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宜昌志愿者共护一江碧水东流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9月13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三峡蚁工”在西坝庙咀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通讯员赵明 李正超摄

9月9日,晨光熹微、朝暾初露。宜昌滨江公园江滩陆陆续续出现了三五成群的身影,他们身穿荧光背心、手提塑料袋,犹如勤劳的蚂蚁不断寻寻觅觅,所过之处,碎布、渔网、烟头、破瓶子等被一一捡起带走,留下干净的江滩沙地。

每个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早上7点,到江边捡个把小时垃圾,成了“三峡蚁工”志愿者的统一作息。8年来,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善举,升华成一座城的荣光,共带动近百万名志愿者加入生态公益行列,让一江碧水两岸翠,秀美峡江入画来。

一只小“蚂蚁”的进阶之路

“现在江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了”,满头大汗的“三峡蚁工”发起人李年邦笑着诉说着幸福的烦恼:“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其实捡垃圾不在于多少,我们更希望通过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长江大保护意识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56岁的李年邦,又名李双喜,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喜哥”,原本是一名理发师。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他,每次看到江边的垃圾,心里就格外难受。

2015年11月1日,一位外国小伙每天早起半个小时义务清理河道垃圾的新闻,让他深受启发。“我们生长在长江边,为何不行动起来也把母亲河打扫得干干净净呢?”

第二天清晨6点,他和妻子来到江边,开启了洁净江滩之旅。“第一次付诸行动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怕引起非议”,“当时有人冬泳,看见我们都躲得远远的,多亏了妻子一路鼓励和陪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沉默奋战,他捡拾两袋共50多斤垃圾。当天,李年邦将照片发到朋友圈后,收获了很多人的点赞,也饱受质疑。

在妻子和儿子的鼓励下,李年邦并未多作回应,而是以实际行动坚持着:“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我才一定要继续,证明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此后每个清晨,他有了新的时间表:5点30分起床、6点出门、7点捡拾垃圾、8点30分到理发店开门。无论风霜雨雪,他每天雷打不动清理江滩,不敢有一丝懈怠。“如果给了自己一次借口,就一定会有无数次的借口。”

61岁的李素芳是第一批追随李年邦脚步的人,自2015年至今,她已坚持8年清理江滩。“‘喜哥’无怨无悔、不求回报,让我十分感动”。李素芳说,捡垃圾是大家都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愿意贡献微薄之力,维护城市的美丽。

一场温暖全城的抱团坚守

9日活动中,75岁的向克林带着老伴,在江滩翻找垃圾。“‘喜哥’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们也要出点力。最近在家算了一下,这次是我们参加的第454场活动。”

“这边有个塑料瓶!” 7岁男孩王子豪第一次参加活动,十分卖力。其母赵素洁笑言:“儿子说‘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主动要求参加,而且下次还要来。”

2016年12月,李年邦的队伍壮大到300多人,得到了西陵区政府支持,注册成立“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有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经费。

李年邦说:“单个蚂蚁力量虽小,抱团却有无穷之力。希望我们像蚂蚁一样,用点滴奉献让母亲河更美丽。”

“三峡蚁工”的义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当地政府安排了垃圾清运车,爱心人士捐来手套和垃圾袋,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员工集体加入其中……

随着队伍不断发展,“三峡蚁工”活动范围也从西陵区江滩拓展到伍家岗、点军、夷陵、秭归。志愿服务内容也拓展到生态环保宣讲、清理社区垃圾、整理共享单车等。

从2岁的小朋友,到80岁的老人,截至目前,“三峡蚁工”在长江边拾捡垃圾活动达1034次,吸引了近8万人次市民积极参与,累计拾捡垃圾1175.91吨。

“‘三峡蚁工’确实搞得好,这次我们也是来学习取经。”猇亭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队长裴文灿,带领队员洁净江滩,与李年邦交流越来越频繁。

“三峡蚁工”志愿者崔可冬,时常前往成都帮助女儿照顾孙女。2019年5月,在李年邦支持下,崔可冬在成都成立“三峡蚁工”小分队,这一志愿服务品牌走出宜昌。

作为宜昌实施长江大保护的践行者、全民绿色行动的参与者,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2020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李年邦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一份青山绿水的亮眼答卷

长江猇亭江段,青年志愿者们乘船在江中打捞垃圾,乐当“长江哨兵”;万寿桥江段,杨帆志愿者服务中心、市冬泳协会长江救援队等志愿者坚持义务巡江;“稻草圈圈”志愿者从“捕鱼人”变身“护渔人”,往返于葛洲坝往下60公里范围,常年观察保护江豚及水生动物;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40多万名学生争当“生态小公民”,守护青山绿水……

近年来,宜昌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一江碧水东流”彰显宜昌担当。设立“宜昌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包括“三峡蚁工”在内的7456个志愿服务组织、近百万名志愿者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万次,5年累计服务时长130万余小时,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江豚洄游了、岸线变绿了、江水更清了、环境更好了。沿江而行,猇亭区长江灯塔广场,孩子们的欢笑声久久回荡;伍家岗区王家河江段,60余年油库码头“变身”江豚观测点;西陵区镇江阁江段,或健身或乘凉的市民有说有笑……

“我志愿,我守护,让一江碧水东流!”4月24日,由宜昌市委文明委、长江环保集团联合发起的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仪式在长江大保护公园举行,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长江两岸。

包含“三峡蚁工”“长江哨兵”“稻草圈圈”等在内的宜昌志愿服务队,与重庆、武汉、岳阳、九江、芜湖、南京等长江流域节点城市志愿服务组织代表一起,共140支队伍、3.6万多名志愿者加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这也是全国首个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全流域、联合性、非营利志愿服务组织。

“联盟成立的非常及时”。李年邦说,在保护长江的路上,只有凝聚合力,握指成拳,才能更好地实现万里长江万里生态长廊的愿景。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动员武汉、荆州、宜昌三地共8万余名志愿者举办大型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为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凝聚志愿力量。

截至目前,该联盟已先后组织了长江大保护·珍稀鱼鸟科普画展巡展、“生态小公民”科普宣讲、洁净江岸行动、守护生态家园等40余场大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影响和带动社会各界关注参与长江大保护,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绘美丽中国。如今,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推进,以“三峡蚁工”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演绎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动实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种进人们的心里,伴随绿水青山一同生长。(三峡商报全媒记者 时刚 邓羽琴

责任编辑:何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百万宜昌志愿者共护一江碧水东流

发表时间:2023-09-13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三峡蚁工”在西坝庙咀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通讯员赵明 李正超摄

9月9日,晨光熹微、朝暾初露。宜昌滨江公园江滩陆陆续续出现了三五成群的身影,他们身穿荧光背心、手提塑料袋,犹如勤劳的蚂蚁不断寻寻觅觅,所过之处,碎布、渔网、烟头、破瓶子等被一一捡起带走,留下干净的江滩沙地。

每个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早上7点,到江边捡个把小时垃圾,成了“三峡蚁工”志愿者的统一作息。8年来,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善举,升华成一座城的荣光,共带动近百万名志愿者加入生态公益行列,让一江碧水两岸翠,秀美峡江入画来。

一只小“蚂蚁”的进阶之路

“现在江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了”,满头大汗的“三峡蚁工”发起人李年邦笑着诉说着幸福的烦恼:“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其实捡垃圾不在于多少,我们更希望通过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长江大保护意识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56岁的李年邦,又名李双喜,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喜哥”,原本是一名理发师。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他,每次看到江边的垃圾,心里就格外难受。

2015年11月1日,一位外国小伙每天早起半个小时义务清理河道垃圾的新闻,让他深受启发。“我们生长在长江边,为何不行动起来也把母亲河打扫得干干净净呢?”

第二天清晨6点,他和妻子来到江边,开启了洁净江滩之旅。“第一次付诸行动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怕引起非议”,“当时有人冬泳,看见我们都躲得远远的,多亏了妻子一路鼓励和陪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沉默奋战,他捡拾两袋共50多斤垃圾。当天,李年邦将照片发到朋友圈后,收获了很多人的点赞,也饱受质疑。

在妻子和儿子的鼓励下,李年邦并未多作回应,而是以实际行动坚持着:“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我才一定要继续,证明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此后每个清晨,他有了新的时间表:5点30分起床、6点出门、7点捡拾垃圾、8点30分到理发店开门。无论风霜雨雪,他每天雷打不动清理江滩,不敢有一丝懈怠。“如果给了自己一次借口,就一定会有无数次的借口。”

61岁的李素芳是第一批追随李年邦脚步的人,自2015年至今,她已坚持8年清理江滩。“‘喜哥’无怨无悔、不求回报,让我十分感动”。李素芳说,捡垃圾是大家都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愿意贡献微薄之力,维护城市的美丽。

一场温暖全城的抱团坚守

9日活动中,75岁的向克林带着老伴,在江滩翻找垃圾。“‘喜哥’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们也要出点力。最近在家算了一下,这次是我们参加的第454场活动。”

“这边有个塑料瓶!” 7岁男孩王子豪第一次参加活动,十分卖力。其母赵素洁笑言:“儿子说‘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主动要求参加,而且下次还要来。”

2016年12月,李年邦的队伍壮大到300多人,得到了西陵区政府支持,注册成立“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有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经费。

李年邦说:“单个蚂蚁力量虽小,抱团却有无穷之力。希望我们像蚂蚁一样,用点滴奉献让母亲河更美丽。”

“三峡蚁工”的义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当地政府安排了垃圾清运车,爱心人士捐来手套和垃圾袋,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员工集体加入其中……

随着队伍不断发展,“三峡蚁工”活动范围也从西陵区江滩拓展到伍家岗、点军、夷陵、秭归。志愿服务内容也拓展到生态环保宣讲、清理社区垃圾、整理共享单车等。

从2岁的小朋友,到80岁的老人,截至目前,“三峡蚁工”在长江边拾捡垃圾活动达1034次,吸引了近8万人次市民积极参与,累计拾捡垃圾1175.91吨。

“‘三峡蚁工’确实搞得好,这次我们也是来学习取经。”猇亭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队长裴文灿,带领队员洁净江滩,与李年邦交流越来越频繁。

“三峡蚁工”志愿者崔可冬,时常前往成都帮助女儿照顾孙女。2019年5月,在李年邦支持下,崔可冬在成都成立“三峡蚁工”小分队,这一志愿服务品牌走出宜昌。

作为宜昌实施长江大保护的践行者、全民绿色行动的参与者,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2020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李年邦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一份青山绿水的亮眼答卷

长江猇亭江段,青年志愿者们乘船在江中打捞垃圾,乐当“长江哨兵”;万寿桥江段,杨帆志愿者服务中心、市冬泳协会长江救援队等志愿者坚持义务巡江;“稻草圈圈”志愿者从“捕鱼人”变身“护渔人”,往返于葛洲坝往下60公里范围,常年观察保护江豚及水生动物;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40多万名学生争当“生态小公民”,守护青山绿水……

近年来,宜昌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一江碧水东流”彰显宜昌担当。设立“宜昌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包括“三峡蚁工”在内的7456个志愿服务组织、近百万名志愿者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万次,5年累计服务时长130万余小时,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江豚洄游了、岸线变绿了、江水更清了、环境更好了。沿江而行,猇亭区长江灯塔广场,孩子们的欢笑声久久回荡;伍家岗区王家河江段,60余年油库码头“变身”江豚观测点;西陵区镇江阁江段,或健身或乘凉的市民有说有笑……

“我志愿,我守护,让一江碧水东流!”4月24日,由宜昌市委文明委、长江环保集团联合发起的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仪式在长江大保护公园举行,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长江两岸。

包含“三峡蚁工”“长江哨兵”“稻草圈圈”等在内的宜昌志愿服务队,与重庆、武汉、岳阳、九江、芜湖、南京等长江流域节点城市志愿服务组织代表一起,共140支队伍、3.6万多名志愿者加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这也是全国首个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全流域、联合性、非营利志愿服务组织。

“联盟成立的非常及时”。李年邦说,在保护长江的路上,只有凝聚合力,握指成拳,才能更好地实现万里长江万里生态长廊的愿景。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动员武汉、荆州、宜昌三地共8万余名志愿者举办大型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为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凝聚志愿力量。

截至目前,该联盟已先后组织了长江大保护·珍稀鱼鸟科普画展巡展、“生态小公民”科普宣讲、洁净江岸行动、守护生态家园等40余场大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影响和带动社会各界关注参与长江大保护,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绘美丽中国。如今,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推进,以“三峡蚁工”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演绎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动实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种进人们的心里,伴随绿水青山一同生长。(三峡商报全媒记者 时刚 邓羽琴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