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秭归县:“村落夜话”让乡村“自治”更有为

A-   A+
发表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是集老区、库区、坝区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总人口38.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83万人。

  近年来,秭归县按照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总体部署,立足山区实际,深化“幸福村落”建设,创新打造“村落夜话”,坚持“六民”工作法,充分发挥村落群众主体地位,让村民议事协商成为常态,乡村治理基础得到夯实,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

  一、立足基层实际,构建议事协商体系

  一是合理搭建平台。针对农村产业结构难调、公益事业难办、矛盾纠纷难解等社会问题,秭归县因地制宜,将167个行政村划分为2035个村落,组建1643个党小组。在村级层面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在村落层面成立村落党小组和村落理事会,让村民有了畅所欲言的平台,也有了表达诉求的途径。

  二是选优配强队伍。为有效保证议事协商的质量,每个村级议事协商委员会设总召集人1人、召集人2人,由村“两委”成员兼任,设委员10余人,由村落理事长、村级组织负责人、退休干部、村落能人担任。村落议事协商由“两长八员”(党小组长、村落理事长,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环卫员、调解员、管护员、张罗员、监督员)等村落贤达负责主持。全县共推选村落“两长八员”9389人,其中党员占比超过30%。

  三是规范完善制度。出台《秭归县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施办法》《秭归县农村公益事业建管机制》等文件,规范了不同层次议事协商的内容、人员、方式和程序等。

  四是科学建立机制。以村落为单位制定议事协商年度计划,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落夜话”,每年组织开展夜话活动4场次以上,让每一位村民有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人意见的机会。

  二、聚焦基层民主,规范议事协商程序

  一是民事民提。由村落“两长八员”入户收集村落群众需求,通过会议形式让村民梳理出需要协商的问题。

  二是民事民议。涉及村落内的问题由村落理事会召集利益相关户参加议事。上升到需要村级层面解决的问题,由村委会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制定议事计划和方案。

  三是民事民调。针对议事协商中出现的不合理诉求或不同意见,由村落党小组长、村落理事长组织村民协商调解,在地缘、亲缘、情缘的影响下,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四是民事民办。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利益相关的村民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案,能拿钱的拿钱、能出力的出力、能让地的让地,方案形成后,所有受益户签字确认,同时由村“两委”进行审核备案。

  五是民事民管。利用公益创投理念和积分制管理措施,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建管的积极性,实现了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管的责、权、利相统一。

  六是民事民评。建立协商活动评价机制,广泛发动村民对议事协商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基层议事协商活动中的问题,再由村民自己协商议定解决办法,从而加强和改进基层议事协商工作。

  三、着力基层服务,发挥议事协商作用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为村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支持,村民共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强化产业发展措施。秭归县宜红公司在“村落夜话”中寻找到发展思路,在全县4个贫困村流转500亩土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线,零散种植的深山茶叶,通过品牌化经营飞出峡江,年带动贫困百姓务工增收、茶叶增收达1200万元。

  二是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秭归县因地制宜探索出“三山三料”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即低山“公益创投积分制”模式(通过公益创投的模式,将村民志愿行为用积分进行量化,鼓励村民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逐步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商量办、别人的事情帮着办”)、半高山“二次四分法”模式(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可烂垃圾和不可烂垃圾两类,由保洁员定时收集,再对不可烂垃圾进行细分,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可烂垃圾就近就地生态化处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另类处理)、高山“三料利用”模式(经过分类的垃圾分别用作家畜家禽饲料、生活燃料、生产肥料)。

  近年来,村民自发筹资1.5亿元用于修建果园路、村落小广场、洗衣池、垃圾投放点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由“整治”向“美化”、由“突击整治”向“文明习惯养成”转变,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是管护公益设施。通过广泛多层协商,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167个、村落公约1000余个,形成了基础设施管护、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将村落山、水、林、田、路、沟、渠、环境卫生等责任到户、明确到人,让公益设施、公益事业有人做、有人管,构建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是化解社会矛盾。随着“村落夜话”的开展,全县各地公益项目从过去的“进村”逐渐变成“到村落”,让拥护公益设施建设变成群众自觉自发行为。过去“国家出钱来修路,扯皮拉筋不让步,都想从中谋好处,项目最终没留住”,如今变成“不找麻烦不添堵,围着项目服好务,自觉砍掉路边树,修通深山致富路。”

  泄滩乡陈家湾村通过“村落夜话”协商,新修产业公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征地零补偿,节约征地补偿费788万元;郭家坝镇熊家岭村打通了十几年的“断头路”,户平增收1万多元;郭家坝镇百日场村10个村落,通过“村落夜话”自筹资金450万元,新修、扩建了38条果园公路;屈原镇北峰村因山高缺水,张家坡村落理事长主持“村落夜话”议定管水机制。

  老百姓说:“村民自治,也是村民自己教育监督自己,比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效果好多了。”在脱贫攻坚中,全县以“村落夜话”为载体,召开座谈会、屋场会19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3200多条,新修公路561公里、田间路34公里,新修、维修水渠、排洪沟9.5公里,新建水池365口7300方,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

  五是解决民生问题。“村落夜话”坚持民生优先、多元协商,从征集意见开始,根据群众诉求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建立多元协商机制,鼓励主管部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企业参与村落夜话。槐树坪村是全国旅游名村,“村落夜话”会上,村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村、镇、县干部当场解答。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槐树坪村“美丽乡村”将建成一个什么样子、二期项目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民宿改造有什么标准、房前屋后怎么美化、电压不稳的问题怎么解决等等疑虑一一解开,参与各方形成共识。

  近几年,全县通过“村落夜话”共收集各类问题2200多条,当场解决1000余条,其余问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回应。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落,大事不出村”。

  六是净化乡村风气。通过“村落夜话”搭建了村民自治的新平台,结合“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着力破解县乡村治理难题。挖掘和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推行村民诚信档案+积分制管理,将清廉家风纳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融入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以清廉家风建设带动村风民风的转变,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新风在村落得到广泛传播,群众共同参与、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更加显现。182个村(居)均通过“村落夜话”建立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操办、监督婚丧嫁娶事宜,让群众省心、省钱、省力。

  “村落夜话”是秭归县创新引导村民参政议政、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一个院坝,一圈椅子,村落村民、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商量村落“家务事”。

  以“拉家常、促感情”“讲政策、促公平”“化怨气、促认可”“解难题、促实效”为主要目的,采取讲形势、讲政策、谈感受等多种方式,吸引村民积极参与,变群众“出题目”为干部“做答案”,激发了群众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让大家的心更近了,抱怨更少了,思想更统一了,最终实现“十个得到”目标: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环境得到保护、设施得到建设、文化得到传承、乡风得到净化、正义得到伸张、矛盾得到化解、困难得到帮扶、权益得到保障。(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宜昌市秭归县:“村落夜话”让乡村“自治”更有为

发表时间:2022-06-10 来源:湖北文明网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是集老区、库区、坝区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总人口38.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83万人。

  近年来,秭归县按照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总体部署,立足山区实际,深化“幸福村落”建设,创新打造“村落夜话”,坚持“六民”工作法,充分发挥村落群众主体地位,让村民议事协商成为常态,乡村治理基础得到夯实,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

  一、立足基层实际,构建议事协商体系

  一是合理搭建平台。针对农村产业结构难调、公益事业难办、矛盾纠纷难解等社会问题,秭归县因地制宜,将167个行政村划分为2035个村落,组建1643个党小组。在村级层面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在村落层面成立村落党小组和村落理事会,让村民有了畅所欲言的平台,也有了表达诉求的途径。

  二是选优配强队伍。为有效保证议事协商的质量,每个村级议事协商委员会设总召集人1人、召集人2人,由村“两委”成员兼任,设委员10余人,由村落理事长、村级组织负责人、退休干部、村落能人担任。村落议事协商由“两长八员”(党小组长、村落理事长,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环卫员、调解员、管护员、张罗员、监督员)等村落贤达负责主持。全县共推选村落“两长八员”9389人,其中党员占比超过30%。

  三是规范完善制度。出台《秭归县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施办法》《秭归县农村公益事业建管机制》等文件,规范了不同层次议事协商的内容、人员、方式和程序等。

  四是科学建立机制。以村落为单位制定议事协商年度计划,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落夜话”,每年组织开展夜话活动4场次以上,让每一位村民有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人意见的机会。

  二、聚焦基层民主,规范议事协商程序

  一是民事民提。由村落“两长八员”入户收集村落群众需求,通过会议形式让村民梳理出需要协商的问题。

  二是民事民议。涉及村落内的问题由村落理事会召集利益相关户参加议事。上升到需要村级层面解决的问题,由村委会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制定议事计划和方案。

  三是民事民调。针对议事协商中出现的不合理诉求或不同意见,由村落党小组长、村落理事长组织村民协商调解,在地缘、亲缘、情缘的影响下,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四是民事民办。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利益相关的村民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案,能拿钱的拿钱、能出力的出力、能让地的让地,方案形成后,所有受益户签字确认,同时由村“两委”进行审核备案。

  五是民事民管。利用公益创投理念和积分制管理措施,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建管的积极性,实现了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管的责、权、利相统一。

  六是民事民评。建立协商活动评价机制,广泛发动村民对议事协商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基层议事协商活动中的问题,再由村民自己协商议定解决办法,从而加强和改进基层议事协商工作。

  三、着力基层服务,发挥议事协商作用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为村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支持,村民共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强化产业发展措施。秭归县宜红公司在“村落夜话”中寻找到发展思路,在全县4个贫困村流转500亩土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线,零散种植的深山茶叶,通过品牌化经营飞出峡江,年带动贫困百姓务工增收、茶叶增收达1200万元。

  二是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秭归县因地制宜探索出“三山三料”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即低山“公益创投积分制”模式(通过公益创投的模式,将村民志愿行为用积分进行量化,鼓励村民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逐步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商量办、别人的事情帮着办”)、半高山“二次四分法”模式(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可烂垃圾和不可烂垃圾两类,由保洁员定时收集,再对不可烂垃圾进行细分,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可烂垃圾就近就地生态化处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另类处理)、高山“三料利用”模式(经过分类的垃圾分别用作家畜家禽饲料、生活燃料、生产肥料)。

  近年来,村民自发筹资1.5亿元用于修建果园路、村落小广场、洗衣池、垃圾投放点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由“整治”向“美化”、由“突击整治”向“文明习惯养成”转变,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是管护公益设施。通过广泛多层协商,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167个、村落公约1000余个,形成了基础设施管护、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将村落山、水、林、田、路、沟、渠、环境卫生等责任到户、明确到人,让公益设施、公益事业有人做、有人管,构建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是化解社会矛盾。随着“村落夜话”的开展,全县各地公益项目从过去的“进村”逐渐变成“到村落”,让拥护公益设施建设变成群众自觉自发行为。过去“国家出钱来修路,扯皮拉筋不让步,都想从中谋好处,项目最终没留住”,如今变成“不找麻烦不添堵,围着项目服好务,自觉砍掉路边树,修通深山致富路。”

  泄滩乡陈家湾村通过“村落夜话”协商,新修产业公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征地零补偿,节约征地补偿费788万元;郭家坝镇熊家岭村打通了十几年的“断头路”,户平增收1万多元;郭家坝镇百日场村10个村落,通过“村落夜话”自筹资金450万元,新修、扩建了38条果园公路;屈原镇北峰村因山高缺水,张家坡村落理事长主持“村落夜话”议定管水机制。

  老百姓说:“村民自治,也是村民自己教育监督自己,比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效果好多了。”在脱贫攻坚中,全县以“村落夜话”为载体,召开座谈会、屋场会19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3200多条,新修公路561公里、田间路34公里,新修、维修水渠、排洪沟9.5公里,新建水池365口7300方,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

  五是解决民生问题。“村落夜话”坚持民生优先、多元协商,从征集意见开始,根据群众诉求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建立多元协商机制,鼓励主管部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企业参与村落夜话。槐树坪村是全国旅游名村,“村落夜话”会上,村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村、镇、县干部当场解答。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槐树坪村“美丽乡村”将建成一个什么样子、二期项目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民宿改造有什么标准、房前屋后怎么美化、电压不稳的问题怎么解决等等疑虑一一解开,参与各方形成共识。

  近几年,全县通过“村落夜话”共收集各类问题2200多条,当场解决1000余条,其余问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回应。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落,大事不出村”。

  六是净化乡村风气。通过“村落夜话”搭建了村民自治的新平台,结合“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着力破解县乡村治理难题。挖掘和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推行村民诚信档案+积分制管理,将清廉家风纳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融入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以清廉家风建设带动村风民风的转变,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新风在村落得到广泛传播,群众共同参与、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更加显现。182个村(居)均通过“村落夜话”建立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操办、监督婚丧嫁娶事宜,让群众省心、省钱、省力。

  “村落夜话”是秭归县创新引导村民参政议政、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一个院坝,一圈椅子,村落村民、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商量村落“家务事”。

  以“拉家常、促感情”“讲政策、促公平”“化怨气、促认可”“解难题、促实效”为主要目的,采取讲形势、讲政策、谈感受等多种方式,吸引村民积极参与,变群众“出题目”为干部“做答案”,激发了群众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让大家的心更近了,抱怨更少了,思想更统一了,最终实现“十个得到”目标: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环境得到保护、设施得到建设、文化得到传承、乡风得到净化、正义得到伸张、矛盾得到化解、困难得到帮扶、权益得到保障。(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