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两周年 在街头巷尾遇见“文明黄石”

A-   A+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09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斑马线前司机主动停车礼让行人,爱狗人士出门遛狗不忘牵绳,口袋公园增多市民文明健身……《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黄石充分发动多方力量宣传倡导文明行为,扩大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及时发现、制止和劝导不文明行为。在两年时间里,《条例》为城市文明树立了良好新风尚,也对市民日常行为提出了新规范,让文明成为习惯、深入人心。

墙绘扮靓楼道

  文明条例“管”出文明

  “文明在哪里,从我来做起,人人都来讲文明,这个世界更美丽……”9月29日下午,“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网络媒体大V刷变化”黄石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下陆区新星社区。在社区铜都艺术团的歌声里,黄石本地新媒体、自媒体及网络大V等近20家平台负责人,走进新星社区祥和园小区,实地感受老旧小区改造后带来的新变化。

  在祥和园小区,破损的外立面粉刷一新,路面也重新刷黑、划定停车位,小区环境看上去干净又整洁。“楼道不能乱堆杂物、遛狗要牵绳、过马路不要闯红灯。”新星社区文明宣导队队长周水平正用喇叭提醒居民做文明市民。

  “居住环境的‘硬件’到位了,市民文明素质的‘软件’也要一起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小区‘时时新’而不是‘一时新’。”社区党委书记姚卫萍介绍,线上利用居民微信群积极学习《条例》内容,线下带领大家观看“文明行为快问快答”宣传片,同步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养。截至目前,新星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1192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8次,累计服务时长580余小时,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次,2021年获评文化和旅游领域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黄石近年来的变化很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条例》的颁布实施对黄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主动遵守《条例》的市民越来越多,给志愿者点个赞。”每日黄石全媒体负责人余志刚说。

  居民自治“治”出文明

  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也根植于法治的土壤。《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着眼于公共秩序、交通出行、社会互助等领域文明行为的倡导和不文明行为的治理,用法治力量为城市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携带犬只出户未使用犬链(绳)牵引且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康宁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徐瑞芳对《条例》内容十分熟悉,“以前我们劝导不文明行为只能靠嘴说,如今有法可依,劝导起来更有底气了。”

  “做文明人,创文明城”“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强化城市文明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素质”……漫步康宁社区康宁园小区,像这样的文明宣传标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

  小区内,空中缆线用绿叶捆扎装饰,路面停车秩序井然,楼道里的墙绘有爱又有趣。自“我爱我楼”行动开展以来,极大激发了居民自治活力,康宁园小区27栋楼中,已有4栋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楼栋”。

  今年78岁的老党员雷国明是9栋的楼栋长,前不久,因自制的“创文神器”在社区再次“走红”。一根细长的竹竿裹上绳布便于拿握,最前端用双面胶粘住,“你看,将前头有胶的部分放进缝隙,就能把脏东西粘出来了。”眼下,雷国明正拿着自制的“神器”在清理盖板中的垃圾。

  雷国明是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退休后便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如今,下水道做了盖板,雷国明在日常打扫卫生时发现,缝隙内的小垃圾不好捡,加上自己年纪大,弯不下腰,便做出了这样一种“创文神器”。“我是社区居民,居委会就是我们的家,把家搞好,自己舒服,别人也称赞。”雷婆婆觉得自己不像年轻人能做一些重活,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总要为社区做点什么。”

  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就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在雷国明眼中,自家小区与几年前相比,变化翻天覆地,“乱搭乱建不再见,卫生环境大改善!”

  光盘行动“吃”出文明

  “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如今在黄石,不论是路边餐饮小店还是高档餐厅,上述公益广告随处可见。随着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不断推进,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9月30日中午,记者走进华新路一家餐厅,“我们的食材出餐后是不能退回的,所以顾客在点餐、选菜时,我们会根据用餐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该店经理告诉记者,当顾客出现菜品剩余较多的情况,商家会主动提供打包服务。

  市民黄女士正与朋友小聚,为了避免浪费,黄女士提前在手机APP上团购了一张两人份消费券,“现在很多饭馆都推出了不同用餐人数的套餐,搭配合理,既不浪费还很实惠。”黄女士觉得,如果套餐不够吃,还可以再适量加菜。

  坐在黄女士隔壁桌的周先生刚用完餐,正喊服务员打包。“偶尔出来改善伙食,吃不完的菜品带回家,晚上热好了又是一顿。”周先生说,“近年来,在外吃饭时,大家都养成了按需点餐的习惯,有效避免了浪费。”周先生还表示,过去他与朋友们聚餐的时候还没有使用公勺、公筷的习惯,觉得反而生疏,然而近些年来提倡外出用餐“使用公勺、公筷”成为新风尚,现在他与朋友聚餐时不仅餐馆会准备好公勺、公筷,大家还养成了卫生、健康的用餐习惯。

  生活“小细节”,城市“大文明”。《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文明理念落实于具体细微条款的法规,把文明风尚的倡导藏于字里行间,春风化雨渗透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黄石日报 记者 王艾嘉 文/摄)

责任编辑: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两周年 在街头巷尾遇见“文明黄石”

发表时间:2022-10-09 来源:湖北文明网

  斑马线前司机主动停车礼让行人,爱狗人士出门遛狗不忘牵绳,口袋公园增多市民文明健身……《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黄石充分发动多方力量宣传倡导文明行为,扩大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及时发现、制止和劝导不文明行为。在两年时间里,《条例》为城市文明树立了良好新风尚,也对市民日常行为提出了新规范,让文明成为习惯、深入人心。

墙绘扮靓楼道

  文明条例“管”出文明

  “文明在哪里,从我来做起,人人都来讲文明,这个世界更美丽……”9月29日下午,“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网络媒体大V刷变化”黄石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下陆区新星社区。在社区铜都艺术团的歌声里,黄石本地新媒体、自媒体及网络大V等近20家平台负责人,走进新星社区祥和园小区,实地感受老旧小区改造后带来的新变化。

  在祥和园小区,破损的外立面粉刷一新,路面也重新刷黑、划定停车位,小区环境看上去干净又整洁。“楼道不能乱堆杂物、遛狗要牵绳、过马路不要闯红灯。”新星社区文明宣导队队长周水平正用喇叭提醒居民做文明市民。

  “居住环境的‘硬件’到位了,市民文明素质的‘软件’也要一起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小区‘时时新’而不是‘一时新’。”社区党委书记姚卫萍介绍,线上利用居民微信群积极学习《条例》内容,线下带领大家观看“文明行为快问快答”宣传片,同步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养。截至目前,新星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1192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8次,累计服务时长580余小时,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次,2021年获评文化和旅游领域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黄石近年来的变化很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条例》的颁布实施对黄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主动遵守《条例》的市民越来越多,给志愿者点个赞。”每日黄石全媒体负责人余志刚说。

  居民自治“治”出文明

  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也根植于法治的土壤。《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着眼于公共秩序、交通出行、社会互助等领域文明行为的倡导和不文明行为的治理,用法治力量为城市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携带犬只出户未使用犬链(绳)牵引且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康宁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徐瑞芳对《条例》内容十分熟悉,“以前我们劝导不文明行为只能靠嘴说,如今有法可依,劝导起来更有底气了。”

  “做文明人,创文明城”“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强化城市文明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素质”……漫步康宁社区康宁园小区,像这样的文明宣传标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

  小区内,空中缆线用绿叶捆扎装饰,路面停车秩序井然,楼道里的墙绘有爱又有趣。自“我爱我楼”行动开展以来,极大激发了居民自治活力,康宁园小区27栋楼中,已有4栋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楼栋”。

  今年78岁的老党员雷国明是9栋的楼栋长,前不久,因自制的“创文神器”在社区再次“走红”。一根细长的竹竿裹上绳布便于拿握,最前端用双面胶粘住,“你看,将前头有胶的部分放进缝隙,就能把脏东西粘出来了。”眼下,雷国明正拿着自制的“神器”在清理盖板中的垃圾。

  雷国明是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退休后便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如今,下水道做了盖板,雷国明在日常打扫卫生时发现,缝隙内的小垃圾不好捡,加上自己年纪大,弯不下腰,便做出了这样一种“创文神器”。“我是社区居民,居委会就是我们的家,把家搞好,自己舒服,别人也称赞。”雷婆婆觉得自己不像年轻人能做一些重活,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总要为社区做点什么。”

  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就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在雷国明眼中,自家小区与几年前相比,变化翻天覆地,“乱搭乱建不再见,卫生环境大改善!”

  光盘行动“吃”出文明

  “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如今在黄石,不论是路边餐饮小店还是高档餐厅,上述公益广告随处可见。随着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不断推进,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9月30日中午,记者走进华新路一家餐厅,“我们的食材出餐后是不能退回的,所以顾客在点餐、选菜时,我们会根据用餐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该店经理告诉记者,当顾客出现菜品剩余较多的情况,商家会主动提供打包服务。

  市民黄女士正与朋友小聚,为了避免浪费,黄女士提前在手机APP上团购了一张两人份消费券,“现在很多饭馆都推出了不同用餐人数的套餐,搭配合理,既不浪费还很实惠。”黄女士觉得,如果套餐不够吃,还可以再适量加菜。

  坐在黄女士隔壁桌的周先生刚用完餐,正喊服务员打包。“偶尔出来改善伙食,吃不完的菜品带回家,晚上热好了又是一顿。”周先生说,“近年来,在外吃饭时,大家都养成了按需点餐的习惯,有效避免了浪费。”周先生还表示,过去他与朋友们聚餐的时候还没有使用公勺、公筷的习惯,觉得反而生疏,然而近些年来提倡外出用餐“使用公勺、公筷”成为新风尚,现在他与朋友聚餐时不仅餐馆会准备好公勺、公筷,大家还养成了卫生、健康的用餐习惯。

  生活“小细节”,城市“大文明”。《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文明理念落实于具体细微条款的法规,把文明风尚的倡导藏于字里行间,春风化雨渗透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黄石日报 记者 王艾嘉 文/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