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乡村文化振兴观察:文化“软实力” 振兴“硬支撑”

A-   A+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19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4月10日,来凤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如此说。近年来,来凤县守正创新,克难奋进,把文化振兴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1支小分队+1个实践站

  文明新风厚植核心价值观

  3月26日,在来凤县翔凤镇仙佛寺村,省社科联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6名队员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答群众疑惑。

  省社科联“双创”基金会副理事长祝亮平介绍,这是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首次走进恩施州。小分队先后在仙佛寺村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行动、乡风民风评议行动、婚丧嫁娶革新行动等八大行动,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新办法。

  3月27日,省社科联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开办第一期传统经典亲子共读班。当天,80多名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班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学习《说文解字部首》。

  走进仙佛寺村,巷道干净,广场整洁,房前屋后鲜花争艳、绿树成荫,篮球场、羽毛球场上不少孩子和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的老师一起打球,文明新风吹拂仙佛寺村。

  2019年下半年,仙佛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在仙佛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机构图上,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乡贤联谊会等板块的负责人、成员一一对应,成为仙佛寺村乡风文明的带头人、执行者和监督员。

  仙佛寺村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长、乡贤联谊会会长肖德平说:“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不仅仅是‘说得好听’,更要用它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村民们都做得不错。”

  仙佛寺村七组,1栋瓦房在周围林立的平房里显得有些“落伍”。瓦房正面的窗户开着,里面摆放着面条、香烟、洗衣粉、酱油等日用百货。窗子外墙上贴着1副对联:送出柜台百样货、献给顾客一片情,横批:童叟无欺。

  这是村中的老商店,店主是86岁的郭秀云老人。商店于1980年开业,40多年诚信经营、服务乡亲,得到周围邻居的好评。 “现在还让妈把店开着,主要是为了让她稍微动动脑、动动腿,对她身体有好处。”郭秀云的儿子肖德奎说。

  来凤县委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来凤县将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创建纳入县财政年度专项预算,近3年共安排奖补资金240万元,用于48个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建设。

  1座古村寨+1个新农场

  文旅融合激活致富新动能

  3月31日,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徐家寨向祖红家新建“三柱四骑”新房,当天举行上梁仪式,附近的村民都来帮忙,格外热闹。

  在祝福声和锣鼓声中,向祖红进行拜梁、开梁口、缠梁、上梁、翻梁木、赞梁木、奠酒、赞糍粑、抛糍粑等传统环节,上梁仪式在乡邻的帮助下顺利完成。

  五道水村村主任彭先均介绍,徐家寨有600多年历史,寨子共64户270余人,除上门郎外,全部姓徐。2013年,徐家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徐家寨的后人始终秉承祖训,勤于读书、爱惜树木、保护村落、互帮互助。徐家寨周围存活着100多棵古树名木,都实行挂牌保护。因为曾经遭遇火灾,这座古院落如今家家户户都配备了灭火器,修建了水渠、水池,严防火灾发生。

  每到油菜花盛开时节,徐家寨便会举办油菜花节,每天近500余名游客到此游览,村民们拿出土特山货售卖,每天收入近400元。

  古村寨焕发新面貌,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传统文化氤氲其中,徐家寨实现了精彩蝶变。

  来凤县漫水乡油房坳村默乡农场依偎青山,万千风采装点春天。这个兴建不到4年的“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成为网红打卡地。

  文化为旅游注入了灵魂,旅游让文化可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让乡村旅游变得更有意味。

  1名老英雄+1馆3个点

  红色文化筑牢精神新高地

  张富清,来凤县建设银行离休老干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个英雄名,聚起万面旗。

  来凤县以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三胡乡狮子桥电站、大河镇独石塘村、百福司镇高洞村为主线,着力建成“张富清初心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建行系统、中铁二十一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局及恩施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去年,来凤县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成功助推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今年1月,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被评为“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为弘扬张富清奉献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大河镇积极开发红色资源,加快推进独石塘村张家院子初心教育实践基地提档升级。

  张家院子共33户人家100余名村民,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民秉承尊老敬贤、诚信清廉、勤俭持家、见义勇为的家训,立下11条院落公约,包括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勤劳节约等内容。

  去年,张家院子成为电视剧《功勋(张富清单元)》主要拍摄基地,如今已被打造成恩施州初心教育示范点、来凤县红色教育影视基地。

  在三胡乡刘家坝老发电厂房,讲解员现场讲述1963年,时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带领300多名社员用锄头、撮箕、钢钎等简单工具,历时近两年,建成1座大坝、500多米灌溉水渠及1座发电厂房。“三胡老百姓生活照明实现从煤油灯到电灯的跨越,离不开老英雄张富清。”参观人员纷纷感叹。

  4月12日,百福司镇高洞村党支部书记汪诗海介绍,张富清老英雄当年带领群众修建的绝壁公路,现已成为县内外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教育基地。

  去年7月至今,已有5000多名党员干部到绝壁公路参观学习,接受精神洗礼。

  1支轻骑兵+“五个一”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新生活

  3月28日,风和日丽。湖北省民族歌舞团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送戏下乡,首场文艺演出选在来凤县翔凤镇冯家坪村上演。

  演出现场,演员们带来舞蹈、独唱、小品、萨克斯独奏、川剧变脸等节目,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场上场下热闹非凡。

  今年,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将到来凤县各乡镇开展惠民演出20场;来凤县南剧传习所将送戏下乡100余场,全力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演出现场还穿插防诈骗知识宣传、清廉文化宣传等,寓教于乐。”来凤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超介绍。

  大河镇龙潭坪村有省级文保单位牛王庙、农耕文化博物馆,文艺氛围一直十分浓厚。村民罗安举、吴学明、姚相华为首的三棒鼓队,村民杨丙兰、田春艳领头的摆手舞队,经常自发在村里开展文艺表演。

  1个文体广场、1间农家书屋、1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套音响设备、1套体育活动器材覆盖来凤县196个村(社区),全面建成了具有特色和示范效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暮色四合,土家村寨律动起来,摆手舞、广场舞跳进了乡亲们心中,文明新风也吹进了来凤县的村村寨寨。 (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牟凡 通讯员 张宏 黎芳 李婷)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来凤县乡村文化振兴观察:文化“软实力” 振兴“硬支撑”

发表时间:2022-04-1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4月10日,来凤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如此说。近年来,来凤县守正创新,克难奋进,把文化振兴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1支小分队+1个实践站

  文明新风厚植核心价值观

  3月26日,在来凤县翔凤镇仙佛寺村,省社科联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6名队员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答群众疑惑。

  省社科联“双创”基金会副理事长祝亮平介绍,这是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首次走进恩施州。小分队先后在仙佛寺村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行动、乡风民风评议行动、婚丧嫁娶革新行动等八大行动,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新办法。

  3月27日,省社科联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开办第一期传统经典亲子共读班。当天,80多名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班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学习《说文解字部首》。

  走进仙佛寺村,巷道干净,广场整洁,房前屋后鲜花争艳、绿树成荫,篮球场、羽毛球场上不少孩子和乡风文明建设小分队的老师一起打球,文明新风吹拂仙佛寺村。

  2019年下半年,仙佛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在仙佛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机构图上,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乡贤联谊会等板块的负责人、成员一一对应,成为仙佛寺村乡风文明的带头人、执行者和监督员。

  仙佛寺村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长、乡贤联谊会会长肖德平说:“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不仅仅是‘说得好听’,更要用它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村民们都做得不错。”

  仙佛寺村七组,1栋瓦房在周围林立的平房里显得有些“落伍”。瓦房正面的窗户开着,里面摆放着面条、香烟、洗衣粉、酱油等日用百货。窗子外墙上贴着1副对联:送出柜台百样货、献给顾客一片情,横批:童叟无欺。

  这是村中的老商店,店主是86岁的郭秀云老人。商店于1980年开业,40多年诚信经营、服务乡亲,得到周围邻居的好评。 “现在还让妈把店开着,主要是为了让她稍微动动脑、动动腿,对她身体有好处。”郭秀云的儿子肖德奎说。

  来凤县委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来凤县将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创建纳入县财政年度专项预算,近3年共安排奖补资金240万元,用于48个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建设。

  1座古村寨+1个新农场

  文旅融合激活致富新动能

  3月31日,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徐家寨向祖红家新建“三柱四骑”新房,当天举行上梁仪式,附近的村民都来帮忙,格外热闹。

  在祝福声和锣鼓声中,向祖红进行拜梁、开梁口、缠梁、上梁、翻梁木、赞梁木、奠酒、赞糍粑、抛糍粑等传统环节,上梁仪式在乡邻的帮助下顺利完成。

  五道水村村主任彭先均介绍,徐家寨有600多年历史,寨子共64户270余人,除上门郎外,全部姓徐。2013年,徐家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徐家寨的后人始终秉承祖训,勤于读书、爱惜树木、保护村落、互帮互助。徐家寨周围存活着100多棵古树名木,都实行挂牌保护。因为曾经遭遇火灾,这座古院落如今家家户户都配备了灭火器,修建了水渠、水池,严防火灾发生。

  每到油菜花盛开时节,徐家寨便会举办油菜花节,每天近500余名游客到此游览,村民们拿出土特山货售卖,每天收入近400元。

  古村寨焕发新面貌,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传统文化氤氲其中,徐家寨实现了精彩蝶变。

  来凤县漫水乡油房坳村默乡农场依偎青山,万千风采装点春天。这个兴建不到4年的“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成为网红打卡地。

  文化为旅游注入了灵魂,旅游让文化可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让乡村旅游变得更有意味。

  1名老英雄+1馆3个点

  红色文化筑牢精神新高地

  张富清,来凤县建设银行离休老干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个英雄名,聚起万面旗。

  来凤县以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三胡乡狮子桥电站、大河镇独石塘村、百福司镇高洞村为主线,着力建成“张富清初心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建行系统、中铁二十一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局及恩施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去年,来凤县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成功助推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今年1月,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被评为“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为弘扬张富清奉献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大河镇积极开发红色资源,加快推进独石塘村张家院子初心教育实践基地提档升级。

  张家院子共33户人家100余名村民,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民秉承尊老敬贤、诚信清廉、勤俭持家、见义勇为的家训,立下11条院落公约,包括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勤劳节约等内容。

  去年,张家院子成为电视剧《功勋(张富清单元)》主要拍摄基地,如今已被打造成恩施州初心教育示范点、来凤县红色教育影视基地。

  在三胡乡刘家坝老发电厂房,讲解员现场讲述1963年,时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带领300多名社员用锄头、撮箕、钢钎等简单工具,历时近两年,建成1座大坝、500多米灌溉水渠及1座发电厂房。“三胡老百姓生活照明实现从煤油灯到电灯的跨越,离不开老英雄张富清。”参观人员纷纷感叹。

  4月12日,百福司镇高洞村党支部书记汪诗海介绍,张富清老英雄当年带领群众修建的绝壁公路,现已成为县内外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教育基地。

  去年7月至今,已有5000多名党员干部到绝壁公路参观学习,接受精神洗礼。

  1支轻骑兵+“五个一”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新生活

  3月28日,风和日丽。湖北省民族歌舞团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送戏下乡,首场文艺演出选在来凤县翔凤镇冯家坪村上演。

  演出现场,演员们带来舞蹈、独唱、小品、萨克斯独奏、川剧变脸等节目,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场上场下热闹非凡。

  今年,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将到来凤县各乡镇开展惠民演出20场;来凤县南剧传习所将送戏下乡100余场,全力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演出现场还穿插防诈骗知识宣传、清廉文化宣传等,寓教于乐。”来凤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超介绍。

  大河镇龙潭坪村有省级文保单位牛王庙、农耕文化博物馆,文艺氛围一直十分浓厚。村民罗安举、吴学明、姚相华为首的三棒鼓队,村民杨丙兰、田春艳领头的摆手舞队,经常自发在村里开展文艺表演。

  1个文体广场、1间农家书屋、1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套音响设备、1套体育活动器材覆盖来凤县196个村(社区),全面建成了具有特色和示范效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暮色四合,土家村寨律动起来,摆手舞、广场舞跳进了乡亲们心中,文明新风也吹进了来凤县的村村寨寨。 (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牟凡 通讯员 张宏 黎芳 李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