辛勤付出,才让迷茫的我回到正轨。”小明最终选择了去中职学校,说希望将来能够当上一名幼儿老师。

社会支持,携手共绘同心圆

今年“六一”儿童节,在新铺镇星火村文艺表演舞台上,一个孩子突然对着台下大喊一声“慈妈妈”,顿时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高喊起来:“慈妈妈!慈妈妈!”

李慈娥是星火村儿童中心主任,任职五年来,将满腔热情铺洒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关爱送到每一个儿童心坎里。她走访慰问全村儿童1000余人次,赠送爱心物资100多套,为58名困境儿童做心理疏导,组织开展庆“六一”、希望家园等多种活动,丰富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孩子们喜欢她,一天没见心里就缺点什么;家长们信赖她,把孩子交给她最放心;组织肯定她,表彰其为“荆楚最美儿童主任”。

像李慈娥这样,热心关心关爱学生的志愿者,孝南区有1039人。该区妇联组织志愿者依托“社区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参与周末及假期托管,为孩子们提供四点半课后服务,惠及儿童7046名。

孝南区公安分局、人民法院、检察院选派教育能力较强的112名干部担任82所学校法治副校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负责人戴琳霞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孝南区卫健局开通心理健康诊疗绿色通道,区关工委开展“点亮心灯,向阳而生”关爱活动。

夏天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时段,孝南区水利和湖泊局等部门在属地河、湖、池塘、水库设立预警标示,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350场。孝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强化对学校食品、消防安全检查,努力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发生意外情况,普遍高于父母在家的孩子。孝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就业上做文章,通过送政策、送指导、送培训、送岗位等方式,消灭城区“零就业”家庭。在农村,各乡镇动员本地企业,将岗位优先提供给留守儿童家庭。

孝南区民政局为全区243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救助资金300多万元,购买儿童综合保险20多万元,提升困境家庭儿童抗风险能力。

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帮扶困难家庭学生。近年来捐资1200万元,仅陡岗镇民营企业家今年就捐资助学348万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让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缤纷绽放,孝南区正在接续努力着。(孝感日报特约记者宓天鹏  通讯员陆新刚  黄海华

责任编辑:何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孝感市孝南区:让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发表时间:2023-11-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10月28日,孝南区协同育人中心公众号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微信:“十分感谢教育局组织的个案心理辅导,让我家厌学想离家出走的孩子重新回归正常的校园。”

这是孝南区开展“协同育人、从心开始”取得良好效果的缩影。

政府聚力,搭好协同育人平台

今年元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如何聚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育人先育心。孝南区把关心孩子心理健康作为关乎千万家庭的重要民生实事,通过搭建平台,把学校、家庭、多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汇集成炬。

孝南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教育部门牵头,妇联、民政、团委、关工委、司法等部门参与的协同育人服务中心,实行联合办公,负责辖区协同育人工作的综合指导、统筹调度、业务培训、应急处置、个案援助等工作。建成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31个,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4个,所有高中、初中和规模小学做到了全覆盖。

开通外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置“空中课堂”“互动空间”“信息动态”。家长可随时学习、随时留言、随时咨询,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烦心事、头疼事,都可以“寻医问诊”,找到解开孩子心理疙瘩的“良药处方”。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近5万人,推送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文章320篇、视频106个,回复家长留言1300多人次。

开通“心理救助110”,24小时守护学生安全。一名女生学习状态不好,受到家长埋怨指责,吵架后离家出走。家长冷静后出门寻找,却不见孩子踪影,心急如焚,随后拨通了心理救助热线。协同育人指挥中心立即协调公安视频查找,发动社区左邻右舍打听,号召同学们提供线索,终于在她同学家里找到。中心随即派心理老师上门开展心理疏导,让母女关系重归于好。

学校主导,在主阵地上唱好主角

学校是教育主阵地。该区教育系统组建了162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成立了25人的区级心理咨询师资团队,每所学校都配备有心育副校长、心育主任和兼职教师,每个班级配有心理委员,积极探索《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排查监测、危机干预、支撑保障》等七项机制。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构建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五育”成长闭环。建立“三类学生”(特殊身体、特殊心理、特殊家庭)信息数据库,对2200多名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同时做到未到校学生、特殊家庭必访,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必谈,学生反映问题的必核,学生发生纠纷的必调,出现异常情况校长必问必到。

中学生晓佩(化名)因长期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患上自闭症,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学校指定心理老师长期关心关爱疏导,让她得到心灵慰藉,慢慢有了转变,停止了服药。初中毕业前夕,她亲手绘制了一幅精美的手工画送给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该区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孩子沉溺网络怎么办?青春期叛逆如何解决?遇到孩子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学校通过网上推课、线下培训,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让家长同教育、共成长。今年以来,共开展心理讲座556场次,参加学生和家长超过17万人次。

家长尽责,当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该区通过妇联、学校、社区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树立家教家风典型,让家长主动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留守儿童小欢(化名)读小学三年级,因为缺乏家庭关爱,不仅时常逃课,而且染上了调皮、爱打架的毛病。家长意识到,不能只为在外地打工挣钱而把孩子毁了,于是决定回老家陪读。每每孩子出现问题,家长总是主动联系老师,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该如何去解决。有了父母的关爱、引导和鼓励,渴望被关注的孩子不仅变得学习认真,还因为活泼爱动善于交际,当上了班干部。2023年春季,在当地乡镇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小学生组一等奖。

“我不是不愿意管孩子,现在的孩子思想太复杂,真不知道怎么管。”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焦虑。

“和孩子最好的相处,就是让自己变成孩子,学会蹲下来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孝南区协同育人中心注重从教育理念上引导家长转变育人观念,让家长读懂孩子、读懂教育。

家长张梅珍听完心理咨询老师刘春华的《做温暖的父母》课后,说儿子小明(化名)13岁,重度抑郁,已经有1年多没有上学了,请求刘老师指点该怎么办。

刘春华告知张梅珍,自己每周有一次家庭教育课,希望她能参与学习。张梅珍学习2个月后,发现自己跟孩子交流变得有耐心了,母子之间的沟通也变得顺畅了。刘春华决定趁热打铁,让张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课堂上,刘春华经常给孩子机会,让他展现特长,并及时称赞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慢慢地,孩子有了自信,变得开朗。2022年,小明顺利参加中考,并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是刘老师和妈妈的辛勤付出,才让迷茫的我回到正轨。”小明最终选择了去中职学校,说希望将来能够当上一名幼儿老师。

社会支持,携手共绘同心圆

今年“六一”儿童节,在新铺镇星火村文艺表演舞台上,一个孩子突然对着台下大喊一声“慈妈妈”,顿时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高喊起来:“慈妈妈!慈妈妈!”

李慈娥是星火村儿童中心主任,任职五年来,将满腔热情铺洒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关爱送到每一个儿童心坎里。她走访慰问全村儿童1000余人次,赠送爱心物资100多套,为58名困境儿童做心理疏导,组织开展庆“六一”、希望家园等多种活动,丰富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孩子们喜欢她,一天没见心里就缺点什么;家长们信赖她,把孩子交给她最放心;组织肯定她,表彰其为“荆楚最美儿童主任”。

像李慈娥这样,热心关心关爱学生的志愿者,孝南区有1039人。该区妇联组织志愿者依托“社区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参与周末及假期托管,为孩子们提供四点半课后服务,惠及儿童7046名。

孝南区公安分局、人民法院、检察院选派教育能力较强的112名干部担任82所学校法治副校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负责人戴琳霞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孝南区卫健局开通心理健康诊疗绿色通道,区关工委开展“点亮心灯,向阳而生”关爱活动。

夏天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时段,孝南区水利和湖泊局等部门在属地河、湖、池塘、水库设立预警标示,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350场。孝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强化对学校食品、消防安全检查,努力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发生意外情况,普遍高于父母在家的孩子。孝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就业上做文章,通过送政策、送指导、送培训、送岗位等方式,消灭城区“零就业”家庭。在农村,各乡镇动员本地企业,将岗位优先提供给留守儿童家庭。

孝南区民政局为全区243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救助资金300多万元,购买儿童综合保险20多万元,提升困境家庭儿童抗风险能力。

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帮扶困难家庭学生。近年来捐资1200万元,仅陡岗镇民营企业家今年就捐资助学348万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让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缤纷绽放,孝南区正在接续努力着。(孝感日报特约记者宓天鹏  通讯员陆新刚  黄海华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