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汇聚家庭力量 绽放文明之花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0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家庭是城市的细胞,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襄阳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家庭等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以家庭文明带动社会文明。

在襄阳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夫妻搭档、亲子搭档以及全家总动员从事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家以良好家风、美德善行树立起文明榜样,以“小家”带动“大家”,真正做到让文明从家庭出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共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开展多种活动 营造文明氛围

从2016年9月开始,全市上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为文明家庭创建营造氛围,以村(社区)、镇(办)为单位,开展优良家风传承活动。

“老实本分,艰苦奋斗,阖家幸福”“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走进樊城定中门街道办事处水星台社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家家户户门前精致古朴的家训牌。

襄州区伙牌镇充分发挥家风展陈馆的阵地作用,让更多群众从传统家风家训中汲取道德力量,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襄阳市妇联常态化开展寻找襄阳“最美家庭”活动,发挥品牌影响力。这些“最美家庭”中,家庭成员有的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有的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的在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有的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此外,襄阳市委文明办、市妇联联合襄阳市小记者团开展“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活动,以学生讲家风为主要形式,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让文明润泽襄阳城。

襄阳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好婆媳”“孝心子女”等评选活动,力求群众感兴趣、群众全参与、群众得实惠,着力传播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

文明家庭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评选文明家庭 树立榜样模范

2017年11月,襄阳市制定了《襄阳市市级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试行)》,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

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抓的是社会根本,谋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2019年,襄阳开展了首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按照《襄阳市市级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试行)》,我市各地积极推荐候选家庭。

经过宣传发动、筛选把关、社会公示等环节,一大批价值鲜明、导向突出、事迹感人、影响力大的文明家庭脱颖而出。我市的王华革家庭、赵福兰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李娜家庭等7户家庭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家庭”,余冬梅家庭等125户家庭被评为“襄阳市文明家庭”。其中,襄阳市文明家庭代表金英还参加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市委文明办表示,这些文明家庭的成员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

宣传先进事迹 助推城市文明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王华革家庭、赵福兰家庭……在襄阳大街小巷设置的文明家庭宣传展示栏,向市民解读家庭幸福的“密码”。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文明家庭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倡导见贤思齐、向善向美的鲜明价值取向,让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家庭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2022年底,市委文明办发起“文明家‘襄’”襄阳市文明家庭创建推广项目,组建文明家庭宣讲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先进事迹宣讲活动。2023年春节期间,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11场,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共创文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推广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活动4场。

“最好的家风就是言传身教。”襄州区石桥镇竹园村妇女主任李凤娟表示,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和宣传典型家庭先进事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实、落细,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家庭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襄阳市将进一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和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为全市汇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通讯员 许维)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襄阳:汇聚家庭力量 绽放文明之花

发表时间:2023-04-0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家庭是城市的细胞,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襄阳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家庭等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以家庭文明带动社会文明。

在襄阳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夫妻搭档、亲子搭档以及全家总动员从事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家以良好家风、美德善行树立起文明榜样,以“小家”带动“大家”,真正做到让文明从家庭出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共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开展多种活动 营造文明氛围

从2016年9月开始,全市上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为文明家庭创建营造氛围,以村(社区)、镇(办)为单位,开展优良家风传承活动。

“老实本分,艰苦奋斗,阖家幸福”“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走进樊城定中门街道办事处水星台社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家家户户门前精致古朴的家训牌。

襄州区伙牌镇充分发挥家风展陈馆的阵地作用,让更多群众从传统家风家训中汲取道德力量,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襄阳市妇联常态化开展寻找襄阳“最美家庭”活动,发挥品牌影响力。这些“最美家庭”中,家庭成员有的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有的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的在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有的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此外,襄阳市委文明办、市妇联联合襄阳市小记者团开展“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活动,以学生讲家风为主要形式,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让文明润泽襄阳城。

襄阳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好婆媳”“孝心子女”等评选活动,力求群众感兴趣、群众全参与、群众得实惠,着力传播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

文明家庭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评选文明家庭 树立榜样模范

2017年11月,襄阳市制定了《襄阳市市级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试行)》,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

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抓的是社会根本,谋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2019年,襄阳开展了首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按照《襄阳市市级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试行)》,我市各地积极推荐候选家庭。

经过宣传发动、筛选把关、社会公示等环节,一大批价值鲜明、导向突出、事迹感人、影响力大的文明家庭脱颖而出。我市的王华革家庭、赵福兰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李娜家庭等7户家庭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家庭”,余冬梅家庭等125户家庭被评为“襄阳市文明家庭”。其中,襄阳市文明家庭代表金英还参加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市委文明办表示,这些文明家庭的成员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

宣传先进事迹 助推城市文明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王华革家庭、赵福兰家庭……在襄阳大街小巷设置的文明家庭宣传展示栏,向市民解读家庭幸福的“密码”。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文明家庭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倡导见贤思齐、向善向美的鲜明价值取向,让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家庭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2022年底,市委文明办发起“文明家‘襄’”襄阳市文明家庭创建推广项目,组建文明家庭宣讲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先进事迹宣讲活动。2023年春节期间,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11场,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共创文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推广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活动4场。

“最好的家风就是言传身教。”襄州区石桥镇竹园村妇女主任李凤娟表示,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和宣传典型家庭先进事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实、落细,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家庭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襄阳市将进一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和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为全市汇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通讯员 许维)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