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丨湖北宜昌:走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生动实践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8月17日    来源:新华网

7月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拍摄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新华网 钟奕 摄

新华网宜昌8月16日电(李晏 钟奕)人,因文明而美;城,因文明而兴。2011年,湖北省宜昌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4年、2017年、2020年成功蝉联。7月25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宜昌,深入校园、社区、乡村一线,近距离感受宜昌人民阔步走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生动实践。

7月25日拍摄的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校园一角。新华网 钟奕 摄

近年来,宜昌市实验小学创新打造文明育人模式,将“首善”确定为培养孩子的起步之善,通过建设主题特色文化校园,创办“首善大讲堂”及“黄葛树下小先生”课程,开设《抗战剧团》、少年军校等70多门特色课程和19个专业社团,创新开展“功勋人物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

7月25日,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红领巾讲解员”肖菡西同学为采访报道组介绍“红孩子”德育加油站的陈设。新华网 钟奕 摄

“欢迎大家来到‘红孩子’德育加油站,一楼有绘本故事厅、藏品展示厅、影映厅等,二楼还有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调适能力、审美能力加油枪。下课时间,同学们都喜欢来玩,大家看红色故事、写情绪心情、当最强大脑……”在“红领巾讲解员”肖菡西同学的引导下,采访报道组一行沉浸在德育教育长廊,听清脆自信的童声讲述海娃、雨来等“抗日小英雄”的英雄事迹。

7月25日,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红领巾讲解员”肖菡西同学为采访报道组介绍“红孩子”绘本故事厅。新华网 钟奕 摄

宜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宜昌市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体和方法,深入开展“功勋人物事迹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功勋人物事迹、功勋人物肖像进课堂、进宣传展板、入校园橱窗,让功勋人物在校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随时可学,让功勋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7月25日,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为采访报道组介绍志愿者陈实的工作事迹。新华网 钟奕 摄

“这些爱心物资到时统一放车上运过去……”在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66岁的陈实身着红马甲正和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一起筹备“高温送清凉”活动。满眼“志愿红”的背后白墙上,“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温暖一座城”13个红色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7月25日,采访报道组采访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居委会志愿者陈实(左二)。新华网 钟奕 摄

从1976年开始,19岁的陈实就以雷锋为榜样做好事,长期帮助两位残疾人。1983年,因意外摔伤颈椎导致瘫痪卧床的他,受到各界好心人帮助。康复后,他坚持做好事回报社会。2005年,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的他成立了陈实志愿服务队,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投入到新时代志愿服务中。

7月25日,采访报道组采访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居委会志愿者陈实(右二)。新华网 钟奕 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面对“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中国好人提名奖”等荣誉,陈实不骄不躁,秉承初心,一心扑在他最热爱的公益事业中,助力“宜昌好人”向“宜昌人好”蝶变跃升。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明实践公示栏。新华网 钟奕 摄

家家户户建档立册,修订村规民约,制定文明诚信和违规失信行为标准,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尾笔村村风村貌悄然发生着变化。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党委书记黄攀虹为采访报道组介绍该村近年来的文明实践活动情况。新华网 钟奕 摄

“抓周、搬家、升学……大事小事都要办,没钱了要借钱送人情,不送显得不合群,你们村干部到底管不管?能不能管?会不会管?”尾笔村党委书记黄攀虹清晰地记得村民曹启芹婆婆的“灵魂三连问”。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家庭文明诚信档案。新华网 钟奕 摄

2018年前,村民每年要办500场以上“人情”宴,相当于每天一到两场;每个家庭每年支出近3万元“人情”礼金,相当于大半年的收入。如今,“人情”宴控制到每年70场以下,“人情”礼金支出下降到5千元以下。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党委书记黄攀虹为采访报道组介绍该村推行家庭文明诚信档案相关情况。新华网 钟奕 摄

尾笔村创新开展移风易俗的有益探索,为基层社会治理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宜都市155个村(社区)11万余户家庭全面建立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实行积分管理,有效引导群众自觉遵规守约、讲文明守诚信。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李玉兰为采访报道组介绍鸡头山村家风家训陈列馆的主题内容。新华网 钟奕 摄

“村子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只有家风好了,村风才能跟着好。”鸡头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晓柏笑着解释,他们村共有975户、3014人、119个姓,深入挖掘搜集家谱、家训、家规,目前共收集整理姓氏家谱73册,征集优秀家规家训131条。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委会。新华网 钟奕 摄

家风促成优良村风,村风回馈美好家风。“五美四福”家风建设,以家庭“小气候”温润了社会“大环境”。该村先后涌现出诚实守信的“宜昌好人”刘波、见义勇为的“宜都楷模”鲜于九卫等各类先进典型26人。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一只苍鹭展翅飞过。新华网 钟奕 摄

村民们更自发行动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全村打造8公里“五美四福”家风示范带,确定78户、20多个公共节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村农户庭院达到“庭院净化、周边绿化、居室靓化、传家文化”标准,实现村容村貌整洁靓丽,处处绿、路路洁、户户美。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文明中国丨湖北宜昌:走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生动实践

发表时间:2023-08-17 来源:新华网

7月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拍摄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新华网 钟奕 摄

新华网宜昌8月16日电(李晏 钟奕)人,因文明而美;城,因文明而兴。2011年,湖北省宜昌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4年、2017年、2020年成功蝉联。7月25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宜昌,深入校园、社区、乡村一线,近距离感受宜昌人民阔步走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生动实践。

7月25日拍摄的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校园一角。新华网 钟奕 摄

近年来,宜昌市实验小学创新打造文明育人模式,将“首善”确定为培养孩子的起步之善,通过建设主题特色文化校园,创办“首善大讲堂”及“黄葛树下小先生”课程,开设《抗战剧团》、少年军校等70多门特色课程和19个专业社团,创新开展“功勋人物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

7月25日,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红领巾讲解员”肖菡西同学为采访报道组介绍“红孩子”德育加油站的陈设。新华网 钟奕 摄

“欢迎大家来到‘红孩子’德育加油站,一楼有绘本故事厅、藏品展示厅、影映厅等,二楼还有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调适能力、审美能力加油枪。下课时间,同学们都喜欢来玩,大家看红色故事、写情绪心情、当最强大脑……”在“红领巾讲解员”肖菡西同学的引导下,采访报道组一行沉浸在德育教育长廊,听清脆自信的童声讲述海娃、雨来等“抗日小英雄”的英雄事迹。

7月25日,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红领巾讲解员”肖菡西同学为采访报道组介绍“红孩子”绘本故事厅。新华网 钟奕 摄

宜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宜昌市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体和方法,深入开展“功勋人物事迹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功勋人物事迹、功勋人物肖像进课堂、进宣传展板、入校园橱窗,让功勋人物在校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随时可学,让功勋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7月25日,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为采访报道组介绍志愿者陈实的工作事迹。新华网 钟奕 摄

“这些爱心物资到时统一放车上运过去……”在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66岁的陈实身着红马甲正和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一起筹备“高温送清凉”活动。满眼“志愿红”的背后白墙上,“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温暖一座城”13个红色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7月25日,采访报道组采访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居委会志愿者陈实(左二)。新华网 钟奕 摄

从1976年开始,19岁的陈实就以雷锋为榜样做好事,长期帮助两位残疾人。1983年,因意外摔伤颈椎导致瘫痪卧床的他,受到各界好心人帮助。康复后,他坚持做好事回报社会。2005年,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的他成立了陈实志愿服务队,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投入到新时代志愿服务中。

7月25日,采访报道组采访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居委会志愿者陈实(右二)。新华网 钟奕 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面对“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中国好人提名奖”等荣誉,陈实不骄不躁,秉承初心,一心扑在他最热爱的公益事业中,助力“宜昌好人”向“宜昌人好”蝶变跃升。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明实践公示栏。新华网 钟奕 摄

家家户户建档立册,修订村规民约,制定文明诚信和违规失信行为标准,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尾笔村村风村貌悄然发生着变化。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党委书记黄攀虹为采访报道组介绍该村近年来的文明实践活动情况。新华网 钟奕 摄

“抓周、搬家、升学……大事小事都要办,没钱了要借钱送人情,不送显得不合群,你们村干部到底管不管?能不能管?会不会管?”尾笔村党委书记黄攀虹清晰地记得村民曹启芹婆婆的“灵魂三连问”。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家庭文明诚信档案。新华网 钟奕 摄

2018年前,村民每年要办500场以上“人情”宴,相当于每天一到两场;每个家庭每年支出近3万元“人情”礼金,相当于大半年的收入。如今,“人情”宴控制到每年70场以下,“人情”礼金支出下降到5千元以下。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党委书记黄攀虹为采访报道组介绍该村推行家庭文明诚信档案相关情况。新华网 钟奕 摄

尾笔村创新开展移风易俗的有益探索,为基层社会治理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宜都市155个村(社区)11万余户家庭全面建立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实行积分管理,有效引导群众自觉遵规守约、讲文明守诚信。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李玉兰为采访报道组介绍鸡头山村家风家训陈列馆的主题内容。新华网 钟奕 摄

“村子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只有家风好了,村风才能跟着好。”鸡头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晓柏笑着解释,他们村共有975户、3014人、119个姓,深入挖掘搜集家谱、家训、家规,目前共收集整理姓氏家谱73册,征集优秀家规家训131条。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委会。新华网 钟奕 摄

家风促成优良村风,村风回馈美好家风。“五美四福”家风建设,以家庭“小气候”温润了社会“大环境”。该村先后涌现出诚实守信的“宜昌好人”刘波、见义勇为的“宜都楷模”鲜于九卫等各类先进典型26人。

  

7月25日,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一只苍鹭展翅飞过。新华网 钟奕 摄

村民们更自发行动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全村打造8公里“五美四福”家风示范带,确定78户、20多个公共节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村农户庭院达到“庭院净化、周边绿化、居室靓化、传家文化”标准,实现村容村貌整洁靓丽,处处绿、路路洁、户户美。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