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襄阳团市委将“希望家园”工作与青年助力共同缔造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设262个“希望家园”暑期托管班,市直相关单位大力支持,共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服务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近8000人。为更好地激励全市团员和青年助力共同缔造,为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近日,团市委决定对武汉大学“‘青’情‘协’手,筑梦谷城”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实践队等12支志愿服务队、襄城区檀溪街道滨湖社区等20个村(社区)、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周宇航等75名志愿者进行表扬。本报记者走进其中6个优秀集体(个人),聆听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以飨读者。
南漳县城关镇文峰塔社区:
“共同缔造”让“希望家园”更温暖
“各方力量积极融入社区治理、助力‘共同缔造’,志愿者成为多彩童年的守护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兴趣培养、素质拓展等暑期服务项目,共同打造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百花园’。”8月18日,南漳县城关镇文峰塔社区党委书记王超说。
文峰塔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域辽阔,情况复杂,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较多。经过调研、发布招募消息,社区“希望家园”暑期托管班于7月8日顺利开班,为期一个月,30余名留守儿童参加。
“共同缔造”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暑期托管班的老师团队由高校“三下乡”学生、青年创业者、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社会组织成员、县直单位团干部共同组成。
在课程设计上,文峰塔社区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普及课外知识,开设了课业辅导、读书分享、美术(创意手工)、军训队列体能训练、红色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急救知识科普、棋类基础教学、个人才艺展示等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文峰塔社区充分整合多领域优质资源,联合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妇联,开展以“童享职业体验 探索法治生涯”为主题的留守儿童暑期普法活动,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指挥室”、县公安局“110接警中心”、县检察院“苗苗工作室”、县消防救援大队灭火装备及演练现场、县科技馆展览厅。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穿一穿”的体验方式,更全面地了解了交通法规及消防安全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文峰塔社区居民表示,社区开展的“希望家园”暑期托管班,帮助解决了孩子“看护难”的问题,是一件利民便民的好事实事。(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华中科技大学志愿服务队:
与孩子们共同进步成长
“在这20天里,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呵护孩子,以向上的心态鼓舞孩子,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8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驻谷城县盛康镇“希望家园”志愿服务队代表徐诺鸣说。
在基础教学方面,志愿服务队设置了写作、英语、数学和历史四门课程。写作课从学生写作常有的“记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等实际问题出发,精准发力、定点突破,通过典型例子讲解、优秀作文展示以及“一对一”批改、“面对面”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方法。考虑到山区英语教学相对薄弱,英语课程设置上以专题讲解为主,更偏向基础。数学课根据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专题,培养思维方式。历史课以讲历史故事为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志愿服务队还设置了科学知识普及、音乐赏析、声乐舞蹈、体育、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电影鉴赏等课程,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比如,舞蹈老师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的舞蹈,激发他们的活力;体育活动中,老师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以自由活动为基础,指导开展篮球、乒乓球、足球运动。
支教临近尾声,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志愿服务队决定举办一场晚会。孩子们纷纷拿着笔记本让老师留下签名。许多孩子问:“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老师,你们会一直记得我吗?”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舍不得你们。”“老师,我也想成为你们的样子。”……这让志愿服务队队员惊喜、感动,甚至落泪。
徐诺鸣说,志愿服务队队员将以此次支教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武汉东湖学院志愿者戴高阳:
用心关爱留守儿童
“支教虽然结束了,但我依然牵挂这些孩子,经常通过电话保持联系。”8月18日,武汉东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戴高阳说。
2022年暑假,戴高阳随武汉东湖学院启航实践队来到枣阳市杨垱镇中心社区,开展了为期24天的“希望家园”暑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期间,戴高阳主要负责授课,给小朋友们上体育课、舞蹈课、手工课,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我初步了解了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也被他们的纯真和热情深深打动,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在自己心中埋下了一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种子。”戴高阳说。
今年暑假,戴高阳作为启航实践队队长,再次来到枣阳市杨垱镇,进行为期24天的“希望家园”暑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除了体育课、绘画课、手工课、舞蹈课、实验课、故事课以外,戴高阳增加了防溺水安全教育课、防火安全教育课等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向留守儿童展示六种溺水情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升了他们的防溺水和防火灾意识。
戴高阳说,在武汉东湖学院,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筹备支教人选,奔走于各个班级,向同学介绍启航实践队的支教事宜和杨垱镇孩子的纯真可爱,希望更多的同学积极报名,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来。大学同学积极报名,组建了一支11人的团队,于今年暑期前往杨垱镇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在服务留守儿童之余,戴高阳还积极开展宣传,撰写新闻稿件并投送到与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网站上,提高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社会上的受关注程度,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来。(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长江大学志愿者丁露怡:
在志愿服务中彰显青春价值
丁露怡是长江大学学生。今年暑假,她主动投身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在樊城区劳动街社区“希望家园”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秋季,欣语将升入初三,需要预习新学期的物理、化学,她告诉志愿者,自己理科不太好,很多题不会做。
丁露怡是理科生,而且喜欢数学,于是主动提出教欣语。讲几何题时,告诉欣语做题方法、思路等。每次给欣语讲通一个知识点,欣语都会笑一笑说:“原来是这样,也不难呀。”
“暑期作业,孩子们在缺少老师监督和学习氛围的情况下,会不认真完成,所以社区将孩子们聚在一起写作业,让志愿者在旁边监督和指导。”丁露怡说。
在“希望家园”,丁露怡始终站在孩子们的视角,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细致交流沟通,凭借自身的亲和力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们之间出现不愉快的时候,她能够迅速化解矛盾,用心维护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在对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之余,丁露怡还策划了防诈骗、防溺水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提升安全意识。
高中毕业后,丁露怡利用假期主动向社区团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希望家园”、敬老孝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她表示,今后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彰显青春价值、展现青春担当,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磨炼、增长知识才干,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襄州区朱集镇乡村图书室志愿者蒙金丽:
让乡村孩子假期生活更多彩
襄州区朱集镇乡村图书室开展暑期“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已有六年。2016年7月,志愿者蒙金丽创办了朱集镇第一家公益乡村图书室,2017年暑期,开始开展“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图书室有图书7000多册,已累计举办200多次活动,服务1万多人次。
乡村图书室建立以来,蒙金丽经历了经费短缺、多次搬家等困难,但从未想过放弃。在乡村图书室,看到孩子们一点点发生改变,她觉得一切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暑期,乡村图书室继续开展“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为孩子们开设了科学知识普及、素质拓展、安全教育、团队协助、心理健康辅导等课程,并组织志愿者开展家访活动,增进家长对“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的了解,将“希望家园”的影响力不断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
几年来,在“希望家园”的影响下,很多孩子成长了。留守儿童夕夕刚来“希望家园”时活泼好动、不爱看书。后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她慢慢爱上了阅读。
留守儿童昊昊,由于缺少父母陪伴而沉迷电子游戏,性格孤僻,刚来“希望家园”时很不适应,总是调皮捣蛋。蒙金丽多次找他聊天,在活动中多与他互动,鼓励他融入集体。慢慢地,昊昊不再捣乱,还想当“希望家园”的小志愿者。
蒙金丽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我将履行好一个青年志愿者应尽的义务。回首这些年的志愿服务,我有太多的感动,对青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湖北大学志愿者潘飞樊:
用知识反哺家乡
“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分享给家乡的弟弟妹妹们,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他们分享大学的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便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8月18日,湖北大学学生潘飞樊说。
潘飞樊是一名襄阳人,今年暑期是他第二次参加支教活动。他说,作为一名师范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支教,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反哺家乡的宝贵机会。
今年4月,在团市委的对接下,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和襄城区尹集乡青龙村建立了联系。6月30日,身为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的潘飞樊,带领11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襄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利用大学生志愿者学科专业优势,潘飞樊带领团队从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身心成长、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方面为留守儿童设计了200余堂特色课程,让青龙村80余名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
目前,潘飞樊所带领的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正与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VAL法律志愿服务团共同策划开展“乡约文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在襄阳市探索实施新时代文明传习工程,创新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潘飞樊说,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在校学好专业知识是基础,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是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发表时间:2023-08-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
今年,襄阳团市委将“希望家园”工作与青年助力共同缔造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设262个“希望家园”暑期托管班,市直相关单位大力支持,共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服务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近8000人。为更好地激励全市团员和青年助力共同缔造,为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近日,团市委决定对武汉大学“‘青’情‘协’手,筑梦谷城”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实践队等12支志愿服务队、襄城区檀溪街道滨湖社区等20个村(社区)、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周宇航等75名志愿者进行表扬。本报记者走进其中6个优秀集体(个人),聆听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以飨读者。
南漳县城关镇文峰塔社区:
“共同缔造”让“希望家园”更温暖
“各方力量积极融入社区治理、助力‘共同缔造’,志愿者成为多彩童年的守护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兴趣培养、素质拓展等暑期服务项目,共同打造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百花园’。”8月18日,南漳县城关镇文峰塔社区党委书记王超说。
文峰塔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域辽阔,情况复杂,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较多。经过调研、发布招募消息,社区“希望家园”暑期托管班于7月8日顺利开班,为期一个月,30余名留守儿童参加。
“共同缔造”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暑期托管班的老师团队由高校“三下乡”学生、青年创业者、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社会组织成员、县直单位团干部共同组成。
在课程设计上,文峰塔社区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普及课外知识,开设了课业辅导、读书分享、美术(创意手工)、军训队列体能训练、红色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急救知识科普、棋类基础教学、个人才艺展示等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文峰塔社区充分整合多领域优质资源,联合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妇联,开展以“童享职业体验 探索法治生涯”为主题的留守儿童暑期普法活动,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指挥室”、县公安局“110接警中心”、县检察院“苗苗工作室”、县消防救援大队灭火装备及演练现场、县科技馆展览厅。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穿一穿”的体验方式,更全面地了解了交通法规及消防安全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文峰塔社区居民表示,社区开展的“希望家园”暑期托管班,帮助解决了孩子“看护难”的问题,是一件利民便民的好事实事。(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华中科技大学志愿服务队:
与孩子们共同进步成长
“在这20天里,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呵护孩子,以向上的心态鼓舞孩子,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8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驻谷城县盛康镇“希望家园”志愿服务队代表徐诺鸣说。
在基础教学方面,志愿服务队设置了写作、英语、数学和历史四门课程。写作课从学生写作常有的“记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等实际问题出发,精准发力、定点突破,通过典型例子讲解、优秀作文展示以及“一对一”批改、“面对面”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方法。考虑到山区英语教学相对薄弱,英语课程设置上以专题讲解为主,更偏向基础。数学课根据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专题,培养思维方式。历史课以讲历史故事为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志愿服务队还设置了科学知识普及、音乐赏析、声乐舞蹈、体育、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电影鉴赏等课程,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比如,舞蹈老师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的舞蹈,激发他们的活力;体育活动中,老师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以自由活动为基础,指导开展篮球、乒乓球、足球运动。
支教临近尾声,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志愿服务队决定举办一场晚会。孩子们纷纷拿着笔记本让老师留下签名。许多孩子问:“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老师,你们会一直记得我吗?”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舍不得你们。”“老师,我也想成为你们的样子。”……这让志愿服务队队员惊喜、感动,甚至落泪。
徐诺鸣说,志愿服务队队员将以此次支教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武汉东湖学院志愿者戴高阳:
用心关爱留守儿童
“支教虽然结束了,但我依然牵挂这些孩子,经常通过电话保持联系。”8月18日,武汉东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戴高阳说。
2022年暑假,戴高阳随武汉东湖学院启航实践队来到枣阳市杨垱镇中心社区,开展了为期24天的“希望家园”暑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期间,戴高阳主要负责授课,给小朋友们上体育课、舞蹈课、手工课,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我初步了解了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也被他们的纯真和热情深深打动,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在自己心中埋下了一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种子。”戴高阳说。
今年暑假,戴高阳作为启航实践队队长,再次来到枣阳市杨垱镇,进行为期24天的“希望家园”暑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除了体育课、绘画课、手工课、舞蹈课、实验课、故事课以外,戴高阳增加了防溺水安全教育课、防火安全教育课等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向留守儿童展示六种溺水情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升了他们的防溺水和防火灾意识。
戴高阳说,在武汉东湖学院,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筹备支教人选,奔走于各个班级,向同学介绍启航实践队的支教事宜和杨垱镇孩子的纯真可爱,希望更多的同学积极报名,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来。大学同学积极报名,组建了一支11人的团队,于今年暑期前往杨垱镇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在服务留守儿童之余,戴高阳还积极开展宣传,撰写新闻稿件并投送到与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网站上,提高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社会上的受关注程度,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来。(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长江大学志愿者丁露怡:
在志愿服务中彰显青春价值
丁露怡是长江大学学生。今年暑假,她主动投身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在樊城区劳动街社区“希望家园”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秋季,欣语将升入初三,需要预习新学期的物理、化学,她告诉志愿者,自己理科不太好,很多题不会做。
丁露怡是理科生,而且喜欢数学,于是主动提出教欣语。讲几何题时,告诉欣语做题方法、思路等。每次给欣语讲通一个知识点,欣语都会笑一笑说:“原来是这样,也不难呀。”
“暑期作业,孩子们在缺少老师监督和学习氛围的情况下,会不认真完成,所以社区将孩子们聚在一起写作业,让志愿者在旁边监督和指导。”丁露怡说。
在“希望家园”,丁露怡始终站在孩子们的视角,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细致交流沟通,凭借自身的亲和力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们之间出现不愉快的时候,她能够迅速化解矛盾,用心维护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在对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之余,丁露怡还策划了防诈骗、防溺水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提升安全意识。
高中毕业后,丁露怡利用假期主动向社区团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希望家园”、敬老孝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她表示,今后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彰显青春价值、展现青春担当,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磨炼、增长知识才干,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襄州区朱集镇乡村图书室志愿者蒙金丽:
让乡村孩子假期生活更多彩
襄州区朱集镇乡村图书室开展暑期“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已有六年。2016年7月,志愿者蒙金丽创办了朱集镇第一家公益乡村图书室,2017年暑期,开始开展“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图书室有图书7000多册,已累计举办200多次活动,服务1万多人次。
乡村图书室建立以来,蒙金丽经历了经费短缺、多次搬家等困难,但从未想过放弃。在乡村图书室,看到孩子们一点点发生改变,她觉得一切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暑期,乡村图书室继续开展“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为孩子们开设了科学知识普及、素质拓展、安全教育、团队协助、心理健康辅导等课程,并组织志愿者开展家访活动,增进家长对“希望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的了解,将“希望家园”的影响力不断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
几年来,在“希望家园”的影响下,很多孩子成长了。留守儿童夕夕刚来“希望家园”时活泼好动、不爱看书。后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她慢慢爱上了阅读。
留守儿童昊昊,由于缺少父母陪伴而沉迷电子游戏,性格孤僻,刚来“希望家园”时很不适应,总是调皮捣蛋。蒙金丽多次找他聊天,在活动中多与他互动,鼓励他融入集体。慢慢地,昊昊不再捣乱,还想当“希望家园”的小志愿者。
蒙金丽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我将履行好一个青年志愿者应尽的义务。回首这些年的志愿服务,我有太多的感动,对青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湖北大学志愿者潘飞樊:
用知识反哺家乡
“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分享给家乡的弟弟妹妹们,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他们分享大学的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便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8月18日,湖北大学学生潘飞樊说。
潘飞樊是一名襄阳人,今年暑期是他第二次参加支教活动。他说,作为一名师范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支教,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反哺家乡的宝贵机会。
今年4月,在团市委的对接下,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和襄城区尹集乡青龙村建立了联系。6月30日,身为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的潘飞樊,带领11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襄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利用大学生志愿者学科专业优势,潘飞樊带领团队从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身心成长、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方面为留守儿童设计了200余堂特色课程,让青龙村80余名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
目前,潘飞樊所带领的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正与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VAL法律志愿服务团共同策划开展“乡约文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在襄阳市探索实施新时代文明传习工程,创新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潘飞樊说,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在校学好专业知识是基础,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是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芳 通讯员 严飞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