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张义波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A-   A+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09日    来源:宜昌文明网

他曾背着奶奶上大学 今朝回乡反哺乡亲

张义波(左一)与秭归特校孩子们正在做游戏 何宝喜 摄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4月15日,共青团中央作出表彰决定,授予293个团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授予377个团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授予457人(含追授3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予341人(含追授1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秭归县水田坝乡人民政府团委副书记张义波榜上有名,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据悉,“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团干部的最高荣誉,该奖项旨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广大团干部奋发有为、再创佳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征程上留下无悔人生的奋斗足迹。

  出生寒门山里娃

  背着奶奶上大学

  1985年3月,张义波出生于秭归县水田坝乡联营村。9岁就成了孤儿,从那时起,他就跟着爷爷奶奶,过着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种地的生活。17岁时,爷爷因病去世,从此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读高中时的张义波,每个月请假回家帮奶奶干比较重的农活,到了冬天,他便专门请假回家砍柴,保证奶奶在家取暖和生活的需要。每次砍柴,他的手上总是不可避免地扎满了刺,几次命悬一线,他都咬牙坚持。

  2007年,张义波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武汉求学期间,他边读书,边打工,为奶奶争取生活费和医药费。在读大学期间,他一共打了八份工,每个月把打工挣的钱寄给奶奶买米买药。而他自己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元以内,每天早上两个馒头0.7元,中午和晚上都是0.3元的饭,1元钱的菜,每天的生活费是3.3元。

  2009年12月,奶奶再次病倒,生活无法自理,无奈之下,张义波把奶奶带到武汉治病。医生检查后说:“奶奶的风湿病很严重,需要长期的观察治疗。”学校领导知道情况后,立马给张义波和奶奶腾出了一间宿舍,免费让他们奶孙俩居住。

  张义波每天给奶奶洗脸、梳头、洗脚、换药,背着奶奶到校园散步,慢慢地,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学校领导在百忙中看望张义波和奶奶,奶奶总是拉着张义波的手说:“这都是你的恩人,将来你要报答他们。”

  毅然辞职回乡村

  带领乡亲奔富路

  大学毕业后,张义波成为湖北经视的一名记者。由于武汉天气很热,奶奶很不适应,在她身体好转后,她执意要回家乡秭归。奶奶几次独自跑到大街上迷了路,张义波请同学帮忙找回来。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将奶奶送回老家,请几个邻居帮忙照看。

  2011年8月,张义波不顾亲友的反对辞去湖北经视的工作,回到秭归水田坝乡联营村,照顾年过九旬的奶奶。2011年10月,村委会换届选举,张义波高票当选村财经委员。面对联营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张义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00多万元,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农业项目,使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2017年,张义波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但他并没有选择安逸度日,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主动请缨到难点村董家冲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该村基础条件较差,矛盾较为突出。到村后,他夜以继日走访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用脚步数量,丈量对党事业的忠诚度”的诺言,把脚步印到了每家老百姓的堂屋里,一年穿破了4双鞋。

  张义波时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走访农户的笔记。他组织开展“村落夜话”50多场次,成功化解了多年积累的矛盾纠纷;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改善饮水、用电、修路等基础设施。

  胡开明是张义波的一个“结亲户”,他整天和轮椅相伴。从2011年起,张义波每个月都去看望他,鼓励他坚强面对生活。2014年,他坐的轮椅坏了,张义波通过媒体向好心人征集,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他每天靠尿袋排尿,张义波每个月自掏腰包给他购买两个尿袋,骑摩托车送到他家里,每次送尿袋往返路程40多公里,并承诺帮助其终生。

  初心不改做公益

  用大爱反哺社会

 

秭归职教中心张义波志愿服务队的队员走进秭归特校开展爱心服务活动 何宝喜 摄 

  张义波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成长路上得到了党和政府、学校以及社会无数好心人对他的关怀和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了桑叶就要吐丝”,这是张义波的座右铭。

  当张义波还是学生时,他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求学时,看见很多农民工孩子学习无助时,他主动义务帮助他们学习,由于需要帮助的学生很多,而个人能力且有限,2009年4月,他发起并成立“阳光家教社”,组织优秀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义务学习辅导。张义波带头上门义务家教,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大学生加入了“阳光家教社”,一批批的教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爱心家教。仅张义波在校期间内,先后有300多位教员为600名孩子提供了累计6万余小时义务家教。

  因成绩突出,2016年11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把“阳光家教社”升级打造为“张义波志愿服务队”,2018年3月,秭归县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为进一步弘扬张义波自强不息,奉献社会的精神,2019年6月,秭归县水田坝乡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2022年1月,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张义波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

  13年来,张义波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等节假日送温暖等活动40余项;立足助力省市文明创建、社区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孤残病弱群体、助力精准扶贫、环境保护等领域,累计开展“义务家教”、“送文艺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项目60余项,帮助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10000余人次。张义波志愿服务队队员还服务于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要赛会。在他的感召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中还培育出2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大美西部继续兑现他们报效祖国的青春誓言。

  张义波志愿服务队连续10年在秭归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每次活动时间为20天,累计帮助秭归城乡留守儿童1500余人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三峡日报》等媒体对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先进事迹争相报道,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等多项荣誉。

  得到爱,传递爱,张义波得到社会的帮助后,他发奋图强,从而圆了大学梦,并且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就像一条“春蚕”,吃了桑叶不断吐露新丝。张义波从照顾奶奶到辞职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把小爱转化为社会大爱。他积极投身公益,牵头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自己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号召更多人投身公益。他以青春之我建设故土,以志愿服务为笔、血汗为墨,全心全意关爱弱势群体,初心不解、奉献社会,刻画出新时代基层优秀共青团干部的良好形象。

  张义波先后荣获“中国好人”、“中华新二十四孝“、“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荆楚楷模”、“宜昌发展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我成长的每一步,获得这么多荣誉,都是党和政府培养教育的结果,我只是做了点儿回报社会应该做的事情,得到爱,传递爱是我一生的追求,永无止境。”张义波坚定的说道。(三峡商报全媒记者何宝喜 通讯员 刘国萍)

责任编辑:乔奇 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中国好人”张义波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发表时间:2022-05-09 来源:宜昌文明网

他曾背着奶奶上大学 今朝回乡反哺乡亲

张义波(左一)与秭归特校孩子们正在做游戏 何宝喜 摄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4月15日,共青团中央作出表彰决定,授予293个团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授予377个团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授予457人(含追授3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予341人(含追授1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秭归县水田坝乡人民政府团委副书记张义波榜上有名,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据悉,“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团干部的最高荣誉,该奖项旨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广大团干部奋发有为、再创佳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征程上留下无悔人生的奋斗足迹。

  出生寒门山里娃

  背着奶奶上大学

  1985年3月,张义波出生于秭归县水田坝乡联营村。9岁就成了孤儿,从那时起,他就跟着爷爷奶奶,过着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种地的生活。17岁时,爷爷因病去世,从此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读高中时的张义波,每个月请假回家帮奶奶干比较重的农活,到了冬天,他便专门请假回家砍柴,保证奶奶在家取暖和生活的需要。每次砍柴,他的手上总是不可避免地扎满了刺,几次命悬一线,他都咬牙坚持。

  2007年,张义波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武汉求学期间,他边读书,边打工,为奶奶争取生活费和医药费。在读大学期间,他一共打了八份工,每个月把打工挣的钱寄给奶奶买米买药。而他自己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元以内,每天早上两个馒头0.7元,中午和晚上都是0.3元的饭,1元钱的菜,每天的生活费是3.3元。

  2009年12月,奶奶再次病倒,生活无法自理,无奈之下,张义波把奶奶带到武汉治病。医生检查后说:“奶奶的风湿病很严重,需要长期的观察治疗。”学校领导知道情况后,立马给张义波和奶奶腾出了一间宿舍,免费让他们奶孙俩居住。

  张义波每天给奶奶洗脸、梳头、洗脚、换药,背着奶奶到校园散步,慢慢地,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学校领导在百忙中看望张义波和奶奶,奶奶总是拉着张义波的手说:“这都是你的恩人,将来你要报答他们。”

  毅然辞职回乡村

  带领乡亲奔富路

  大学毕业后,张义波成为湖北经视的一名记者。由于武汉天气很热,奶奶很不适应,在她身体好转后,她执意要回家乡秭归。奶奶几次独自跑到大街上迷了路,张义波请同学帮忙找回来。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将奶奶送回老家,请几个邻居帮忙照看。

  2011年8月,张义波不顾亲友的反对辞去湖北经视的工作,回到秭归水田坝乡联营村,照顾年过九旬的奶奶。2011年10月,村委会换届选举,张义波高票当选村财经委员。面对联营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张义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00多万元,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农业项目,使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2017年,张义波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但他并没有选择安逸度日,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主动请缨到难点村董家冲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该村基础条件较差,矛盾较为突出。到村后,他夜以继日走访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用脚步数量,丈量对党事业的忠诚度”的诺言,把脚步印到了每家老百姓的堂屋里,一年穿破了4双鞋。

  张义波时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走访农户的笔记。他组织开展“村落夜话”50多场次,成功化解了多年积累的矛盾纠纷;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改善饮水、用电、修路等基础设施。

  胡开明是张义波的一个“结亲户”,他整天和轮椅相伴。从2011年起,张义波每个月都去看望他,鼓励他坚强面对生活。2014年,他坐的轮椅坏了,张义波通过媒体向好心人征集,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他每天靠尿袋排尿,张义波每个月自掏腰包给他购买两个尿袋,骑摩托车送到他家里,每次送尿袋往返路程40多公里,并承诺帮助其终生。

  初心不改做公益

  用大爱反哺社会

 

秭归职教中心张义波志愿服务队的队员走进秭归特校开展爱心服务活动 何宝喜 摄 

  张义波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成长路上得到了党和政府、学校以及社会无数好心人对他的关怀和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了桑叶就要吐丝”,这是张义波的座右铭。

  当张义波还是学生时,他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求学时,看见很多农民工孩子学习无助时,他主动义务帮助他们学习,由于需要帮助的学生很多,而个人能力且有限,2009年4月,他发起并成立“阳光家教社”,组织优秀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义务学习辅导。张义波带头上门义务家教,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大学生加入了“阳光家教社”,一批批的教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爱心家教。仅张义波在校期间内,先后有300多位教员为600名孩子提供了累计6万余小时义务家教。

  因成绩突出,2016年11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把“阳光家教社”升级打造为“张义波志愿服务队”,2018年3月,秭归县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为进一步弘扬张义波自强不息,奉献社会的精神,2019年6月,秭归县水田坝乡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2022年1月,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张义波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

  13年来,张义波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等节假日送温暖等活动40余项;立足助力省市文明创建、社区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孤残病弱群体、助力精准扶贫、环境保护等领域,累计开展“义务家教”、“送文艺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项目60余项,帮助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10000余人次。张义波志愿服务队队员还服务于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要赛会。在他的感召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中还培育出2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大美西部继续兑现他们报效祖国的青春誓言。

  张义波志愿服务队连续10年在秭归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每次活动时间为20天,累计帮助秭归城乡留守儿童1500余人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三峡日报》等媒体对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先进事迹争相报道,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等多项荣誉。

  得到爱,传递爱,张义波得到社会的帮助后,他发奋图强,从而圆了大学梦,并且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就像一条“春蚕”,吃了桑叶不断吐露新丝。张义波从照顾奶奶到辞职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把小爱转化为社会大爱。他积极投身公益,牵头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自己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号召更多人投身公益。他以青春之我建设故土,以志愿服务为笔、血汗为墨,全心全意关爱弱势群体,初心不解、奉献社会,刻画出新时代基层优秀共青团干部的良好形象。

  张义波先后荣获“中国好人”、“中华新二十四孝“、“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荆楚楷模”、“宜昌发展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我成长的每一步,获得这么多荣誉,都是党和政府培养教育的结果,我只是做了点儿回报社会应该做的事情,得到爱,传递爱是我一生的追求,永无止境。”张义波坚定的说道。(三峡商报全媒记者何宝喜 通讯员 刘国萍)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