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和美乡村”建设让“金星”亮起来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8月30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时值处暑,漫步在潜江市周矶街道金星村,看林,苍翠欲滴;望水,碧波荡漾;观村,干净整洁……一幅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田园画卷在金星村渐次铺展。

近年来,周矶街道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围绕“和美乡村”建设,让“金星”亮了起来。

强链固链 村民生活“富”起来了

傍晚,伴随着声声蝉鸣,金星村村民们手摇蒲扇,聚坐在村委会。“大棚建设按照计划进行,配套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大家伙有啥问题我们都会一一解答……”村委会主任张兵高兴地向村民们介绍蔬菜种植基地情况。从村民们高涨的热情里,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何带领村民发展产业?2023年,在周矶街道党工委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星村集约40余亩撂荒耕地,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部门帮扶+村集体自筹”,投资93万元建成蔬菜种植基地。

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大棚蔬菜,金星村组团赴全国各地进行观摩,学习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冷藏保鲜等技术以及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坚定了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金星村蔬菜种植基地已建有春秋大棚30座,正在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计划种植西红柿、土豆、辣椒等10余种蔬菜。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有机蔬菜5万余公斤,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可达11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每人每年增收3.5万元,推动实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就业“三赢”,有效改善村民在冬季增收致富的“断层”现象,真正让蔬菜种植带动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同时,金星村尝试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推出“共享菜园”认养模式,建设3个高标准连体大棚用于发展亲子采摘区、60块35平方米小菜园发展共享菜园区,让“园主”既能实现“蔬菜自由”,又能享受休闲趣味的田园生活。

旧容焕新 村民心头“暖”起来了

“以后出行更方便啦!”村民们说起家门口修建的新桥时喜笑颜开。

据了解,昔日的老桥年久失修,桥体出现裂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危桥改造工程总投资165万元,建起了一座约36米长、4.5米宽的新桥,安全等级大大提高,成为附近数千群众出行的要道。

除此之外,由于村内水渠使用频率高,沟渠破损渗漏严重,给附近农户引水灌溉和生活生产造成不便,成了村民们心中的一件“烦心事”。

金星村迅速行动,争取到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万元用于水渠的维修加固。同时,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支撑,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21名党员干部带头,150余名村民积极响应,纷纷出资出力参与共建。通过共同努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村民们种植蔬菜时干劲更足了。

民生工程一头连着群众期盼,一头连着乡村振兴。金星村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做好民生“微实事”。聚焦群众夜间道路通行安全,增设村主干道亮化设施,积极推进乡村道路亮化工程,总投资近9万元,共计安装6米高太阳能路灯45盏。争取道路安防设施建设、主干道硬化加宽等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群众生活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内外兼修 乡村蝶变“美”起来了

金星村坚持走既富“口袋”更富“脑袋”,既兴产业又美村庄的基层治理之路。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治理等开展工作,通过广播、横幅标语等积极宣传,引导村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文明意识,努力营造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活动日”“党组织生活会”“七一建党节”等为契机,开展“党员环境日”活动10余次,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整治工作,主动对村头巷角、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等多处卫生死角进行全覆盖整治,以环境卫生大清扫带动精神面貌的大改观,从“环境美”向“生活美”和“一时美”向“长期美”转变。

此外,金星村围绕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今年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不同主题学习50余场次,举办文化活动30余场次。通过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等方式,集思广益,制定出台了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多措并举引导村民自觉移风易俗,大力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如今,金星村房子靓了、产业强了、村民富了,村民们幸福感与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围绕“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探索符合该村实际的振兴之路,让“金星”亮出更耀眼的光彩。(潜江日报 记者 马煜 通讯员 章依然)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潜江:“和美乡村”建设让“金星”亮起来

发表时间:2023-08-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时值处暑,漫步在潜江市周矶街道金星村,看林,苍翠欲滴;望水,碧波荡漾;观村,干净整洁……一幅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田园画卷在金星村渐次铺展。

近年来,周矶街道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围绕“和美乡村”建设,让“金星”亮了起来。

强链固链 村民生活“富”起来了

傍晚,伴随着声声蝉鸣,金星村村民们手摇蒲扇,聚坐在村委会。“大棚建设按照计划进行,配套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大家伙有啥问题我们都会一一解答……”村委会主任张兵高兴地向村民们介绍蔬菜种植基地情况。从村民们高涨的热情里,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何带领村民发展产业?2023年,在周矶街道党工委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星村集约40余亩撂荒耕地,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部门帮扶+村集体自筹”,投资93万元建成蔬菜种植基地。

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大棚蔬菜,金星村组团赴全国各地进行观摩,学习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冷藏保鲜等技术以及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坚定了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金星村蔬菜种植基地已建有春秋大棚30座,正在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计划种植西红柿、土豆、辣椒等10余种蔬菜。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有机蔬菜5万余公斤,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可达11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每人每年增收3.5万元,推动实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就业“三赢”,有效改善村民在冬季增收致富的“断层”现象,真正让蔬菜种植带动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同时,金星村尝试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推出“共享菜园”认养模式,建设3个高标准连体大棚用于发展亲子采摘区、60块35平方米小菜园发展共享菜园区,让“园主”既能实现“蔬菜自由”,又能享受休闲趣味的田园生活。

旧容焕新 村民心头“暖”起来了

“以后出行更方便啦!”村民们说起家门口修建的新桥时喜笑颜开。

据了解,昔日的老桥年久失修,桥体出现裂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危桥改造工程总投资165万元,建起了一座约36米长、4.5米宽的新桥,安全等级大大提高,成为附近数千群众出行的要道。

除此之外,由于村内水渠使用频率高,沟渠破损渗漏严重,给附近农户引水灌溉和生活生产造成不便,成了村民们心中的一件“烦心事”。

金星村迅速行动,争取到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万元用于水渠的维修加固。同时,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支撑,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21名党员干部带头,150余名村民积极响应,纷纷出资出力参与共建。通过共同努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村民们种植蔬菜时干劲更足了。

民生工程一头连着群众期盼,一头连着乡村振兴。金星村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做好民生“微实事”。聚焦群众夜间道路通行安全,增设村主干道亮化设施,积极推进乡村道路亮化工程,总投资近9万元,共计安装6米高太阳能路灯45盏。争取道路安防设施建设、主干道硬化加宽等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群众生活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内外兼修 乡村蝶变“美”起来了

金星村坚持走既富“口袋”更富“脑袋”,既兴产业又美村庄的基层治理之路。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治理等开展工作,通过广播、横幅标语等积极宣传,引导村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文明意识,努力营造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活动日”“党组织生活会”“七一建党节”等为契机,开展“党员环境日”活动10余次,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整治工作,主动对村头巷角、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等多处卫生死角进行全覆盖整治,以环境卫生大清扫带动精神面貌的大改观,从“环境美”向“生活美”和“一时美”向“长期美”转变。

此外,金星村围绕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今年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不同主题学习50余场次,举办文化活动30余场次。通过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等方式,集思广益,制定出台了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多措并举引导村民自觉移风易俗,大力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如今,金星村房子靓了、产业强了、村民富了,村民们幸福感与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围绕“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探索符合该村实际的振兴之路,让“金星”亮出更耀眼的光彩。(潜江日报 记者 马煜 通讯员 章依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