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融媒:记者变身“带货达人”

A-   A+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两年直播带货近千万元,“圈粉”40余万

  

竹山融媒主播正在直播带货。(通讯员 但兴竹 摄)

  

  “‘荷’你‘蟹’逅,‘胃’满竹山。朋友们,荷蟹是竹山特产——这种螃蟹长在荷塘里,水面荷叶飘香,水下螃蟹横行……”

  11月17日,夜幕降临,十堰市竹山县融媒体中心直播间准时开播。男主播余明明和女主播夏甜甜都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他们一边展示产自该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的荷蟹,一边讲述这个村从贫困村到十星级文明村的蜕变故事。助播端上一盘蒸好的螃蟹,两人边剥边吃,直播间里3000余名粉丝围观,点赞量达4万多人次。

  这是竹山融媒第480场直播。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董武介绍,该中心从2021年初开始直播带货,至今总销售额近千万元。

  白天跑新闻 晚上直播带货

  2019年3月,竹山县融媒体中心成立。

  许多乡镇找上门来,邀请中心做文旅、产业项目直播推广。当年年底,官渡镇组织“年货大集”直播,吸引周边游客驱车购买,现场火爆。

  “与其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跑,不如集中起来,在融媒体中心设主会场,组织全县的年货节!”参加官渡镇直播的同志提议,大家一致赞同。

  2021年初,竹山第一届网络年货节举行。

  余明明做过县广播电台主持人,有播音主持基础,率先转型主播。“起初很不适应。比如直播中不能说300元,要说300‘米’;一会帮商家吆喝,一会又帮消费者砍价,角色要随时切换。”

  年货节商品繁杂。余明明查阅资料,为20余种竹山特产各制作一份1500字资料。“开播前,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做个暖场,让观众更快进入氛围。”

  直播现场在电视演播室,后台结算借用别人的平台,4名记者转型的主播临阵磨枪、仓促上阵,即便如此,18场直播仍销售200余万元。

  竹山融媒年货节一炮打响。

  上门寻求合作的商户逐渐增多,直播带货方式不断翻新:助残直播、特色产品直播、专场直播……到2021年下半年,竹山融媒直播带货实现常态化,最初每周3场,现在增加到5场。

  竹山融媒建起专门的直播间,搭建用于后台结算的自有平台;主播增加到8人,5名记者,3名主持人,他们白天做新闻,晚上排班上直播;组建5人的支撑团队,负责助播、后台服务等。

  百万斤滞销脆李一周卖完

  今年7月底,竹山县文峰乡党委书记李光才顶着烈日来竹山融媒求援。

  该乡东钦村141户村民发展脆李800亩,今年丰产,总产量100万斤。“卖不动,李子都掉落地上,看着心疼。”

  8月2日,主播岳文静与直播团队来到东钦村,直播3小时,通过10个全媒体平台同步推送。直播还在进行,村党支部书记李昌文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他接上充电器,专门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做“接线员”。

  当天,东钦村脆李卖出13万斤;一周之内,全村滞销脆李销售一空。

  龙宝国是潘口乡魏沟村人,身患残疾,养鸡2000多只。今年年货节助残专场,主播夏甜甜和县残联理事长周清荣搭档,帮他卖了700只鸡,1只卖到150元。“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农户挣到钱,这是最让我们欣慰和开心的。”夏甜甜说。

  搭建云超市 “圈粉”40余万

  今年3月,竹山融媒建设线下的竹山特产云超市。

  “云超市”设9个专区展厅,囊括绿松石、茶、食用菌、竹笋、竹编等竹山特产,已入驻80多家农特产商户,辐射农户15万人。

  王丽被称作深河乡的“土鸡皇后”。2021年,她牵头组织的合作社卖出土鸡5万只。今年4月份,王丽的农鲜公司成为首批进驻“云超市”的企业之一。

  “除了销售,我也看重竹山融媒对产品的推广、宣传作用。”王丽说,“云超市”制定专门的形象推广方案,通过手机APP、微信、抖音号、短视频等多种平台全面推广,帮合作社土鸡打响品牌,“上网、出山,一站搞定。”

  目前,竹山融媒直播带货以公益性为主,大部分商户入驻“云超市”免收门槛费,直播销售提成较低。

  “和商业直播平台相比,我们更有公信力,这是核心竞争力。”董武说,通过直播带货、助农增收,竹山融媒的用户黏度不断增强,10个平台的总用户达40余万人。

  庞大的用户量让董武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将尝试与入驻“云超市”商户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销售分成、深度合作、举办活动等方式,把隐形流量更好变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竹山县委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媒体融合,借助电商赋能,进一步增强县级融媒体造血功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向继华)

责任编辑:何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竹山融媒:记者变身“带货达人”

发表时间:2022-11-22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两年直播带货近千万元,“圈粉”40余万

  

竹山融媒主播正在直播带货。(通讯员 但兴竹 摄)

  

  “‘荷’你‘蟹’逅,‘胃’满竹山。朋友们,荷蟹是竹山特产——这种螃蟹长在荷塘里,水面荷叶飘香,水下螃蟹横行……”

  11月17日,夜幕降临,十堰市竹山县融媒体中心直播间准时开播。男主播余明明和女主播夏甜甜都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他们一边展示产自该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的荷蟹,一边讲述这个村从贫困村到十星级文明村的蜕变故事。助播端上一盘蒸好的螃蟹,两人边剥边吃,直播间里3000余名粉丝围观,点赞量达4万多人次。

  这是竹山融媒第480场直播。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董武介绍,该中心从2021年初开始直播带货,至今总销售额近千万元。

  白天跑新闻 晚上直播带货

  2019年3月,竹山县融媒体中心成立。

  许多乡镇找上门来,邀请中心做文旅、产业项目直播推广。当年年底,官渡镇组织“年货大集”直播,吸引周边游客驱车购买,现场火爆。

  “与其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跑,不如集中起来,在融媒体中心设主会场,组织全县的年货节!”参加官渡镇直播的同志提议,大家一致赞同。

  2021年初,竹山第一届网络年货节举行。

  余明明做过县广播电台主持人,有播音主持基础,率先转型主播。“起初很不适应。比如直播中不能说300元,要说300‘米’;一会帮商家吆喝,一会又帮消费者砍价,角色要随时切换。”

  年货节商品繁杂。余明明查阅资料,为20余种竹山特产各制作一份1500字资料。“开播前,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做个暖场,让观众更快进入氛围。”

  直播现场在电视演播室,后台结算借用别人的平台,4名记者转型的主播临阵磨枪、仓促上阵,即便如此,18场直播仍销售200余万元。

  竹山融媒年货节一炮打响。

  上门寻求合作的商户逐渐增多,直播带货方式不断翻新:助残直播、特色产品直播、专场直播……到2021年下半年,竹山融媒直播带货实现常态化,最初每周3场,现在增加到5场。

  竹山融媒建起专门的直播间,搭建用于后台结算的自有平台;主播增加到8人,5名记者,3名主持人,他们白天做新闻,晚上排班上直播;组建5人的支撑团队,负责助播、后台服务等。

  百万斤滞销脆李一周卖完

  今年7月底,竹山县文峰乡党委书记李光才顶着烈日来竹山融媒求援。

  该乡东钦村141户村民发展脆李800亩,今年丰产,总产量100万斤。“卖不动,李子都掉落地上,看着心疼。”

  8月2日,主播岳文静与直播团队来到东钦村,直播3小时,通过10个全媒体平台同步推送。直播还在进行,村党支部书记李昌文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他接上充电器,专门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做“接线员”。

  当天,东钦村脆李卖出13万斤;一周之内,全村滞销脆李销售一空。

  龙宝国是潘口乡魏沟村人,身患残疾,养鸡2000多只。今年年货节助残专场,主播夏甜甜和县残联理事长周清荣搭档,帮他卖了700只鸡,1只卖到150元。“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农户挣到钱,这是最让我们欣慰和开心的。”夏甜甜说。

  搭建云超市 “圈粉”40余万

  今年3月,竹山融媒建设线下的竹山特产云超市。

  “云超市”设9个专区展厅,囊括绿松石、茶、食用菌、竹笋、竹编等竹山特产,已入驻80多家农特产商户,辐射农户15万人。

  王丽被称作深河乡的“土鸡皇后”。2021年,她牵头组织的合作社卖出土鸡5万只。今年4月份,王丽的农鲜公司成为首批进驻“云超市”的企业之一。

  “除了销售,我也看重竹山融媒对产品的推广、宣传作用。”王丽说,“云超市”制定专门的形象推广方案,通过手机APP、微信、抖音号、短视频等多种平台全面推广,帮合作社土鸡打响品牌,“上网、出山,一站搞定。”

  目前,竹山融媒直播带货以公益性为主,大部分商户入驻“云超市”免收门槛费,直播销售提成较低。

  “和商业直播平台相比,我们更有公信力,这是核心竞争力。”董武说,通过直播带货、助农增收,竹山融媒的用户黏度不断增强,10个平台的总用户达40余万人。

  庞大的用户量让董武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将尝试与入驻“云超市”商户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销售分成、深度合作、举办活动等方式,把隐形流量更好变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竹山县委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媒体融合,借助电商赋能,进一步增强县级融媒体造血功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向继华)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