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归国青年教师言传身教激励莘莘学子

A-   A+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2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大学青年讲师团青年教师分团成员合影。 (受访单位供图)

11月18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备课会在武汉大学举行,32位青年教师围坐在一起,听代表试讲,讨论学习和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和感受,交流宣讲“小秘诀”,和他们一起讨论的,还有该校党委书记韩进……这样的备课会,近来已成为这个青年教师宣讲团的常态。

去年7月,武汉大学在原有的青年讲师团基础上,成立青年教师分团。目前共有成员32名,其中教授29名,“国字号”人才23人,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言传身教,向学生解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据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青年教师分团已在校内外开展宣讲200余场,备受欢迎,甚至需要“抢课”,线上线下覆盖受众10万余人次。

理论融入专业

以青年与青年的对话指引未来

“2020年初,我刚回老家,武汉暴发了疫情,我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有了以下对话……”哲学学院教授喻丰,用一段几乎能让所有人会心一笑的对话——质疑真警察的身份,开启了他的宣讲。“后来,警察同志加了微信,发了一张他站在派出所前面的照片证明自己不是骗子,我赶紧跟他道歉。”喻丰由此谈到,“人民至上也必定以人民的心理为中心,以‘我们’思考,和人民‘共情’,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说的‘想人民之所想’”。

青年讲师团的教师,是来自各院系不同专业的骨干,他们将二十大报告和专业紧密结合,以青年人的视角与语言诠释,让学生们听起来更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

“十年来,我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测绘学院教授袁强强从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数据讲起,解读了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战略的部分,并讲到定量遥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号召学生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们充满干劲。“只有将二十大精神、科研报国和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他们才能更加深刻领会,主动自觉践行。”袁强强说。

2019年,武汉大学组建“青年讲师团”,以优秀青年教师、管理人员、校友和大学生为宣讲主体,让青年给自己上好思政课。同时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要求、保障制度和激励办法,开展定期集体备课、不定期研讨座谈,设置季度、月度宣讲主题,并结合党的最新理论与讲师个人特色形成课程菜单,以“点单”形式供全校预约选择。截至目前,已进行各类宣讲2000多场。

不仅是讲座,青年讲师团还会开展其他形式的宣讲活动,让学生们体验更深。今年暑假,讲师团成员邓红兵教授带学生去宜昌,实地感受祖国生态环境的变化。

韩进说,我们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生对老师有天然的信任,我们的青年教师探索各种形式,宣讲二十大报告精神,不但让学生们入耳入脑,更让学生们入心,指引他们明确奋斗方向,激励他们为国奉献。

感召他人也影响自己

面向祖国需求科研育人

在宣讲过程中,青年教师们也收获颇多,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

“我自己是讲师团的受益者。”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袁荃深有感触。

80后袁荃从海外学成归来回到母校,2019年就加入了青年讲师团。虽然是讲师团中唯一一个“群众”,但她将宣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沉浸式”接受思政教育。

在备课、宣讲以及和其他讲师团成员交流中,她自己也被中国共产党强烈感召,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不仅如此,随着对党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我的科研也非常有帮助。以前我们这个学科主要是追踪国际前沿,从去年开始,我的研究重点转向国家重大需求。” 袁荃介绍,目前正在与企业合作,解决某种材料“卡脖子”技术,研发国产科研仪器。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还入选了省委宣讲团。为针对各行业不同的特点宣讲,他花大量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第一场宣讲备课花了一个月,但收获很大。”邓红兵梳理了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表述和要求,让他更强烈地感受到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他还邀请学生一同参与备课,在无形中感染更多人。“这让我更清晰地知道,未来的教学和科研的重点是什么,也让我的学生知道科研的意义和方向,对我和我的学生都有很大促进作用。”邓红兵说。

“我已学成归来

强国复兴有我”

“我已学成归来,强国复兴有我!”当天的备课会结束后,老师们一起向所有青年科学家喊话,号召他们回国报效祖国,并现场结合自身经历,动情地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2014年,我在国外留学时发现,对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老师们有所保留,这更加坚定了我学成回国的念头,一定要回到母校继续我的科研攻关,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要牢牢把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85后的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肖淞说。

肖淞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入职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从事高电压环保绝缘气体研究。他研制出国内首台环保气体绝缘高压电气设备,抢占国际高电压环保领域“高地”。2019年,肖淞作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这次大会让我很受触动,我觉得自己需要把这份情怀和责任传递给更多年轻人。”三年来,肖淞作为省、校、院三级青年讲师团成员,深入机关、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数十场宣讲。

“以前说,科学无国界,但现在各种‘卡脖子’技术说明,科学也有国界,科学家更有国界。”现场,不少老师都谈到了“卡脖子”技术,号召大家一同进行科技攻关,号召学生认真学习,扛起祖国的未来。

言传更要身教,青年讲师团老师们的经历,让学生们深受感染。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在读博士黄争辉说,以前只知道要好好学习,不太明确为何要这样,听完老师们的宣讲,深受触动,知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的研究和国家发展是一体的,更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介绍,近年来,武汉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2021年共引进716人,同层次高校人才加速度排名第一,2017—2021年新增国字号人才数量排名全国第七,极大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及科研攻关工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宋博)

责任编辑:何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武汉大学归国青年教师言传身教激励莘莘学子

发表时间:2022-11-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大学青年讲师团青年教师分团成员合影。 (受访单位供图)

11月18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备课会在武汉大学举行,32位青年教师围坐在一起,听代表试讲,讨论学习和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和感受,交流宣讲“小秘诀”,和他们一起讨论的,还有该校党委书记韩进……这样的备课会,近来已成为这个青年教师宣讲团的常态。

去年7月,武汉大学在原有的青年讲师团基础上,成立青年教师分团。目前共有成员32名,其中教授29名,“国字号”人才23人,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言传身教,向学生解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据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青年教师分团已在校内外开展宣讲200余场,备受欢迎,甚至需要“抢课”,线上线下覆盖受众10万余人次。

理论融入专业

以青年与青年的对话指引未来

“2020年初,我刚回老家,武汉暴发了疫情,我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有了以下对话……”哲学学院教授喻丰,用一段几乎能让所有人会心一笑的对话——质疑真警察的身份,开启了他的宣讲。“后来,警察同志加了微信,发了一张他站在派出所前面的照片证明自己不是骗子,我赶紧跟他道歉。”喻丰由此谈到,“人民至上也必定以人民的心理为中心,以‘我们’思考,和人民‘共情’,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说的‘想人民之所想’”。

青年讲师团的教师,是来自各院系不同专业的骨干,他们将二十大报告和专业紧密结合,以青年人的视角与语言诠释,让学生们听起来更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

“十年来,我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测绘学院教授袁强强从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数据讲起,解读了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战略的部分,并讲到定量遥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号召学生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们充满干劲。“只有将二十大精神、科研报国和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他们才能更加深刻领会,主动自觉践行。”袁强强说。

2019年,武汉大学组建“青年讲师团”,以优秀青年教师、管理人员、校友和大学生为宣讲主体,让青年给自己上好思政课。同时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要求、保障制度和激励办法,开展定期集体备课、不定期研讨座谈,设置季度、月度宣讲主题,并结合党的最新理论与讲师个人特色形成课程菜单,以“点单”形式供全校预约选择。截至目前,已进行各类宣讲2000多场。

不仅是讲座,青年讲师团还会开展其他形式的宣讲活动,让学生们体验更深。今年暑假,讲师团成员邓红兵教授带学生去宜昌,实地感受祖国生态环境的变化。

韩进说,我们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生对老师有天然的信任,我们的青年教师探索各种形式,宣讲二十大报告精神,不但让学生们入耳入脑,更让学生们入心,指引他们明确奋斗方向,激励他们为国奉献。

感召他人也影响自己

面向祖国需求科研育人

在宣讲过程中,青年教师们也收获颇多,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

“我自己是讲师团的受益者。”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袁荃深有感触。

80后袁荃从海外学成归来回到母校,2019年就加入了青年讲师团。虽然是讲师团中唯一一个“群众”,但她将宣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沉浸式”接受思政教育。

在备课、宣讲以及和其他讲师团成员交流中,她自己也被中国共产党强烈感召,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不仅如此,随着对党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我的科研也非常有帮助。以前我们这个学科主要是追踪国际前沿,从去年开始,我的研究重点转向国家重大需求。” 袁荃介绍,目前正在与企业合作,解决某种材料“卡脖子”技术,研发国产科研仪器。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还入选了省委宣讲团。为针对各行业不同的特点宣讲,他花大量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第一场宣讲备课花了一个月,但收获很大。”邓红兵梳理了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表述和要求,让他更强烈地感受到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他还邀请学生一同参与备课,在无形中感染更多人。“这让我更清晰地知道,未来的教学和科研的重点是什么,也让我的学生知道科研的意义和方向,对我和我的学生都有很大促进作用。”邓红兵说。

“我已学成归来

强国复兴有我”

“我已学成归来,强国复兴有我!”当天的备课会结束后,老师们一起向所有青年科学家喊话,号召他们回国报效祖国,并现场结合自身经历,动情地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2014年,我在国外留学时发现,对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老师们有所保留,这更加坚定了我学成回国的念头,一定要回到母校继续我的科研攻关,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要牢牢把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85后的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肖淞说。

肖淞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入职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从事高电压环保绝缘气体研究。他研制出国内首台环保气体绝缘高压电气设备,抢占国际高电压环保领域“高地”。2019年,肖淞作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这次大会让我很受触动,我觉得自己需要把这份情怀和责任传递给更多年轻人。”三年来,肖淞作为省、校、院三级青年讲师团成员,深入机关、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数十场宣讲。

“以前说,科学无国界,但现在各种‘卡脖子’技术说明,科学也有国界,科学家更有国界。”现场,不少老师都谈到了“卡脖子”技术,号召大家一同进行科技攻关,号召学生认真学习,扛起祖国的未来。

言传更要身教,青年讲师团老师们的经历,让学生们深受感染。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在读博士黄争辉说,以前只知道要好好学习,不太明确为何要这样,听完老师们的宣讲,深受触动,知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的研究和国家发展是一体的,更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介绍,近年来,武汉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2021年共引进716人,同层次高校人才加速度排名第一,2017—2021年新增国字号人才数量排名全国第七,极大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及科研攻关工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宋博)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