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可以抱抱我吗?”暑期托管室里,一名小女孩怯生生地向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程睿“索”抱。原来,这名小女孩的父亲生病住院,母亲独自照顾她和大她两岁的哥哥,懂事的她很久没让妈妈抱了。
武汉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是政府实事项目,是为解决双职工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照料困难而设的公益项目。今年,全市开设172个托管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暑期托管项目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多家托管点发现,由于大学生等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托管室活动课程更加丰富多彩。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孩子们没有代沟,更容易获得孩子们的认同。他们带来的电子积木、3D打印、趣味编程吸引了孩子们,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兴趣。高校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联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做好托管室课堂“小老师”、开展田间调查、助力乡村振兴,从而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 东西湖区东新社区青少年空间
“3D打印、机械臂充盈了我们的整个夏天”
7月20日,11岁的奕彤(化名)兴奋地说:“我最喜欢手工制作,平时在学校里接触不到这么有趣的手工科学实验,现在对科学更有兴趣了。”
家住东西湖区东山街道的奕彤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和爸爸一起生活,经常独处,不愿意交友。令奕彤的爸爸惊喜的是,暑期托管室不仅解决了看护女儿的问题,还让女儿改变了很多。在托管室里,奕彤在与小伙伴合作创造手工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还喜欢与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们交流,并把认识的新朋友写进自己的作文里……
今年暑假,一支由21人组成的武汉理工大学“七彩信息 让梦飞翔——TIP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与东西湖区团组织结对,其中9名大学生志愿者从7月5日开始常驻东山街道东新社区青少年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托管服务。趣味编程、电子积木、3D打印、机械臂示教……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科技创新作品带到托管室,智能化的操作和炫酷的外形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
“在这里与孩子们相遇是一段美丽奇幻的历程,足以充盈我的整个夏天。帮助弟弟妹妹也让我有很多收获。”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赵莹露深切感受到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对孩子们的帮助。她告诉记者,她准备毕业后去贵州支教,想把在这里实践的经验和知识带给乡村的孩子们。
东西湖区团委负责人说,高校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搭起桥梁,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既为双职工等家庭解决了带娃难题,又为大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 洪山区景江社区青少年空间
城中村孩子们爱上了非遗剪纸
“先把纸对折,再画上萝卜和兔子,沿边裁剪。”7月20日下午,在洪山区洪山街道景江社区青少年空间里,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这里的托管孩子们上非遗剪纸创意课。该青少年空间主要招收周边城中村6岁至12岁的孩子。大学生志愿者们为这里的55个孩子提供剪纸创意、非遗绘画、科普知识等课程,并为他们辅导暑假作业。
“社会实践是我们近距离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好机会,也是我们利用自身所学为社会作贡献的好机会。”叶紫钰是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大二学生,他们团队共有16人,分4组开展活动。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尹杨告诉记者,今年参与武汉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的该校志愿者团队共有8支,2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来自该校不同专业,分布在东西湖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等区的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暑期托管项目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走进基层锻炼的平台。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特色,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全市172个托管点共招募了数十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从事托管基础服务工作,陪托管点的孩子们过暑假。
■ 江岸区越秀社区青少年空间
孩子们游泳池边学习防溺水
近日,一堂生动的暑期防溺水实践课在江岸区塔子湖街道越秀社区轻一健身游泳馆举行。
“不会游泳的叔叔落水了,你该怎么办?”游泳池边,宝捷应急救援队队员邓月婵正在给越秀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的孩子们讲授意外落水如何救人和自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在游泳池里扮演落水者的是宝捷应急救援队另一名队员,他正在水里扑腾、伸手呼救。
“你们注意看,他把手从水中伸出来,就会往下沉。”跟着邓月婵的讲解节奏,浮在水里的队员突然将双手从水里伸出来,向空中高高举起,他原本露在水面的头部瞬间没入游泳池。
“啊……”站在游泳池边的10多名孩子见状发出一片惊叫声。
“把手平放在身体两侧,增加浮力。”游泳池里的队员按照邓月婵的说法,头又浮上水面。孩子们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这堂课上,邓月婵还结合模拟人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地穿戴救生衣、在水中手脚抽筋后的正确处理方式、溺水者如何自救、施救者如何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防溺水意识和防范能力。
“暑假这么热,孩子们都喜欢在清凉的水里游泳。为了让防溺水宣传更加生动,我们特意把防溺水课堂搬到游泳池边,让孩子们更加形象地掌握溺水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越秀社区书记施红星说。
“这是我上的第二堂防溺水实践课,真实的救援场景让我知道了要珍爱生命、不能私自下水。如果不小心落水了,呼救时不能把手臂举起来,否则会沉下去。”11岁的向绍圻收获满满。
近日,越秀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携手区应急管理局,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红领巾小小应急宣传员”防溺水培训活动,吸引40余名参与托管的青少年参加,并从中选拔10人作为“红领巾小小应急宣传员”,赴辖区轻一健身游泳馆上暑期防溺水实践课。
■ 硚口区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
孩子们在“世界冠军摇篮”里
学打排球和篮球
“妈妈,您看我会打排球了。”7岁的谨一从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回到家后,手舞足蹈地给妈妈比划当天参加的运动主题活动。近日,硚口区宝丰街道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硚口同济健康城服务业集聚区托管室)30多名孩子走进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开展“‘冠军摇篮’筑童梦 ‘荷风青衿’伴成长”主题活动。
“1个、2个、3个……”运动馆里,孩子们大声地数着数,排球就像在老师手臂上生了根似的,不往旁边“跑”。“把球轻轻地往上一抛,左手和右手迅速合掌交叉,等球落下时,两腿一弯,手臂一抬,球就能起来了。”培训中心教练给孩子们讲解、示范了排球基本动作要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孩子们在教练和助教的指导下熟悉动作,练习掂球技巧。“这是我第一次打排球。”满头大汗的谨一兴奋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要练好球,回去打给妈妈看。可是,排球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谨一一用力气,它就会跳得好高。虽然不能像教练那样熟练地控制住排球,但能把排球弹起来都足以让这群孩子兴奋半天。
“这里真是太有趣了,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天气热、路程远都不能阻止谨一每天早上7时起床,和妈妈一起坐30至40分钟公交车来到托管室的热情。“托管室活动丰富,户外体育活动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去年,我们没能报上名。今年,团市委发布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名单,我们立刻来报名了。”谨一的爸爸说,他和妻子是双职工,暑假里能有这样一个让孩子“放飞心灵”的空间真是太好了。
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每周开展三类体育运动课程,少儿体适能训练、篮球运动、排球运动都深受孩子们喜欢,活动从7月5日持续到7月底。
“我最喜欢篮球训练课。”10岁的皓天是一名听力一级残疾男孩,但听力障碍并没有影响他参与青少年空间活动的热情。每天早上,爷爷都会送他来青少年空间托管室。他说:“每次上篮球训练课,我既开心又紧张。盯着球让我很紧张,我担心把球传丢了。如果球真的传丢了,大家就会哈哈大笑。然后,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草丛里,看谁能最快地把球捡回来。”
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是武汉市青少年暑期172家公益托管室之一。硚口区是全国有名的体育强区,先后走出了韩爱萍、伏明霞、乔红等15位世界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今年暑期,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活动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展开,每周开展三类体育运动课程,活动得到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的支持。
葛洲坝社区书记舒利告诉记者,葛洲坝社区将继续发扬硚口“世界冠军摇篮”的争先精神,开展多样性系列活动,丰富辖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让他们在火热的假期里“解锁”体育新技能,变身运动“小达人”。(长江日报 记者 马慧洁)
发表时间:2023-07-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哥哥,可以抱抱我吗?”暑期托管室里,一名小女孩怯生生地向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程睿“索”抱。原来,这名小女孩的父亲生病住院,母亲独自照顾她和大她两岁的哥哥,懂事的她很久没让妈妈抱了。
武汉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是政府实事项目,是为解决双职工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照料困难而设的公益项目。今年,全市开设172个托管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暑期托管项目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多家托管点发现,由于大学生等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托管室活动课程更加丰富多彩。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孩子们没有代沟,更容易获得孩子们的认同。他们带来的电子积木、3D打印、趣味编程吸引了孩子们,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兴趣。高校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联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做好托管室课堂“小老师”、开展田间调查、助力乡村振兴,从而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 东西湖区东新社区青少年空间
“3D打印、机械臂充盈了我们的整个夏天”
7月20日,11岁的奕彤(化名)兴奋地说:“我最喜欢手工制作,平时在学校里接触不到这么有趣的手工科学实验,现在对科学更有兴趣了。”
家住东西湖区东山街道的奕彤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和爸爸一起生活,经常独处,不愿意交友。令奕彤的爸爸惊喜的是,暑期托管室不仅解决了看护女儿的问题,还让女儿改变了很多。在托管室里,奕彤在与小伙伴合作创造手工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还喜欢与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们交流,并把认识的新朋友写进自己的作文里……
今年暑假,一支由21人组成的武汉理工大学“七彩信息 让梦飞翔——TIP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与东西湖区团组织结对,其中9名大学生志愿者从7月5日开始常驻东山街道东新社区青少年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托管服务。趣味编程、电子积木、3D打印、机械臂示教……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科技创新作品带到托管室,智能化的操作和炫酷的外形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
“在这里与孩子们相遇是一段美丽奇幻的历程,足以充盈我的整个夏天。帮助弟弟妹妹也让我有很多收获。”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赵莹露深切感受到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对孩子们的帮助。她告诉记者,她准备毕业后去贵州支教,想把在这里实践的经验和知识带给乡村的孩子们。
东西湖区团委负责人说,高校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搭起桥梁,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既为双职工等家庭解决了带娃难题,又为大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 洪山区景江社区青少年空间
城中村孩子们爱上了非遗剪纸
“先把纸对折,再画上萝卜和兔子,沿边裁剪。”7月20日下午,在洪山区洪山街道景江社区青少年空间里,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这里的托管孩子们上非遗剪纸创意课。该青少年空间主要招收周边城中村6岁至12岁的孩子。大学生志愿者们为这里的55个孩子提供剪纸创意、非遗绘画、科普知识等课程,并为他们辅导暑假作业。
“社会实践是我们近距离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好机会,也是我们利用自身所学为社会作贡献的好机会。”叶紫钰是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大二学生,他们团队共有16人,分4组开展活动。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尹杨告诉记者,今年参与武汉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的该校志愿者团队共有8支,2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来自该校不同专业,分布在东西湖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等区的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暑期托管项目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走进基层锻炼的平台。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特色,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全市172个托管点共招募了数十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从事托管基础服务工作,陪托管点的孩子们过暑假。
■ 江岸区越秀社区青少年空间
孩子们游泳池边学习防溺水
近日,一堂生动的暑期防溺水实践课在江岸区塔子湖街道越秀社区轻一健身游泳馆举行。
“不会游泳的叔叔落水了,你该怎么办?”游泳池边,宝捷应急救援队队员邓月婵正在给越秀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的孩子们讲授意外落水如何救人和自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在游泳池里扮演落水者的是宝捷应急救援队另一名队员,他正在水里扑腾、伸手呼救。
“你们注意看,他把手从水中伸出来,就会往下沉。”跟着邓月婵的讲解节奏,浮在水里的队员突然将双手从水里伸出来,向空中高高举起,他原本露在水面的头部瞬间没入游泳池。
“啊……”站在游泳池边的10多名孩子见状发出一片惊叫声。
“把手平放在身体两侧,增加浮力。”游泳池里的队员按照邓月婵的说法,头又浮上水面。孩子们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这堂课上,邓月婵还结合模拟人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地穿戴救生衣、在水中手脚抽筋后的正确处理方式、溺水者如何自救、施救者如何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防溺水意识和防范能力。
“暑假这么热,孩子们都喜欢在清凉的水里游泳。为了让防溺水宣传更加生动,我们特意把防溺水课堂搬到游泳池边,让孩子们更加形象地掌握溺水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越秀社区书记施红星说。
“这是我上的第二堂防溺水实践课,真实的救援场景让我知道了要珍爱生命、不能私自下水。如果不小心落水了,呼救时不能把手臂举起来,否则会沉下去。”11岁的向绍圻收获满满。
近日,越秀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携手区应急管理局,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红领巾小小应急宣传员”防溺水培训活动,吸引40余名参与托管的青少年参加,并从中选拔10人作为“红领巾小小应急宣传员”,赴辖区轻一健身游泳馆上暑期防溺水实践课。
■ 硚口区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
孩子们在“世界冠军摇篮”里
学打排球和篮球
“妈妈,您看我会打排球了。”7岁的谨一从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回到家后,手舞足蹈地给妈妈比划当天参加的运动主题活动。近日,硚口区宝丰街道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硚口同济健康城服务业集聚区托管室)30多名孩子走进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开展“‘冠军摇篮’筑童梦 ‘荷风青衿’伴成长”主题活动。
“1个、2个、3个……”运动馆里,孩子们大声地数着数,排球就像在老师手臂上生了根似的,不往旁边“跑”。“把球轻轻地往上一抛,左手和右手迅速合掌交叉,等球落下时,两腿一弯,手臂一抬,球就能起来了。”培训中心教练给孩子们讲解、示范了排球基本动作要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孩子们在教练和助教的指导下熟悉动作,练习掂球技巧。“这是我第一次打排球。”满头大汗的谨一兴奋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要练好球,回去打给妈妈看。可是,排球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谨一一用力气,它就会跳得好高。虽然不能像教练那样熟练地控制住排球,但能把排球弹起来都足以让这群孩子兴奋半天。
“这里真是太有趣了,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天气热、路程远都不能阻止谨一每天早上7时起床,和妈妈一起坐30至40分钟公交车来到托管室的热情。“托管室活动丰富,户外体育活动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去年,我们没能报上名。今年,团市委发布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名单,我们立刻来报名了。”谨一的爸爸说,他和妻子是双职工,暑假里能有这样一个让孩子“放飞心灵”的空间真是太好了。
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每周开展三类体育运动课程,少儿体适能训练、篮球运动、排球运动都深受孩子们喜欢,活动从7月5日持续到7月底。
“我最喜欢篮球训练课。”10岁的皓天是一名听力一级残疾男孩,但听力障碍并没有影响他参与青少年空间活动的热情。每天早上,爷爷都会送他来青少年空间托管室。他说:“每次上篮球训练课,我既开心又紧张。盯着球让我很紧张,我担心把球传丢了。如果球真的传丢了,大家就会哈哈大笑。然后,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草丛里,看谁能最快地把球捡回来。”
葛洲坝社区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是武汉市青少年暑期172家公益托管室之一。硚口区是全国有名的体育强区,先后走出了韩爱萍、伏明霞、乔红等15位世界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今年暑期,青少年空间托管室活动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展开,每周开展三类体育运动课程,活动得到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的支持。
葛洲坝社区书记舒利告诉记者,葛洲坝社区将继续发扬硚口“世界冠军摇篮”的争先精神,开展多样性系列活动,丰富辖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让他们在火热的假期里“解锁”体育新技能,变身运动“小达人”。(长江日报 记者 马慧洁)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