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明实践蓬勃展开 英雄城市聚力前行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26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热门景区宣讲党的理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改变传统陋习……这些事情,要基层投入多少精力才能搞定?湖北武汉的回答是,激发群众的行动力与创造力,一切可以在欣悦中顺畅完成。这生动力量的“变电站”,就在大江城一个个社区深处,一座座“文明小站”之中——

《小站讲文明,凡人亦英雄》,去年上半年,《半月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中刊发文章,推介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经验做法。

2023年全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

今年3月27日,武汉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在江岸区召开,进一步探索推进文明实践点建设,持续深化“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选树推评一批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今年7月,全市推评文明实践示范中心4个、示范所26个、示范站200个。

城市,因文明而温暖;文明,因实践而升华。一段时间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武汉蓬勃展开,生动宣讲入人心、志愿服务暖人心、成风化俗聚人心……这些新气象的背后,是武汉市通过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落地见效。武汉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未来,武汉将进一步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让文明新风吹入更多市民的心田,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生动宣讲入人心

武汉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现场,与会人员赴江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泰宁社区文明实践站、“江岸之光”文明空间实践点参观。在月流量达200万人次的三阳路地铁站,以“江岸之光”为主题的地铁新时代文明实践空间聚集了大家的目光。在这里,通过“发现光·故事区”“追随光·打卡区”“看见光·人物区”“成为光·功能区”四大板块的内容呈现,结合创意视觉、手绘漫画等方式,展示“江岸好人”事迹,弘扬好人精神,是文明实践由传统的中心(所、站)延伸拓展至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尝试。

全市“喜迎二十大 传颂文明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缔造幸福生活汇演。

江岸区文明实践“云上小喇叭”直播活动。

“居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拓展到哪里。”武汉市明确标准建阵地,文明实践范围不断拓展。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175个、实践站3173个,延伸设立文明实践点683个。制发《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规范文明实践阵地“八个一”建设基本内容,组织全国、省市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市区优质资源落到基层、惠及百姓。各区文明实践中心与区文明办一体化运作,人员打通使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各区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硚口区用红色故事汇、音乐会等方式,开展“‘理响’汉江湾,百姓大舞台”群众性宣讲活动;青山区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视频“青山来信”“美好青山”,打造“听习总书记的话”宣讲团、绿色红钢城“学习园地”等特色品牌,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共计1000余场……目前,全市培育百姓宣讲员8000余人,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通过方言土语、文艺演出、“大喇叭”等方式,开展线下线上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楷模与少年”宣讲实践活动。

青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暑期关爱行动”,宣传普及安全健康知识。

志愿服务暖人心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汉平原保存最完整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冬天有超过10万只候鸟迁徙飞来。”今年4月,在蔡甸区第六小学,2022年度“荆楚楷模”、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湿地卫士”、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向孩子们讲述“沉湖湿地”新变化,普及湿地保护知识。近年来,武汉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建强阵地、深化志愿服务,涌现出一大批像冯江这样大力践行志愿精神、共同缔造时代新风的文明传播者和践行者。

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候鸟卫士”冯江在蔡甸区第六小学开展志愿宣讲活动。

中国好人、湖北省道德模范张龙在洪山区文明实践空间带领大学生们参加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武汉市各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加强文明实践志愿者分类招募、培训管理,分别以总队、分队、小队形式开展活动,总队配置“8+N”志愿服务队伍,中心(所、站)全覆盖、分层级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超过1万个。在江岸区,“老马工作室”社区治理服务、“老红帽”党员义工宣传、“让爱洒满阳光家园”残疾群体融入社会、“夕阳特使”科技助老、“应急救援——星星力量守护社区平安·五社联动党员志愿先行”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舒心暖心;在青山区,创新开展“五好”创建活动,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山人争做“好当家、好街坊、好员工、好学生、好市民”,涌现各类好人典型数百位……

此外,全市创新开展每周“文明实践日”主题活动,制发《武汉市常态化推进每周‘文明实践日’主题活动的方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3万余场次。各区不断创新文明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推出“周三有约”“翻牌大开奖”“红巷爷爷”“天天敲门组”“文明实践直播间”等一批特色品牌项目,有力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汉阳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现场。

硚口区“武汉文明空间”设有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文明行为推广、硚口特色文明创建成果展示四个版块。

成风化俗聚人心

3月2日,新洲区“武汉文明空间”在区人民广场落成并正式向市民开放展示。当天,在“良心秤”雕塑下,全国道德模范、江家秤第五代传人江远斌向市民宣讲江家五代人恪守诚信打造“良心秤”的故事;6月28日,武昌区“武汉文明空间”在紫阳公园建成并开展“缤纷文明实践日”暨“声动武昌城”宣讲实践活动。现场,武昌区“新时代少年宣讲团”的宣讲员们声情并茂地宣讲着吴天祥、黄旭华等多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文明家庭代表韵味悠长地介绍自己的家风故事,现场的观众听得有滋有味,文明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汉口江滩一元广场,“武汉文明空间”吸引游客驻足。摄影/喻志勇

让一个人影响一群人,让一群人凝聚成一座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传递着道德和文明的力量。成风化俗聚人心,各区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还特别注重发挥区级融媒体中心作用,融合“互联网+文明实践”,拓展网上文明实践平台,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实践活动信息、服务动态传递到户、传播到人。江岸、硚口、汉阳、武昌、蔡甸等区先后开发小程序,江夏、黄陂等区依托政务信息平台、融媒体中心拓展网上实践渠道。

与此同时,为加强组织保障,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武汉市加强顶层设计,制发《武汉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包点联系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度》等文件,组织制定中心(所、站)三级阵地重点工作项目和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健全完善“1+3+5+N”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1”是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委一把手工程,“3”是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5”是突出文明实践五项工作内容,“N”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贯通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单元,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明实践工作格局。

武汉经开区沌口街道首届邻里文化节。

东西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职工书屋开展阅读活动。

江夏区五里界街界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元宵节文化活动。

新洲区“武汉文明空间”模范风采宣传栏。

如今,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力推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治理不断向好、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明乡风更加浓郁,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武汉市文明办 武汉宣传)

责任编辑:王炯

武汉:文明实践蓬勃展开 英雄城市聚力前行

发表时间:2023-07-26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热门景区宣讲党的理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改变传统陋习……这些事情,要基层投入多少精力才能搞定?湖北武汉的回答是,激发群众的行动力与创造力,一切可以在欣悦中顺畅完成。这生动力量的“变电站”,就在大江城一个个社区深处,一座座“文明小站”之中——

《小站讲文明,凡人亦英雄》,去年上半年,《半月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中刊发文章,推介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经验做法。

2023年全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

今年3月27日,武汉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在江岸区召开,进一步探索推进文明实践点建设,持续深化“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选树推评一批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今年7月,全市推评文明实践示范中心4个、示范所26个、示范站200个。

城市,因文明而温暖;文明,因实践而升华。一段时间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武汉蓬勃展开,生动宣讲入人心、志愿服务暖人心、成风化俗聚人心……这些新气象的背后,是武汉市通过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落地见效。武汉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未来,武汉将进一步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让文明新风吹入更多市民的心田,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生动宣讲入人心

武汉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现场,与会人员赴江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泰宁社区文明实践站、“江岸之光”文明空间实践点参观。在月流量达200万人次的三阳路地铁站,以“江岸之光”为主题的地铁新时代文明实践空间聚集了大家的目光。在这里,通过“发现光·故事区”“追随光·打卡区”“看见光·人物区”“成为光·功能区”四大板块的内容呈现,结合创意视觉、手绘漫画等方式,展示“江岸好人”事迹,弘扬好人精神,是文明实践由传统的中心(所、站)延伸拓展至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尝试。

全市“喜迎二十大 传颂文明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缔造幸福生活汇演。

江岸区文明实践“云上小喇叭”直播活动。

“居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拓展到哪里。”武汉市明确标准建阵地,文明实践范围不断拓展。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175个、实践站3173个,延伸设立文明实践点683个。制发《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规范文明实践阵地“八个一”建设基本内容,组织全国、省市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市区优质资源落到基层、惠及百姓。各区文明实践中心与区文明办一体化运作,人员打通使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各区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硚口区用红色故事汇、音乐会等方式,开展“‘理响’汉江湾,百姓大舞台”群众性宣讲活动;青山区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视频“青山来信”“美好青山”,打造“听习总书记的话”宣讲团、绿色红钢城“学习园地”等特色品牌,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共计1000余场……目前,全市培育百姓宣讲员8000余人,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通过方言土语、文艺演出、“大喇叭”等方式,开展线下线上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楷模与少年”宣讲实践活动。

青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暑期关爱行动”,宣传普及安全健康知识。

志愿服务暖人心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汉平原保存最完整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冬天有超过10万只候鸟迁徙飞来。”今年4月,在蔡甸区第六小学,2022年度“荆楚楷模”、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湿地卫士”、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向孩子们讲述“沉湖湿地”新变化,普及湿地保护知识。近年来,武汉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建强阵地、深化志愿服务,涌现出一大批像冯江这样大力践行志愿精神、共同缔造时代新风的文明传播者和践行者。

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候鸟卫士”冯江在蔡甸区第六小学开展志愿宣讲活动。

中国好人、湖北省道德模范张龙在洪山区文明实践空间带领大学生们参加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武汉市各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加强文明实践志愿者分类招募、培训管理,分别以总队、分队、小队形式开展活动,总队配置“8+N”志愿服务队伍,中心(所、站)全覆盖、分层级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超过1万个。在江岸区,“老马工作室”社区治理服务、“老红帽”党员义工宣传、“让爱洒满阳光家园”残疾群体融入社会、“夕阳特使”科技助老、“应急救援——星星力量守护社区平安·五社联动党员志愿先行”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舒心暖心;在青山区,创新开展“五好”创建活动,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山人争做“好当家、好街坊、好员工、好学生、好市民”,涌现各类好人典型数百位……

此外,全市创新开展每周“文明实践日”主题活动,制发《武汉市常态化推进每周‘文明实践日’主题活动的方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3万余场次。各区不断创新文明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推出“周三有约”“翻牌大开奖”“红巷爷爷”“天天敲门组”“文明实践直播间”等一批特色品牌项目,有力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汉阳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现场。

硚口区“武汉文明空间”设有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文明行为推广、硚口特色文明创建成果展示四个版块。

成风化俗聚人心

3月2日,新洲区“武汉文明空间”在区人民广场落成并正式向市民开放展示。当天,在“良心秤”雕塑下,全国道德模范、江家秤第五代传人江远斌向市民宣讲江家五代人恪守诚信打造“良心秤”的故事;6月28日,武昌区“武汉文明空间”在紫阳公园建成并开展“缤纷文明实践日”暨“声动武昌城”宣讲实践活动。现场,武昌区“新时代少年宣讲团”的宣讲员们声情并茂地宣讲着吴天祥、黄旭华等多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文明家庭代表韵味悠长地介绍自己的家风故事,现场的观众听得有滋有味,文明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汉口江滩一元广场,“武汉文明空间”吸引游客驻足。摄影/喻志勇

让一个人影响一群人,让一群人凝聚成一座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传递着道德和文明的力量。成风化俗聚人心,各区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还特别注重发挥区级融媒体中心作用,融合“互联网+文明实践”,拓展网上文明实践平台,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实践活动信息、服务动态传递到户、传播到人。江岸、硚口、汉阳、武昌、蔡甸等区先后开发小程序,江夏、黄陂等区依托政务信息平台、融媒体中心拓展网上实践渠道。

与此同时,为加强组织保障,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武汉市加强顶层设计,制发《武汉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包点联系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度》等文件,组织制定中心(所、站)三级阵地重点工作项目和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健全完善“1+3+5+N”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1”是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委一把手工程,“3”是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5”是突出文明实践五项工作内容,“N”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贯通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单元,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明实践工作格局。

武汉经开区沌口街道首届邻里文化节。

东西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职工书屋开展阅读活动。

江夏区五里界街界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元宵节文化活动。

新洲区“武汉文明空间”模范风采宣传栏。

如今,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力推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治理不断向好、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明乡风更加浓郁,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武汉市文明办 武汉宣传)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