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同心 “共同缔造”红色家园——潜江市渔洋镇拖船埠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工作综述

A-   A+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2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现在的拖船埠一天比一天好,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这些变化,都要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拖船埠的大力支持。”近日,记者走进拖船埠景区,只听见景区导游满怀自豪之情对到来的游客说道。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拖船埠村,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现有4个村民小组、224户、1060人和2753亩耕地,先后被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该村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共谋共建,革命老区重新焕发“红色”光辉。

决策共谋,统一基调抓转变

“古街两旁有的房子墙壁垮塌,有的屋顶瓦都快掉了,进村的路只有2.5米宽,村头的广场上还有3个大水坑,运粮河里到处是垃圾。”村民刘阿姨向记者讲述着拖船埠村以前的模样。早前老城西街因为周边都是坟墓,还被当地老百姓称作“鬼街”。

自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拖船埠纳入全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并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进行打造。

为转变“干部干、群众看”“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组织群众一起参与村庄建设,2021年3月,市委组织部组织12个市直相关部门在拖船埠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各项任务内容、责任部门以及完成时限,建立起“部门+党员+群众”的紧密联系机制,大战100天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规划。

自景区施工正式启动以来,从整体规划到项目施工,充分发挥党员会、群众会、代表会“三会”作用,广泛凝聚一切力量加速推进项目,并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乡贤能人等多方面力量组成专班,5天内实现533座坟墓全部搬移,动用最短的时间建起占地8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

发展共建,动员群众齐参与

景区建设中,渔洋镇始终坚持“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原则,积极号召村民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来,采取“白天上门做工作,晚上碰面补功课”的工作方式,村民主动加入到义务劳动、无偿清障除杂等工作中,并完成革命旧址收购10处、房屋27栋、鱼塘2处,土地征收9亩,拆除项目区违建24处。

凝聚智力抓建设,该镇大力实施“三乡工程”,积极鼓励本地能人及外地客商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一年多以来,涌现出了以孙涛、肖蒙蒙等为代表的一批高学历年轻代表。

“我原来在武汉工作,家里面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村正在开展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我回来后发现家乡大变样了。虽然收入相对减少了一点,但能宣传拖船埠,觉得很自豪很荣耀。”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专职讲解员肖蒙蒙说。

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该镇积极鼓励烈士后代、村民群众发挥义举捐地捐房。开明绅士刘天昌的孙子刘应桂,主动将自家老宅(原红五军军部旧址前的房屋)捐献给了政府。

今年5月,小南海水系连通工程正式启动,项目约占地300多亩,涉及拆迁的10户村民全部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鱼塘和自留地。拖船埠村委会主任冯在友说:“我把50多亩螃蟹塘捐出来了,用于支持小南海项目建设。”

建设共管,人人加入共治理

近年来,渔洋镇利用“塆台夜话”、调查走访、群众座谈、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尽最大努力动员村民群众积极参与景区治理,村民们纷纷出谋划策、捐款捐物、义务帮工,共同助力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实现了“一年成雏形、两年建产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也加入其中。

在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建成后,潜江市拖船埠旅游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由村集体全资入股,聘请村民参与运营,制定治理和分红机制,出台“拖九条”政策,让村民同治理、同受益。

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食里乡农家乐负责人胡志兵说:“从我们这3个月的营业收益来看,每个月大概在20万元上下。”

从“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群众跟着干”到现在“党员干部接着干,村民群众自发干”。目前,拖船埠村已发动村民新建农家乐、民宿、商铺等旅游业态15家,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走进如今的拖船埠,景区内村标牌坊、纪念广场、历史老街、钱瑛纪念馆、退役坦克展、星火桥等一批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政策的支持下,曾经的革命老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潜江日报 见习记者 万云昊 通讯员 谭剑锋)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干群同心 “共同缔造”红色家园——潜江市渔洋镇拖船埠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工作综述

发表时间:2022-11-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现在的拖船埠一天比一天好,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这些变化,都要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拖船埠的大力支持。”近日,记者走进拖船埠景区,只听见景区导游满怀自豪之情对到来的游客说道。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拖船埠村,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现有4个村民小组、224户、1060人和2753亩耕地,先后被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该村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共谋共建,革命老区重新焕发“红色”光辉。

决策共谋,统一基调抓转变

“古街两旁有的房子墙壁垮塌,有的屋顶瓦都快掉了,进村的路只有2.5米宽,村头的广场上还有3个大水坑,运粮河里到处是垃圾。”村民刘阿姨向记者讲述着拖船埠村以前的模样。早前老城西街因为周边都是坟墓,还被当地老百姓称作“鬼街”。

自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拖船埠纳入全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并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进行打造。

为转变“干部干、群众看”“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组织群众一起参与村庄建设,2021年3月,市委组织部组织12个市直相关部门在拖船埠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各项任务内容、责任部门以及完成时限,建立起“部门+党员+群众”的紧密联系机制,大战100天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规划。

自景区施工正式启动以来,从整体规划到项目施工,充分发挥党员会、群众会、代表会“三会”作用,广泛凝聚一切力量加速推进项目,并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乡贤能人等多方面力量组成专班,5天内实现533座坟墓全部搬移,动用最短的时间建起占地8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

发展共建,动员群众齐参与

景区建设中,渔洋镇始终坚持“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原则,积极号召村民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来,采取“白天上门做工作,晚上碰面补功课”的工作方式,村民主动加入到义务劳动、无偿清障除杂等工作中,并完成革命旧址收购10处、房屋27栋、鱼塘2处,土地征收9亩,拆除项目区违建24处。

凝聚智力抓建设,该镇大力实施“三乡工程”,积极鼓励本地能人及外地客商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一年多以来,涌现出了以孙涛、肖蒙蒙等为代表的一批高学历年轻代表。

“我原来在武汉工作,家里面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村正在开展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我回来后发现家乡大变样了。虽然收入相对减少了一点,但能宣传拖船埠,觉得很自豪很荣耀。”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专职讲解员肖蒙蒙说。

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该镇积极鼓励烈士后代、村民群众发挥义举捐地捐房。开明绅士刘天昌的孙子刘应桂,主动将自家老宅(原红五军军部旧址前的房屋)捐献给了政府。

今年5月,小南海水系连通工程正式启动,项目约占地300多亩,涉及拆迁的10户村民全部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鱼塘和自留地。拖船埠村委会主任冯在友说:“我把50多亩螃蟹塘捐出来了,用于支持小南海项目建设。”

建设共管,人人加入共治理

近年来,渔洋镇利用“塆台夜话”、调查走访、群众座谈、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尽最大努力动员村民群众积极参与景区治理,村民们纷纷出谋划策、捐款捐物、义务帮工,共同助力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实现了“一年成雏形、两年建产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也加入其中。

在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建成后,潜江市拖船埠旅游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由村集体全资入股,聘请村民参与运营,制定治理和分红机制,出台“拖九条”政策,让村民同治理、同受益。

拖船埠红色革命基地食里乡农家乐负责人胡志兵说:“从我们这3个月的营业收益来看,每个月大概在20万元上下。”

从“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群众跟着干”到现在“党员干部接着干,村民群众自发干”。目前,拖船埠村已发动村民新建农家乐、民宿、商铺等旅游业态15家,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走进如今的拖船埠,景区内村标牌坊、纪念广场、历史老街、钱瑛纪念馆、退役坦克展、星火桥等一批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政策的支持下,曾经的革命老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潜江日报 见习记者 万云昊 通讯员 谭剑锋)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